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綠”背后的信用失陷_孔雀石綠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據新華社報道,香港官員近日稱,香港食環(huán)署抽驗25個進口淡水魚樣本,其中發(fā)現10例含有可能致癌的“孔雀石綠”。特區(qū)政府要求內地加強檢驗,確保符合衛(wèi)生標準才可出口。 此前,新華社就曾報道香港食環(huán)署檢驗進口鰻魚及其制品時發(fā)現含有“孔雀石綠”的樣本共55例,檢驗合格的共7例?兹甘G是一種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的化學試劑,許多國家都將其列為水產養(yǎng)殖禁用藥物,我國也于2002年5月將其列入禁用清單。《人民日報》在7月就專門報道了部分省市查禁“孔雀石綠”的情況,并配發(fā)了“寧可信其有,而未信其無,這是一種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的評論。
頻繁發(fā)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人們在基本生理需求的層面上體會到社會的不確定性。這些生活危機,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都是信用危機。
失信的成本
國人為何在日子剛剛好一點的時候出現信用危機?在經濟學家的眼光里,人只不過是“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理性動物。從“最大最小”原則出發(fā),就很容易解釋國人的信用行為。為什么要失信?原因很簡單,就是失信比守信的收益大,效用高。
筆者在澳大利亞訪問學習期間常困惑于為什么中國的假貨這么多,而澳大利亞比較少?有一天我去買澳寶(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寶石),當我向店員提出要他們提供證明澳寶真實性的官方證明書時,店員說他會給我開發(fā)票,那就是證明。我說我不相信他的發(fā)票,并得意地告訴他,中國的珠寶店一般都會有第三方證明書。店員有些急了,加大嗓門說:“這是在澳大利亞,商人不會輕易說謊的;如果我的發(fā)票騙了你,一旦發(fā)現,我會進監(jiān)獄的!
顯然,對失信的懲戒不足是中國信用失陷的主要原因!叭酥迹员旧啤,但在一個失信獲利的環(huán)境下成長,人會慢慢知道和理解失信的好處,學會運用它。
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因信用失陷所造成的直接損失達5855億元左右,其中逃廢債務造成直接損失1800億元,合同欺詐造成直接損失55億元,假冒偽劣造成直接損失2000億元,因三角債和現款交易所增加的財務費用2000億元。
如果加上間接的經濟損失,如影響外商投資信心、降低國有品牌的出口價值,嚴重挫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增加社會分工的代理成本等,將是一筆難于估量的損失。
失信的幾種模式
盡管國家已出臺了不少對違約者懲罰的法律,如《民法通則》《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刑法》中的相關條款,但執(zhí)行效果卻不如人意。
要解開這個癥結,首先要看看違約的幾種基本模式:一是故意欺騙模式,即我們經常所說的設局。設局人要么是罪犯,要么是仗勢欺人的人。冒牌、哄騙、內外勾結騙取國家商業(yè)銀行貸款等屬于這一模式。
二是信息不對稱模式,即用你不知道來騙你。這是當前國人最受困苦的一種違約模式,以次充好的產品、醫(yī)生的大處方、裝修中的偷工減料等都屬于這一模式。
三是不完全合同模式,即利用合同中的模糊地帶,或是合同履行條件發(fā)生的變化來局部違約或完全違約。比如你與廚柜公司簽訂了購買合同,安裝時廠家突然要求你必須交納所有的五金費就是典型的案例,廠家違約利用的正是“合同中沒有說清五金由誰購買”這種不完全合同的伎倆。
四是強權模式,即違約了又怎么樣的模式。這一模式是實權所有者由于沒有足夠的權力約束而我行我素,公然違背公共權利與法律的結果。比如法律規(guī)定警察在審問犯人時不能用刑,但現實中刑訊逼供的現象還是存在。
仔細分析這四種模式,可歸為兩類:一是技術違約,二是權力違約。技術違約就是鉆市場和法律空子的操作性違約。權力違約包括挑戰(zhàn)公權力或利用公權力違約,或者是掌握公權力的人直接濫用公權力違約。
從信用治理機制分析,可以發(fā)現最終的原因是公權力的喪失,包括行政公權力喪失和法律公權力喪失。因為如果社會中騙子太多,官商勾結見怪不怪,說明政府執(zhí)法效率低下,法律的公權力在徇私枉法或是貪污腐化等環(huán)境下在相當程度上被侵蝕。而技術違約反應的則是行政和法律規(guī)制市場不到位而引起公權力的喪失,公權力在其中甚至起著為虎作倀的作用。
信用治理的一個簡單規(guī)則是履行和維護信用運行的最終驅動力是政府和法律的公權力。一旦公權力喪失,信用運行就像脫了僵的野馬管教不住了。因此,保證公權力的權威不受侵犯,才能從根本上治理我國目前的信用失陷危機,其它的技術性治理措施,如建立個人和企業(yè)信用數據庫、發(fā)展信用中介組織等,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如何保證公權力的權威不受侵犯?專制的權力結構安排沒有權力約束機制,因此也無所謂權力制衡。大大小小超越權力約束的專制者愛怎么樣就怎么樣,自然就產生了許多沖著你說“老子騙了你又怎樣”的人。
因此,缺乏約束的權力和信用失陷是一對,只有動大手術改革權力失去制衡的公共權力安排模式,才能把“騙了你又怎樣”的“老子”趕走,才有可能使國家走向信用之邦。
(作者為江西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經濟學博士)
相關熱詞搜索:失陷 信用 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背后的信用失陷 孔雀石氯 孔雀石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