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素質的“橋梁工程”課程教學改革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要:工程能力是工程師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質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皹蛄汗こ獭笔峭聊竟こ虒I(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主干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適應新形勢下課程教學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質以及工程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就勢在必行。針對“橋梁工程”的課程特點,在分析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討了基于工程素質培養(yǎng)的“橋梁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為新形勢下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橋梁工程;工程能力;教學改革;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郭紅梅(1977-),女,山西長治人,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講師;李美東(1962-),女,河北邯鄲人,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天津 300384)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城市建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工程能力培養(yǎng)的橋梁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100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1-0066-02
“橋梁工程”是土木工程專業(yè)重要的一門專業(yè)課,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能系統(tǒng)地掌握各類橋梁的構造原理、計算理論、計算方法以及常用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種大跨度橋梁的構造原理和特點、設計計算原理及施工要點等,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橋梁初步方案比選、結構尺寸擬定、設計計算以及施工方案擬定等。[1-4]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土木工程專業(yè)道橋方向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工程能力。因此,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橋梁工程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現行“橋梁工程”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進行了教學改革,特別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構建了新的考核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多方位、全方面的評價。
一、“橋梁工程”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陳舊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發(fā)展,橋梁工程建設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不斷涌現,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發(fā)展迅速,橋梁的設計規(guī)范也在不斷更新,而“橋梁工程”課程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較慢,不能反映橋梁建設的新成就。因此,如何將橋梁發(fā)展的新成就及時更新,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課時少,內容多
由于受“厚基礎、寬口徑”指導思想的影響,天津城市建設學院(以下簡稱“我!保┑摹皹蛄汗こ獭闭n程從原來的64課時減少為48課時。而橋梁工程課程涉及的內容龐雜,概念較多,計算復雜,規(guī)范條文也多,且公路、鐵路、城市橋梁的設計規(guī)范在很多方面又不一致,學生要想在幾十個課時內掌握這些內容確實很難。
3.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
由于橋梁工程的建設周期一般較長,而受課時、教學經費的限制實習時間往往較短,學生在較短的實習期間內無法全面了解整個橋梁工程的設計或施工過程,這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理論知識難以和工程實踐相結合,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難以融會貫通,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畢業(yè)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
4.課程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長期以來,由于學校只注重理論教學的現狀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所以在以往的考核中,大多以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定標準,這顯然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和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的、工程能力強、應用型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就必須改進成績評定方法,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學生成績評定系統(tǒng),把工程能力培養(yǎng)、評價與學生成績考核緊密結合起來,多方面、全方位地評價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橋梁工程”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橋梁工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應以培養(yǎng)工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注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體現素質教育和工程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必須優(yōu)化課程結構,充實課程內容,在授課過程中加強工程能力的培養(yǎng)。
1.優(yōu)化重組教學內容,不斷充實課程內容
由于本課程只有48學時,這就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重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進行適當取舍,精簡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重點和難點,使學生重點掌握基本橋型的基本構造原理和設計計算方法,對于大跨度橋梁著重講構造原理和施工方法。如在講解懸索橋時,引用具體的工程案例(如日本明石海峽大橋),重點講解懸索橋的構造特點和常用的施工方法,對于懸索橋的設計計算只做一般性的了解,這樣使教學過程難點減少,也符合我院該門課程學時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要不斷充實課程教學內容。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fā)展,橋梁工程建設技術不斷革新,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及時了解當今橋梁工程的發(fā)展趨勢和最新發(fā)展成果,定期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新內容,緊跟國內外的先進的施工技術,實現教學內容與實際工程的緊密結合。此外,教學內容還應與教師的科研成果緊密結合,教師應把科研的新成果、新觀點、新見解不斷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科前沿,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自豪感。
2.加強工程資料在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工程內容,包括工程圖片、工程圖紙、工程案例和工程錄像等內容,突出課程的工程特性。[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一些工程案例或一些國內外著名的橋梁予以詳細講解,再適當穿插一些橋梁施工過程的照片或播放施工過程的視頻資料,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橋梁構造和施工方法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思維方式,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活潑;另一方面,工程實例與理論教學的結合,彌補了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的不足,使教學內容得以拓展,大大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3.倡導啟發(fā)、討論式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引入并倡導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由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轉變,[2,3,6]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思考,變被動、機械、死記硬背式的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