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緝思:中國和美國會“爭霸”嗎?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冷戰(zhàn)結束以來,中美關系曾經是大國關系中矛盾最深的一對關系。世界上的一些評論認為,中美之間互相說“不”,已經出現了一場“新冷戰(zhàn)”,長期對抗不可避免
■大國爭霸特別是蘇美爭霸的歷史,給中國堅持和平崛起的發(fā)展道路提供了一些教訓,使中國人對自己的前進方向更為清醒,更為自覺
■只要中國沿著既定的發(fā)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只要美國決策者不犯極為嚴重的戰(zhàn)略錯誤,各種國際因素就不會將中美推到爭奪霸權的戰(zhàn)車上
有人把中國比作蘇聯
中國正在崛起,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近年來有關中國崛起的議論中,一些評論家將今天的中國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蘇聯加以類比,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像當年的蘇聯崛起那樣,向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提出挑戰(zhàn),而美國則會像冷戰(zhàn)時期遏制蘇聯那樣遏制中國,從而出現中美爭霸的局面。
應當說,這樣一個假設不是空穴來風,這樣一種擔心也不是杞人憂天。冷戰(zhàn)結束、蘇聯解體以來,中美關系曾經是大國關系中矛盾最深的一對關系。在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美國對華最惠國待遇、李登輝訪美、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中美軍機在海南附近上空相撞等一系列問題和事件中,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國家利益、國際立場方面的沖突凸現。
世界上的一些評論認為,中美之間互相說“不”,已經出現了一場“新冷戰(zhàn)”,長期對抗不可避免。在美國方面,視中國為潛在的甚至是實際的最大安全威脅的言論不絕于耳。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和當年的蘇聯一樣,都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崛起的大國,都不接受西方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美國企圖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因此美國應當警惕、防范以至阻止中國的崛起。還有人說,“9·11”以后美國將反恐列為對外戰(zhàn)略中的重中之重只是一種暫時現象,中美關系的改善也只是一種表象,“一山容不得二虎”,兩國在亞太地區(qū)最終會勢不兩立,甚至因為臺灣問題而必有一戰(zhàn)。
我想把冷戰(zhàn)結束以來中國的崛起道路,同冷戰(zhàn)時期蘇聯的政策和它所走過的道路做一個對比,就中美是否將會爭霸的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為什么中國不同于蘇聯
首先,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強大,但今天中美兩國的實力差距,遠遠大于冷戰(zhàn)時期蘇聯同美國的實力差距。按照匯率計算,現在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1.5萬億美元)還不及美國(約11萬億美元)的七分之一。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剛超過1000美元)只及美國(3.7萬美元)的三十幾分之一。在軍事上,中美兩國的國防開支、戰(zhàn)略核導彈數量、?哲娏α康确矫娴谋容^,美國更處于絕對優(yōu)勢。冷戰(zhàn)時期蘇聯的經濟總量約等于美國的三分之一,軍事力量特別是陸軍和戰(zhàn)略核導彈的力量,同美國不相上下。所以從客觀上說,中國不具備同美國爭奪霸權的實力和條件。
其次,從主觀上說,中國政府對于自己的國情、國力和國家發(fā)展目標有著明確而清醒的認識。中國領導人把自己國家的發(fā)展階段定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經濟文化落后的發(fā)展中大國”。經過20多年的快速經濟發(fā)展,中國人民的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國政府不諱言在前進道路上的巨大困難和現存體制的弊端,決心大力推進改革。中國把自己的國家發(fā)展目標定位于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中國強調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要協調發(fā)展,國防現代化要建立在經濟建設的基礎之上,不同美國或者任何國家搞軍備競賽。這些現實的估計和務實的目標,同蘇聯當年宣稱自己已經進入“發(fā)達社會主義階段”,正在建設共產主義,同時又念念不忘同美國的軍備競賽,要在經濟和軍事上趕上和超過美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第三,中國對于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和國際戰(zhàn)略力量對比也有明確而清醒的認識。事實證明,冷戰(zhàn)時期蘇聯對世界發(fā)展趨勢的判斷是有嚴重錯誤的,不切實際的。根據資本主義總危機理論,蘇聯共產黨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不可調和、愈演愈烈,過低估計了資本主義的生命力,全盤否定了市場經濟,否定了當時資本主義國際經濟秩序中的合理因素。同時,蘇聯的國內建設是在僵化的指導思想下、對外封閉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進行的,從未進行過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改革。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自覺地融入經濟全球化洪流,積極吸取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提倡“雙贏”,參加和參與了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并力圖在其中發(fā)揮建設性的作用。
