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師范院校動物學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要】動物學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在動物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包括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教學,多種教學方法并重,開放實驗室,以小組合作研究的方式完成課程論文等。結果表明:學生在經過動物學專題研究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增強,實現(xiàn)了教研相長。最后,對在動物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動物學教學 研究性學習 創(chuàng)新能力 實踐能力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DFB030284),廣西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2004C30),新世紀廣西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項項目(2009B012)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29-02
動物學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我國教育界現(xiàn)在極力倡導的。根據(jù)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和以實驗為根基的動物學的學科特點,表明了進行動物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在動物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成為必然。
1.研究性學習
1.1 研究性學習的定義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一定的情境出發(fā),以研究的方式來學習新知識,并相應地使研究意識、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1]。研究性學習通常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以問題為主線,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探究專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2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與傳統(tǒng)的學科本位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探究為本位的學習活動,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著眼于培養(yǎng)具有完整人格、善于實踐、自主學習、勇于創(chuàng)造的適應新型學習社會的人[2]。綜合來看,其特點可以歸納為實踐性、自主性、交互性、過程性、開放性[3]。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整個學習過程都由學生自主決定,教師只起指導作用。在開放的過程中,學生主要進行知識的探究,其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探求出結論。
2.在動物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
2.1整合內容,專題教學
根據(jù)動物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編排和整合,然后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學內容主要整合為各種不同研究方向的精華內容,這些內容囊括了動物學的爬行類、昆蟲類、靈長類、鳥類等領域。一門課程,如果自始至終都由同一位教師完成,即使教師的授課內容很精彩,學生的興趣也會下降、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根據(jù)動物學教研室教師的研究方向,我們安排了多位教師進行動物學教學工作,教師針對自己的研究特長進行教學,以專題形式進行,一位教師一個專題,這樣有利于學生領略不同名師的風采和研究領域,同時有助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研究學習。
2.2媒體多樣,激趣誘學
運用講授、設問、課堂討論、基本技能演習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述的內容主要包括動物學各分類的基礎知識、實驗和野外實習的基本技能,教師對這些基本內容進行講述時,學生主要以傾聽和訓練為主。為了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動物學的課程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輔以掛圖、標本、幻燈、投影、錄像、生物繪圖等形象、活潑的手段。這多種多樣的教學媒體主要來自教師們長期積累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生動形象。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了與專題相關的一系列視頻,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思維被激發(fā),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了解,為學生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奠定了基礎。
2.3改革考核,增強效果
2.3.1評價方式多樣,全面檢查效果
為了充分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了全面客觀地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進行評定,我們采取了多樣化、全過程的綜合評價的考核方式,考核包括平時成績和課程論文兩大塊。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考核、課堂提問討論、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課程論文則由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過程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自愿組成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確定課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完成小論文。課程論文的成績以完成論文的質量為參考進行評定。這種集平時成績和課程論文為一體的多樣化、全過程的綜合評價的考核方式全面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進行。
2.3.2開放實驗教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作為實驗科學的動物學,實驗是它的根基。為了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能力,為了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課程論文的形成之中,同時也為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空間進行實驗,我們對實驗室進行全方位的開放。學生先選擇自己小組的課題,根據(jù)課題的要求申請實驗室;然后由小組安排空余時間進行實驗。全方位開放實驗室,既能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熟悉實驗流程,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安排實驗時間、安排實驗進程,這樣能夠保證實驗順利有序地進行。如有些同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福壽螺對水稻的危害就萌發(fā)了研究福壽螺的發(fā)生現(xiàn)狀及防治策略的想法,他們首先查閱文獻,然后分成幾個小組到野外踩點進行調查,確定研究樣地,并采集樣本到申請的實驗室進行實驗,最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完成論文《××村農田福壽螺的發(fā)生現(xiàn)狀及防治策略》。
學生參與小組課程論文實驗的準備工作,使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過程有了更明確、更完整的認識,對實驗內容有了更為全面的掌握,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得心應手地進行實驗,最后對實驗觀察及結果的分析更加全面和透徹[4]。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的場所和機會,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科研能力[5]。通過開放實驗室來進行實踐教學,學生能夠自主安排實驗時間、自主選擇實驗方法和實驗設備,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研究中獨當一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