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美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2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蘇軾的美文篇一:蘇軾短文鑒賞
東坡短文品讀
內(nèi)蒙古扎賚特旗一中 李殿林
(一)記嶺南竹
[宋]蘇軾
嶺南人,當有愧于竹。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耶!
【注釋】①嶺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qū),與當時的中原阻隔閉塞,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②爨:燒火做飯。③一日③②①不可無此君:東晉王子猷喜愛植竹子,吟嘯之際,便忘情而呼:“何可一日無此君!
【今譯】居住在嶺南的人,應(yīng)當對竹子懷有愧疚之心。他們吃的是竹筍,蓋房子用的是竹瓦,運東西用的是竹筏,做飯燒的是竹柴,做衣服用竹皮,寫字用竹紙,穿的是竹鞋。這真可以說是不可一天沒有竹子啊。
【品讀】竹,作為“四君子”(梅蘭松竹)之一,歷來為文人雅士所贊賞。蘇軾也很愛竹,他作為外來之人親見竹之于嶺南人的重要,便有感而發(fā),不寫它的高潔,只寫它的凡俗之用, 表現(xiàn)了竹子雖平凡卻偉大的品格,道出了一個旁觀者的全新認識。其深意是以竹子自況,這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對竹子默默奉獻、毫無怨言的虛懷若谷品格的贊美,這與蘇軾身雖被貶、卻心系百姓、盡綿薄之力造福一方的作為是一致的;二是表現(xiàn)自己“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的高潔品格。
進一步思考,我們還可以認為,這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寄托著作者“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理想。人生于自然,賴于自然,有什么理由不善待自然?“感恩”是這篇小文的主旋律,“博愛”是這篇小文的最強音。
短文以充滿理趣的語言表達內(nèi)容。用排比的形式,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勾勒,充滿輕松的情趣。結(jié)尾以君子擬寫竹子,既是對竹子君子般品格的贊美,又充滿親切詼諧的情趣。
蘇軾的美文篇二:與“蘇軾”有關(guān)的文章集錦經(jīng)典作文素材
與“蘇軾”有關(guān)的文章集錦經(jīng)典作文素材—
一、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提到他,凡是有點文學常識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jīng)》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fā)憤”的“蘇老泉”。蘇洵發(fā)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fā)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嘉佑六年,蘇軾應(yīng)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fā)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nèi),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
這樣做的一個結(jié)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diào)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后,被調(diào)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xù)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xiàn)代民間的自衛(wèi)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shù)臀,而此時蘇軾經(jīng)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于公余便帶領(lǐng)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皷|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于是年被召還朝。這之后短短一兩年內(nèi),蘇軾從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學士,至上禮部尚書。
俗語:“京官不好當!碑斕K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有不能見諒與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蘇軾在杭州的唯一政績便是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shè),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沒過多久,王安石再度執(zhí)政,他就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之后蘇軾幾次入朝、貶官、貶官、入朝??飽嘗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貶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島),至徽宗建宗靖國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還京時,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從蘇軾的履歷來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勛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之一。就現(xiàn)存蘇軾的作品看來,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在人才濟濟的兩宋王朝,他無論詩,詞,還是散文,都是大家。
