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整合及效能]心理資本至少包括自我效能

發(fā)布時間:2020-03-0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針對如何將知識資本理論引入大學圖書館的管理活動,把目前的大學圖書館資源整合提升至知識資本整合的層面,放大知識資源的整合效應,帶來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增值和發(fā)展的問題,詮釋了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含義和特征,并對構成知識資本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用戶資本的整合方式和效能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用戶資本整合
  〔分類號〕G251.2
  
  The Integration and it"s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Library Knowledge Capital
  Wang GuansuoZhu Xuerong
  Library of Luoyang Normal College, Luoyang471022
  
  〔Abstract〕Aiming at how to introduce the knowledge capital theory into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o as to promote present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to the level of knowledge capital integration, to enlarge knowledge resources integration effect, to bring the university library knowledge capital the increment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notat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capital of university library,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human capital, the structural capital and the customer capital, and also analyzes and discusses its combination way and efficiency.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knowledge capitalhuman capitalstructural capitalcustomer capitalintegration
  
  知識資本理論是知識經濟時代理解企業(yè)經營活動的基本工具,是企業(yè)獲得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的理論指導,如果將這一理論引入大學圖書館的管理與經營活動,把目前的大學圖書館資源整合提升至知識資本整合的層面,就會放大知識資源的整合效應,帶來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增值和發(fā)展。下文將圍繞構成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用戶資本的內涵,探析大學圖書館知識整合的實現途徑及效應。
  
  1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概念及特征
  
  1.1概念與結構
  知識資本是指能夠轉化為市場價值的知識,所謂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實際上是大學圖書館全部資本的總和,它將圖書館傳統(tǒng)的有形資本與無形資本、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等多對概念統(tǒng)一在知識資本概念中,對圖書館的傳統(tǒng)資本概念進行有效擴充,并將大學圖書館的基本活動整合在知識資本的運營中。
  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主要有三部分構成: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用戶資本。人力資本是指圖書館職工所具有的各種技能與知識,是大學圖書館知識的重要基礎,且通常以潛在方式存在,往往容易被忽視;結構資本是指圖書館的組織結構、制度規(guī)范、業(yè)務流程、組織文化等;而用戶資本則是指圖書館的服務效果被廣大讀者認可的程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會聲譽、品牌價值等無形資本的真實反映和體現。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用戶資本三者之間具有互動關系,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推動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實現和增值。
  1.2特征
  1.2.1廣泛性和收益性大學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豐富,學科專業(yè)門類齊全,館員隊伍整齊,人才濟濟,結構層次多樣,使得大學圖書館具有知識資本存量較豐富和知識資本構成的廣泛性特征。由于知識產品與其他一般產品不同,可以無限制的重復使用,其價值一般不僅不會被削弱,反而具有遞增的特征。當知識資本整合后,圖書館的管理水平、服務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會有很大的提高,從而激發(fā)館員更加充分地運用知識資本,而知識資本運用地越多,創(chuàng)造的新知識就越多,知識資本的增值性就越大,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就是所謂的知識資本使用的收益性特征。
  1.2.2無形性與動態(tài)性知識資本是一種知識性的活動,是一種動態(tài)的資本而非固定的資本形式。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存在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固化的知識,例如文獻、數字、信息以及其他可編碼知識;另一種以人的智力形式或者以知識化的人的形式出現。在大學圖書館員集群中,作為未編碼的知識,人力資本存量隨著館員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具有動態(tài)提高的趨勢,而且組織結構的變革、組織文化的創(chuàng)新、辦館領域的擴展以及知識資本編碼化等,都會在無形中引起大學圖書館結構資本改變,用戶資本亦在無形之中被整合于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之中,并隨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本、結構資本的動態(tài)發(fā)展而變化。
  1.2.3共享性和獨占性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整合以知識雙向和多向交流為特征,這有利于形成知識資本共享。大學圖書館比較齊全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多樣的結構層次,有利于館員之間、讀者之間、讀者與館員之間互相交流、交叉和滲透,形成新的知識資本。然而,知識作為一種資本同樣具有其他資本所具有的兩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增值性是資本的自然屬性,而知識資本的所有權屬性是資本的社會屬性。知識資本的自然屬性,要求我們必須加大知識資本的整合,提高投入產出效率,而知識資本的社會屬性,則要求我們應該承認知識產權,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維護知識擁有者的利益,充分調動知識創(chuàng)新與投入的積極性。
  1.2.4學科性學科是大學的基本元素,也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單元。學科建設不僅是大學教學科研的發(fā)現領域、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載體,也是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源配量的基礎。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是在各個學科領域進行的,大學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人力資本以及提供的服務產品同樣具有鮮明的學科性特征。大學圖書館的學科性特征決定了其知識資本整合應該以讀者為中心,以大學學科專業(yè)設置為基礎,通過圍繞學科建設的資源配置、壓力傳遞和創(chuàng)新機制,促進館員隊伍建設,加強信息資源和技術條件建設,使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用戶資本產生互動效應,推動大學圖書館變革,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1]。
  
