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創(chuàng)日本的臺風【巨震重創(chuàng)日本經濟?】
發(fā)布時間:2020-04-0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3月11日,襲擊日本東北部的里氏9級巨震對日本經濟造成的重創(chuàng)到底有多大?其影響究竟會蔓延至何種程度? 因為余震不斷,受害狀況一時還難以確切把握。但是,就目前所掌握的各種信息,結合16年前阪神大地震的情況,我們可以勾勒出一個粗線條的輪廓。
震后第二天,日本首相官邸召開了一個“經濟情勢檢討會”。與會的與謝野馨經濟財政擔當相預測:此番巨震,“受害狀況將超過阪神大地震。”但他同時指出,因“產業(yè)活動的中樞并未受到直接的打擊”,對日本經濟總體的影響是有限的。
作為財經政策的最高責任者,與謝野似乎并不悲觀。那么,他的依據(jù)何在?
這首先要從與阪神大地震的影響比較談起。就地震的烈度、破壞的強度及受災范圍之廣而言,阪神大地震與此番巨震不可同日而語。后者的能量相當于前者的178倍,除了震中的東北地區(qū)外,還波及了北關東地區(qū)和首都圈,受災范圍達1都12縣。由于地震引發(fā)的巨大海嘯,死亡人數(shù)恐怕最終會超過阪神大地震1倍以上(阪神大地震中有6500人喪生)。
至于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從最初估計的100億美元,到美國地質調查所估計的數(shù)百億美元,直到全球頂級風險投資機構Equcat所稱的“經濟損失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 。
但是,阪神大地震重創(chuàng)的阪神工業(yè)區(qū),在日本經濟中舉足輕重。那里集中了鋼鐵、汽車和電子工業(yè)的精華,而位于震中的神戶則是日本的第二大港。與之相比,此番巨震所摧毀的東北地區(qū)雖然也有一些汽車、電子和機械制造等生產基地,但顯然不如前者那樣集中。
整個東北地區(qū)加上北關東地區(qū)占日本經濟的比重約為8%,而神戶一個城市便占了4%。16年前的阪神大地震所造成的直接損失共計13萬億日元,按當前的匯率約合158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此次巨震的直接經濟損失尚低于這個水平。
2010年,盡管在經濟總量上,日本被中國趕超,“世界老二”的地位易手,但卻創(chuàng)下了近20年來最快的增速,全年GDP實際增長3.9%。雖然后半年又有所回落,但種種跡象表明,從去年秋開始,日本經濟已逐漸爬出了金融危機的谷底。從某種意義上說,來之不易的增長勢頭被“腰斬”,是對日本經濟最殘酷的打擊。短期預測,無疑是悲觀的,今年日本的增長很可能會被抵消,甚至有負增長的可能。
不過,如果對日本經濟強大的自愈再生能力有所認識的話,便會明白情況未必會像想象的那樣糟糕。尤其是考慮到與謝野大臣所說的“產業(yè)活動的中樞并未受到直接的打擊”,可以說雖然發(fā)展勢頭遭“腰斬”,但發(fā)展機制還在。
歷史經驗證明,地震所造成的破壞雖然觸目驚心,但經濟的恢復往往比想象的更快。尤其是發(fā)達國家,其應對災難的能力是超強的。事實上,阪神大地震后僅半年,日本經濟便得以恢復(在總量上)。同樣的經驗也為洛杉磯地震所證明。
如此大范圍的破壞,尤其是對基礎設施的摧毀,無論如何是需要重建的。而“地震特需”未必不會成為拉動日本新一輪增長的助推劑。這客觀上會帶來兩個效應:
一是建設景氣卷土重來,從而帶動經濟發(fā)展。眾所周知,日本基礎設施之完善,即使在發(fā)達國家中也居于前列。這很大程度上當歸功于自民黨政權長期以來踐行的、前首相田中角榮所倡導的 “土建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xù)蕭條,這種發(fā)展戰(zhàn)略受到質疑。
特別是民主黨上臺后,削減建設預算,充實民生,砍掉了大批擬建甚至再建的工程。建設業(yè)者叫苦不迭,只有靠海外工程維持生存。而隨著此番震后復興規(guī)劃的實施,建設景氣可望被重新激活,從而刺激國內經濟。
二是內需問題。日本掙扎于通縮之苦久矣!內需不振已成為制約其經濟發(fā)展的瓶頸。這個問題可望在震后重建中得到緩解。而任何巨大經濟體,只有其內需被充分激活,擺脫對出口型經濟的惡性依賴后,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地震對日本來說,是災難,是考驗,也未嘗不是機遇。我們?yōu)槿毡救嗣衿砀!?
相關熱詞搜索:重創(chuàng) 日本經濟 巨震重創(chuàng)日本經濟? 大地震重創(chuàng)日本經濟 日本大地震重創(chuàng)世界經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