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范泓:陶希圣眼中的胡適

發(fā)布時間:2020-05-2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1920年,當陶希圣還是北大法科(后改稱法學院)法律門(后改稱法律系)二年級學生時,胡適先生已出版《嘗試集》,旋即又有《胡適文存》第一集出版。因為陶希圣讀的是法科,與文科無涉,沒有上過胡適的課,但一直尊他為師。即使后來兩人共事,陶在給胡適寫信時都稱“適之師”,但胡適并不認為陶希圣就是自己的學生。只有一次不確定的“例外”,那是在胡適去世的前兩年,國民黨在臺灣鼓噪修憲或修改臨時條款,其目的是為了爭取蔣介石三連任。對于這件事,胡適與雷震等人堅決反對。其中有一則報道披露,在陳誠官邸的一次宴會上,胡適提出三點質(zhì)詢,第二點即“我有一個‘荒謬絕倫’的學生陶希圣,他說修改臨時條款不是修憲……”當時“總統(tǒng)府”秘書長張群加以辨解,說“你的學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在場的王世杰也附和:“不修憲,連任的問題也可以談?wù)劇薄@些在胡適日記中確實可以讀到,胡適稱“這一則報導,大致不錯。不知是怎么傳出來的”。但這畢竟是剪報上的說法,胡適在日記中并沒有明說。執(zhí)以胡適的為人及性格而論,在那樣重要的場合下,盡管會提及陶希圣關(guān)于修改臨時條款不是修憲這一問題,但絕不會說“我有一個‘荒謬絕倫’的學生陶希圣”這樣的話。陶希圣知道后,即對報端表示:“我們應當維護北大這位大師的尊嚴,不使其玷污于謠言制造者之手,現(xiàn)在關(guān)于胡先生的謠言是太多了,我們對于謠言的辦法,就是不理”。胡適去世后,臺灣《傳記文學》舉辦過一次座談會,陶希圣舊事重提,說“這不是胡先生的話,因為胡先生從來不說我是他的學生”。不過,陶希圣與胡適的交往卻又非同尋常,當年陶卷入“汪日密約”中進退失據(jù)、焦慮不安時,惟一想到可以寫信表達心聲的人就是胡適;
若干年后,蔣介石敦請胡適出任行政院長一職,派的就是陶希圣秘密赴北平去向胡適說項,這一歷史細節(jié)大概鮮為人知,人們更多的只是知道在這之前,同樣是胡適的朋友王世杰曾經(jīng)為邀其出任政務(wù)委員一事費盡不少口舌。

  

  

  1931年上半年,年僅三十三歲的陶希圣在南京中央大學法學院任教。這時突然接到北平師范大學史學系學生會的一封電報,邀其擔任該校的教授;
陶當時不勝詫異,為何聘請一個教授要由學生會來出面?未出三天,北平復馳來一電,這是母校北京大學法院院長周炳琳給他發(fā)來的一份通知,亦即邀請擔任北大的教授。對于陶希圣來說,這似乎無以推脫,他當即給中大校長朱家驊先生寫了一封信,說明“北京大學是我的母校,母校的聘約不可推辭”,同時又給北平師學大學史學系學生會作復,表示自己已接受母校北大的聘書,預備到了北平之后,“愿意兼任師大史學系講師”。朱家驊用人心切,冒雨來到陶希圣的宿舍,再三表示挽留之意,說“一個大學的風氣,以中國文學及史學兩系為樞紐。他的計劃是一步一步對中央大學的文史兩系,力求充實”,并稱已邀請顧頡剛也到中大史學系來,由此勸說陶希圣不要走。陶希圣對朱家驊一再解釋,說無力抵抗母校的聘約,而且“學問還差得很遠,愿意回到母校,力求上進”。就這樣,朱家驊在大雨中告辭,陶希圣后來也形容自己是“在大雨中告別了中央大學”……胡適大陶希圣九歲。自陶到北大任教成了同事之后,兩人相處得一直彬彬有禮,以陶希圣的話來說,就是“各守各的分際”。這時《獨立評論》已創(chuàng)刊,每月在譯學館(北大三院)左首的清華同學會聚餐一次,陶希圣偶爾也去,但不是獨立評論社的社員!熬乓话恕焙螅m在對待國事的態(tài)度上有所轉(zhuǎn)變。有一次,在文學院院長辦公室,胡適對蔣夢麟、陶希圣說:“我一向主張世界和平,從現(xiàn)在起,我是愛國主義者。”這一期間,胡適、蔣夢麟、梅月涵、周炳琳、陶希圣等人,經(jīng)常在一起聚首晤談,針對復雜多變的時局交換意見。1935年11月19日,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邀請北平各界人士至中南海居仁堂談話,宣布華北五省自治。胡適與傅斯年當場慷慨陳詞,表示反對;
宋有了顧忌,敷設(shè)幾句便宣布散會。胡、傅二人回到學校后,在深秋的黃昏中,立即邀請教授們在馬神廟二院一間教室里集會,通報居仁堂之事。經(jīng)眾人商討之后,一致認為在北方如此危情之下,北大的教授、學生只要還在北平一天,就應做好二十年的打算。甚至議到圖書儀器一概不搬,萬一平津失守,學校南遷,只要搭幾座茅棚,照樣可以講學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隨后胡適等人發(fā)表反對華北自治的聲明,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陶希圣當時就感到“這一股慘淡剛健之氣,真是可以開金石、動鬼神”。陶希圣甚至認為,五四之前,在中國學術(shù)界引領(lǐng)潮流的人物是梁任公;
五四以后,則就是胡適先生了。

