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近代哲學到現(xiàn)代哲學的轉化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時間:2001年12月3日晚上7:00-8:30
地點:哲學系第二會議室
主講:劉放桐(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以下是此次講座部分:
我今天講到哪兒算哪兒,說起來我也算得上是北大的學生。我原來是學經濟的,當了兩年編輯之后開始學哲學,所以我是半路出家的。我當時在人大哲學系學習,人大哲學系是1956年成立的,當時沒有開西方哲學的課,所以我?guī)缀醵荚诒贝舐犝軐W系的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也是北大學生。其實我并沒有趙老師(哲學系現(xiàn)任系主任趙敦華)講得那么好,我只不過有一個缺點也可以算是優(yōu)點吧:膽子大,什么都敢說,而且還要胡思亂想,因此會發(fā)表一些謬論,這也給我?guī)砹瞬簧俾闊。但是麻煩完了,也就好了。今天我的講座題目是《從西方近代哲學到現(xiàn)代哲學的轉化》,但是我覺得北大的條件很好,大家能看到很多書,所以我也不打算講很多具體的東西。
去年你們系葉朗老師到復旦去,我和他談了復旦與北大怎么交流。這幾天黃楠森教授80大壽,我們復旦來了幾個老師,大家又談到如何交流的問題。我們說以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交換,我們復旦要派老師到北大來進修,也希望北大的老師到復旦去講學。這對大家相互交流可能有好處,F(xiàn)在北大是西方哲學的龍頭老大,南邊可能就是復旦強一點。北大是西方哲學的搖籃。這既是北大的傳統(tǒng)所致,也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原因。1952、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全國所有哲學系都取消,只留下北大哲學系。原來研究哲學史的都改行或者進北大。所以后來西方哲學的教師都是從北大出來的。復旦哲學系是1956年成立的,我常說復旦哲學系有三個來源、三個組成部分,三個組成部分是指西方哲學教研室、西方哲學史教研室和西方馬克思主義教研室。
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80年代以來(89年因為六四事件而中斷),復旦一直都有外籍教師長期執(zhí)教,今年我們學校就有三個外籍教授在上課。學校對西方哲學比較重視。我們考慮到在中國研究西方哲學離開馬克思主義就會寸步難行,所以我們就開了西方馬克思主義,這就是我們三個組成部分(三個攤子)的一個。復旦哲學系西方哲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原來不是很多,因為80年代的復旦比較保守,當時的系主任規(guī)定每一個博士生導師最多只能帶兩個博士生,如果今年帶了兩個,那么明年就不能再帶博士了。另外當時對博士生入學的英語要求很嚴格,我記得當時有一個考生專業(yè)課都考得很好,就是考英語的時候因為坐在教室的后面,所以考聽力dictation那一部分時沒有聽清楚,所以那部分一分也沒有拿到。本來這種情況應該可以放寬一點條件的,但是系主任說一分也不能少。所以后來好多人不敢報考復旦。這幾年的情況卻是濫招,我對這種情況也很反感。哲學系的研究生又不是培養(yǎng)會計可以大批量的生產的。我們今年招了20多個西方哲學的研究生,不知道你們的情況怎么樣?搞哲學怎么可以批量生產?
80年代初剛開始招博士時,很多學校像本科生一樣上課,但是復旦那時就采取了研討班的形式,老師和學生平等對話。比如原著選讀課,老師就規(guī)定每個學生自己挑一本書,讀完之后寫一篇讀書報告,然后在課堂上老師提問、總結,F(xiàn)在上課的人越來越多,這種形式就不好搞了,我不知道你們北大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我覺得現(xiàn)在的哲學系,整個學習氣氛很好,但是培養(yǎng)方式不行。我想向你們學習,在學生這么多的情況下,如何搞好教學?
