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翟洪峰:人均GDP1000美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 2004年來,國內流行著一種觀點:人均GDP1000美元標志著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非常關鍵的階段。持這種觀點者還把人均1000美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聯(lián)系起來。這是一種在邏輯上和實踐上都難以成立的非科學命題,有必要通過民主平等的討論加以澄清。本文通過辯駁這種論調,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應當重視理論建設,并指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和長遠之計,為和諧社會建設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 1000美元 和諧社會 執(zhí)政黨 科學發(fā)展觀

  

  2004年注定是當代中國歷史上不平凡的年份。是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宣布:200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經濟跨上一個重要臺階。9月19日,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這個決定把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當前和長遠時期的戰(zhàn)略任務提到日程上來。緊接著,11月7日,中共中央下發(fā)《關于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意見》,一場大規(guī)模、群眾性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全黨逐漸鋪開。上述三件事是我國政治經濟領域的重大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影響越發(fā)顯示出來。2004年來,1000美元、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觀、先進性教育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政界、商界、學界、媒體和市井百姓莫不側目。政經舞臺上的大事接二連三,政治話語密集推出,一時讓人眼花繚亂,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lián),能否破解事件和話語背后的訊息?這值得人們深思。

  

  一、人均GDP1000美元批判1

  

  把1000美元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先進性教育擺在一起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在一些官員、學者、媒體看來,1000美元與上述政治符號已經建立起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出發(fā)點,后者是前者的派生物。他們的認為:

  第一,人均1000美元是個關鍵時期,或者說是道坎兒,也可以說是分水嶺。持這種說法者,中央高層有之。2004年2月,中央某領導指出: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現(xiàn)行匯率計算,到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這是整個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將發(fā)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持這種說法者,專家學者有之。2004年9月5日,某知名經濟學家說,從國際經驗看,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階段,是社會經濟激烈變動時期。持這種說法者,廣大媒體有之。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發(fā)布后,各種媒體紛紛以第一時間爭相報道,1000美元迅速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上至政府官員下至黎民百姓莫不知曉。在強勢話語的主導下,1000美元開啟關鍵階段的說法幾乎成為人們的共識,很少有人去質疑這種說法,遑論否定。

  第二,為什么說人均1000美元是道坎兒?綜合政經學三界的種種說法,其依據是:

 。1)要素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將會上升,影響國民經濟的比較優(yōu)勢。在土地、勞動力、資源、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中,發(fā)展中國家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具有比較優(yōu)勢。低廉的要素價格尤其是廉價的勞動力吸引發(fā)達國家紛紛將勞動密集型等低端產業(yè)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投資密度增加推動發(fā)展中國家總體薪金水平的提高,原先的勞動力低廉的相對優(yōu)勢逐漸削弱,外來投資可能逐漸減少,從而影響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

 。2)人民生活的要求更加多樣化。人均1000美元意味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提升,恩格爾系數明顯降低,人們的消費重心開始由吃穿等生存型消費結構向發(fā)展型和享樂型消費結構轉變,奢侈性消費也會顯著增加。在這一階段,人們要求居者有其屋,出行由車代步,由此推動房地產業(yè)和汽車制造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對文化教育等精神性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由此又推動教育文化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隨著利益分化和階層分化的持續(xù)擴大,各個社會階層或群體的邊界日益明朗,每個階層又會產生出自己的消費傾向,由此推動了消費結構的多樣化。所有這些為社會的整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3)社會利益沖突的尖銳化。在人均1000美元階段,社會利益分化不僅不會收斂,反而加劇。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多于它們之間的合作和共生。利益主體可分為階層主體和區(qū)域主體,矛盾和沖突主要表現(xiàn)為階層沖突和區(qū)域沖突(尤其是城鄉(xiāng)沖突)。在發(fā)展中國家,上述矛盾和沖突本來就長期存在,進入1000美元之后,由于諸種因素的作用,這些矛盾和沖突進一步激化。

