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學習活動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現(xiàn)狀
發(fā)布時間:2020-10-22 來源: 民主生活會 點擊:
主題學習活動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現(xiàn)狀
〔摘要〕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主題學習活動實施進程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①水平較高且有影響的教育行為:對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對活動內容的設計、管理與調控、對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反思;②水平較低且有影響的教育行為:對活動過程的設計、提問與回應、對幼兒學習調控性的反思、對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反思。為提高低水平教育行為,建議:①重塑觀念,立足兒童立場;②扎根現(xiàn)場,調整教育行為;③全員聯(lián)動,促進教學相長。
〔關鍵詞〕主題學習活動幼兒教師教育行為影響因素
一、問題提出
主題學習活動是指圍繞一個中心內容,追隨幼兒的生活體驗與興趣,設立發(fā)展目標,通過師生共同建構生成的一系列活動。在主題學習活動實施進程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涉及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中、后的教育行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開展后幼兒教師教育行為屬于內隱教育行為,是幼兒教師對主題學習活動、幼兒進行思維的分析和加工過程,是教師在說或做出可見教育行為之前頭腦中的先在的想法;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屬于外顯教育行為,是幼兒教師內隱教育行為與幼兒間的相互作用,是對幼兒實施具體的主題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教育行為。[1]因此,幼兒教師教育行為是主題學習活動得以實施的關鍵與核心因素,直接影響主題學習活動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從國內外已有研究來看,關于主題活動、[2]主題學
習活動[3]的研究已較為普遍,關注主題的綜合性、參與性、整體性、開放性。國外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的研究要領先于國內,從最早注重教師特質研究到教師效能研究,逐漸轉向教師思考研究,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研究從表面化、單純化轉向復雜化。我國受西方理論的影響,對教學的研究走過與美國相似的歷程,20 世紀七八十年代主要集中于對優(yōu)秀幼兒教師特質的研究,[4]后轉向對幼兒教師教學過程的研究,但多以局部、分散的教育教學行為研究為主,如對教師具體的某一行為的研究,即教師提問行為、[5]教學評價行為、[6]教師指導語策略的研究[7]等,而對教師教育行為的整體性研究不多。[8][9]本研究力圖發(fā)現(xiàn)教師在實施主題學習活動進程中教育行為的現(xiàn)狀,并挖掘影響教師教育行為的主要因素,提出主題學習活動實施進程中優(yōu)化教師教育行為的建議。
二、研究方法
。ㄒ唬┱{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幼兒園全體教師采用問卷調查法,接受調查的 70 名教師基本情況如下:①學歷分布為大專 20.00%,本科 77.14%,碩士及以上 2.86%;②職稱分布為未評 27.14%,二級教師 35.71%,一級教師 34.29%,高級教師 2.86%。
。ǘ┱{查工具和方法
課題組根據(jù)文獻研究,編制《幼兒園主題學習活動實施情況調查問卷》,共有 38 題。調查內容由“基本情況”、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中”“后”教師教育行為等組成。“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教育行為”
包括教師對內容的預設、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過程設計、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提供五個變量,每個變量 2 個題目,共 10 題;“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教育行為”包括教師對資源利用、觀察與分析、管理與調控、提供機會、提問、回應、延伸活動七個變量,每個變量有 2 個題目,共 14 題;“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后教育行為”包括教師對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反思、提供材料的反思、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反思、幼兒學習調控性的反思四個變量,每個變量有 2 個題目,共 8 題;均采用李克特式等第選擇題的題形,5 個選項由低到高分別給予 1 分到 5 分。分數(shù)愈大,表示水平愈高。調查由各年級組組織教師采用問卷調查法的方式進行。為考察問卷的可靠性,對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中”“后”教師教育行為的區(qū)分度分析,各項目的區(qū)分度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都具顯著性意義(0.01 (三)調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
主要采用 SPSS17.0 軟件進行分析。首先對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中、后教師教育行為水平進行雙變量推斷性統(tǒng)計的現(xiàn)狀分析,并通過相關樣本 t 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然后,通過多變量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挖掘影響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中、后教師教育行為水平的因素。
三、研究結果
。ㄒ唬┲黝}學習活動實施進程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現(xiàn)狀
分別計算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教師教育行為 5 個變量、開展中教師教育行為 7 個變量、開展后教師教育行為 4 個變量各自的平均數(shù),并依平均數(shù)從大到小依次排列,對相鄰平均數(shù)采用相關樣本的t檢驗。
將統(tǒng)計結果編制成相應的表格(見表 1、表 2、表 3),表中平均數(shù)的大小排列反映了各項目的教師教育行為水平高低,平均數(shù)愈大表明水平愈高;相鄰平均數(shù)差別具有顯著性意義,表明兩變量平均水平存在差別的可能很大。
1.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的現(xiàn)狀
根據(jù)統(tǒng)計平均數(shù)的大小和相鄰平均數(shù)差別是否具有顯著性意義兩個指標,將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教師教育行為 5 個變量平均數(shù)分成四個水平等級(見表 1):第一水平為對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對活動內容的設計;第二水平為對活動過程的設計;第三水平為對主題學習活動內容的預設;第四水平為對材料的提供。研究認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教師應加強對活動過程的設計、對主題學習活動內容的預設、對材料提供的思考。
2.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的現(xiàn)狀
根據(jù)統(tǒng)計平均數(shù)的大小和相鄰平均數(shù)差別是否具有顯著性意義兩個指標,將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教師教育行為 7 個變量平均數(shù)分成四個水平等級(見表 2):第一水平為提供機會、觀察與分析;第二水平為管理與調控、延伸活動、對資源利用;第三水平為提問;第四水平為回應。研究認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教師應加強提問與回應行為。