  

  

  在“一二·九”學生運動中,胡適在北大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北大學生于他多有疏離,甚至有學生給他寫抗議信,認為“你還能當北大的文學院長嗎”?胡適沒有動搖,盡管在事實上“這一有組織的暗中運作不是胡適少數(shù)人‘安心求學’的口頭勸說所能抵抗得住的”。以余英時后來的考證,“一二·九是劉少奇主持中國北方局的一大杰作”。在陶希圣的記憶中,“一二·九”開始時只是一次規(guī)模很小的學生請愿,是北大學生自發(fā)的,其動機是反對華北自治。這一天“稀稀落落約有百余人,但隨后各校皆有行動,其中活動較厲害的是中國大學、北平大學、法商學院,教授們也以這幾個學校為多”,后來則發(fā)展到普遍罷課。就在這時,在北大教授每月一次的餐會上,文學院教育系教授尚仲衣提出“我們現(xiàn)在要實行抗戰(zhàn)教育,為什么還要教這些課?”胡適聽了立刻說:“仲衣,你不要曲學阿世!大學教育就是大學教育,沒有什么抗戰(zhàn)教育!碧障Jギ敃r幫著胡適說話,同時又感到適之先生“義正詞嚴,有大勇氣,大魄力”。一周之后,即陶希圣認為的“一二·一六”事件,事態(tài)則更為嚴重。陶希圣這樣說:“現(xiàn)在有人把‘一二·九’這筆帳掛到共產(chǎn)黨的項下,實在是錯誤,也可以說是荒謬!欢ぞ拧潜贝髮W生自發(fā)的,‘一二·一六’才是所謂學聯(lián)會鼓動起來的。從此北大就和其他大學,形成對立的形勢。一二·一六之后,北大學生大會在三院禮堂開會,我站在后排,只見胡先生上臺將要講話,有一部分學生搓地板,胡先生指著他們說‘你們有話就站起來講,這樣子,下流!下流!’多數(shù)學生鼓掌,把那些預備鬧事的學生的氣焰給壓下去。胡先生講了一番話,勸大家沉著,勇敢,上課講學。大會決定不罷課,北平的學校也就不罷課了……”這一段文字見諸陶希圣1986年5月22日一次正式談話,兩年之后他就去世了。對于“一二·九”盡管今天可作新的審視,但陶希圣當時對胡適在這場學生運動中所堅持的大局觀以及理性態(tài)度慨然系之,以致當宋哲元下令搜查北京大學三院、清華大學、中國大學,有三十多名學生、三位教授被捕時,陶希圣立即去找胡適商討解決辦法。陶希圣對胡適說:“現(xiàn)在這些軍政當局者都是我班上的偷聽生,與我很熟悉;
再則二十九軍都是從鄉(xiāng)下投軍行伍出身的,看到秀才舉人都覺得了不起,相當尊重,大學教授起碼算舉人進士,今天教授們?nèi)艨铣雒媾c他們打招呼,他們必然高興,問題好解決;
三則國立大學若與二十九軍站在一起,則今天的華北局面尚可支持,否則情勢更加惡劣。況且二十九軍宋哲元等果真附日、親日嗎?不是的,他們與國立大學師生同樣愛國,不過為應付日本不得不如此,所以我們應諒解,共同來維持北方局面……”胡適在聽清楚了這一番話后,當機立斷,對陶希圣說“你去”……陶希圣隨即找到北平市市長秦德純,據(jù)理力爭。次日,軍方即停止了對各大學的搜查,被捕學生和教授也相繼開釋。這一結(jié)果胡適當然是很滿意的。