  (4)人們對于參政熱情升溫,對于政府要求增加,對于民主政治訴求越來越多。進入1000美元之后,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這不僅為人們的政治參與提供了物質保障,而且提供了充分的閑暇時間,使人們有條件也有可能參與政治生活。

  第三,由第二點可以推導出人均1000美元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先進性教育密切關聯(lián)。人均1000美元帶來社會不和諧,所以就產生了消除不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人均1000美元帶來社會階層分化和利益多樣化,帶來公眾政治參與熱情的提升,由此挑戰(zhàn)政治集權,所以執(zhí)政黨必須加強執(zhí)政能力建設,以應對挑戰(zhàn),化解危機;
先進性教育是改善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最新嘗試。

  可見,依靠上述邏輯把1000美元與諸多政治話語聯(lián)系起來,是虛妄的。我們不能被主流話語所蒙蔽,更不能被某些人假著國際經驗的噱頭所嚇倒。那么,這兩者之間究竟有沒有聯(lián)系呢?若說一點沒有,這不符合實際,但是不能把這種聯(lián)系無限夸大。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是外部的,并非必然的。

  第一,人均1000美元與利益多元化和社會分化加劇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要存在不同的利益主體,就會出現(xiàn)利益多元化。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多利益主體的社會,與該社會的經濟發(fā)展程度沒有必然聯(lián)系。

  第二,人均1000美元與經濟波動和衰退沒有必然聯(lián)系。經濟發(fā)展的態(tài)勢主要取決于統(tǒng)治集團的政策措施以及該國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以我國為例,在人均1000美元之前,經濟波動還少嗎?所謂的拉美現(xiàn)象,主要是這些國家的統(tǒng)治集團的錯誤政策所致,與人均GDP沒有關系。

  第三,人均1000美元與社會不穩(wěn)定沒有必然聯(lián)系。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很多,錯誤的發(fā)展政策和惡劣的外部環(huán)境都有可能引發(fā)社會不穩(wěn)定。在毛澤東時代,我國的人均GDP很低,社會卻保持了超穩(wěn)定的狀態(tài)。拉美國家的不穩(wěn)定與該地區(qū)錯誤的經濟政策、民族政策、政治腐敗和獨裁有很大關系,與人均GDP水平沒有關系。

  第四,人均1000美元與政治參與熱情增加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人均1000美元意味著社會的富;教岣,為政治參與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但是,富裕水平與參政水平并不呈正相關的關系。蘇聯(lián)解體前,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但該國的參政水平并不比中國高多少。中東富有的產油國,人均GDP趕上發(fā)達國家,但參政水平依然低下。各國參政水平受到歷史傳統(tǒng)、國際環(huán)境、政治制度、發(fā)展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經濟并非唯一因素,更非決定性因素。

  第五,人均1000美元與資源枯竭、環(huán)境惡化、生態(tài)失衡沒有必然聯(lián)系。資源的消耗水平與社會富裕水平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是,這種聯(lián)系只表現(xiàn)為一種總體趨勢。處于同一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國家,能源消耗水平不一定相同,如日本的能耗就低于美國和西歐;
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國家,能源消耗水平也有可能高于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國家。例如,中國的人均GDP不僅大大低于發(fā)達國家,還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比如國內重點鋼鐵企業(yè)噸鋼可比能耗比國際水平高40%,電力行業(yè)中火電煤耗比國際水平高30%,萬元GDP的耗水量比國際水平高5倍,萬元GDP的總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由此可見,能源的消耗水平與該國的經濟增長方式直接相關,在根本上與該國的政經體制有關。

  

  二、假問題引發(fā)的幾點思考

  

  人均GDP1000美元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性階段顯然是個不能成立的偽命題。這樣的假問題竟然大行其道,從中央到地方,從官方到民間,人們對此欣然接受。這難道不值得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嗎?