  2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整合實現途徑及效能分析
  
  2.1人力資本整合及效應分析
  狹義的人力資源是指正常生長的人所共有的簡單勞動力,是經濟生活中現存的一般投入要素,對增加勞動成果和提高勞動改革基本上不產生倍加作用。在傳統(tǒng)的文獻管理時期,圖書館員工大都作為手工工作者,從事大量的簡單重復性勞動,如借借還還、閱覽室管理等。雖然這些簡單勞動也有熟練和經驗之謂,但這些經驗只有在工作崗位上才有價值,無法隨身帶走。而人力資本是投入到圖書館知識管理和知識服務中的復雜勞動,是知識工作者,他們擁有自己的知識資產,即腦袋里裝的知識。在文獻信息數字化和網絡化傳遞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中,對圖書館員而言,這些知識的核心就是多元載體環(huán)境下的文獻信息的復合整序能力、文獻信息獲取能力和高質量的學科咨詢能力。
  人力資本整合有三個方面的含義:①重組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源,重組意味著分解原有的模式,以便釋放資源革新的和更高層次的用途;②以“專業(yè)技能”以及擁有“專業(yè)技能的館員”為變革的基點,將圖書館人力資源整合,轉化為圖書館重要生產力;③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源的作用與組織環(huán)境相整合,使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本管理的各種活動形成一個高效的工作系統(tǒng)。
  2.1.1途徑一重組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源,以此來解放圖書館生產力。具體做法是將無專業(yè)的非人力資本型的勞動力剝離生產,在隊伍結局上,從高學歷低能力+低知識含量的“壯工”二重化模式向以“知識工作者”為主體的復合結構轉變。首先,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學科性特征,決定了其人力資源重組必須堅持“以學科為基礎”的原則。學科是大學教育的基本元素,也是大學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龍頭。在同學科下集聚人才,不僅有利于將相同學科的專業(yè)人才吸引到同一地方,而且可降低人力資本的開發(fā)費用,實現預期收益行為最大化的良性循環(huán)。其次,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源重組應以能級對應配置為核心,實行動態(tài)的優(yōu)化組合,構筑一個公平競爭,據能施聘,量才為用的人力資本運用“平臺”。譬如,世界上許多發(fā)達國家的大學圖書館對館員的管理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從事專業(yè)技能型崗位的專業(yè)館員;另一類是從事體能型崗位的支持館員。同時,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和能力,處于不同的等級位置。經過人力資源重組的圖書館作業(yè)團隊中,既有學科專家型領軍人物,又有一般專業(yè)技能館員,還有主要以文獻加工、整架、借還等體能性工作為主的支持館員組成的隊伍體系。
  2.1.2途徑二以“專業(yè)技能”為基點,將擁有專業(yè)技能的人整合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大力發(fā)展圖書館的生產力。在現今數字化生存的環(huán)境中,大學圖書館的文獻信息管理與利用的活動方式,將出現與以往印刷技術環(huán)境的重大區(qū)別,圖書館要適應這一變化,關鍵在于認識自己的真正使命和地位,選擇好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專業(yè)能力發(fā)展重心。處于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大學圖書館,若都把“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當作發(fā)展重心是步入誤區(qū)了。因為在飛速發(fā)展的現代技術環(huán)境中,此類技術將日益普及,決不會成為圖書館的核心競爭能力。因此,大學圖書館核心能力的建設必須牢牢的扎根在自身的專業(yè)技能,不能走進工具決定論的誤區(qū),也不能依舊停留在微笑服務、一般文獻指引的層面上,要根本改變圖書館在公眾中簡單借還、閱覽管理等低層次服務形象。惟有通過具備豐富專業(yè)技能內涵的公眾服務,才能真正促進現代大學圖書館職業(yè)的形成。而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本整合途徑和目標,只能是確定在培養(yǎng)和建立具有多元載體下文獻信息檢索和知識服務的高級專業(yè)技能的員工群體上,人力資本管理的具體實現形態(tài),也應該是建立一系列的措施與制度,將目前少數專家的文獻信息整序檢索與利用的個人技能(知識),提升轉化為圖書館專業(yè)化服務的應用技術,將傳統(tǒng)圖書館的一般文獻供給服務逐步轉移到依靠專業(yè)技能實現公眾知識服務的層面。
