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你究竟“撼”動了什么?:1976故宮誰動了獅子
發(fā)布時間:2020-03-01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去年剛剛完成建院85周年華麗轉(zhuǎn)身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今年屢屢被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 先是文物失竊大案,九件香港展品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兩天后,故宮建福宮建成頂級富豪私人會所、全球限量500席發(fā)售的消息不脛而走。時隔一天,一面故宮送出的錦旗徹底暴露了這個集賢納士的文化單位的語文水準。
“希望大家相信我們,重要的是我們的行動。我們會做得更好!”故宮新聞發(fā)言人的誓言言猶在耳。然而,令人氣憤的是,面對不斷發(fā)生的惡性事件,面對公眾的不斷質(zhì)疑,故宮不是坦然面對錯誤、誠懇道歉,不是深刻反思、用行動做的更好,而是振振有詞,一次又一次遮蔽信息、文過飾非。
“沒有錯!”在一個個故宮風波之后,故宮給人的印象就是這三個字。對于展品失竊,故宮工作人員出面辯解,失竊只是百密一疏,不可因一時之失片面指責故宮先進的安保系統(tǒng);面對私人會館被曝光,故宮官博一再辯護,“不存在也不可能作為所謂的頂級富豪私人會所”;面對錦旗的錯別字,故宮副院長竟再次強硬地表示:“使用‘撼’字沒錯,而且顯得厚重。這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
隨著事態(tài)不斷惡化,故宮“發(fā)言人”的級別不斷攀升;面對無法辯駁的事實,故宮的粉飾是非越來越缺乏誠意。這確實將人們“撼倒了”!
展品失竊應該誰來負責?安保工作有何缺陷?私人會館是否存在?“撼”字究竟怎么解釋?這些本都應是一清二楚的事情,然而在事實面前歪曲事實,在真相面前胡攪蠻纏,丟的就不僅僅是物品,錯的就不僅僅是漢字,缺乏的就不僅僅是證據(jù)了。我們有必要追問,在這一系列“出乖露丑”事件的背后,究竟誰該為此負責?對于這一系列“啼笑皆非”臺詞的背后,我們究竟該反思什么?
故宮現(xiàn)有文物藏品15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shù)的1/4,其中包括眾多稀世珍寶。在保護歷史遺存方面,故宮應該具有的文化責任不容質(zhì)疑。
有著590年歷史的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白宮并稱為“世界五大宮殿”。她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世界文化的瑰寶,是億萬華夏子孫的心中圣地。在這樣神圣的殿堂內(nèi),故宮應該肩負的艱巨使命不容質(zhì)疑。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為保障國家文物不因戰(zhàn)火而遭受損失,故宮毅然實施文物南遷之策。此后歷經(jīng)十余年漫長的時日,雖然烽煙四起、險象環(huán)生,但數(shù)量極為龐大的南遷文物沒有出現(xiàn)一件丟失和損傷。在無數(shù)以生命守護國家文脈的前輩面前,故宮應該恪盡的文化品格不容質(zhì)疑。
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年來,故宮和數(shù)代故宮人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做出了可圈可點的成績――從連綴文化碎片的故宮大修,到追溯歷史記憶的重走南遷路;從回望傳統(tǒng)根脈回望文明來路的大小展事,到放眼未來放眼世界的故宮學的提出;從相隔一甲子的北京、臺北兩宮對話,到對人類文明的星火相傳……正是因為故宮特殊的歷史與地位,人們對她的一舉一動格外驕傲,對她的一顰一笑也格外苛責。今天,圍繞日漸增多的不利信息,人們不禁一次次問:故宮,你的責任、使命、品格還在嗎?
日漸發(fā)達的科技手段給文物保護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可是守護者的責任意識是否可以松懈?日漸增長的文化消費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感官訴求,可是昔日的斯文之地是否可以演變?yōu)橛绣X有勢之人行樂的“聚義堂”?日漸寬松的環(huán)境政策給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可是建設者是否就可以把敬業(yè)精神擱置一邊?
“不可以!”答案也是簡單的三個字,不容質(zhì)疑。
在鍵盤時代,寫出“故宮博物院”幾個字并不難,寫下像“撼祖國強盛”這樣的錯別字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是,難的是,在瞬息變幻的時代風云中、在面對金錢的不斷誘惑中,廣大像“故宮人”一樣的文化工作者,如何保持對于歷史文化的敬重、如何秉持文化品格的擔當、如何堅持對于文化操守的捍衛(wèi)。
義利之爭、難易之辨,值得我們深長思之。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故宮 動了 你究竟 故宮 你究竟“撼”動了什么? 故宮你究竟撼動了什么 故宮的門折射了什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