我剛才說的都是復旦哲學系的一些情況,現(xiàn)在我再來說一說西方哲學這門學科的情況。我這個人學問不是很扎實,我也不是坐不住冷板凳,板凳我是坐得住的,但是經常得參加一些活動,參加這些活動也會有好處,那就是越出了西方哲學的圈子。通過和外面的圈子的接觸,我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搞西方哲學的很受歧視,很多人認為搞西方哲學的就是被西化的,就是被污染的。我就從這里講起吧。
我以前差點因為那本《西方哲學史》坐牢,這是怎么回事?復旦講這本書講得比較早,為什么北大還沒有我們早呢?因為當時哲學界的專家基本上都集中在北大,國家也就把目光盯緊在這里,所以北大一聲不吭。而我們呢,從六十年代開始開“資產階級哲學批判”(這門課不叫這個課名不行)。文革之后我們開始編教材,因為有一種開放的氣氛。78年之后,大家講過去全盤否定西方哲學是不對的,但是以后應該怎么建設它,沒有人敢說。講一件很典型的事情,學馬哲的人都看過《辨證唯物主義原理》,當時這本書的作者叫我來點反面材料,后來大家看到的書上那些每部分后面的反面材料就是我加的,這件事情現(xiàn)在想起來我就會覺得很內疚,但是當時沒有辦法。我81年那本書出出來之后還是很左的,受了一點西化,但是還要批判。這是為了應付當時的局面。而且我當時的思想境界也不夠。我的那本書出出來之后蠻受歡迎,但是這下闖了禍。上海市委向團中央打了一個報告說:這種書怎么可以放到新華書店賣,而且還成了暢銷書?當時出這件事情的時候我不在上海,我還在外面跑,從重慶跑到武漢。到了武漢之后有朋友告訴了我,他說你怎么還敢在外面跑?但是那時畢竟也和文革期間不一樣了。對我的書進行批判的人的理由是“造成精神污染”。另外,因為這本書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所以他們也出面辯護。后來確定我的這本書不是宣揚資產階級自由化,所以最后就成了一場風波。
后來幾年政策放寬了一些,出現(xiàn)西方哲學熱。很多年青人對它很感興趣。8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一陣熱潮,上面又開始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批判薩特。大家知道薩特講自在、自為,他講得挺好的,可是當時不得不批判他純粹個人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我寫文章寫得很不舒服。
我每走一步都是摸著石子過河,我在90年的《西方哲學史》修訂版里提出了許多問題,現(xiàn)在我做的是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比較研究。我不同意對五四時期的“問題與主義論爭”的評價。實用主義不是市儈,不是資產階級思想。研究西方哲學首先要掌握材料,過去的成見一直在阻礙著我們。以前我們商量過能否搞一個馬哲和西哲的對話會,后來真的在上海召開,由復旦承辦。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會上大家認為馬克思主義從本質上講是開放的,它和西方哲學并不是完全不一致的,但是存在矛盾。馬克思主義說了很多否定西方哲學的話,馬克思批判康德、恩格斯批判叔本華、列寧也說了很多西方哲學家的話。許多現(xiàn)實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我的方法是西方哲學應當是什么,我就怎么寫。
我認為近代西方哲學向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轉化,并不是從唯物向唯心的轉化,而是思維方式的根本性變更。我提出近代思維方式和現(xiàn)代思維方式,不管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不管是經驗論還是唯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強調理性,這個理性指人性。文藝復興以人性代替神性,這里的人性是指人所固有的一種能力,而不是和感性相對應的理性。第二個共同點就是強調主客二分,笛卡兒曾經很明確的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但是過去一種是被批判的對象。但是我認為這個主客二分是有貢獻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個主客二分才有了近代認識論,如果不分開就不能談認識論的轉向,所以說主客二分是近代思維方式的前提。理性是當時認識的手段、途徑,而主客二分就是前提。當時認識論的目標是包括自然、社會和宇宙的一個體系。斯賓諾沙搞體系,經驗論同樣搞體系,企圖建立無所不包的嚴密的體系。這個目標企圖找到一些普遍的原則,這些原則實際上都是理性的原則。它想要起到的作用是放之于所有科學都能起作用,使哲學領導一切科學。這個近代哲學概莫能外。沒有認識論的轉向,近代自然科學就不能發(fā)展。主客二分之后,有了二元論,從二元論又發(fā)展出獨斷論和懷疑論,我認為這些實際上都是一碼事,都是要解決知識的普遍性、必然性。唯理論和經驗論相比多了一個上帝,經驗論也承認上帝,只不過這個上帝沒有發(fā)揮作用。所以經驗論和唯理論在思維方式上是一致的。
19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xiàn)經濟危機,理性派講的天花亂墜的東西與實際相矛盾,一個哲學體系越是嚴密,越是脫離實際,比如黑格爾。誰要搞絕對意義的、作為科學之科學的體系,就必然脫離實際。在19世紀三十年代許多人持悲觀主義,斯賓格勒寫了《西方的脈絡》之后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學老師變成哲學界的泰斗。這是因為過去的哲學不行了,黑格爾變成了一條死狗,登峰造極之后跌落下來。為什么那時候會有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為什么那時候會那么蕭條?因為那時候找不出像樣的哲學來,這個狀況表明舊的思維方式要死亡了,新的思維方式要產生了。新舊交替的時候必然會出現(xiàn)混亂和冷落。