  

  陶希圣晚年在《潮流與點滴》一書中說:“有人誤解我是胡適之派。其實,我和他在治學方法與講學精神上,大不相同。北京大學這時包容著各種學派和學說,而章太炎先生學派有些教授是向左翼靠擾了。在國難中間,我與胡先生是站在一起的……”據(jù)陶希圣回憶,當時章太炎門下除了錢玄同是站在胡適這一邊的,“其他的通通是反胡的,很奇怪的是他們也通通左傾了。他們并不曉得共產(chǎn)主義、人民陣線,可能純?yōu)椤春,這些人當中有北平大學女子學院院長范文瀾、中國大學講述三禮的教授吳檢齋,以及馬敘倫等。從陶希圣在《獨立評論》先后發(fā)表的二十二篇文章來看,其中一半是關(guān)于民主政治與憲法問題的。盡管在某些問題上,他的見解與胡適互有出入,但陶希圣在此時提出“開放黨禁”這一敏感問題,深得胡適的贊許。臺灣學者陳儀深認為“把這時期的陶希圣稱作‘民主論者’還是恰當?shù)摹。胡適曾寫信給陶希圣,評說他這個人沒有“名師益友,但為文所向無敵,是不是運氣使然?”陶希圣這樣回復:“武松打虎走滄州路,打盡天下無對手,但遇見張青與孫大娘,忽然心生感激與親切。而我見您的批評,亦生類似的感覺”。在另一封信中,陶希圣又說:“假如先生愿作我的導師(諍友),我也愿作先生的諫臣。相反的思想有時是相成的。不過像我那樣意氣用事的文字,和‘郎當’式的東西,收不到相成的效果,只供人家以趣味罷了……”由此可見,陶希圣雖然對胡適一向尊以為師,卻又愿以諫臣的身份而相隨,真可謂“各守各的分際”,相輔相成了。陶希圣創(chuàng)辦《食貨》半月刊,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史壇上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盡管“其學術(shù)價值一直為政治的強光所遮蔽”,仍有待于今天的人們對于“食貨學派”有一個新的認識,但“陶希圣在歷史舞臺上所扮演的特殊政治角色”卻是不容忽視的。

  

