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人 明天干什么,心里要有數(shù):蝴蝶藍王冬是哪里人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殘疾人體育成就了我,沒有它就沒有我的現(xiàn)在。但是耽誤了青春而拿到金牌的運動員畢竟鳳毛麟角,對于普通的殘疾人來說,學會更好地生存是比拼到一塊金牌更重要的事。
攝影/本刊記者 張立潔
資料圖片提供/王冬人
王冬人很忙,為了采訪她記者等了足足七天。第一眼見到王冬人的人都極力想從她身上找到“殘疾”的印記,但留下的只是她臉上自信的笑。無論外表,還是行事風格,她都不可避免地帶著運動員的利落和爽快。采訪中,她接了不少電話,從容地處理大小事宜,讓人覺得能掌控一切。
希望,一點點被“截”掉了
王冬人15歲之前,許多人都看好她,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運動天賦。化學家唐敖慶都有意收她做學生,“你想不想當個化學家?”體育方面,乒乓球、游泳、滑冰、體操、排球等,王冬人樣樣精通,是校運動隊的佼佼者,老師們建議她向職業(yè)運動員方向發(fā)展。然而,王冬人有自己的憧憬:上大學。進訓練場,也就是多了個玩兒的地方。
1978年5月20日,提起這天王冬人會像被尖刀驟然戳進心窩。15歲的王冬人飛馳在跨欄的賽場上,突然,一陣劇痛將她帶倒在地…… 她只記得父母聽到“骨癌”后淚流滿面,懇求自己:保命要緊!很快,6月22日就做了右下肢截肢手術。
前途無量的人生軌跡不可逆地被扭轉了。眼眶里的淚水,干了又濕,濕了又干。她曾無數(shù)次告訴自己要堅強起來,要“走”得更好。只是朋友們來時,仍會小心翼翼地遮蓋住那只殘了的右腿。
治病治了兩年,跳級上了高中的王冬人仍讓大家嘆服不已,成績依然優(yōu)異。讀書,既是王冬人對知識的孜孜渴求,更是她對生命的萬般珍愛。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很殘酷。王冬人的高考成績名列前茅,卻無法如愿上大學。1982年的中國,殘疾人離大學之門還有一段距離。
找工作就更別提了,誰要?
求學無路,工作無門。好強的王冬人感到一陣劇痛,不是腿,是心。最后的希望,也一點點被“截”掉了。
假肢里能倒出半斤汗水
“封閉自我,關注的只是一己得失,但是走出去,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自我,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天空!
王冬人很快得出了這個結論。
一名記者就殘疾人高考問題報道過王冬人,其中提到了她光輝的運動成績。一個很偶然的機會,1983年11月,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傷殘人體育協(xié)會的北京會員們找到了她,動員她去學游泳。
“我不愿去,怕別人知道我的殘疾!睙嵝牡慕叹毜郊依锶訂T,說通了王冬人的父母,拖出躲在屋里的王冬人,大伙兒前呼后擁地硬把她弄到了泳池邊上。
那是王冬人至今最難忘、最懷念的一段日子。重返體育館,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她跳入泳池,卻沒想到,一游就拐彎,拐著就回來了。一條腿嘛,她忘了。朋友們耐心地指點、幫助,王冬人很快又找回了以前的感覺。
兩個星期后,王冬人就去參加一個游泳比賽,緊張得泳帽掉了,眼鏡也掉了,但還是堅持游完了。當她游到終點時,等候在一旁的朋友們都投來贊許和鼓勵的目光。這些和她一樣的傷殘人士,在運動場上與健全人一樣生龍活虎,在生活中與健全人一樣談笑風生,她是他們中的一員。
有老底子和運動天賦在,掌握每個項目的技巧不難,但是訓練的艱苦程度不可同日而語。王冬人每天拖著一條六七斤重的假肢,經(jīng)常練得汗流浹背,斷腿與假肢的結合部位常常被磨得鮮血淋漓。夏天訓練完,假肢里能倒出半斤汗水。早上五點就坐車,趕到陶然亭游泳館需要整整三個小時,來不及吃早飯,咬幾口烤白薯就下水,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是頭頂刺骨北風、腳踏冰雪覆蓋的馬路,奔波于家和訓練館之間。
她贏了。1983年10月,在天津市舉辦的首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揭開了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史上嶄新的一頁,也揭開了王冬人人生的嶄新一頁。游泳、跳遠、鉛球,只要有她的項目,全是冠軍。這為她爭得了1984年殘奧會的參賽資格。
老不在崗,假條越來越不好批了
第一次組團、集訓僅僅一個月就出國參賽的24個中國隊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拿回了2枚金牌、13枚銀牌、9枚銅牌,24次升起五星紅旗。王冬人在游泳比賽中取得第四名。
