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面臨下一場危機:飽受饑餓_饑餓危機腳步臨近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發(fā)達國家的乙醇戰(zhàn)略,是在用發(fā)動機同饑餓人群爭奪活命的口糧。" "未來的燃料將來自水果、野草、鋸末等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1925年,福特汽車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亨利•福特告訴《紐約時報》記者,"在可以發(fā)酵的每一塊植物里都有燃料。"
預言成真了。世界石油資源在今后50年到80年間將消耗殆盡,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人們開始把眼光轉移到價格相對低廉的糧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正熱衷嘗試從玉米等糧食作物中提取生物燃料,希望以此取代石油作為未來主要的能源。許多人忽略了另一種危機的可能---糧食可利用價值的擴大和提高,將導致這個地球上的一部分人口陷入饑餓。
與馬達搶糧食
"很顯然,不論是歐洲還是北美、亞洲,對生物燃料的認識多來自于其無可辯駁的優(yōu)勢作用。但我們不得不說,這個地球上已經(jīng)有人在為生物燃料忍饑挨餓了。"2007年7月,意大利TorVergata大學參賽代表主席Bernardo Bonaventura在中國復旦大學舉行的"首屆全球治理創(chuàng)新青年設計大賽"上開門見山,評委席上每一個專家都聚精會神。
幾年前,石油價格的飛漲讓巴西經(jīng)營貨輪租賃公司的老板羅薩德愁眉不展。他的貨輪上有12部小型柴油機,油料價格的暴漲,需要他每年為此多買單20%的油費。不久后,他從一家名為恩普拉爾的公司那里購置了一種內(nèi)燃機,特點就是既可燃燒汽柴油,又能燃燒乙醇。而乙醇就來源于當?shù)馗划a(chǎn)的甘蔗提取物,它比油料費用減少40%。
相比石油,生物燃料"干凈"得多,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更為重要的是,它比石油更廉價。這些優(yōu)勢讓生物燃料贏得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青睞。全世界范圍內(nèi),占總產(chǎn)量四分之三的乙醇已經(jīng)用于交通運輸燃料。在美國,生物燃料的使用接近油料使用總數(shù)的15%。
BernardoBonaventura的提醒說出了硬幣的另一面:"生物能源的廣泛使用將無可避免地導致糧食價格上漲。富裕國家可以進口更多的糧食用來驅(qū)動馬達,而欠發(fā)達國家在市場化作用下大量出口糧食提取乙醇,卻不得不面對饑餓人口的增加。"
據(jù)專家測算,如果要用生物燃料取代10%的汽油,美國需要8億英畝的土地來種植玉米才能滿足。在歐洲國家,生物燃料每替代10%的原油就需要占用大約40%的農(nóng)地來栽培生物原料。"如此龐大的土地基數(shù)和對生物燃料的迫切使用,富裕國家顯然無法從國內(nèi)得到滿足。"BernardoBonaventura認為,發(fā)達而富裕的國家憑借強有力的經(jīng)濟實力向發(fā)展中國家購買谷物類糧食,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諸多發(fā)展中國家不僅一年四季都能栽培和收獲生物燃料,而且勞務費用更便宜,"許多原本用于種植其他農(nóng)作物的耕田在經(jīng)濟誘惑下,成了生物燃料的耕作基地。"
這一做法的代價是,種植結構被破壞,也容易導致本土糧食供給困境。但即便如此,今年全球糧食消費依然面臨供不應求的狀況。2007年全球糧食產(chǎn)量預計將增長6.2%,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6.66億噸,國際谷物理事會預測的消費量將達到16.80億噸,比上年增長3.1%。產(chǎn)量跟不上全球消費量的事實使國際谷物理事會情緒悲觀,坐視食品價格逐波推高。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今年前4個月的食品價格上漲了6.7%,遠高于去年全年的2.1%。英國4月的消費物價指數(shù)顯示食品價格飆升了6個百分點,為6年來最高值。在印度,食品價格達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最高的值10%的年增幅。而作為生物燃料主要原料之一的玉米,每噸大約能提煉413升乙醇(約合109加侖)。在開始被用來生產(chǎn)乙醇后,玉米每噸的價格上漲了167美元。在墨西哥期貨交易所里,谷物類價格從去年至今已經(jīng)翻了一番。