來生嫁給蘇軾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這樣卷帙浩繁的歷史長卷中,文人有如宇宙的塵埃,你明明知道他們是存在的,可你想捕捉他們時,他們卻又從你的身邊倏忽而逝。只有才子,才能傾一生之能量在浩瀚歷史中燃燒瞬間,留下一道耀眼的星光;而大才子是可以比恒星的,始終光照天宇,明亮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然而,在這些才子乃至大才子中,人品、才氣堪與蘇軾比肩者真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都說女人最容易被文字所打動,五千年來,真正用文字打動我心弦的惟有蘇軾一人而已。才子佳人的婚姻,歷來是婚姻的至高境界,那么,我要認真地,虔誠地,刻苦地??修煉今生,也許上帝受了感動,可憐我的一片苦心,讓我轉(zhuǎn)世投胎為一個才貌雙全的美人,滿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給蘇軾。雖然他曾經(jīng)有過三任妻子(姬妾尚不算在內(nèi)),雖然他的妻子的壽命都不長,然而,我仍然愿意把生命濃縮成一束燭光,輝映在他的指間心上。哪怕只有十一年(他的女人總是跟十一這個數(shù)字緊密相關(guān))。哪怕為此,歷盡千年的情劫。
縱覽古今,如蘇軾般真性情者實乃鳳毛麟角,這一點,從他對待妻子的情誼上可見一斑。第一任妻子王弗與蘇軾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蘇軾在她埋骨的山頭親手栽下了三萬株松苗。三萬株啊,要種多長時間,點點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愛!他是把自己那一縷相思化成了三萬株萬古常青的松樹,經(jīng)寒歷暑,沐雨櫛風,歲歲年年,生生世世,守侯在愛妻身旁。又是十年后,蘇軾為王弗寫下了那首令所有讀懂了的人摧心扼腕、痛斷肝腸的《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鄙鷷r十年相伴,死后十年相思,王弗何幸,得如此優(yōu)秀的男人“不思量,自難忘”,“年年腸斷”!作為女人,得其中一個十年就已足矣,二十年乃至一生的魂牽夢繞,王弗地下有靈,也該笑得如鮮花般燦爛吧。何況此時的蘇軾已于六年前娶了小蘇軾十一歲的王弗的堂妹王閏之了。蘇軾并沒有因有了新歡就忘了舊情。
再說王閏之。作為進士之女,嫁一個年輕貌美前途無量的書生應(yīng)該不成問題;作為王弗的堂妹,她是應(yīng)該了解甚至見過蘇軾這個姐夫的。能以十一歲的年齡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大概就是感動于蘇軾對妻子的深情厚誼了。不幸的是,二十五年后,王閏之又病逝了。這個陪著她宦海浮沉在黃州惠州儋州的窮達多變中絕無怨尤的賢德妻子、視前妻子如己出的賢德母親的去世,使蘇軾的情感再受重創(chuàng)。蘇軾曾誓言生則同室,死則同穴,王閏之死后百日,蘇軾請他的朋友、大畫家李公麟(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jīng)超度往來生樂土時,將此十張足以傳世的佛像獻給了妻子的亡魂,并終于在十一年后由蘇轍將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廟里的靈柩與蘇軾埋在了一起,真正實現(xiàn)了生則同室,死則同穴的誓言。除了這兩個妻子外,還有一個由侍妾扶正的王朝云。這個十二歲進門的丫頭,幾十年來侍奉在蘇軾左右,在他最得意時,也在他最倒霉時。特別是在蘇軾最后的海南流放的歲月里,在那些侍妾“樹倒猢猻散”的時候,朝云的生死相依,更應(yīng)該源于刻骨銘心的敬愛,這個比朝云大二十六歲的“白須消散”的“病翁”,能打動朝云的除了才氣,應(yīng)該就是深情了。朝云沒有看錯,三個妻子中,蘇軾給朝云寫的詩詞最多,蘇軾稱之為“天女維摩”,以知己看
待。大概是上天也嫉妒蘇軾如此得女人的愛戀吧,三十三歲的朝云在扶正了十一年后又病逝,蘇軾將她埋在惠州城西的豐湖邊上,俯瞰二人一起開辟的放生池,一湖凈水,有如朝云的一片丹心,竟然令蘇軾不忍重游。朝云死后,蘇軾就一直鰥居,再未婚娶。他給朝云的楹聯(lián)是: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每逢暮雨倍思卿”,在蘇軾此后的日子里有多少夜雨孤燈,朝云就這樣款款地走在暮年蘇軾的深情里,直到永遠。蘇軾的所有真情都是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的,不像屈原,對美人空懷一腔愛戀,無一落到具體人身上,還得讓后人來來去去地猜。(我一想到把個又老又丑的楚懷王比成美人,就懷疑屈原的審美水平。
每一想到蘇軾對這三個女人的情和愛,我眼里心上總是有些潮濕,思緒軟軟地蔓延開來,彌漫成一片曠古的遐思 遐思中我又想到了蘇轍。
蘇軾的真性情還彰顯于對弟弟蘇轍的兄弟之情上。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的小序上,寫明了是“懷子由”的!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蹦菬o眠的思念,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殷殷關(guān)切之禱告,無不流溢著手足深情,在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后,一個陰錯陽差的誤會使蘇軾誤以為皇帝要殺他,在心驚膽戰(zhàn)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給蘇轍留下了兩首訣別詩,愿與子由“世世為兄弟”;自海南返鄉(xiāng)途中,蘇軾病重,念念不忘的是:歸來之后始終不見子由。兄弟情深,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復何求?