  “西安事變”發(fā)生時,胡適明確表示不支持張學良。當時國民政府下了三道命令: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不能行使職權(quán)時,由常務(wù)委員代行職權(quán);
二,行政院長一職由副院長孔祥熙代理;
三,特派何應欽擔任討逆總司令。有一天,北大教授又在豐澤園聚餐,一向出言謹慎的胡適此時竟也有點沖動,對陶希圣說:“希圣,你們國民黨有讀書人,否則無法下這種命令,這是春秋大義!碧障Jフf:“……我推想這件事處理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可能是戴(季陶)先生!焙m說:“我不是國民黨,我一向反對國民黨、批評國民黨,但是今天我要加入國民黨!碧障Jフf:“你若加入,我做介紹人”。這件事我們只能當作胡適一時之心情,畢竟后來也沒有加入國民黨。而另一次在騎河樓清華同學會聚餐時,東北大學農(nóng)學院院長金某亦在場,他剛從西安來,急切要與北平的教授們見面。他一再解釋說:“漢卿先生見中國無法兩面作戰(zhàn),向委員長建議抗日不反共,未為委員長接受,故有此兵諫……”陶希圣回憶,胡適當時就直言相告:“什么叫兵諫,這在軍紀上是犯上,是不當?shù),蔣委員長如有差池,中國要倒退二十年……”實際上,胡適當時就有電報并以北平各大校長的名義告誡張學良,“陜中之變……名為抗敵,實則自壞長城”,這與陶希圣后來的述說基本相一致。這時的胡適作為北平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一位人物,對國事的態(tài)度實際上也代表著更多人的想法!捌咂呤伦儭碑斖,北平市長秦德純在中南海邀請胡適、陶希圣、羅隆基等人商談國是。當時宋哲元已避回樂清故里,北平由秦德純一人勉力維持。秦對眾人說:“豐臺已經(jīng)被日本人占了,日軍又侵入長辛店演習,情勢危急,我們也沒有別的話說,只有一句話,希望上面不要聽信小報告,相信宋哲元先生和二十九軍是可靠的,是愛國抗日的!绷_隆基則接過話頭,說:“華北特殊化,形成一個緩沖地區(qū),也是好的。國民黨既是退出,何不讓各黨各派來玩一玩,活動活動呢?”話音畢落,胡適當即指著羅隆基說:“努生!你這是什么話。你知道我一向批評國民黨反對國民黨。但依訓政時期的約法,國民黨行使政權(quán),等于日本的天皇,倘若我們政府要求天皇退出日本,日本人將怎樣答復。國民黨因為抗日,遭日本逼迫撤退黨部,而你們各黨各派在華北活動,若是抗日還不是會被日本趕走;
如果不抗日,那你們做什么呢?你的話說錯了!焙m1937年日記自6月21日起即未記,到7月20日才恢復,陶希圣的這一段憶述實可看出胡適當時復雜的心情。之后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牯嶺茶話會,胡適在會外與蔣介石還有過一次單獨談話,已知這時戰(zhàn)爭已不可避免了。8月,到南京后,蔣介石又約張伯苓、胡適、梅貽琦、陳布雷、陶希圣等人在黃埔路官邸午餐,張伯苓一開口就老淚縱橫,說自己幾十年的努力都完了。蔣見狀說:“抗戰(zhàn)勝利后,我還你一個南開大學!焙m則對蔣介石說,張自忠為了北平這座城市與日本人簽訂;饏f(xié)議,以免城市遭到敵軍的破壞,這件事在國際法與慣例上,是合法的,不應被譴責……又說:“兩國作戰(zhàn),一方面作戰(zhàn),一方面還是有交涉,外交部亞洲司高宗武這個人很好,可用。”9月,胡適去國遠行,陶希圣、陳立夫、羅家倫、王世杰等人前來送行,胡適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坐在星光下,聽空中我們的飛機往來,(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心里真有點舍不得離開這個有許多朋友的首都!辈痪茫m即奉命出任戰(zhàn)時中國的駐美大使;
陶希圣這時也離開了北大,從此棄學從政,并卷入了一場復雜萬端的政治旋渦中。其間,他兩次給遠在美國的胡適寫信,傾述衷腸。

  

