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及在會計學教學的實踐*
發(fā)布時間:2019-08-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認為在高等教育中存在兩個主體:學生(第一主體)、教師(第二主體)。利用這兩個主體的互換性可以調動起第一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學習。我們應用該理論在會計學的課程如《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初級會計學》等進行了相關實踐,并對具體方法進行了歸納。
關鍵詞:高等教育 二元 主體 會計學
一、“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的提出及其定義
“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的 “二元”,是指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學生和教師;這兩個主體并不是同時并存,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換。在以學生為主動的學習中, 學生是第一主體為主體, 而第二主體即教師則轉化為客體; 而在以教師為主動的教學中,第二主體則成為主體, 第一主體成為客體。這兩個主體實際互為主體和客體, 架構成為一個方面的不同側面, 它們互相矛盾并互相轉化,既對立又統(tǒng)一,在不同情況下進行角色的轉換。這種矛盾和統(tǒng)一,具有螺旋形上升動力,為推動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內生推動力。
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構建的是以學生為教育中心、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強化教師的“引路人”作用的教學體系,將大學生的“動腦”和“動手”統(tǒng)一起來,通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突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突出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主動作用, 突出學習者思考與調控學習的主動過程。它強調要圍繞第一主體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的活動, 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結合在整個教學實踐中進行再創(chuàng)造。因此,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認為,教師需在課堂上教學中注重開發(fā)學習者創(chuàng)造力,要教給學習者創(chuàng)造力訓練的技巧, 盡量避免限制學習者的思維, 要靈活授課方式, 鼓勵學習者提出自己的想法, 鼓動學習者去實踐想法, 盡力打破思維定式。
二、“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在會計學教學應用的起因及作用
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今天的大學生存在以下個方面的突出特性:(1)對教師的依賴性強,習慣性地接受“滿堂灌”方式。原因是學生過去的學習方式、教學環(huán)境等的影響。這種情況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完整性的依賴,對教學內容重難點的依賴,對授課方式的依賴,甚至對考試前復習的依賴,使得學生思維 “懶惰”,而更加依賴于教師的“滿堂灌”。并導致矛盾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一方面反感教師的“滿堂灌”,卻習慣于教師的“滿堂灌”。(2)不重視表達訓練。由于習慣于接受“滿堂灌”,學生思考的太少,理論學習沒有消化,并轉化成為自己的見解,大腦里的“存貨”不夠,導致發(fā)言不積極,即使是發(fā)言卻又十分緊張,使得發(fā)言效果大打折扣。(3)電腦、手機閱讀的嚴重影響:知識的“零碎化”導致系統(tǒng)思維能力不斷弱化,甚至影響到口頭表達和書面的寫作能力。因此需要教師發(fā)揮作用,因勢利導,發(fā)揮電腦、手機閱讀的有利面,逐步引導學生正確對待。
教師教學中,存在以下特點:(1)大量的教師沒有或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能夠完整地進行會計類工作的實踐(特別是這十幾年來大量“進學校門、出學校門”的博士、碩士補充進各類高校),使得教師先天和底氣不足。(2)傳統(tǒng)的“滿堂灌”使得教師也產生依賴性(“路徑依賴”)。實踐性強的教學會大大提高工作量,在相關報酬沒有提高的情況下,教師的教改積極性自然會弱化。而且教師必須做“要倒出一杯水,必須準備十幾桶水”的教學準備,這導致很多教師有畏難心理。
三、“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 在會計學教學的實踐
1.宗旨:尋求主體轉換的有效方法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重點考慮的是如何真正實現(xiàn)這兩個主體之不同情況下的轉變,將學生“推”“拉”到第一主體的位置上,讓他們主動學習。
2.具體方法總結
。1)團隊游戲法和團隊精神的打造
《初級會計學》中,“借貸記賬法”是該課程的重難點,也是會計學學習的基礎。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給掌握“借貸記賬法”,除了將該方法的原理講明白,需要將不同會計要素“借”“貸”含義、會計科目、單一會計科目“借”“貸”含義幾個信息“孤島”有機串聯(lián)。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開發(fā)了“團隊游戲法”。該法將課堂上的學生分成兩隊,一隊代表”借“,另一隊代表”貸“;教師提問,提問內容就是“借”或“貸”具體的會計科目,屬于“借“的”借“方學生舉手,屬于”貸“的”貸“方學生舉手。舉手錯誤的,則扣該隊的集體分。經過多屆近40個班(有本科,也有?疲┑膶嵺`,效果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學生都投入注意力。而將該方法應用于期中測驗,使得幾乎所有學生都進入了競賽的角色而輕輕松松掌握了”借貸記賬法”。
。2)案例故事法和討論的組織
例如在《高級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等課程中, 應用“戲說三國“的方式,j將魏蜀吳三國附會成為三類企業(yè),分別運用理論來講述,引發(fā)學生聽講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將理論要點概括,并運用于案例的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主動去查找教師提供的案例的相關資料,甚至擴大資料查找范圍并驚險對比。教師基本主要是進行“幕后”掌控和討論結果的總結點評。
。3)啟發(fā)式教學法和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
這個方法要求教師這備課時和教學中,設定問題。在課堂上,不斷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問題的設計,有教學理論方面的,也有實踐方面的。如在教學中,我們結合近期的某個新聞(如2015年的“股災”),或結合某個案例(如中國遠洋集團的虧損),提出問題,這樣就不斷拉近理論和實際的距離。
。4)隨堂練習法中學生主體角色的轉換
將基本問題在課堂上解決。例如《初級會計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審計學》等,過去都是將作業(yè)布置在課余時間完成。導致如何控制學生互相抄作業(yè)成為一個難題。我們就采取作業(yè)在課堂上完成,利于教師的監(jiān)督,學生也能夠互相交流探討。
。5)實踐角色代入法用于實訓教學
例如在《審計學》《中級財務會計》等的教學中,我們在第一節(jié)課就會強調學生進入一種模擬角色的狀態(tài),如模擬注冊會計師角色查賬的狀態(tài),模擬企業(yè)財務人員進行賬務處理的狀態(tài)。并且在整個學期的教學中,不斷“喚醒”學生進入這種模擬角色中去。
參考文獻
[1].威廉·馮·洪堡著,陳洪捷譯:《論柏林高等學術機構的內部和外部組織》,載《高等教育論壇》,1987年第1期。
[2].克拉克·科爾著,陳學飛、劉新芝譯:《大學的功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喻昊。一個新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二元主體論——創(chuàng)造性學習與創(chuàng)造性教育!渡鐣茖W論壇》2006年第7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