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時刻的感悟體會
發(fā)布時間:2017-02-0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感動時刻的感悟體會篇一: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是如此的渺小,就如同天空中的一粒粒浮塵。
從出生到死亡,我來過,我走了,悄無聲息,就如同我不曾來過,這是大多數人的一生?墒,總有些人輕輕悄悄地來了,又走了,卻又像是從未走遠。
事實上,感動中國中的大多數人都只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而不同的是他們生命所承載的重量。
放眼浩渺天地間這蕓蕓眾生,我們總感嘆自己太過于微不足道,但可曾知道,當生命有了重量,它就不再輕如塵埃?
12歲的小女孩何玥,她想到的不是如何盡可能多地爭取時間在這人世間哪怕多留一分鐘,而是首先考慮到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自己還能做些什么來給自己這稚嫩的生命畫上一個無悔的句號。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能損毀,但關鍵的問題是,有太多的人為了活下來而不得不損毀自己的身體,而還有那么多已經逝去的生命要帶著完好的身體一并離去!當生命終結的時候,一切皆化為烏有,身體對她來說已經毫無用處,那么,為什么不讓它們在別人的身上讓它們的作用得以延續(xù)呢?在此之前,何玥與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生命也和我們一樣輕微,但她生命的重量體現在在生命的最后她所作出的選擇,讓自己的生命延續(xù)在別人的身上,仿佛她不曾離開!那么,我們自己呢?當我們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是否有勇氣也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它們的人,讓它們融入別人的身體,讓另一個生命更加健全呢?
周月華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讓我們一直深受折服的身殘志堅、為夢執(zhí)著的形象了,她平凡甚至殘缺的生命在二十年由艾起背著翻山越嶺中已經走向了崇高與偉大!身體的缺陷,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活著能為別人做些什么。這兩個人的愛情,只有相濡以沫,而沒有波瀾壯闊,卻以彼此為支撐相互攜手走過了二十年,為彼此增加著生命的分量!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周月華并不完美的生命劃過的那完美的弧線以及它沉沉的分量。什么是愛情?看看艾起我們是否有些羞愧?什么是生命的重量?凝視周月華,我們是否有所啟發(fā)?
生命是一段過程,而生命的重量就在于這段過程我們怎樣走過。個體的生命本身可以很脆弱,可以很渺小,可以很輕微,但在生命行進的過程中,它所依附的形體可以決定它的重量。 輕與重,大與小,崇高與卑微,往往只在于一念之間,我們生命的重量將由我們自己去填充。只希望,到了不得不對這人世間的一切撒手的時候,我們能燦然地回望,會心地一笑,我來過,我走了,我無悔!
感動時刻的感悟體會篇二:感動人物心得體會
篇一:學習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學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我是擦著眼淚看完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的,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
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
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大漠,烽煙,馬蘭。
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zhàn)士自有戰(zhàn)士的告
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fā)展傾盡
心血的崇高贊譽。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癌癥晚期,生命的最
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醫(y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
辦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后的一次沖鋒??
在2013年的感動
中國節(jié)目中,感動我的人還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羅陽;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有孝子陳斌強;
有鄉(xiāng)村醫(yī)生夫婦周月華??。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
也感動著他人。如果說學雷鋒離你太過遙遠,那你不妨學學他們。放下內心的浮沉與躁動,
去感受這些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而卻不平凡的事跡。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個世界才變得不再
冰冷。其實我們無需偉大,我們只需付出一點責任之心、一點關愛之心、一點感恩之心,來
回報社會,回報家人就足夠了。其實人生命的長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內涵,在于你走過
的過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樣,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
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經多少次撲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
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超越自我,讓自己活得
精彩而有意義!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我們不平凡的力量吧!從此讓我們的人生光榮
綻放!
2013年3月
篇二: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心得體會
2014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
領導組織全體教師
觀看了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演講,他們都是像我們一樣平凡的人,可他們用不平凡的事跡
告訴了我們每個人,感動無處不在,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一件件感人的事跡讓我
深受感動與鼓舞, 觸發(fā)了我更多的感想與體會。
一件件的事跡,一
陣陣的流淚,一次次的鼓掌,一次又一次的洗禮我們內心深處,十大人物堅持他們的理想與
信念,用他們偉大事跡傳遞著一個難能可貴的道理,那就是人應該學會用感恩的心去生活,
去面對,當道德模范們不平凡的事跡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么清晰,感動中國就
像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中華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著我們向道德楷模們學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tǒng)美德,用自己的堅持信念忠誠奉獻無
怨無悔的付出和滿腔熱情的濃濃愛意為我們書寫出中華民族美德的壯麗畫卷,讓我們沉浸在
深深的感動里,也我們的靈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禮,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著感動的淚水,
相信每個人都會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讓道德模范們做出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我想,應該是
愛吧。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對生活對美德對正義的愛、對父母對子女親人的愛、對工作對戰(zhàn)
友同事的愛等等,這些滿含真情的愛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讓我們心
中充滿愛,長懷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從日常點滴做起,在工作
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美德的光和熱溫暖我們,也照亮我們未來
的路。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
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
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
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
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
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
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
篇三: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2012
感動中國觀后感
在這個社會上,總
有一些不能改變的道理。有公德心,并且?guī)椭^人們的人,總會被人所記住,并給予回報;
但沒有公德心,有傷害過人們的人,總會被人唾棄,最后傷害的還是自己。所以中央電視臺
每年都要舉辦“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就是在為這些曾經奉獻過的人送上一束鮮花,端上
一杯清茶。雖然已經舉辦了十年了,但這才是我看的第一次,對我有很大的感觸。
在這個簡單卻又美
麗的舞臺上,走上的人的事跡各不相同。有的是為國家、人民奉獻;有的是對貧窮的人幫助;
有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所奉獻??
