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一片茶葉而停留
發(fā)布時間:2019-09-0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從峨眉山高鐵站開車出發(fā),不多久就到了峨眉山山腳下。沿著蜿蜒的山路繼續(xù)上山,約莫半山腰處,一邊是金頂方向,另一邊就是茶山方向。2月12日,春寒料峭,我行向茶山深處。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逐漸降低,道路兩旁的植物葉片上結(jié)了一層白霜,遠處的山頭在朦朧的白霧中若隱若現(xiàn),大片茶園就選址于此。
自古峨眉產(chǎn)香茗,峨眉山茶史已有3000余年。其中一片茶園的主人叫賈思瑤,一個1986年的海歸姑娘。為什么她要放棄城市里的高薪工作,而選擇種茶這個傳統(tǒng)行當?
種茶也是參禪
賈思瑤在茶園體驗點等我。
眼前的她,中等身材,眼睛大而有神,高挽著的頭發(fā)整齊束在腦后,沒有一根散落在臉上,非常利落。
體驗點是一個古樸而自然的院子,檐角上掛著的魚形風鈴隨風擺動,發(fā)出清脆的聲響。院外包圍著一圈活水,幾條錦鯉慵懶地沉在水底。茶園就在院子后面,路上滿是冰渣,一腳踩下去吱吱地響。前一天的雪壓彎了路兩旁的竹子,倒壓在茶樹上,得一邊走一邊扶。
趁這個空,賈思瑤跟我講起了她與茶的結(jié)緣。
原來,早在她念小學的時候,她的母親有一次到峨眉山登山,發(fā)現(xiàn)山里的茶葉味美質(zhì)優(yōu),便租賃了一片茶園來經(jīng)營。賈思瑤經(jīng)常跟著媽媽行走在茶山上,挨家挨戶去品茶,茶葉漸漸在她心中埋下了根。
2008年,賈思瑤考取了美國太平洋路德大學并獲得全額獎學金,最開始選修的專業(yè)是金融和國際研究雙學位。讀大學時,她時常會把家里的茶葉分享給老師和同學,每次得到贊許她都很開心。在逛街時,她也總會下意識地捕捉有關(guān)茶葉的信息。終于有一天,她下定決心學成后回到故鄉(xiāng)繼續(xù)譜寫與茶葉的故事,于是把所修的金融專業(yè)改為市場營銷,一畢業(yè)就回到了茶園。
賈思瑤家的茶園位于峨眉山龍洞村海拔1200米—1800米區(qū)域,我們翻越了大約10分鐘,終于到了。說是茶園,更像是森林中的相對集中的植物。
每到采春茶時節(jié),賈思瑤都會組織顧客上山體驗采茶!澳阒绬?氣溫上來以后茶樹周邊的野草長得特別高,好多客人來了以后都在問我茶樹在哪里!彼孀煨χf。
山腳下的紅梅已經(jīng)盛開,茶園的紅梅才剛吐露花苞。茶樹葉子上積著一層薄薄的冰,冰渣在葉子邊緣處聚集出一圈白白的邊,在陽光的照耀下亮得有些刺眼。賈思瑤愛憐地看著這些掛滿冰霜的茶葉,用手摩挲著一片被蟲吃過的葉子說,“這些蟲就交給森林里的鳥兒吧!