3.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后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的現(xiàn)狀
根據(jù)統(tǒng)計平均數(shù)的大小和相鄰平均數(shù)差別是否具有顯著性意義兩個指標,將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后教師教育行為的 4 個變量平均數(shù)分成
二個水平等級(見表 3):第一水平為對提供材料的反思、對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反思;第二水平為對幼兒學習調控性的反思、對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反思。研究認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后,教師應加強對幼兒學習調控性的反思、對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反思。
。ǘ┯绊懼黝}學習活動進程中幼兒教師教育行為因素的回歸分析
1.影響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的因素
為考察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和開展后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等相關因素對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教育行為的預測作用,用 11 個教師開展主題學習活動中和后的具體教育行為為自變量,以活動開展前教師教育行為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分析(見表 4)。由表 4 可以看出,篩選出的自變量影響效應從大到小依次為:管理與調控、對幼兒學習調控性的反思、提問。以上 3 個因素對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教師教育行為具有極顯著的預測作用(t>1.96,p=0.00 至 p=0.0011.96,p=0.000 至 p=0.0091.96,p=0.000至 p=0.003<0.01)。說明回歸方程整體極顯著,建立的回歸方程模型具有很好的擬優(yōu)度,回歸模型也具有較好的解釋力。
四、討論
1.水平較高且有影響的教育行為
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活動內容的設計,且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行為影響活動開展后教師教育行為、活動內容的設計行為影響活動開展中教育行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提供機會、觀察
與分析、管理與調控、延伸活動、對資源利用,且管理與調控行為影響活動開展前和開展后教育行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后:對提供材料的反思、對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反思,且對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反思影響活動開展中教師教育行為。這與幼兒園教師培訓導向有關:基于園所“和文化”對教師的要求,幼兒園教師在提供機會等方面關注度相對較高;基于《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實驗園的推進,教師在活動內容的設計、觀察與分析、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反思等方面園本教研時較為偏重;基于幼兒園美術特色優(yōu)勢,教師在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資源利用、提供材料的反思等內容經(jīng)常研討。
2.水平低且有影響的教育行為
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前:教師對活動過程的設計、對主題學習活動內容的預設、對材料的提供的行為水平較低,且對活動過程的設計影響活動開展中教育行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教師提問與回應的行為水平較低,且提問影響活動開展前教育行為、回應影響活動開展后教育行為;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后:教師對幼兒學習調控性的反思、對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反思的行為水平較低,且對幼兒學習調控性的反思影響活動開展前和開展中教育行為,對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反思影響活動開展中教育行為。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辦園規(guī)模不斷擴大,新教師大量引入,培養(yǎng)壓力增大;提升教師低水平行為的園本教研有待精準到位;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還要進一步發(fā)揮;教師的兒童意識、教育機智等專業(yè)水平在課程游戲化改革中有待不斷轉變和提升。
五、建議
1.重塑觀念,立足兒童立場
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為直接影響幼兒園主題學習活動實施質量,針對主題學習活動實施進程中教師的低水平教育行為,更要思考重塑觀念,立足兒童立場。如針對提問和回應的低水平行為,教師應該從兒童的角度去提問并回應,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在主題學習活動進程中與童心達成自然的鏈接,不斷優(yōu)化教師的教育行為。
2.扎根現(xiàn)場,調整教育行為
教師要時刻提醒、加強對照,并實施自我調控,促使教師教育行為在“內省”中調控優(yōu)化,對低水平行為進行適宜性改進,始終以支持性的策略追隨兒童的需求,進而不斷調整優(yōu)化教育行為。
3.全員聯(lián)動,促進教學相長
針對主題學習活動實施前、中、后教師的低水平教育行為,通過頂層設計,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師教育行為的提升方案,多途徑、多策略地進行專項“補差”,架構教師教育行為優(yōu)化的“保障屏”。此外,夯實教師研訓,通過助理教研、“青藍結對”、骨干教師展示、青年教師練兵、專長教師教學比武、新教師考核等多項活動,直面問題、共同應對,在學習共同體中全員聯(lián)動,讓幼兒教師優(yōu)質教育行為相互傳感,促進教學相長,營造教師教育行為優(yōu)化的“生態(tài)圈”。
參考文獻:
[1]黃娟娟.優(yōu)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為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2]莊春梅.主題活動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實踐路徑和策略[J].學前教育
研究,2009,(2).
[3]莊云.幼兒園生成性主題活動中的集體學習———基于哈佛大學零點計劃框架的啟示[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5).
[4]左淑東主編.優(yōu)秀幼兒教師素質述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5~48.
[5]王春燕,林靜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xiàn)狀及其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1,(2).
[6]康丹,張學林.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教師言語行為透視[J].基礎教育研究,2010,(12).
[7]趙紅霞.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運用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8]朱曉娟主編.幼兒教師適宜行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30.
[9]杜志麗.主題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以河北省直機關第四幼兒園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7.
作者:王妤芳 席玲玲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安中心幼兒園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