 。ㄒ唬┕姴荒鼙灰恍┧剖嵌堑睦碚摖恐亲幼撸母镄枰M行認真的理論反思。中國改革開放歷程表明,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與改革開放的實踐相得益彰,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改革不斷沖破禁區(qū),開拓新境界;
改革開放的新進展又不斷為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源頭活水,在總結實踐的基礎上,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獲得新進展;
新一輪的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又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思想解放一波一波推進,改革開放也一浪高過一浪。兩者的良性互動應被視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一條重要經驗。然而,近年來,思想解放和理論創(chuàng)新有步入歧途的危險。一些違背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論主張打著改革開放的名義粉墨登場,一旦這些理論主張被公共權力機構采納,形成公共政策和法規(guī),并付諸實施,將嚴重危及人民的利益,引起人們對改革開放事業(yè)的總體失信。因此,公眾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能做冷漠的緘默者,不能喪失思考力和辨別力。近年來,國內外出現(xiàn)了一股反思改革的思潮,國有企業(yè)改革、房地產改革、醫(y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嚴重弊端既為這股反思浪潮提供了經驗參照,又為之推波助瀾。若干領域改革的失利讓公眾擦亮了眼睛,使人們開始關注改革政策制定背后的利益關系和利益博弈。2005年圍繞中國大陸是否有真正的經濟學家的熱烈爭論,反映了公眾對改革開放的主要智囊集團——經濟學家群體——的信任危機,知識、資本與權力的錯綜復雜關系由此冰山始露一角。

  在全社會性的反思浪潮下,公眾自然不應當被人均1000美元所唬倒。1990年代之后,改革開放的成果分配天平日益傾斜。在資本、知識、權力成為稀缺資源的當代,勞動力越發(fā)貶值。以出賣勞動力營生的廣大工農階層在分配格局中日漸邊緣化,淪為弱勢階層。與物質領域的邊緣化相比,工農階層在上層建筑領域的失勢更是一落千丈,計劃經濟時期曾有的主人翁感情和地位幾乎蕩然無存。在中央和地方各級和各類政治生活和社會管理活動中,難覓工農的聲音。公共政策的制定、改革成果的分配被操縱在強勢階層手中,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的今天,知識、資本和權力越來越緊密地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對付一盤散沙的工農大眾,構建和諧社會的阻力空前強大。

  (二)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依據不強不足。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當下最為響亮的口號之一。但是構建和諧社會不能停留在口號階段,和諧社會的建設能否取得進展取決于這個口號能否深入人心,被各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認可并付諸行動,換句話說,這個口號是否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公眾對和諧社會的熱望為這個口號提供了社會心理基礎。但是,這還不夠,和諧社會的口號還必須具備充分的法理依據,這個依據要解決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實現(xiàn)途徑等問題。在這方面,中國共產黨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目前來看,黨內和國內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依據主要有:

  1.馬克思主義的和諧社會思想。從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中尋找改革依據幾乎成為人們的習慣思維和做法。綜合有關論述,馬克思主義關于和諧社會的思想主要是:階級斗爭和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理論,實質上是一種追求和諧社會的理論2;
列寧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提出建成社會主義這種新型的社會秩序,就必須從經濟、政治和文化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方面,為這條道路提出完整的總體構想和行動綱領3。

  2.中國共產黨的和諧社會思想。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提出過若干和諧社會思想。毛澤東提出統(tǒng)籌“十大關系”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
鄧小平提出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
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要建設一個“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社會等方面的論述。

  3. 中國古代的社會和諧思想!对娊洝分幸延小靶】怠币辉~。兩千多年前,孔子開始用“大同”、“小康”來表達心目中的社會理想。大同社會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毕鄬τ诖笸鐣】瞪鐣恰按蟮兰入[,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的社會。大同社會也好,小康社會也罷,都是古代思想家的一種社會理想模式。