人數(shù)少、新手多、經(jīng)驗不足、平時缺乏訓練,再加上中國的殘疾人體育事業(yè)剛起步,要與世界上眾多強手較量爭雄,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國外殘疾運動員狀態(tài)非常好,游泳比賽時,假肢一擱、浴巾一扔,大大方方做起賽前熱身,而我們的運動員還很害羞,用浴巾裹著殘腿,小心翼翼地脫下假肢,還要找教練“我的腿放哪兒?”王冬人英語好,就主動和國外隊員交流,這才得知人家早有專門的殘疾人康復中心和訓練機構。
同樣是裝了假肢的運動員一起跑步,“人家光一個腳板至少一萬多塊錢,我們穿一個普通假肢就去跑,跑著跑著就折了,人倒是很勇敢,卻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后腦勺著地”。
第一次出國,王冬人就強烈地被這種“差距”所震撼。
載譽歸來,沒有獎金,平亞麗獎了臺錄音機,沈繼良獎了個雙喇叭小錄音機,王冬人獎了一部臺式電風扇。但是工作可以隨便挑,她不假思索:北京假肢廠。
一直到1996年,王冬人仍不斷參加比賽,還成了第一批殘疾人射擊運動員,拿過遠南運動會等大大小小的比賽金牌。但是訓練是業(yè)余的,沒有比賽任務,就得自己找時間找地方練,碰上比賽也要“突擊”一下。就這么老不在崗,單位的假條也越來越不好批了。
身為一個運動員,特別是殘疾運動員,她深知自己運動生命的短暫。那時候,平亞麗在吃低保,張陽倆口子在出攤,全身心投入的沈繼良一個月才300元,還有許多隊友會為了一點錢跟單位鬧。自己和丈夫一共拿幾百塊一月,生活非常拮據(jù)。在單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一到比賽,又是惡性循環(huán)。而作為一個女人,因為訓練導致兩次流產(chǎn),讓她無法圓滿實現(xiàn)女人的完整。
出路問題實實在在影響著生活,王冬人痛下決心,選擇退役。
“踩在刀尖上”的幸福
曾經(jīng)在假肢廠科研科的工作,使她接觸到了許多第一手資料,也很熟悉假肢行業(yè)。而自己多年的配戴的經(jīng)歷和一些體會,讓她相信會有所為。仔細考察后,1996年,王冬人的東人假肢公司在北京成立。兩把舊椅子、一張辦公桌、一個沙發(fā),就是當時的全部家當。
每當遇到肢殘而只想自暴自棄的朋友,她都會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他們:經(jīng)歷不幸,該如何重新開始。安裝假肢很疼,病人常常受不了,王冬人會在病榻前安慰,“第一次換假肢時,我把自己當成安徒生筆下的美人魚了,在有了腿之后像踩在刀尖上一樣。你永遠想著這個故事,就會幸福多了!本褪沁@樣,工作中結交了許多肢殘朋友,公司因此很快走向正軌,業(yè)務開展得紅紅火火。
許多生活困難的、被別的地方拒絕的殘疾人朋友要裝假肢,都來找王冬人。免費或低價收費為他們裝配普及型大、小腿假肢,一個假肢一萬多,到她這兒五千。有一個病人因患嚴重的脈管炎醫(yī)治無效,已經(jīng)截肢數(shù)次,他不能站立,一直無錢安裝假肢,王冬人知道了,一直全程陪護,直到假肢順利安裝完,完全免費。前兩天,有殘疾人寫信求助說車丟了,她又親自把自己的殘疾車送過去。
在國外,她親眼所見殘疾人摔倒了,人們都會給扶起來,鞋帶散了,人們會彎下腰跪下來給他系好,給他弄得很干凈。王冬人很驚訝,也很感動,她說真正做殘疾人工作的人,想到殘疾人會心痛的。
“有的殘疾人沒裝假肢時,頭都抬不起來,裝完了他不但抬起頭了,還找著對象找著工作了!彼軡M足,在體育上拿冠軍是種滿足,現(xiàn)在給人裝假肢人家說好一樣滿足。
城里有房,郊區(qū)有別墅,平時練練瑜伽、游游泳、彈彈鋼琴,現(xiàn)在的王冬人過得很愜意。如果不是推辭不掉的邀約或勵志節(jié)目,她更愿意做一個普通人,只為家庭生活和公司的將來操心,或為裝不上假肢的殘疾人可能遇到的煩惱而煩惱,而不是一遍遍重復自己的故事。她從不否認當年的運動生涯對自己的巨大影響,直到現(xiàn)在,遠離運動場多年后的成功創(chuàng)業(yè),她也感恩于此。她并沒覺得自己的作為有什么特別,她只是愿意做為殘疾人服務的“仆人”。
“國外的殘疾人擁有很多福利,不用擔心生活問題。而我們殘疾人普遍受教育少,沒有生存的本領。當年,大家都干起來了,亞麗還在說又跟許海峰去了哪兒,我說你怎么就不能自己去一個地兒?后來,她自己出來干了,按摩院也做得很好了。對于普通的殘疾人來說,學會更好地生存是比拼到一塊金牌更重要的事。”
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讓王冬人有了更多體會!笆谌艘贼~,更要授人以漁。殘疾人要融入社會,必須擁有與正常人同樣的尊嚴感,而這種尊嚴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食其力基礎之上。多給殘疾人一些機會,我做公益活動時,看到一些重癥肌無力患者用中藥盒做手工藝品,就覺得很好。畢竟慈善只能解決表面問題,給一千塊,就拿這一千塊活倆月,兩個月后又沒著落了。只有加大教育和機能培訓力度,掌握一技之長,才有出路。”
相關熱詞搜索:要有 干什么 明天 王冬人 明天干什么,心里要有數(shù) 心里要有數(shù) 叼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