這樣一個重情重誼的男人,這樣一個兄長和丈夫,普天之下,能有幾人?怎不令無情的“豪杰”仰倒,怎不令游戲愛情的男人汗顏!應(yīng)該說柳永和杜牧都是很有女人緣的,可到頭來,不也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既是青樓,又是薄幸,更沒見史書有過他們對妻子耿耿相思的記載。所以,千年的搜尋中,我要嫁給蘇軾,嫁給一個有情有意的兄長,嫁給一個全心全意愛妻子的男人。
蘇軾的率真也可以理解為正直。在新舊兩黨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拼殺得如火如荼時,蘇軾沒有為了一己之私隨風而倒,王安石的新法中有推行榷鹽——食鹽官賣的法規(guī),鹽價高得百姓買不起:“豈是聞《韶》不知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基于對蕓蕓眾生的關(guān)愛,蘇軾不完全贊成這個新法;當司馬光要全部廢除新法時,他又堅持說新法中有利于國富民強的部分,應(yīng)有所保留,官場中掙扎了大半輩子了的蘇軾,始終沒有學會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并且一有不快意的事,便“如蠅在食,吐之方快”,此等坦蕩胸懷,玻璃人生,才可以說是真正讀過圣賢書的文人,才可謂書生本色。難怪他入獄后,無論政見上相容還是相悖者,都多方營救(這其中包括王安石和司馬光),不是人格魅力,何能如此?一個征服了同性的男人,才是男人中的帝王,嫁給這樣的男人,你就是王后,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把驕傲寫在臉上,把胸脯挺得高高,把腰枝扭得亂顫,把腳步走得鏗鏘;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笑得日月生輝,山河添色。這樣的男人,誰不想嫁呢?嫁給他,我不會像王弗,在他因詩獲醉時,痛燒他的詩稿,我會做朝云,為他收拾行囊,伴他一路遠行。
從才子的角度上看,李白無疑是大才子。但李白有點冷血。遍尋李白的文字,很少有涉及情誼的,更不要說男女情愛。李白是不屑于談情說愛的。李白與杜甫曾有二十多天的同游蒙山,兩人曾“醉眠秋共被,攜手月同行”,這令杜甫銘刻于心,時時思念,直接寄贈、思念李白的詩,就有十首,《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詩,寫滿了夢中的長相憶,而李白似乎只是在當時分別時留下了兩首后,再也沒有了后來。李白最愛的是他的酒,其次是他的游山玩水,再其次是他的牢騷。蘇軾也愛酒,還愛喝醉,醉了便與朋友在“杯盤狼藉”后“相與枕籍乎舟中”大睡到天亮,真是如一張白云般潔凈的心,他從不怕什么酒后失態(tài),更不介意別人是否嘲笑,喝得酣暢,醉得坦然;他醉后也賦詞:“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觳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辟x完后便倒頭大睡。有人持此詞以告太守:“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不是順江脫逃了嗎?害得有監(jiān)視他行止職責的黃州太守慌忙尋找,坡翁卻在床上鼾聲如雷。一個如此悠然于心、忘懷于外的蘇軾是以把杯為樂的,他是崇尚“詩酒趁年華”的。他“把酒問青天”,他“酒酣肝膽尚開張”,他“一樽還酹江月”,即使沒有酒,“空杯亦常持”,他極少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憤懣,有的是“得之心寓之酒”的樂趣和對人生的透徹體悟。可以說,喝酒的態(tài)度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本性,狡猾的人總是推脫,推脫不了就耍賴——不是偷著倒掉,就是以水代酒;奸詐的人常常后發(fā)制人,看別人喝醉而幸災(zāi)樂禍。我倒不是說每飲輒醉的人就是好人,但很本色地喝酒的人,必然是坦誠率真的可愛之人。蘇軾把他自己平攤在天宇之下,扒開自己的胸膛晾曬他如嬰兒般的赤膽忠心,千百年來,令人不忍伸手去捧。如此坦誠率真的人,總是可愛和可信任的,朋友信任,妻子更信任。一個與妻子“長相知,不相疑”的丈夫,古往今來,都是女人追求的終極目標。都說女人是為愛活著的,這話我深信不疑,我可以沒有華冠麗服,沒有香車別墅,但不能沒有讓我敬佩讓我欣賞讓我深信的人來釋放我滿腔的柔情,不能沒有我的愛!