  4. 科學發(fā)展觀。溫家寶總理系統(tǒng)闡述了科學發(fā)展觀。他指出: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總結了國內外在發(fā)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發(fā)展、為什么發(fā)展和怎樣發(fā)展的重大問題?茖W發(fā)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xiàn)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fā)展。發(fā)展觀的內涵是: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溫家寶指出,確立科學發(fā)展觀,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大成果,全黨要牢牢樹立并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上述理論為和諧社會構建提供了初步的理論依據,但還有一些不足:第一,馬克思主義關于和諧社會的理論都指向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換句話說,和諧社會是一種理想社會。一種規(guī)劃未來社會發(fā)展藍圖的理論能否解決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問題,是有疑問的。第二,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曾經提出過一些和諧社會的思想,但僅是思想的火花而已。相反,在毛澤東時代,階級斗爭所造成的社會緊張局面恰恰是對社會和諧的否定。因此,用它來為和諧社會提供論證,則存在一個公信力問題。第三,中國思想文化永遠是當代中國應當挖掘和利用的精神富礦,小康和大同的理想也曾經感召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問題是用這種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和宗法社會秩序基礎上的理論,來解決當代社會問題,未免苛求古人。第四,科學發(fā)展觀是中國共產黨最新的理論創(chuàng)造,它前接“三個代表”思想,后啟和諧社會思想和先進性教育活動,是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是理論和實踐的互動?茖W發(fā)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根本指針。對這一理論人們有充分的理由予以高度評價和殷切的期待。然而,與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科學發(fā)展觀也有不足之處:

  第一,科學發(fā)展觀還是側重經濟發(fā)展的非均衡發(fā)展觀。這固然體現(xiàn)中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一貫思想,但是在政治和社會問題日益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最大阻力的今天,這個思想不免有些落伍。眾所周知,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經濟領域的核心問題已基本解決。目前阻礙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主要來自經濟領域之外。不解決所有制問題和政治民主化問題,經濟建設將長期受此拖累。

  第二,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淵源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自身經驗,對國外(主要是西方)行之有效的思想和做法借鑒不足。中國的改革開放當然要立足本國實際,指導改革的思想更應該從中國立場和中國情境去獨立思考,否則將會湮沒在西方的強勢話語下。但是,對西方幾百年來行之有效的思想、制度和文化視而不見,為反對而反對,為排斥而排斥,則不是一個理性的路子。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是中國民主政治的新起點,而不應規(guī)定為最高目標。

  第三,科學發(fā)展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能否被切實貫徹實施的問題。科學發(fā)展觀仍然明確堅守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依然堅持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還是靠經濟發(fā)展的思路。在經濟中心的主導下,以人為本和“五個統(tǒng)籌”能否被各級黨政機構及其官員所認同和接受,繼而付諸實施,是令人懷疑的?茖W發(fā)展觀提出以來,國內的發(fā)展實踐已經證明,這個本身存在局限的發(fā)展觀在實施中面臨的困難和阻力也是巨大的?茖W發(fā)展觀盡管也提出要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政績觀,但是,如果在權力的來源和權力的運行和監(jiān)督方面不起根本性變化,正確的政績觀難免在實踐中落空。

 。ㄈ嫿ê椭C社會的當務之急和長遠之計。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相當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它的每一步推進都要克服重重阻力。正因為如此,就有必要科學規(guī)劃和諧社會的建設藍圖,根據現(xiàn)實需要和長遠目標制定和實施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和步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清輕重緩急,扎實工作,平穩(wěn)推進。

  首先應當針對當前社會的急迫而現(xiàn)實的問題,快速制定和果斷實施相關政策,為和諧社會的構建開創(chuàng)好頭。

  第一,實施科學發(fā)展觀學習和培訓工程。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因此,構建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是開辦各種類型的學習和培訓班,分期分批培訓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以期讓他們切實掌握科學發(fā)展觀的精神實質和基本內涵。這種培訓班不能像以往那樣走過場,應當把黨政干部的學習和培訓情況及時公之于眾,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和評議。