第四,當代中國外交同冷戰(zhàn)時期蘇聯的對外政策有著天壤之別。蘇聯以“埋葬世界資本主義”為己任,將同西方國家和平共處當作推翻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一個階段,一種手段,而不是將和平共處視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關系的準則,以及國內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國際條件。即使在美蘇緩和時期,蘇聯也把緩和戰(zhàn)略當作同美國繼續(xù)進行斗爭和對抗的一種方式,而不是要達到和平共處的目的。
中國外交政策的出發(fā)點是營造一個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維護領土主權,促進國家統一。為此,中國力促國際形勢的緩和,珍惜和平與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不需要在國際上挑頭去反對任何一個大國。對于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特別是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政策和做法,中國進行了抵制和斗爭。但是,同蘇聯不同的是,中國沒有搞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的外交,沒有搞集團政治,沒有搞勢力范圍,沒有搞排他性的貿易同盟,沒有搞針對特定國家的安全合作組織,更沒有搞軍事同盟。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國同鄰國的關系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無意同任何國家結成針對美國的同盟。
第五,中國十分注意同美國和其他大國的戰(zhàn)略對話、溝通和相互理解。美蘇關于對方戰(zhàn)略意圖的誤判,是冷戰(zhàn)僵局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領導人就向美國領導人提出了“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fā)展合作、不搞對抗”的處理中美關系的原則。盡管冷戰(zhàn)結束以來中美關系出現了若干次危機和許多麻煩,在關鍵時刻中國政府都能對戰(zhàn)略大局做出正確地估量,并同美國官方和民間保持密切接觸,避免了危機失控的局面。
簡言之,大國爭霸特別是蘇美爭霸的歷史,給中國堅持和平崛起的發(fā)展道路提供了一些教訓,使中國人對自己的前進方向更為清醒,更為自覺。
中美應做更大努力避免對抗
在美國方面,自從冷戰(zhàn)結束,華盛頓就沒有明確地將任何一個大國界定為自己的主要安全威脅!9·11”事件后,美國已經找到了自己最危險的敵人———“激進主義和技術的結合”,而所謂“激進主義”,主要產生于“大中東”地區(qū)。去年3月伊拉克戰(zhàn)爭以來的形勢表明,美國大概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自己的戰(zhàn)略焦點集中在“大中東”,而很難把崛起的中國當成“第二個蘇聯”來加以遏制。即使美國有人想遏制中國,他們也沒有能力去成功地在國際上組織一個反華包圍圈。
因此,在今天和今后的一段時間內,中美兩國都沒有相互對抗的愿望。但是,在中國繼續(xù)崛起的未來二十年里,要避免中美的戰(zhàn)略對抗,還需要更多的條件,做出更大的努力:———應當推動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亞太多邊安全機制的建立。近年來,中國官員多次表示中國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qū)事務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兩國在朝核問題、防擴散機制、反恐等問題上正在加強協調。但是,對于美國在本地區(qū)的軍事聯盟,對于美國構筑導彈防御體系,中國不可能沒有疑慮和防備。同時,中國的崛起當然也包括國防力量的加強,而美國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也十分關注。在推動中美雙邊軍事交流的同時,應當研究多邊亞太安全機制問題,以逐漸建立戰(zhàn)略互信。
———應當推動開放型的東亞地區(qū)經濟組織的建立。近年來,各種形式的地區(qū)經濟合作得到加強,中國同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發(fā)展迅速。人們提出了很多關于成立東亞地區(qū)經濟組織的建議。同時,美國同本地區(qū)的經濟關系,仍有難以替代的重要性。因此,東亞地區(qū)經濟組織應當是開放型而非排他型的,美國應當樂見其成。
———應當進一步加強中美雙方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的戰(zhàn)略對話,以增進相互了解。盡管雙邊關系在過去一兩年里有了明顯改善,但也不能不承認,兩國在對方社會中的政治形象,主要是負面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在兩國關系中出現突發(fā)事件,兩個社會中隱藏著的“敵國形象”可能重新浮出水面,釀成重大的政治危機或安全危機。在雙邊戰(zhàn)略對話中,如何預防危機、管理危機,應當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是,中美兩國必須加深在臺灣問題上的共識,即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對臺灣“獨立”。兩國在臺灣問題上應當展開坦誠、深入的對話,防止某些勢力將中美拖進雙方都不愿陷入的對抗泥淖。
冷戰(zhàn)結束以來,中國的國力迅速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與此同時,美國的惟一超級大國地位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在某些方面有所鞏固。兩個國家相對于其它國家的實力都在增長,但是雙邊矛盾并沒有因此而愈演愈烈?梢姟耙簧饺莶坏枚ⅰ敝f是站不住腳的。只要中國沿著既定的發(fā)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只要美國決策者不犯極為嚴重的戰(zhàn)略錯誤,各種國際因素就不會將中美推到爭奪霸權的戰(zhàn)車上。
。ū疚氖亲髡咴诮衲瓴梺喼拚搲爸袊暮推结绕鹋c經濟全球化”圓桌會議上的發(fā)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