我想嫁給蘇軾的理由當然還包括他的瀟灑和曠達。蘇軾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個“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人。在他的一生中,無論得意與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臉,他總能從困苦中找到樂趣。貶黃州、沒有官奉、只好開荒于團練營的東坡以糊口時,還自稱“東坡居士”,大有“審容膝之易安”的樂趣。一次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狽”,獨東坡仗藜徐步,引以為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帯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薄耙凰驘熡耆纹缴保绱说膶櫲璨惑@,去留無意,誰能作到?“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此的舉重若輕,大無大有,哪個能行?我知道,屈原做不到,李白也做不到。屈原耿耿于“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仿佛自己是泰山極頂上最高的一棵松樹,整個一個孤標傲世,終于成為一個“風必摧之”的林中秀木也就不奇怪了。李白只會在“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樣走投無路的時刻“拔劍四顧心茫然”,在奉詔入京,授待詔翰林時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幾乎是得意忘形;還假惺惺地說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侍奉的倒不是權(quán)貴,是皇上,是皇妃!蘇軾不是,在幾度浮沉的宦海中,他頂多感嘆“人生如夢”,便去“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去了,連個牢騷也沒有。即使在病中,也是一片笑容:“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消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看,這不是個捂嘴竊笑的老頑童嘛!“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真好像海德格爾是看見蘇軾的人生,才觸發(fā)的詩情。
蘇軾的性情真是太能誘惑女人了,能誘惑女人的還有他的才氣。散文上可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比肩;詩歌上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為豪放派鼻祖,千百年來堪與伯仲的只有辛棄疾;書法是“蘇、黃、米、蔡”的“宋四家”之一;繪畫以墨竹開南畫派文人畫之先河;能監(jiān)修工程——蘇堤;能烹飪出“東坡肉”、“東坡湯”等一系列食品;能采藥配藥、給百姓治病??我甚至找不出作為那個時代的人的蘇軾,還有什么是不能的?梢哉f在其中任何領(lǐng)域能做出這樣一個成就的,就堪稱大才子,蘇軾卻鐘天地靈秀于一身,攬人間才華于掌股,我遍覽古今中外(也許我不夠博聞)也未再得一人如此。他是上帝塑造在人間的一個絕版!
蘇軾從宋代豐神秀逸地走來,衣袂飄飄,屐痕蜿蜒。他長須白面,細眼含笑地走在無數(shù)敬佩他、欣賞他、愛慕他的才女的香閨里、心窩中。佛說,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從蘇軾乘風歸去的公元一一零一年算起,已有九百多年,當我也乘風歸去并轉(zhuǎn)世投生時,應(yīng)該有一千年了吧,在這千年的輪回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jīng)如我一樣地期盼過,但我仍愿意傾盡我的全部虔誠來祈禱:來生讓我嫁給蘇軾,嫁給這個上帝唯一的驕傲。
蘇軾的美文篇三:談?wù)勌K軾的詩詞散文創(chuàng)作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是我國北宋中期的文學巨匠,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lǐng)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詩、詞、文、書、畫都是一代大師。其作品風格豪邁豁達,為文奔放不羈,為詩揮灑自如,為詞豪放清曠、慷慨激越,南宋辛棄疾繼承并發(fā)展了蘇詞風格,形成了“蘇辛”豪放詞派。蘇軾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無數(shù)篇章為人們世代傳唱;他獨特的人格魅力為人們所傾倒;他傳奇、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更是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為之嗟嘆、為之津津樂道。
蘇詩現(xiàn)存約四千首,其詩內(nèi)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少數(shù)詩篇也 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xiàn)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lǐng)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tǒng)詞風,開創(chuàng)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詞開豪放詞派的先河,名作有《念奴嬌》、《水調(diào)歌頭》等,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蘇軾的散文創(chuàng)作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diào)文學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力和藝術(shù)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diào)“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yīng)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shù)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并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zhì),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碧K軾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壇的領(lǐng)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yǎng)、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綜觀蘇軾一生文學創(chuàng)作,無不與他的生活道路和思想狀況息息相關(guān)。