  第二,要以對執(zhí)政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切實解決當前群眾反響強烈、涉及面廣、影響面大的焦點問題,迅速果斷制定和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鼓舞人心,緩解局面,讓公眾看到希望,重樹黨和政府的公信力。當前公眾深感不滿的熱點問題包括就業(yè)問題、分配不均問題、農民失地問題、城鎮(zhèn)拆遷問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行業(yè)壟斷問題、醫(yī)療保障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從各領域加劇社會緊張局面,挑戰(zhàn)和諧社會建設。因此,每個領域都應盡快出臺解決措施,即便是治標之舉,也比無所作為更能贏得公眾的信任。世界現(xiàn)代化的歷史表明,統(tǒng)治集團的改革措施必須掌握時機、順勢而發(fā),當為之時而不為,將會葬送改革事業(yè),甚至最終被人民所拋棄。俄國的斯托雷平改革、中國的清末新政即是前車之鑒。

  其次,在果斷出臺治標之舉的同時,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長遠的謀篇布局、運籌帷幄。治標之舉能夠暫時緩解問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贏得寶貴的時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然而,治標之舉畢竟是權宜之計,它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因此,執(zhí)政黨有必要集中全黨和全社會的智慧,盡早出臺治本之舉。

  何謂構建和諧社會的治本之舉?這是一個人言言殊、難聚共識的問題。惟其如此之難,反顯其極端重要性。在這個問題上應當允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民主平等的爭論中取得基本共識。本人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治本之舉,至少應包括下列幾點:

  第一,執(zhí)政黨的政治哲學要根本轉換。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哲學源于馬克思主義,又受到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浸染;
既具有歷史的連續(xù)性,在每一個重要階段又存在明顯的斷裂。因此,難以一言以蔽之地高度概括和抽象出它的政治哲學,否則難免陷入掛一漏萬的泥潭。盡管如此,人們仍然可以和應當基于自己的觀察和體會,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建立討論的基礎。本人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哲學是性善論和性惡論的統(tǒng)一。性善還是性惡始終是哲學討論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這個問題上,中共有自己的獨特看法。盡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沒有就這個問題作出集中專題論述,它的許多政策和策略還是能夠反映和折射出背后的哲學。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共強調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友我。敵人自然是邪惡的,自然是革命的對象。那么怎么看待朋友和自己人呢?毛澤東提出,對待朋友要采取斗爭和團結的兩手,針對其惡性(如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xié)、農民階級的自私狹隘、知識分子的自由散漫)進行斗爭(包括教育),針對其性善,進行團結。對自己呢?毛澤東認為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它受壓迫最重、革命性最強、組織紀律嚴明、大公無私。作為其先鋒隊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自然更為先進。性善的中國無產階級(通過最善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善惡雜陳的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城鄉(xiāng)小資產階級,進行一場針對性惡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政權后,依然以多重善惡觀分析和判斷國內的社會階級階層,據此制定黨的方針政策。在毛澤東時代,性惡論在多重善惡的格局中逐漸上升,并最終左右毛澤東的決策。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反右派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文化大革命等歷次政治運動都是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執(zhí)政黨希望籍此肅清社會各個階層和各個領域的毒素,驅走邪靈,以建立一個清明的國家和社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放棄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重新確立經濟工作的中心地位,運動型政治淡出歷史舞臺,這意味著性惡論的大潮已經退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關系問題上,提出改革是動力,穩(wěn)定是前提,發(fā)展是目的。在1989年之后執(zhí)政黨更是強調穩(wěn)定壓倒一切。這些基本理論和政策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執(zhí)政黨重新?lián)炱鸲嘀厣茞河^。強調穩(wěn)定本身無可厚非。然而,如果在其背后隱藏著不相信甚至防范人民群眾的立場和思想,這是不是假定群眾性惡的體現(xiàn)?這是不是與黨的群眾路線背道而馳?另一方面,“光榮偉大正確”、“主流是好的、健康的”之類的話語,是不是政黨性善論的體現(xiàn)?政黨性善論已經成為執(zhí)政黨自身改革的緊箍咒,不摘除這個緊箍咒,就談不上政黨改造和政黨轉型,就談不上以政黨改革推動政治體制改革。

