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特性_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性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一個完美的寫作者能讓文字唱歌、跳舞、哭泣、流血、憤怒……做人類或自然力能達到的一切。”曾經(jīng)做過記者的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在他的著作中這么寫道。語言具有直接表達思想的特性,它能使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某些思想和情感躍然紙上。
不同文體的語言有不同的特點。文學作品要運用形象思維的語言,科學論文要運用邏輯思維的語言,新聞報道語言也有自身特點。簡單地說,新聞語言就是指新聞寫作的規(guī)范化語言。新聞語言,肩負著向受眾表述新聞事實、傳遞新聞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構筑新聞報道的最基本元素。新聞語言是新聞報道的物質外殼,一定的新聞語言總是與特定的時代需求和相應的歷史條件相符合的。新聞語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的演變、時代的變化,必然推動新聞語言的變革,使之帶有深刻的社會烙印和時代印記。
新聞報道的客觀要求,決定了新聞語言具有自己的特點與風格。要求用盡可能簡潔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訴讀者;同時又要求有具體性與可信性,給讀者以真實感;還要求盡可能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筆者以為,新聞語言有以下幾個本質上的特點:
一、準確
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就要求新聞必須是真實的事件,報道必須客觀、公正。因而新聞語言不能含糊其詞,不能模棱兩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因為語言運用不準確而造成新聞失真或歧義的例子在報道中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對新聞事件中的一些要素采訪不到位,寫作時只好含糊其詞;有的則是語言表述不清晰,用邏輯不通的長句來代替清楚明確的短句。比如,有的新聞報道中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長期以來”等比較含糊的字眼來代替可以表明的具體時間;有的用“許多”、“無數(shù)”、“廣大群眾”等比較籠統(tǒng)的語句來代替可以表明的具體數(shù)量;有的則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兩可的語句來代替可以具體表明的程度。
新聞語言在用詞方面,要多用名詞和動詞,慎用、少用形容詞與副詞。那些絕對化的形容詞與副詞,如:最、人人、個個、全部、必定、純粹等要慎重使用,盡量少用。新聞描寫不允許夸張、哄抬與拔高,尤其是夸張、委婉、雙關、擬人等修辭手法不要隨便使用。
二、具體
新聞要求用事實說話,事實是需要有根據(jù)的,事實一般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jīng)過、事件原因、結果等諸多因素構成,因而新聞語言必須具體,應當少用抽象的概念。這就要求如實地記敘具體人、具體事、具體時間、具體地點、具體經(jīng)過,也要求具體形象的現(xiàn)場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新聞報道寫得越具體,新聞的可信程度就越高。
但是,這個具體,是從新聞報道的角度來看的。確切地說,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考慮的。一個新聞事件發(fā)生之后,讀者最想了解的內容是什么,這個“內容”就是“具體”的方向所在。所以說,并不是事無巨細地羅列新聞事件的方方面面才是具體。
新聞報道以具體地反映客觀事物為前提,所以,寫新聞不同于詩詞歌賦,從語言的角度來說,總以平實樸素為宜,加之新聞要求完全真實,寫新聞絕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虛構的手法,并應講究表達上的簡練和質樸,因此,新聞報道更多地運用白描手法。
三、簡潔
新聞貴在一個“新”字,要求迅速及時。這就決定了新聞語言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怎樣才能把新聞寫得簡潔、精煉呢?首先,直接寫事實,讓事實說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其實,直接敘述事實本身,不要作過多的解釋、猜測。再次,一條新聞一般只報道一件事實或只寫出一個人物。這樣,內容和結構都比較簡單,容易做到條理分明、頭緒清楚。如果報道的事件比較復雜,牽涉到的人物較多,可以采用分解報道的辦法,化長為短,化繁為簡。
我們來看一下毛澤東同志的《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消息。“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摧枯拉朽,紛紛潰退。”廖廖幾筆就勾勒出橫渡長江的壯闊場面,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又真實客觀地報道了新聞事件。
四、通俗
新聞寫給讀者看的,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事情,所以有很強的群眾性。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識字不多的人,都要通過媒體了解國內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語形式的書面語寫報道,尤其是廣播、電視新聞所用的語言,更應該接近口語,怎么說就怎么寫。在可能的情況下,要盡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數(shù)人或部分人才看懂聽懂的一些字眼或話語。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日益深入我們的社會和日常生活,網(wǎng)絡語言正影響著許多人,青少年一代首當其沖。新聞報道應如何面對“美眉”、“班竹”等這樣的“網(wǎng)絡語言”呢?顯然,“網(wǎng)絡語言”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它是先進技術的產物,有些不失風趣和幽默,在網(wǎng)絡上和青少年當中,它們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如果不加選擇地使用,可能就會泛濫成災,成為語言垃圾,會損害新聞本身的傳播效果。
總之,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發(fā)展,各種文化的交融,各種學科的交叉,各種文體發(fā)生了相互滲透,豐富了現(xiàn)代的新聞語言和新聞寫作技巧,為新聞寫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間。但是,無論怎么變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性是不可改變的。我們既要下苦功學習,又要勇于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寫出精、短、新、深、巧、活,別具一格的好新聞。
。ㄗ髡邌挝唬盒掳餐韴笊纾
相關熱詞搜索:本質 特性 語言 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性 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性 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