吳孟超是一名醫(yī)生,
但他卻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唯一一位醫(yī)生。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
的肝臟醫(y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yī)院,并成為
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北外女生甜甜肝臟上長了個腫瘤,其
余醫(yī)生都認為應該為其做肝移植,但是吳孟超卻本著為患者考慮的角度,寧愿冒著毀滅一身
榮耀的危險,為其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在手術室里的九個小時都沒有喝一口水,終于成功完
成了甜甜的手術。他認為應該用最便宜、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病人,并治好病人。
這樣一位真心為患者著想的醫(yī)生,世上能找到幾個呢?
現在的社會都主張
“扶貧濟困”,可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所以這個項目只有經濟
水平較好的人們,或
國家來實現。你曾想過,一個生活簡陋,一個普普通通靠賣羊肉串生活,連真正屬于自己的
房子都沒有的人,為了積攢更多的錢來幫助貧困學生,寧愿自己過得苦一點。你可以問他為
什么要用自己的血汗錢去幫助別人,可是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叫——阿里木?赐晁氖
跡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社會上再多一些這樣的好心人會怎樣?如果社會上再少一些對貧窮
的歧視會怎樣?
用自己的血汗錢資
助學生已然很偉大,可曾經是成都一所學校的教師的胡忠,寧愿放棄城市的舒適生活,也要
背景離鄉(xiāng)來到高原為那些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們做“爸爸”,并且還帶動了同樣是老師的老婆
謝曉君帶著女兒來到高原支教。胡忠從一名普通教師做到校長,可他仍然是那里的一名志愿
者,只拿著300塊錢的工資。他們夫婦不圖名,也不圖利,只是想幫助更多的孤兒們成長,
做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事跡讓我感覺奉獻精神超過了一切物質生活帶來的滿足感。
小時候因雷電擊斷
了雙臂的劉偉,承受的痛苦是無人能想象的,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抱怨,反而認為自己幸運
地活了下來,是上天要磨練自己。他克服一切困難學習游泳,得了中國殘疾人游泳冠軍,可
就在他正準備向2008年殘奧會進軍的時候,老天又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他再也不能
游泳了。如果換做是別人,肯定沮喪得心灰意冷,但他卻轉向學習鋼琴。他又克服了別人所
不能做到的困難,再一次成功地學習了用腳彈鋼琴,并且達到正常人用雙手彈的鋼琴七級。
劉偉就像有一對隱形的翅膀,總能朝著他期望的方向飛翔。作為一個正常人,我相信,只要
我們努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一定能
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只是舉了幾個簡
簡單單的例子,像這樣令人感動的事例感動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是社會上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因為有了他們,良好的風氣就會蔓延,希望我們也做這樣的人——無私奉獻??
其實我想,生活中,
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
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
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
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
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
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
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
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中國的一種力量??
篇四:201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感動
中國心得體會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在認真學習了感動中國道德模范事跡之后,他們給我們做出了完美
的回答,那就是多獻出一點愛心,多奉獻一些公德。只有獻出愛心,為社會和人民做些事情,
才能修成崇高的情操,換來人生的愉悅幸福,得到社會的尊重。反過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
獲得別人的尊重,這就是“我為人人”,“人人”才能“為我”的道理。 《感動中國》里每一
位勞動模范事跡都是那樣振奮人心,他們中間的大部分人是那樣的普通,但他們用平凡的雙
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那樣偉大的事跡,感動著我們。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對
工作一絲不茍,無私奉獻;奉獻青春熱血,力爭上游等等高貴精神品質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和標兵。
何玥---何處春江
無月明
何玥頒獎辭:正是
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
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在感動中國里,12
歲的何玥是年齡最小的,一個12歲的女孩,她身體雖然還沒來得及長大,可是她的心卻是那
么大!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xù),何玥的生命在愛中延續(xù)。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yè),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
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fā)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
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
愿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這樣小何玥的生命雖然逝去,但卻有三個人的生命因為她的
愛而得到延續(xù)。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愿望被稱為“最美遺愿”。