生物燃料正越來越被看好,美國已經(jīng)建造了大批生物乙醇工廠,歐盟也在乙醇消費方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短期看,為了滿足這些世界大經(jīng)濟體所需的生物燃料,全球糧價飆升作為代價無法避免。對此,有人辛辣地指出,"發(fā)達國家的乙醇戰(zhàn)略,是在用發(fā)動機同饑餓人群爭奪活命的口糧。"
"已經(jīng)有跡象顯示,一部分貧困的墨西哥人沒有足夠的錢來購買面包。"Bernardo Bonaventura認為持續(xù)攀高的糧食價格,最終將導致發(fā)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走向饑餓。他相信饑餓危機目前還只是初始階段,但不盡早加以控制和協(xié)調(diào),這一問題最終將席卷全球。
"我們不愿聽到有人說,我們挨餓不是因為缺乏糧食,而是糧食都拿去喂發(fā)動機了。"BernardoBonaventura呼吁建立一個全球化的生物燃料生產(chǎn)機制,共同應對生物燃料可能導致的社會問題,并確定只能從糧食豐裕的出口國購買原料。"新能源的使用不能以人類喪失基本生存條件為代價。"
全球治理
Bernardo Bonaventura的治理方案給評委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陳志敏看到這個方案時就"眼睛一亮"。在這次由14個國家23支隊伍參加的首屆全球治理創(chuàng)新青年設計大賽上,"選手的設計方案超越了國家視角,年輕人開始學習共同擔當全球責任"。陳志敏不否認曾認為這些參賽大學生們只是來"講科普"的,但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最終令評委們刮目相看。
"Bernardo Bonaventura的方案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新能源,新能源是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應該未雨綢繆。"上海市政府特邀決策咨詢專家諸大建博士很高興看到一個發(fā)達國家的大學生在關注發(fā)展中國家,關注貧困人口的生存危機,年輕一代的"地球村村民"讓他們比上一輩更有機會超越階層利益,訴求一個更為開放和公平的世界。
"這樣的呼聲在現(xiàn)代雖然個別而尖銳,但的確不能沒有。"復旦大學環(huán)境系博士楊新說,此前全球曾以極高熱情關注氟利昂破壞平流層臭氧,并加速研制替代物。在用不含氯的相似化合物取而代之時,世界為之歡呼雀躍,以為找到了解決之道。但研究證實,盡管現(xiàn)在臭氧層消耗已得到有效控制,可是無論是原來的氟利昂還是現(xiàn)在的替代物均屬于溫室氣體,其致熱能力比二氧化碳甚至要強上6000倍。
對于Bernardo Bonaven-tura的方案,評委們并沒有給出最高分,也許就可行性上而言,創(chuàng)立一個全球化的生物燃料生產(chǎn)機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無論如何,這樣的設想給全球治理提供了幫助。
"他們關注制度、關注效率、關注地球其他地方正在或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對我們思考現(xiàn)在和將來的世界都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陳志敏難以評價中國學生和國外選手之間的明顯差異,因為最終決賽由中外大學生組成世界團隊,共同提交治理全球變暖提案。"觀念的碰撞和文化沖突在世界團隊中并不明顯,也許用互相啟發(fā)更能代表世界團隊。"來自中國的周晨和意大利的Bernardo Bonaventura不約而同地承認"世界團隊的架構非常棒",盡管來自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但在全球化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有著更為開放的心態(tài)和承擔起全球責任的勇氣,在面對全球性問題時"共同的愿望更容易讓彼此容易達成共識"。
"如果一定要說中外差異,可能就在于地域大小造成的不同觀念。"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終身研究員鮑佳佳不客氣地指出,全球氣候變暖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微小影響并不足以引起每個中國人的注意,因此在關注這類問題時中國人往往有些麻木。"人們常常指著一條被污染的河說"沒關系,那里還有另一條河"。他們似乎不擔心已經(jīng)發(fā)生的環(huán)境問題,地大物博的中國讓他們感覺總是會有下一個后備。"而在歐洲,國度的狹小決定著他們必須保護每一條河,每一片森林。淡薄的污染意識可能造就更多的污染。"不過好在中國年輕一代人顯然比他們的上一代更具有環(huán)保和全球意識。"
相關熱詞搜索:饑餓 臨近 腳步 饑餓危機腳步臨近 饑餓危機 饑餓游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