代表蘇軾一生文學最高成就的幾篇赤壁詩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是在他謫居黃州期間所作。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此時蘇軾的父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也去世了,背負著失去親人的痛苦,蘇軾遠離他鄉(xiāng)在密州任職,與弟蘇轍有六七年沒有見面了。對久別親人的思念,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恰逢異鄉(xiāng)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滿腹惆悵,感慨萬千對月抒懷,寫下了這首中秋的詠月詞。
詞的上片敘述了作者的身世之惑和思想矛盾。開篇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幾時來?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句子,開篇直入,點明是飲酒賞月!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筆勢回轉(zhuǎn),表面描寫月色,實際上也暗合著不知道當時朝廷政局如何的疑惑,而并非真問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作者思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表面上是說作者想回到神仙居住的“瓊樓玉宇”中去,又害怕天上太寒冷,自己經(jīng)受不住。實際上表明了“出世”與“入世”的困惑:想回到朝廷中去,又害怕難以容身;歸隱去吧,又與自己報國理想相違背。實在是進退兩難。 詞的下片由詠月轉(zhuǎn)為抒發(fā)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是寫月光照人無眠,照應(yīng)開頭“歡飲達旦”。于是作者發(fā)出質(zhì)問“何時長向別時圓?”而作者立即又回轉(zhuǎn)心情,自我安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是啊,哪會有十全十美的呢,只要我們兄弟彼此都能保重,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這既是對兄弟不能團聚的安慰,也是對自己不幸遭遇的排解。
這首詞清婉雅麗,飄逸空靈。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詞中雖然有“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矛盾,但并沒有脫離現(xiàn)實,格調(diào)
是健康的,再加上詞中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使這首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蘇軾的另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是受到廣泛的贊譽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詞的上片寫自己對亡妻的無限懷念和人世滄桑的悲戚。寫十年里,夫妻陰陽相隔,就算不特意思量,往日深情仍然難以忘懷!扒Ю锕聣,無處話凄涼”,對亡妻的哀思,對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無處訴說,道出內(nèi)心深處的愁苦悲愴之情,十年來,顛沛流離,自己是“塵滿面,鬢如霜”,想象著即使與妻子相逢,妻子也會認不出自己,把現(xiàn)實中對妻子的懷念和個人的遭遇相互交融,既寫出了死者的凄涼,也寫出了生者的辛酸。
詞的下片以“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為過渡,寫夢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選取妻子生前的生活細節(jié)來寫,凸現(xiàn)出妻子臨窗而坐,對鏡梳妝的場景,表現(xiàn)了昔日的幸福的生活,也反襯出如今境遇的悲涼!跋囝櫉o言,惟有淚千行”,酸甜苦辣霎時涌上心頭(來自:www.newchangjing.com 蒲公 英文 摘:蘇軾的美文),相互在這默默無言中傾訴分別十年的相思之痛。夢中醒來,作者仍然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岡,幽幽的松林,想象那兒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斷柔腸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像出妻子在那凄涼冷清的地方思念自己,襯托出自己對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摯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亡妻后所寫,與王弗之逝又是十年,十年來的宦海沉浮,遭貶奔走,外任多年,郁郁不得志。夜中夢見亡妻,凄楚哀婉,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悼詞,詞中“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細節(jié)描寫,是全詞中最突出的亮點,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這首詞將夢境與現(xiàn)實交融而為一體,濃郁的情思與率直的筆法相互映襯,既是悼亡,也是傷時,把哀思與自嘆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絕,讀之催人淚下。
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理解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局面,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給詞以更深廣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詞家的婉約之風,開創(chuàng)了詞的豪放一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作者豪放詞中的代表作。
