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幼軍的“黨史異見”|李真打了栗
發(fā)布時間:2020-03-01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2011年第15期《南風窗》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書評《歷史的求實與探索的求是》,介紹了于幼軍撰寫的《社會主義在中國1919-1965》。 于幼軍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他曾任深圳市市長、山西省省長、文化部副部長,2008~5月被中央政治局給予留黨察看兩年的處分,10月又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被撤銷中央委員職務。他寫的書值得關注,所以,筆者找來這本書,并通過互聯網了解關于此書的更多情況。
《社會主義在中國》在封面上標明是《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第三卷。其實,前兩卷的書名是《社會主義四百年》,由于幼軍和黎元江合著。
《南風窗》的書評介紹,《社會主義在中國》采用章回體,具有文學形式。此書確實有大量文學描寫。這種形式讓人感覺,此書的目標是通俗性、可讀性。那它應該是一個普及讀物,以輕松的方式介紹1919到1965年間的黨史。此書用58萬字敘述長達47年的歷史,更增強了它普及讀物的形象――它顯然不像是一個專題研究。它名義上的前兩卷《社會主義四百年》確實是一個普及讀物。
既然是普及讀物,那這本書應該以中央已經形成決議、學術界基本達成共識的歷史事實作為主要內容。
但《南風窗》的書評又指出,這本書做了很多“求實”、“求是”的工作,也就是說,對黨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與一般的認識不同,可以說是黨史研究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說是黨史研究中的異見。有一些評論說得更直接:《社會主義在中國》反思中共歷史事件。
這些黨史異見散落在一本“普及讀物”。讀者閱讀時,會發(fā)現大部分內容都是老生常談――只是更加文學化,這會讓他們注意不到書中還有一些極具爭議『生的個人觀點,他們會將這些黨史異見當成是常識,以為那是權威性觀點。
這種虛假的權威性又因為作者的身份和《南風窗》的推薦進一步加強。于幼軍是黨的高級干部,似乎他掌握更多資料,能夠代表黨的意見。《南風窗》是正規(guī)期刊,發(fā)行量比較大,它鄭重推薦(那篇書評的責任編輯是《南風窗》雜志社的社長)的書應該不會犯政治錯誤。其實,于幼軍在寫作本書時,并未能獲得中央支持,他所能接觸到的資料跟普通研究者一樣!赌巷L窗》偶爾會犯政治錯誤。但普通讀者不一定清楚這兩個事實,作者和《南風窗》實際上是濫用了自己的權威性。
官員和媒體濫用權威性會造成思想混亂。
《社會主義在中國》的主要“創(chuàng)新”體現在“非毛”:貶低毛澤東的功績、夸大毛澤東的錯誤。例如,用文學的手法,將“大躍進”的責任幾乎完全歸結于毛澤東。關于毛澤東的功過是非,中央有過決議,并沒有將錯誤完全歸結到他個人。目前的“非毛”思潮,表面看來是對毛澤東個人的批判,其真實目的卻是否定共產黨。他們想通過“非毛”讓人們形成這樣的印象:共產黨從來不講民主,很容易被個人意愿控制,因此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社會主義在中國》將這個意思表達得更明白,它寫道:沒有相應建立民主制度,使黨組建伊始就缺失了現代政黨內部治理不可或缺的民主機制。這一“先天不足”與中國根深蒂固的封建專制文化、皇權思想、臣民文化、游民文化等結合,使中共無論在革命黨還是執(zhí)政黨時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梢哉f,此書的志向就是證明這個結論。
這個結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如果黨如此不堪,那它如何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但不是所有讀者都會深入思考,那《南風窗》推薦的這本書就可能造成思想混亂,損害黨的形象和威信。
“非毛”、指責共產黨缺乏民主機制是互聯網上“有良心的青年歷史學家”經常做的事情,但其權威性和影響力顯然不能與黨的高級干部和正規(guī)期刊比擬。正因為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官員和媒體就應該有責任感,應該十分謹慎,否則,他們很可能被人當作“槍手”。
《南方周末》已經這樣做了。根據該報的報道,于幼軍對當前“非毛”的常見手法都表示認同,例如,為“AB團”、草地分裂、西路軍等歷史事件“翻案”。但實際上,《社會主義在中國》并沒有這樣做。不知道于幼軍對此有何感想?
相關熱詞搜索:黨史 于幼軍的“黨史異見” 熱點 技術實時熱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