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草的毛驢” 小小毛驢不吃草
發(fā)布時間:2020-03-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中國人最早熟悉自行車的故事,發(fā)生在末代皇帝溥儀身上。1917年,正當溥儀11歲的時候,他學會了騎自行車。為了使自己能夠騎車在宮里暢通無阻,他還惡作劇地命令太監(jiān)把許多大殿的檻一律鋸掉。今天聽來,這個故事也許有些令人發(fā)笑,但自行車在當時,卻完全是一種時髦的交通工具。
青島擁有自行車的時代,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當時世界最“古老”的自行車還是膠皮實心輪胎的時候,德國傳教士就將其帶進了青島。那時,自行車在中國還沒有名字,青島人見了,就給它起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不吃草的毛驢”。
1897年,德國人用大炮轟開青島港口的時候,德國生產(chǎn)的“站人牌”自行車就已經(jīng)遍布青島了。這個時候的自行車,已經(jīng)是輪胎充氣的自行車了。德國商人、賣辦騎著它游走于青島的大街小巷,老青島人見了,就又給它起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名字,叫做“鐵驢”。沒過多久,德國的“飛鷹牌”自行車也相繼在青島“登陸”,青島的的各種車輛多了(如汽車、手推車、黃包車、平板車等等),青島人為了與其他車輛相區(qū)別,就叫它做“腳踏車”,這是源于自行車是以人的雙腳為動力的緣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國被日本打敗,青島又成了太陽旗下的殖民地。日本的“宮田牌”、“富士牌”自行車又源源不斷地輸入青島。緊接著,英國的“蘭陵牌”、“三槍牌”豪華自行車也從印度的孟買大港海運進青島。到1918年以前,青島的大街上,不僅已經(jīng)有了各式各樣的自行車,而且自行車的零部件加工業(yè)、維修業(yè)和自行車出租業(yè)也非常發(fā)達。青島的碼頭貨運幫辦、證券交易所雇員、銀行小職員和一些便衣警察,都以能有一輛自行車而感到自豪。于是,德國的禪臣洋行,日本的三菱洋行、菱田洋行等等便不失時機地在青島經(jīng)營自行車維修、零部件加工和裝配等業(yè)務,青島的自行車工業(yè)逐漸形成規(guī)模。
青島地處膠東丘陵地帶,是一個多山多坡多溝多灣的地方,自行車的樣式也多采用的是“大飛輪”。因為“大飛輪”具有牽引力大、腳剎車穩(wěn)和載重力強等特點,所以這種自行車在青島,乃至山東半島地區(qū),非常受歡迎。
青島第一個采用民族資本開設自行車零部件維修、裝配業(yè)務的商家是山西路上的同泰車行。老板名叫曹海泉。隨后,德興、福興、德興太、同和太和潤大等車行陸續(xù)問世,創(chuàng)造了20世紀20年代青島民族自行車工業(yè)的第一個輝煌。
從20世紀的30年代“汽球牌”、“地球牌”自行車,到解放后的“青島牌”、“國防牌”,青島的自行車工業(yè)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臺階,最后以1964年首創(chuàng)的“大金鹿牌”,逐漸在后來的幾十年里稱雄山東和全國。如果說中國是當今世界的“自行車王國”的話,那么青島就是這個“王國”最初誕生的地方。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毛驢 吃草 “不吃草的毛驢” 小小毛驢不吃草 兩頭毛驢吃草看圖寫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