  第二,執(zhí)政黨的發(fā)展觀要根本轉換。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國家陷于被動挨打、四分五裂之中。鑒于此,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都將實現(xiàn)國家獨立和富強作為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同樣把建設一個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革命的主要目標。實現(xiàn)這個目標首先要發(fā)展經濟,所以把經濟工作提到各項工作的中心,無可厚非,也合乎國情。問題在于要正確、全面、辯證理解“經濟建設是中心”。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但并非唯一工作;
經濟工作需要其它方面的工作的配合和推動;
在經濟工作中,黨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和任務;
不能以經濟建設為借口排擠其他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積累了不少不足和失誤。1990年代,經濟工作中的深層次問題露出苗頭,進入21世紀,終于集中爆發(fā)。不少有識之士認為,這些問題再像過去一樣在經濟領域內找對策,打圈子,越來越難以奏效。上文已述,破解經濟難題恰恰在經濟之外。

  執(zhí)政黨的發(fā)展觀的內在矛盾還有,它曾經正確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其實,這個矛盾未嘗不是各種類型的社會的主要矛盾。前文已述,人類社會的歷程表明,這或許是一個永遠難以解決的終極問題。如果把和諧社會建立在滿足人們的物欲上,顯然,和諧社會可能是個烏托邦。面對這個全人類性的問題,中國該怎么辦?在人們的物欲已被挑動出來的既有情勢下,抑制物欲,讓人們重歸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顯然不具可行性?赡艿淖龇ǎ皇且龑藗儤淞⒔】档南M觀,抑制惡性膨脹的不良消費觀念和行為。二是大力倡導健康的幸福觀。健康的幸福觀是一種均衡的幸福觀,它是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的幸福觀。這種幸福觀正在世界興起。國民幸福總值(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4的提出和推廣即是明證。這個潮流也波及到中國。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5。這個和諧社會一定是一個絕大多數人感到幸福的社會,卻不一定是富裕的社會。

  第三,執(zhí)政黨要把制度建設確立為黨的建設的中心。建國以來黨的建設歷史表明,以整風的形式對全體黨員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套路已經越來越失去效力,新世紀黨的建設必須另尋出路。顯然,黨已經意識問題所在,新的措施逐漸制定出來。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十六屆四中全會又專門就上述問題作出決議。2004年,中共中央先后頒布《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試行)》。新一波以制度建設為特色的執(zhí)政黨自身改造運動方興未艾,其成效人們正拭目以待。不過,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場改造運動要想取得實效,就必須充分吸取以往黨建的教訓:先入為主地認定黨的主流是好的,對問題嚴重性估計不足。執(zhí)政黨應當正視一個政黨如同一個自然人一樣并非全知全能的常識,認真聽取人民的呼聲,大膽引進先進的政治思想和制度,圍繞黨內民主化全面推進黨內制度建設,以健全有力的制度防范和懲治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專斷粗暴的不良現(xiàn)象,以黨內民主化促進國家民主化。

  

  【注釋】

  1 本文的寫作受到網友唐堯的帖子的啟示。唐堯:《實事求是,別拿“人均GDP1000美元是關鍵性時刻”來“忽悠”人!》 [2005-10-16]

  2 韓慶祥:《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光明日報》2005年5月26日。

  3 同上。

  4 GNH最早是由南亞的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的。詳見《南風窗》2004年第10期。

  5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05年2月19日),《人民日報》 2005年6月27日 第1版。

  翟洪峰(1975-),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社會史、思想史。

相關熱詞搜索:和諧社會 構建 美元 翟洪峰 GDP1000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