  1947年行憲,翁文灝出任行政院長。后因貨幣制度改革受挫,“自應負責去職”。1948年10月,陶希圣在北平與胡適見過面。一日,陶希圣突然接到黃埔路官邸的電話,命其立即趕到。蔣發(fā)問:“你上次到北平去,胡適之先生對你說什么?”陶希圣說:“胡先生只有一句話,要我只能報告你一人,不能對任何人說,那就是翁詠霓不能做行政院長!碧者說,當時自己就問適之先生:你和翁詠霓是幾十年的老朋友,為什么說這話?胡適坦誠言之:“蔣先生謬采書生,用翁詠霓組閣。翁詠霓自在長沙撞車以后,思想不能集中。同時,他患得患失,不知進退,他對朋友嘻嘻嘻的一笑,沒有誠意,而對部下,則刻薄專斷,他不能做行政院長!边@番話顯然講得很重了,而且又是要轉(zhuǎn)告給當時中國的最高領(lǐng)導人。如果沒有高度信任,胡適大概不會對陶希圣說出自己心中的如此焦慮。蔣介石顯然早有謀劃,對陶希圣說:“你現(xiàn)在就去北平請胡先生來擔任行政院長,所有政務(wù)委員與各部會首長的名單由他開,我不加干涉。”陶希圣當日下午三時乘坐蔣安排的空軍飛機抵達北苑機場,又在北京飯店給胡適打電話。胡適則說已知道他來北平的任務(wù)。胡適在1948年11月22日日記中只有一句話,“陶希圣從南京來,奉有使命來看我?上覜]有力量接受這個使命!比舾赡旰,陶希圣透露:當時他說明來意,胡適卻說“這是美國大使館及三兩個教授的主張,那是萬萬做不得的!”又說:“你看,現(xiàn)在滿地書籍,都沒有收拾,我根本不能動,我一動,學校里人心就散了!”談到后來,胡適幽默地說:“我可以做總統(tǒng),但不能做行政院長!币驗樗J為目前這部憲法,既不是總統(tǒng)制,也不是內(nèi)閣制,如果他做總統(tǒng)的話,就提名蔣先生為行政院長,這樣可以造成一部內(nèi)閣制的憲法。陶希圣也不無幽默地說:“你若是做總統(tǒng),我謀個小差事!焙m問,想做什么差事?“我做總統(tǒng)府的副秘書長”。胡適說:“你就做正秘書長嘛!何必屈就副秘書長!薄罢模α!逼鋵,這是兩個友人之間的弦外之音,胡適又怎會去做這個總統(tǒng)呢?兩人約好第二天再談。第二天上午八時許,胡適就來到北京飯店。陶感到這里不是談話的地方,因為新聞記者太多了。胡適則說:“你這次來,是背著黃包袱,我非來拜望不可。我們就走,到我家去。”于是兩人又折回胡府。談話的最終結(jié)果自然是胡適不愿去南京組閣,陶希圣深知胡適內(nèi)心“不愿放棄獨往獨來的自由”,立即打電話給空軍華北區(qū)司令徐康良,請他派人來取給蔣介石的電報稿,將胡適的這個意思奉告。蔣介石擬請胡適出任行政院長的事情就這樣悄然發(fā)生又悄然結(jié)束,雖然在所謂行憲時期蔣某人仍具有一定的“提任之權(quán)”,但卻可見胡適一以貫之“請政府為國家留一兩個獨立說話的人”的堅定立場。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其引退文告由陶希圣執(zhí)筆完成。這一天,陶希圣連代總統(tǒng)李宗仁的電話也不愿接,而是與胡適、葉公超一同登紫金山,“我們?nèi)酥鄙仙巾,俯瞰南京,一時感慨萬千,無話可說”。4月,胡適赴美前夕,蔣介石從溪口打電話給在滬上的陶希圣,請胡適在臨行前去一趟奉化。陶希圣回憶道:“我接到電話,便去看胡先生。他說:‘抗戰(zhàn)初期,我由南京往美國,您到上海路來送行。今天我打算去美國,您來送行。十四年了,人還在,山河已改了!韵虏粍俑锌K终f:‘我應該去溪口,拜望蔣先生。我想了一下,還是不去的好。我就是這樣一直往美國去,能不能替國家出一點力?總是盡心去看著做。請你把這個意思轉(zhuǎn)達蔣先生……’”陶希圣心生凄涼:胡先生就這樣走了……4月6日,胡適與王世杰在雷震處用過早餐之后,即乘坐十一點的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船離開了上海,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大陸。

  

  陶希圣與胡適的交往并非始于北大任教期間,而在北伐時的上海。那時胡適與徐志摩等人在辦《新月》雜志,風行一時。陶希圣在上海辦一個小刊物,叫做《社會與教育》,有時也批評《新月》的文章,與《新月》作家打過一兩次筆墨官司。那時陶希圣經(jīng)常與胡適見面,但胡、陶二人過從甚密應當是在北大之后。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陶希圣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自詡一生只有兩種武器,即一張嘴與一只手,亦即演講與寫作,前者被時人譽為政論家,后者是經(jīng)常寫社論主導言論。但由于他對胡適自始至終有一種敬佩之情,并且有過如此諱莫如深的特殊交往,足以讓史家細察待辨其中的一些奧秘。陶希圣眼中的胡適是沒有經(jīng)過人為修飾的胡適,也沒有更多意識形態(tài)的色彩,因而他對胡適的評價顯得更加客觀而真實:“一個人在任何一個場合,一舉一動,恰好適應這個場合,無論是演說,或是談話,總有不失自己立場而又適應這個場合的一番意義。胡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學者。這話說起來容易,做到的人卻是少而又少。再從反面設(shè)想,假如一個人無論在什么場合,一言一行,總有些不適應,無意義。這便可以反證胡先生為人行事,立言作文,真是‘極高明而道中庸’,斷乎不是尋常的人可以想見與做到的……”想想胡適在歷史上還真是這么回事。在一個風云激蕩的時代,尤其是面對知識與權(quán)力的兩難之境,處處顯見高明與遠見,同時又不失自己的立場。這樣的人在當時不多,即便在今天也微乎其微,書生陶希圣月旦人物的眼光也真夠準的。

  

  原載2005年《隨筆》第二期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胡適 眼中 范泓 陶希圣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