為什么在19世紀下半期資本主義病入膏肓,西方資產階級也不看好資本主義?怎么辦?馬克思認為應該推翻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在當時看來,資本主義喪鐘已經敲響。但是實際上資本主義并沒有像馬克思估計的那樣很快倒臺!肚笫恰飞险f“為什么資本主義還能存在?因為資本主義經過自我調整、改革之后,在一定范圍內能發(fā)展繁榮起來!绷袑幍恼摂喱F(xiàn)在很少有人再提了。加入WTO之后我們不是學習西方嗎?資本主義后來的發(fā)展和馬克思的時代不一樣。但是馬克思在當時得出那樣的結論并沒有錯。馬克思沒有具體談某個哲學家或其哲學思想,但是馬克思很敏銳地看到近代西方哲學的矛盾。
我不同意過去的看法:認為馬克思繼承了費爾巴哈的思想、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我認為這是不太確切的。我先研究西方哲學再返回到馬克思主義,有人說我是修正馬克思主義,當然不是這樣。為什么在黑格爾死后不久,幾乎所有西方哲學家都批評他?尋求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新方向,這個理論早就有了。說語言轉向也好,說歷史轉向也好,說存在論轉向也好,所有轉向都有一個共同點:排斥過去形而上學的東西;蛘哒f是拒斥和改造過去形而上學的東西。這并不意味著對以往采取虛無主義,過去和現(xiàn)在都是研究與人相關的世界,研究人化的世界。我個人認為胡塞爾的兩個重要原理就是1、現(xiàn)象學方法2、返回生活世界。海德格爾的世界實際上是胡塞爾的生活世界。
杜威的經驗不是把自然與人隔離開來的屏障,而是通向自然的橋梁。實用主義肯定進化論,但是哲學要研究的世界是經驗世界、人化世界。你怎么就講實用主義是唯心的了呢?實際上它和馬克思的《巴黎手稿》是一致的。它是要克服形而上學、返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來,超越過去的絕對理性作用。從弗洛伊德開始,對非理性世界已經得到證明,我在文章里談到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幾個超越:對形而上學的超越、對二元論的超越、對傳統(tǒng)人道主義的超越。
我認為現(xiàn)代西方哲學這樣,回過頭來再看馬克思本人的書,發(fā)現(xiàn)馬克思比這些哲學講得清楚,特別是《巴黎手稿》研究脫離人的自在世界是毫無意義的,與人不相關的自然世界就是虛無,這是馬克思在40年代就講的。所以現(xiàn)在西方這些100多年走的路,馬克思早就講過了,只不過研究馬克思的子孫不承認!顿M爾巴哈論》也講得很清楚,馬克思所要建立的世界觀是人化的世界觀。他并不否定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但是這并非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理,人家早就提過了,馬克思之所以是馬克思,就是因為它超越了舊的唯物主義,強調了社會實踐的作用,那么馬克思究竟是怎樣提出自己的觀點的?他通過分析家庭、市民社會、財產等建立歷史唯物主義!兜乱庵疽庾R形態(tài)》的根本思想就是批判建立嚴密體系的觀點。所以《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不僅是對德國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也是對整個近代形而上學的批判。叫馬克思主義是世界唯物主義、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等并不重要,叫什么主義、什么名稱并不重要,關鍵在于怎樣更廣闊地了解馬克思的寫作背景,以及當時同時代的哲學家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思維方式的變更意味著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這與馬克思在哲學上的變更殊途同歸。我認為馬克思主義既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學又超越了現(xiàn)代西方哲學,我這個觀點是在96年提出的,我的一些朋友說假如老劉的觀點成立的話,那么我們這么多年搞的馬克思主義就毫無意義了。我并不是反馬而是護馬。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評價比較高,費爾巴哈揭示了唯物主義,但是其局限性就在于把唯物主義叫做人本主義。費爾巴哈的人是“抽象的人”,而馬克思的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比費爾巴哈更進步和高明的地方。
“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究竟是什么作用?過去一提人性論就批判,現(xiàn)在好講,其實這些馬克思本人都講過,我們在研究西方哲學的同時,不妨看看馬克思的書,這樣對西方哲學的理解會更透徹,所以我這幾年都在呼吁搞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比較研究。目前的情況是:馬哲界對西哲界不太了解,西哲界對馬哲界也不夠關心,所以我主張花一點時間看看對方研究的進展情況。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比較研究會使馬克思主義豐富,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缺漏也需要通過比較的道路來彌補。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