賈思瑤家的茶園一直推崇這種自然生長、不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的有機茶。這里海拔高,溫度低,病蟲害少,村民們不用打藥。
“自然而然”,是賈思瑤常說的一句話。茶商常常會為了利益,一年里多次采摘茶葉,但她們一年只采一次。
“種茶也是一種參禪。”賈思瑤說。在她看來,土壤與植物都有生命,索取越多,得到就越少,采茶也是如此,采摘次數(shù)越多,茶葉品質(zhì)越低。順其自然地做好每件事,這種累積就是禪。
求學茶藝之旅
隨著時間的推移,賈思瑤覺得只有充分了解茶葉從種植到銷售的整個流程,才能了解茶葉性格然后和它心意相通,最后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好的茶葉產(chǎn)品,于是她開始向師傅學習制茶技藝。
但是學制茶的過程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
制茶時,殺青可以去掉茶葉的青草味,阻止茶葉繼續(xù)發(fā)酵。而在殺青過程中,需要把手伸進機器里撈一捧茶,然后在手上輕輕摩挲,透過指尖感受手掌中葉子的溫度和濕度,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濕。起初,賈思瑤看著幾百度高溫的殺青機里還快速煽動著葉片,不敢下手。終于她鼓起勇氣把手放進去,結(jié)果被燙了一個很大的水泡。
但是賈思瑤沒有被嚇倒,繼續(xù)練習,后來還總結(jié)出一套經(jīng)驗:膽子大,出手快,多練習,熟能生巧。正是因為賈思瑤對茶葉制作技術(shù)的了解,才能在顧客口感喜好和制茶工藝技巧上找到平衡點。每年制茶的時候她都要參與其中,制好的每一批新茶她都是第一個品嘗者,然后把意見反饋給制茶的師傅,師傅再進行調(diào)整。
不光是川茶的制作技藝,武夷山巖茶、福建鐵觀音、臺灣烏龍茶的制作工藝,她通通都去學習過。
2011年,日本茶道名家佃一可到峨眉山和中國茶藝師進行友好交流。賈思瑤與他有了第一次接觸。這開啟了她東渡日本求學茶藝之路。
在去日本之前,體現(xiàn)了東方文化深層精髓的日本《茶之書》已被她熟讀三遍。佃一可與賈思瑤交流時也頗為感觸:“能夠熟讀并理解《茶之書》的人,在日本人里也不多見。”
日本的求學之路只是出國求學的開始。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電視播放的《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紀錄片,里面的英國茶文化專家簡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她,她決定去找簡求教。
然而, 紀錄片中只有“簡”的中文名,并沒有姓,而“簡”又是個很大眾的名字。
賈思瑤在中文網(wǎng)站中無法搜到簡的有效信息,她嘗試在外國網(wǎng)站中搜索。終于,她在英國茶文化協(xié)會中的顧問一欄里確認了簡的英文全名。然后順著名字又搜索到她所辦的培訓班,終于取得了聯(lián)系。簡被她的誠意所打動,很快就與她敲定上課時間。
在英國,她除了學習茶葉文化,還考察了英國的茶葉市場。讓她驚嘆的是中國茶業(yè)種類在英國市場上非常齊全,就連小眾茶太平猴魁也?梢砸姷。
英國人的下午茶文化也深深觸動了她,英國人極愛喝茶,“他們或三兩成群,或一個人靜靜坐著。喝茶時,時間仿佛為這片樹葉停留,停下來思索自己一天的得失。就像中國的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應該慢下來,回過頭思索反省。”
挑戰(zhàn)重重
2012年,賈思瑤為了更了解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在成都著名的寬窄巷子開了一家茶舍。
我到茶社的那天,天氣正好。茶社分內(nèi)外兩部分,外部是展示區(qū),茶葉和茶器整齊地陳列著,穿過門廳別有洞天。院子里擺放著幾張茶桌,茶桌上有盆栽小景,角落處有個水池,水池上錯落著假山,一派清幽場景。
“我們很多顧客都是年輕人。”賈思瑤說,“上周還有跳街舞的茶客來茶社做直播!
然而,與茶結(jié)伴的故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如今,隨著旅游業(yè)的興起,山上一些土地被用于房地產(chǎn)開發(fā),很多村民搬到城里居住,人工成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除了人工,茶葉在市場的認知度也是她擔憂的問題。即使經(jīng)營了這么多年的有機健康茶葉,時常還是有顧客對“有機”產(chǎn)生質(zhì)疑。有顧客調(diào)侃道,“喝慣了打農(nóng)藥的茶,沒打農(nóng)藥的還喝不慣”。每當這時,賈思瑤和店員都只能一遍遍耐心地向顧客講解。
最近,她打算將山上的茶園體驗點重新修整升級。除了讓上山采茶的顧客能更親密地與茶接觸,還可以在非茶葉采摘季吸引游客前來體驗民宿,看到茶園的天然原生態(tài)。
她還有一個長遠的目標:雖然中國茶葉在國外銷售量很大,但目前國際市場上幾乎沒有中國的茶葉品牌,她想喊響自己的品牌。
賈思瑤在美國讀書時,曾經(jīng)見到有日本人在那里開的和果子店,門面不大,但門庭若市。
“日本人可以做,我們也可以!或許你哪天走在加拿大的街頭,一抬眼,就能看見中國自己的茶葉品牌!辟Z思瑤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