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無常的
發(fā)布時間:2017-02-0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人生是無常的篇一:人生無常,一切皆苦
人生無常,一切皆苦
——淺析《古詩十九首》中的人生之苦
摘 要:人生無常,一切皆苦。人生的本質(zhì)就是痛苦。隨著佛教的廣泛、
深入傳播,士大夫的詩歌中更是充滿了感嘆無常的憂郁與無奈。在佛教的基本
人生觀影響下,中國詩學充滿著濃郁的佛家風味,如《古詩十九首》中濃厚的
人生悲戚色彩。
關鍵詞:佛教;人生無常;一切皆苦;古詩十九首
人生充滿苦難,而苦難又是從何而來?人生無常,一切皆苦。人們常常不明白苦難的根源,總是想方設法希望可以消滅苦難本身,結(jié)果百般的努力卻是換來徒勞無功,于是陷于苦海而無法自拔。人生的本質(zhì)就是痛苦,這是佛教對人生的總的價值評判,是佛教的基本人生觀。一切皆苦則是佛教的出發(fā)點。佛教自傳入中國開始,就對中國士大夫形成了顛覆性的影響,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候,隨著佛教的廣泛、深入傳播,士大夫的詩歌中更是充滿了感嘆無常的憂郁與無奈。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古詩十九首》,解讀佛教人生觀的烙印下的詩學感傷、詩學感嘆,以及該如何做到苦海人生的自我解脫,以此說明佛教給中國詩學帶來的影響。
一、“人(轉(zhuǎn) 載 于:www.newchangjing.com 蒲 公英文 摘:人生是無常的)生無常”的詩學感傷
“佛家認為沒有覺悟的人生是充滿苦難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浩浩長河,流的是苦淚;巍巍宮殿,筑的是苦骨;嗨喲號子,發(fā)的是苦聲;燦燦華服,織的是苦絲,??總之一切皆苦!盵1]人們因為沒法理解真理,所以時常作繭自縛,因而流轉(zhuǎn)生死,死死生生,永遠受苦。人生是痛苦的,生命是虛無的,所以人生是無常的。佛教講人生之苦,重要的一點指生命無常的痛苦。它給中國詩學注入了生命易逝、人生如夢的感傷情懷。
生命無常,轉(zhuǎn)眼即逝。一切存在都是暫時的,沒有永恒的存在。有生命的人生也是一樣,只是一種暫時的存在,也難以超脫有生必有死的變易無常規(guī)律。古詩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的第二句“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盵2]意為天地如此廣闊,何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間的人,卻像出遠門的旅客,那樣匆忙,也就是每個人不久都即“歸”(死)的意思。《今日良宴會》之四中的一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塵!闭f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塵土,一忽兒便被疾風吹散。也是生命短促之意。當漢末社會的風風雨雨,將下層的士子們恣意撥弄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對生命的真諦進行思索。
人生苦短,世事無常。過去有老修行說:“今晚臨睡脫了鞋,不知明早能否穿!被蛘f“這口氣咽下去,也不知能否再有下口氣吐出”[3],生命就是如此脆弱,死亡會隨時來臨!叭松墙鹗,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惫旁娛攀字弧痘剀嚰茺}邁》是詩人的反復思考,他說在短促的人生途中,應不失良機地產(chǎn)身顯榮,因為人不能如金石之永固,所以他認為只有“榮名”才能在人的身軀歸化于自然的時候還能安然留存。其中表現(xiàn)出詩人對生命短暫的思考!叭松鋈缂,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保ā厄(qū)車上東門》之十三)同樣表達出作者擺脫不了為生命之謎而苦惱的世紀性的煩愁。
后世至今世的幸?康氖墙裆袷赖纳频律菩幸蚓墸裆袷滥懿荒芊e極有
效地發(fā)揮利己利眾的有益作用,靠的是對自身生命無常規(guī)律的認識和自覺。因此佛教把認識萬物無常、人生無?醋鍪窍蚍e極的方面發(fā)展的精神動力。
二、“一切皆苦”的詩學感嘆
人由自我的利益觀點去考量一切事物,凡是對我有利的就樂;凡是對我們不利的就苦。但現(xiàn)前有利的樂,也是形成將來苦的原因,為什么呢?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會有生、住、異、滅的運行法則[4],先前美好的事物一定會有變異、變壞、變滅,因而產(chǎn)生與心所喜歡的事物別離之苦,今天的美麗、年輕、強壯,就會是將來不再美麗和年輕時的苦的原因了。所以,佛陀說:一切皆苦。
在佛教來說,一切皆苦的苦,是指苦惱、痛苦、苦逼的意思,而苦的性質(zhì)可分為三種:苦苦、行苦,和壞苦?嗫嗉词峭纯唷⒖鄲赖母惺,這里則衍生了人生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八個苦是大原則,歸納了人生最痛苦的事,講深刻的有十二苦,八苦再加上愁、悲、、憂、惱四苦,十二個大原則[5]。人生是痛苦地活著。
“老苦”對中國古詩的影響,便是“嗟老傷逝”情緒。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古詩十九
首之一《行行重行行》)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古詩十
九首之《冉冉孤生竹》)
佛教的“求不得苦”,反映到中國詩學中,則是求官無門、仕途失意的蕭騷不平。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南箕北有
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古詩十九首之七《明月
皎夜光》)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
望,雙闕百余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古詩十九首之三《青青
陵上柏》)
佛教的“愛別離苦”,反映在中國詩學中,就形成了詠嘆親友分別的主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
長,會面安可知。(古詩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
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
語。(古詩十九首之十《迢迢牽牛星》)
八苦的最后一苦“五陰熾盛苦”在詩學中的反映,一般體現(xiàn)為深閨寂寞的無奈情感。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
九首之《青青河畔草》)
《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xiàn)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zhuǎn)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貼切地反應出佛教所說的“一切皆苦”,通過表現(xiàn)各種苦,來表達詩人自身的感嘆。
三、苦海人生的自我解脫
佛教揭示了生命的本質(zhì),是為了解脫它,即所謂離苦得樂。佛告訴了我們?nèi)?/p>
生的苦,并不是說本來苦,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快樂是無常的,痛苦是無常的,生是無常的,死是無常的,所以一切都不必過分執(zhí)著。佛是要用自己的方法教我們修持,跳出人生之苦,得到極樂,這是佛的目的。一切眾生的要求,都想要跳出痛苦,而人生的目標就是離苦得樂。
《古詩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塵,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钡仍娋浣允窃娙藗兟曆砸盐斩虝喝松皶r行樂而發(fā)出的感慨。為什么不快馬加鞭,先踞要津呢?為什么不秉燭夜游?斗酒娛樂、駕車出游??是啊,既然人生短促,一切皆苦,人就活這么一輩子,為什么不苦中作樂呢?
