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生活化的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9-08-0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 “生活即教育”的倡導者、實踐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們的實際生活即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拿全部的生活去做教育的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現(xiàn)代課程論也認為,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意義之源,教育必須回歸生活。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2-0241-01
“生活即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們的實際生活即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F(xiàn)代課程論也認為,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意義之源,教育也必須回歸生活世界;貧w兒童的生活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
一、模擬“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課堂環(huán)境過于強調了學習的功能,忽視了溫馨的樂學環(huán)境、寬松的人際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而模擬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能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例如在學習《食物》這一單元,這一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而往往天天接觸的東西容易被忽視,他們并不關注和參與家庭事務,因此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地研究食物的營養(yǎng)問題,根據(jù)對學生原有經驗的分析,在課前我就布置讓學生對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調查記錄,并自己設計一份最佳食譜,一方面想讓學生通過調查記錄,產生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想為課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課堂研究的問題與學生的切身利益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上課前,我把課桌兩張合并,把同學四人一組,組成十二個“家庭”。課上,先讓十二個“家庭”開個家庭會:討論今天的午餐準備吃些什么,以達成共同協(xié)議并討論出這樣的午餐對人體有什么用?這樣做,可讓學生充分交流各自食譜的優(yōu)點,充分了解各種食品的營養(yǎng)成份,并能各自大膽說出對“家庭”中其他成員的食譜的想法,讓他們能暢所欲言、有所選擇,這也是了解學生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的一個機會。在爭執(zhí)過程中,老師適時地把矛盾的焦點引導到“這些食品對我們有什么用?”這個問題上來,從中暗示了食物與人體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家庭”成員商定的認為最佳的食譜,用橡皮泥做出自己的午餐,再向其他“家庭”介紹自己食譜的作用。在介紹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表情都很慎重,一本正經,好像自己是個真正的營養(yǎng)大師,當其他學生反駁時,他們都會拿出各自準備的資料;當人家心服口服時,臉上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那樣的興奮。在這個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們輕松愉快地交流了思想,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內容
課程改革啟用的新教材,編排科學合理,緊貼學生的生活。因此使用這些教材進行教學時,應該將課堂教學融入真實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構建科學教學的大課堂。具體做法如下:
1.內容上的拓寬。盡管新教材貼近兒童的生活,但由于兒童活動區(qū)域的局限,生活積累的貧乏,我們在教學時需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鏈接、拓展。
首先,讓教材貼近生活。在《溶解》一課教學中,老師提出----“現(xiàn)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來解解渴。你們能不能幫老師想一個好辦法,讓教師快一點喝到這杯糖水。俊迸莨鋵W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一聽到能夠為老師獻計獻策更是來勁了,學生馬上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給教師獻上了計策來:“用筷子不停的攪拌能夠使果珍快一點溶解在水里! “用熱水來泡溶解起來也很快的! “把果珍放進水里,然后再用兩個杯子倒來倒去!薄瓘倪@樣的生活情景出發(fā)然后再引入到新課的教學中, 學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導,學生并沒有感到科學是那么深不可測而是和他們非常的親近,對實驗設計也就非常的感興趣了。
其次,讓學生參與生活。在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的同時,我們必須放開學生的手腳,鼓勵學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體驗。以前,科學這個詞眼在我們看來是高、精、尖的代名詞,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遙遠了。當真正接觸科學課程,我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學?茖W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兒童的科學素養(yǎng)?茖W素養(yǎng)無法像知識那樣直接“教”給學生,教師必須組織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并內化。作為科學課程學習主體的小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科學世界時,會產生激情和興趣。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tài),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引領他們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兒童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如在學習《陽光下的影子》一課,這課是以研究影子產生的條件為重點內容的課文,它改變了室內實驗研究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到室外以太陽為光源進行實驗研究,由室內轉向室外研究,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身體的解放,貼近孩子的生活;但完全遵照課本安排去研究,孩子們的興趣顯然不大,擺弄一會兒就失控了,滿操場地跑開了,我感到這時只解放了孩子們的身體,沒有完全溶入他們的生活,他們并沒有完全投入這個學習狀態(tài)中,望著孩子們歡快跑動的身形,忽然靈機一動:何不投其所好,讓他們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秘密。于是,我把孩子招集過來,給他們布置了四個活動任務:①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②很快把影子藏出來;③變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④想盡辦法去踩到別人的影子。最后,跑累了,大家圍坐在草坪上,進入了研討:一找--藏兩次活動,無形中的比較使孩子們毫不費力地發(fā)現(xiàn)了影子產生的條件,根本無需你多說半句,而這是本課的重點!更讓你驚喜的是,他們對影子的描述是那樣逼真、細膩、實在:我的影子有時比人大,有時比人小;影子在我的前面,是因為太陽在我的后面;要是太陽在東面,那影子就在西面;影子是黑色的……。
這一課使我深深感受到開放式教學其實質不僅在于教學組織形式的開放,更重要的是要配合開放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給他們最佳的學習方案,鼓勵他們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形式的開放服從于內容的開放,而內容的開放一定要適應學生的實際生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