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七月,當時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在黃岡城外游覽赤壁磯時寫下了這首詞。這是詞人具有代表性的詞作,也是北宋詞壇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上片描寫古戰(zhàn)場,設(shè)置了一個極為廣闊的時間、空間背景,長江滾滾東流,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漸漸被人淡忘,而現(xiàn)在作者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只是舊日的營壘,從凌亂的巖石直刺天空、洶涌的怒濤拍岸的場面中,可以想見當時戰(zhàn)斗的激烈。隨后贊美“江山如畫”,這錦繡河山,曾造就許多英雄豪杰。
下片著重塑造了三國時吳國將領(lǐng)周瑜的形象。東漢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24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并一同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是在皖城勝利之時。而后十年,即公元208年,他指揮了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坝鹕染]巾”形象地刻畫了周瑜的儀態(tài)。這是三國時儒將常見的裝束!罢勑﹂g,檣櫓灰飛煙滅”描繪了周瑜作戰(zhàn)時的從容。蘇軾如此用心塑造周瑜形象,有其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當時北宋國力軟弱,與遼、西夏作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不斷接受屈辱的議和條件。蘇軾目睹國家危機加深,渴望有能像三國周瑜那樣的英雄馳騁沙場,報效國家,盡管作者滿懷豪情壯志,但是當時的政治現(xiàn)實不允許他施展才華。所以當時作者發(fā)現(xiàn)自己在壯年時就過早地生出白發(fā),情緒不禁又消沉下去,自笑多情,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慨。結(jié)句以長江來襯托自己的心情,流露出壯志難酬的苦悶。
這首詞氣勢磅礴,境界宏大,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shù)力量塑造了周瑜這一英雄形象,表達作者壯志未酬的感慨與苦悶。清代詞評家徐鄒認為這首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
蘇軾在游赤壁磯寫下這首詞后,又寫了一篇傳誦千古的散文《赤壁賦》,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寫泛舟大江的水光月色和飲酒賦詩的暢快心情。為主客對答鋪設(shè)情境。賦分三層意思
展開,一寫夜游之樂,二寫樂極悲來,三寫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層層深入。文筆跌宕變化,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寫志,妙在不離眼前景,而議論、見識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發(fā),景以情顯,兩兩相觸,縹緲多姿,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神話般的境界。又借景說理、寓理于情,使得賦充滿詩情畫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筆調(diào)作賦,中間有駢詞、儷句,也用了韻,更多的是散句成分。除采用賦體傳統(tǒng)的主客問答形式外,句式長短不拘,用韻錯落有致,語言曉暢明朗,其間有歌詞,有對話,抒情、說理自由灑脫,表現(xiàn)力很強。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堅持對朝廷政事的關(guān)切,而不甘沉淪。
《赤壁賦》正是通過赤壁之游以表達對宇宙人生的見解。作者對宇宙人生的見解,我們當然不會完全贊同,然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走出監(jiān)獄到達流放地而幾乎喪失人身自由的情況下,一點也不灰心喪氣,并且那么坦蕩、曠達,具有強烈的生活信念。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表達對宇宙人生的見解并沒有脫離赤壁之游的特定環(huán)境、條件,而把理論的反復申述跟感情的起伏變化及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使抽象的觀點具有形象性與感染力,并把讀者帶進一種頗有幾分迷幻色彩的藝術(shù)境界。這,就是哲理與詩情的高度融合。奠定了這首詞在宋代文壇的崇高地位。
蘇軾一生憂患重重,所受苦難比任何一個文學家都要多,正是這種平凡的經(jīng)歷,使他寫下了各種形式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他的創(chuàng)作所觸及到的社會生活比同時期的許多作家都要廣闊。豐富的閱歷,使蘇軾更關(guān)心民間疾苦,更親近大自然,山川景物,記游詠物,感舊懷古等都大量寫進詞里。他的自然景物寄托自己壯志未酬的郁悶,使得他的明月、大江詩詞婉約得催人淚下,豪放得催人奮進,他創(chuàng)立了與傳統(tǒng)的婉約詞派相對的豪放詞派,為詞的的發(fā)展開辟了廣泛的路徑。他把詞從娛樂消遣的工具發(fā)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藝術(shù)形式,在詞中抒發(fā)愛國主義熱情。他的創(chuàng)作標志著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高度成就,從而確立他在北宋文壇的領(lǐng)袖地位,成為北宋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文學家。
時至今日,我們讀蘇軾的詩詞,仍然能感到無限的哀怨和悲涼;讀蘇軾的詞文,仿佛耳邊響起波濤洶涌的江潮,眼前看到蘇軾“挽弓射天狼”的豪情壯志……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美文 蘇軾 關(guān)于蘇軾的美文 寫蘇軾的美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