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中湘教版地理非正文內容的分類處理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 要】在對高中湘教版地理進行教學時,很多教師對于教材中的非正文內容感到十分困擾,不確定該如何處理。如果重視這些內容,那么很可能影響正文的教學效果,教學時間也可能不夠;但是如果簡單的略過或者不進行處理,那么編者的教育意圖和這部分內容出現的意義就有待考量了。本文對高中湘教版地理非正文內容的分類處理進行研究,將教材中出現的非正文內容進行分類并提出合理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湘教版;非正文內容;分類處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完善,教材方面的設計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這也就是非正文內容存在于教材中的主要原因。而湘教版教材中更是大量存在著非正文內容,這是與老教材最大的不同之處,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學科方面的能力。
一、非正文內容的重要性
在高中階段,平時的所有考試,包括學業(yè)水平考試主要考察的內容都是教材中的雙基和主干知識,而在非正文內容中,這些考查內容幾乎不會出現。所以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對這些內容產生輕視心理。但是從高考的出題趨向來看,它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科方面的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在非正文內容中可以得到體現,而學生確實茫然不知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非正文內容的重要與否有著清醒的認識,即既不能完全將重心放在非正文內容上,又不能忽略這些內容的重要性。
二、非正文內容的分類
高中地理教材的非正文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即閱讀材料和活動材料。這兩者按作用分,閱讀材料可分為四類:問題引入型和正文說明型、正文補充型和正文實例型;顒硬牧习纯煞譃槿悾河嬎阈突顒,實踐型活動,開放探討型活動。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依據就是《高中地理考試說明》,所以在對教材中非正文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理論上得符合這個說明并開展教學。
。ㄒ唬╅喿x材料
閱讀材料的設立大體上說目的就是為了擴充學生的學科知識,但是其下屬的幾種分類目的卻各有些許不同。
第一類新問題引入型閱讀,這類型閱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材料拉引入新內容,例如在必修I中P6的探索宇宙,這個材料的出現不至于使新內容出現地過于突然,并且也能增加學生對這部分新內容的興趣,對于這些內容,除了高考有這種方向性之外,平時的所有考試都不會去考查它,所以這個時候興趣成了唯一引起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處理時,宜力求簡單,不可大書特書而打消學生的興趣。這樣既把時間節(jié)約下來,又達到了目的。宜由教師結合材料提出問題,由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內容。
第二類正文說明型閱讀,這類型閱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材料對正文的相關內容進行擴充,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這種類型在平常的考試過程中經常是考題設計的依據之一,其重要性要重要一些,所以教師在處理時應該較為詳細的講解,甚至要求學生進行強化練習。
第三類正文補充型閱讀,這類閱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材料來將正文中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出現的,而作為學科知識有需要學生知道的部分。顯然這部分學科知識沒有出現在正文,說明它們在高中階段的重要性并不強,在各類考試中也很少作為考察內容。但是有些學科知識是作為常識知識存在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簡單引導學生去閱讀,補充一些知識,然后將一些錯誤的觀點糾正就可。
第四類正文實例型閱讀,這類閱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材料來驗證說明正文的理論,如必修I中P15的磁暴,而案例教學的內容在這方面也可以完美的體現。這種所謂的案例其實就是為了讓學生對于正文更加容易理解,因此這說起來重要,其實根本不會讓學生全部掌握,它對重點起到了強調作用,在考試過程中出現的幾率很小。所以在處理時教師需要把這些實例的規(guī)律找出來教給學生,對案例本身應采取淡化的態(tài)度做法。
(二)活動材料
這里的活動材料指的是一種活動體驗的步驟指向,其建立的目的依舊是為學生擴充學科知識,理論上來說應當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但實際上教師還是要從大體方向上指導學生來完成,使得學生不至于跑偏并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這個過程是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學科的趣味性,提起學生的學科興趣與能力。
第一類計算型活動,這類活動將知識產生的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例如必修I中P6的關于光年的活動,這個過程也幫助學生將科學嚴謹的思維習慣樹立起來。這個活動不像老教材一樣直接把結論交給學生,而是讓學生明白科學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通過嚴謹的科學計算一步一步算出的,在這同時也把一些簡單的學科方法交給了學生。從這一點出發(fā),教師在處理時,應該把這個活動交給學生,由他們自主計算,獲得結果。采用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學生對這個地方的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第二類實踐型活動,這種類型的活動材料大量存在于教材中,當然也能體現新教材主體思想的內容。但實際上,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幾個學校能把這些實驗真正讓學生去親手做,學生也就沒有親身實踐的體會,一些教師可能會利用簡單的教具來展示實驗的過程與目的,雖然效果一般,但聊勝于無。如果連這個條件都不能滿足,那教師只能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展示,以此讓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感受。雖然沒有了真實的實踐過程,但教師決不能把實驗結果直接告訴學生;顒硬牧弦话悴豢赡軐⒋鸢钢苯痈嬖V學生,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因此教師只要把指導工作做好,就完全可以把這個活動當作研究性課題的形式交由學生在課下去自主探究。
第三類開放研討型活動,該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科思考能力及觀點,并且對于這個觀點可以用所學到的學科知識來解釋或證明, 觀點本身的正確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師將學生的思想與語言表述向專業(yè)化方面培養(yǎng),與其他活動一樣,教師最好不要參與進來,全權交給學生處理,但最后的教師評價一定要有,否則這個活動效果將大打折扣,甚至不起作用。
三、結語
教育改革現在仍然在不斷的進行當中,如何處理新教材的非正文內容也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才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的探索而不斷的前進。
作者簡介:童飛婷(1987-),女,浙江寧波市,名族,漢族,職稱中學二級,學歷:大學本科,方向:高中地理教師。
參考文獻:
[1]黃渝生.淺談教學中的形象思維[J].教育園地,2007-04-19
[2]周亞秋.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活動”內容的再認識[J].科教文匯,2008年05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