小何玥生命的終結,
正是另一場生命傳遞的開始,這場人與人之間的傳遞,并沒有因形式的特殊而失去生命的價
值。她以這樣的選擇昭示我們:生命的質量,取決于自己的選擇,即使是死亡來臨,逝去的
生命也可以依然精彩。
郭明義:雷鋒的傳
人
郭明義頒獎辭:他
總看別人,還需要什么;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
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fā)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郭明義,男,1958
年12月生,遼寧鞍山人,1982年復員到齊大山鐵礦工作。1996年至今,任齊大山鐵礦生產
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入黨30年來,他時時處處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
取得了突出的業(yè)績。從1996年開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
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于多干了五年的
工作量。工友們稱他是郭菩薩、活雷鋒,礦業(yè)公司領導則稱因郭明義使整個礦山人的精神得
到了升華。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義加入中華
骨髓庫,成為鞍山市第一批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義成為鞍山市第一批遺體
和眼角膜自愿捐獻者。 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qū)群眾捐款12萬元,先
后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卻幾乎一貧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鞍山市千
山區(qū)齊大山鎮(zhèn),一個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單室里。
對于像郭明義這樣
很普通的職工,為何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社會學家艾君在《郭明義的“愛心”和“奉獻”
比什么都重要》一文中作了分析:如果說郭明義是“英雄”,但他平凡的人生經歷中沒有驚心
動魄的壯舉;如果說郭明義是“小人物”,但他卻像一支蠟燭,永遠在照耀著別人,燃燒著自
己。從他的身上,從他的行為中,讓我們無處不感悟到“愛心”和“奉獻精神”的存在,讓
我們無處不感受到一種無私奉獻的文明力量的存在,也讓我們能夠更加懂得了“毫不利己專
門利人”的奉獻內涵。他認為,郭明義心中有顆“愛心”,他要在平凡的生活里、工作中、家
庭里,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對社會的愛、對人民的愛,在人生的歷程中盡情地表達和抒發(fā)出
來;那就是郭明義的言行中有種“奉獻精神”,他要在道德與正義、公德與私欲、社會與文明
中找到支點,
以自己熾熱的愛心、在平凡的工作里、在時代的發(fā)展中,奉獻出自己能夠想到以及能夠做到
的愛心,為社會做點事情,為這個社會的文明與發(fā)展留下一條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軌跡。
我以前在想生存和
活著有什么不同,而現在他們用行動詮釋了最準確的答案。人生漫漫數十載,有些人追求衣食無憂的生存,有些人追求有尊嚴有道義的活著,我想生存只是一種物質層面的寄托,而活著則該是精神層面的升華,它跟感動、愛、責任、奮進等等體現正確人生價值的核心相聯系。 在追求文明的世界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的精神財富就能不斷增加,我們這個世界才會變成文明的天空,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社會這一美好的期望。
感動時刻的感悟體會篇三: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是如此的渺小,就如同天空中的一粒粒浮塵。
從出生到死亡,我來過,我走了,悄無聲息,就如同我不曾來過,這是大多數人的一生?墒牵傆行┤溯p輕悄悄地來了,又走了,卻又像是從未走遠。
事實上,感動中國中的大多數人都只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而不同的是他們生命所承載的重量。
放眼浩渺天地間這蕓蕓眾生,我們總感嘆自己太過于微不足道,但可曾知道,當生命有了重量,它就不再輕如塵埃?
12歲的小女孩何玥,她想到的不是如何盡可能多地爭取時間在這人世間哪怕多留一分鐘,而是首先考慮到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自己還能做些什么來給自己這稚嫩的生命畫上一個無悔的句號。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能損毀,但關鍵的問題是,有太多的人為了活下來而不得不損毀自己的身體,而還有那么多已經逝去的生命要帶著完好的身體一并離去!當生命終結的時候,一切皆化為烏有,身體對她來說已經毫無用處,那么,為什么不讓它們在別人的身上讓它們的作用得以延續(xù)呢?在此之前,何玥與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生命也和我們一樣輕微,但她生命的重量體現在在生命的最后她所作出的選擇,讓自己的生命延續(xù)在別人的身上,仿佛她不曾離開!那么,我們自己呢?當我們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是否有勇氣也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它們的人,讓它們融入別人的身體,讓另一個生命更加健全呢?
周月華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讓我們一直深受折服的身殘志堅、為夢執(zhí)著的形象了,她平凡甚至殘缺的生命在二十年由艾起背著翻山越嶺中已經走向了崇高與偉大!身體的缺陷,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活著能為別人做些什么。這兩個人的愛情,只有相濡以沫,而沒有波瀾壯闊,卻以彼此為支撐相互攜手走過
了二十年,為彼此增加著生命的分量!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周月華并不完美的生命劃過的那完美的弧線以及它沉沉的分量。什么是愛情?看看艾起我們是否有些羞愧?什么是生命的重量?凝視周月華,我們是否有所啟發(fā)?
生命是一段過程,而生命的重量就在于這段過程我們怎樣走過。個體的生命本身可以很脆弱,可以很渺小,可以很輕微,但在生命行進的過程中,它所依附的形體可以決定它的重量。
輕與重,大與小,崇高與卑微,往往只在于一念之間,我們生命的重量將由我們自己(來自:www.newchangjing.com 蒲公 英文 摘:感動時刻的感悟體會)去填充。只希望,到了不得不對這人世間的一切撒手的時候,我們能燦然地回望,會心地一笑,我來過,我走了,我無悔!
相關熱詞搜索:感悟 體會 感動 時刻 工作體會和感悟 關于感動的感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