  2.1.3途徑三人力資本的作用與圖書館組織環(huán)境文化的整合,使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本管理的各種活動形成一個高績效的工作系統(tǒng),實現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人力資本整合的前兩種途徑,使大學圖書館的人力資源配置得以優(yōu)化,基礎能力和專業(yè)能力得以加強,大大解放和發(fā)展了圖書館的生產力。但是整合的最終目的是將人力資本管理的多種活動形成一個高績效的工作系統(tǒng),從而提升大學圖書館的智力資源,開展專業(yè)化、專家型的知識服務。大學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學科特性,要求一批具有學科知識背景和較強圖書館專業(yè)技能的館員,分別承擔起專門為某學科讀者提供深層次知識服務工作,這就是所謂的學科館員制度。這種與具體學科對口服務的新機制,不僅極大地方便了各學科專業(yè)的讀者,滿足讀者的個性需求,促進圖書館服務與教學科研的有效融入,加強和擴大圖書館員與學科建設的交流溝通,而且有利于學科文獻信息的深層開發(fā)。然而,學科館員制度是一個關系教育培訓、人事制度以及圖書館業(yè)務和組織結構重組的復雜系統(tǒng)工程,簡而言之是以一種新型的組織文化資源為基礎的,我國大學圖書館普遍缺乏這一資源。解決的辦法就是逐步培訓、構建這一組織文化資源。具體內容有:①重視人力資本的管理,培養(yǎng)知識型館員為核心,把大學圖書館辦成一個快速學習型組織,讓館員有發(fā)展的空間和機會。如果圖書館僅限于做一些平庸而簡單重復性工作的話,有些人就會覺得乏味、結果或者選擇離開,或者不思進取,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使大學圖書館最終變成簡單借還的圖書庫或閱覽室。②建立公平競爭和鼓勵創(chuàng)新的機制,真正將運行機制轉移到以具備專業(yè)技能的人才發(fā)展為中心、以相關專家服務活動范疇、專業(yè)領域為重心。③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以科學發(fā)展觀與和諧發(fā)展理念指導大學圖書館工作,以內涵發(fā)展推動大學圖書館上層次[2]。
  2.2結構資本整合及效能分析
  結構資本的角色是支撐大學圖書館成員需要的知識網絡,主要是為知識的組織、傳播、使用、存儲與擴散和價值實現及其增值提供組織保障和支持。大學圖書館結構資本整合主要指優(yōu)化館藏模式,重組業(yè)務流程,變革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協(xié)同推進大學圖書館特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和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能力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組織文化創(chuàng)新是結構資本整合的基礎,業(yè)務流程重組與組織結構變革是結構資本整合的手段,運行模式重建是結構資本整合的核心。
  組織文化具有很強的惰性,處于不同歷史階段的圖書館組織文化有著不同的內容。“以書為本”、“以藏為主”的圖書館組織文化一直給大學圖書館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數字化時代,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和相對落后的圖書館服務方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組織文化創(chuàng)新是做好大學圖書館結構資本整合的基礎。