佛教認為人生無常,一切皆苦,于是想“寂滅”中尋求解脫之道。與之同途異歸,詩人則從人生之苦走向“及時行樂”。佛教啟發(fā)他們認識到“人生無!、“一切皆苦”,就是發(fā)現(xiàn)人生皆苦的現(xiàn)象、事實,以及找到解決苦得方法,這就是佛陀立教傳教的出發(fā)點和目標——“人生痛苦——解脫”
從上分析,雖在表面看來,佛教與詩各不相干。前者屬于哲學,后者屬于藝術,但兩者的共通之處在于它們都注重對人生的領悟。佛教關于人生是苦海的悲劇精神給中國詩學帶來的是凄切之美,如《古詩十九首》中濃厚的人生悲戚色彩。因著佛教對中國古代詩人的影響之深,他們才能創(chuàng)作出充滿著濃郁的佛家風味的詩句。
參考文獻:
[1]張偉勝. 傳統(tǒng)人生哲學智慧散論 [M]. 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13
[2]楊效知. 古詩十九首鑒賞 [M]. 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
[3]多識·洛桑圖丹瓊排. 活佛說佛:佛教理論框架及其導讀 [M]. 蘭州市:甘肅教育出版社,2007,178
[4]蔡志忠. 漫畫佛學思想 [M]. 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9,78
[5]太生. 商外聽禪:一位商業(yè)領袖的禪課筆記 [M]. 北京市:五洲傳播出版社,2010,143
人生是無常的篇二: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所有的無常聚散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所有的無常聚散,就像我們終于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人生總是無奈,一邊懷念,一邊忘記,一邊繼續(xù)。把自己當作一片落葉,別奢求太多季節(jié)變幻,青春時肆意抽綠枝頭,枯黃后灑脫飄然落下。這條路上,能走多遠,能遇上誰,皆無定數(shù),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后不放手,放手后不后悔。
人生不能靠心情活著,而要靠心態(tài)去生活。生活的強者,會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心情時常保持積極向上,充滿陽光。被心情左右的人常迷茫,左右心態(tài)的人常快樂。
有些事,你真別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別看懂,看懂,傷情。人生,就是一種糊涂,一份模糊,說懂不懂,說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凡事太認真,苦了心,累了自己。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為人低調(diào)而洞若觀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剛。只有那些以不爭為爭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為真正的贏家。低調(diào)者更容易成事,學會低調(diào),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韜光養(yǎng)晦,才可能贏得整個人生。
生活,無需復雜,簡單就足夠了;人生就如一本書,有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不管是困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要快樂。人生就是一局棋,充滿了危難和機遇;人生猶如一條路,有坎坷和坦途;人生好像一條河,有九曲回腸和一瀉千里;這樣的人生才是豐富的。
人生很短,不要活的太累,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會事半功倍;拿不來的東西,不要硬拿,即使暫時得到,也會失去。
幸福,不是擁有一個人而是記住一個人。世間情多,真愛難說,曾相惜的一段情,不要說真愛無情,至少,我們曾相遇相知,至少,我們曾相戀相思;有緣無緣,一切隨緣,曾相牽的一對手,不必說不堪回首,至少,我們曾相偎相依,至少,我們曾相伴相擁。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會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成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當然了。有一天別人不對你好了,你就會產(chǎn)生怨恨,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最初的要求變了,總是習慣了得到,卻忘記了感恩。只有用感恩的心來生活,你才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一段短暫的旅途,一路向陽,愜意如風;一路微笑,欣然如花,給心靈一份簡單的快樂。一段短暫自由的光陰,帶著心靈流浪遠方,不管時間的喜怒哀樂、人生的離合悲觀,放下那些放不下的人,忘記那些該忘記了,記住那些該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銘記的故事與感動。
人生是無常的篇三:人生充滿無常,無常即苦
人生充滿無常,無常即苦
人生充滿無常,無常即苦。生命的無常是無法回避的,我們應該面對它、認識它、超越它。人生都要經(jīng)歷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輪轉(zhuǎn)一樣,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只有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才會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無謂的執(zhí)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死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