大學圖書館組織文化創(chuàng)新有兩個基本著眼點:一是改“以書為本”為“以人為本”,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中,既要強調讀者第一的服務理念,也要堅持館員為本的思想,只有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圖書館的活動才能充滿活力;二是改“以藏為主”為“以用為主”,圖書館館藏文獻的收集、加工、存儲和利用都是為方便讀者,把書庫變成讀者書房,在藏借閱結合的文獻布局基礎上按學科門類或知識的體系開辟不同的專區(qū),在管理手段上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實現自動化、規(guī);,提高信息的處理能力和文獻深層次加工能力,有效利用實體資源和虛擬資源,滿足讀者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共性需求和個性需求。
  結構資本整合的主要途徑是館藏模式、業(yè)務流程、組織機構、管理與服務模式的重組和重建。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數字信息資源的急劇增多,整合館藏模式將成為大學圖書館內部變革的基礎。通過整合使大學圖書館以文獻載體為基礎、以業(yè)務管理為中心的傳統(tǒng)結構,向現代的以學科為基礎、以用戶為中心的組織方式轉化變革,構建“藏、借、閱”一體化的文獻布局。在以學科為基礎的館藏模式下,重點作好兩方面工作:①館藏資源數字化,就是要根據大學學科特點,科研方向和日后發(fā)展規(guī)模的實際情況,重點創(chuàng)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個性化數據庫,同時要根據教學科研的需要,對相關的學科知識信息做數字化技術處理,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科導航庫;②社會信息資源的館藏化,是針對學校的發(fā)展和用戶要求,對社會和網絡信息進行搜集、整序,形成具有館藏特色的專題、全文等多樣的數據庫。大學圖書館業(yè)務流程重組是針對在信息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業(yè)務流程的再思考和再設計的過程。我國大學傳統(tǒng)的圖書館工作流程是直線型流水線式的,根據文獻在圖書館的流動方向而設計,形成“藏、借、閱、檢”分離的局面,這在自動化管理程度不高的情況下有一定效能,但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這種業(yè)務流程設計弊端日益顯現。因此,業(yè)務流程重組是圖書館管理成本、服務質量等方面根本改進的關鍵,是結構資本整合的主要實現形式。流程重組可以使大學圖書館形成高效低耗的運作模式;可以實現實物館藏流程和虛擬信息流程的有機結合;可以實現大學圖書館服務的敏捷反應,有利于把圖書館改造成學習型組織[3]。
  2.3用戶資本整合及效應分析
  用戶資本整合是指大學圖書館對所擁有的各種用戶資本進行運籌和策劃,利用用戶資本的價值實現大學圖書館的整體價值增值目的和資本運作方式。成功的大學圖書館以其知識專業(yè)技能、文化積淀和具有特色的服務成效,在學生、教師及其他讀者中形成良好的社會聲譽、學術聲譽和品牌價值等無形資產。用戶資本的整合是大學圖書館提供“理想產品”和提升“用戶附加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一所大學圖書館成就的風向標。
  2.3.1途徑一營建“內容豐富、使用便利的信息環(huán)境”,實現覆蓋力:①匯集各方面的信息,改變大學圖書館現有的館藏模式,由傳統(tǒng)的“以書為本”的模式向“以人為本”的模式轉變;②組建利用便利的“藏、借、閱”一體化超市的一站式服務模式;③數字化信息和網絡化信息的導航;④及時了解讀者需求和教學科研需求,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潛在需求及時轉變?yōu)楝F實供給;⑤“以讀者為中心”確定服務規(guī)則,讓圖書館活動都指向一個目的,即讀者滿意。
  2.3.2途徑二開展“深化服務、接近讀者”的個性化信息情報服務,實現擴張力:①加強對用戶的分類管理,對用戶實行動態(tài)跟蹤管理,定期與讀者進行雙向溝通,與讀者建立起利益共享的機制,建立良好的持久的伙伴;②加強館員分工合作,充分運用他們各自的特長和優(yōu)勢,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情報服務,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③將圖書館社會聲譽、學術聲譽、品牌價值等無形資本作為重要的投入資本,并通過這種無形資本的宣傳推介,利用品牌效應,吸引潛在用戶,使得用戶能從各種信息渠道中形成對圖書館優(yōu)質服務的預期并通過知識資本的輸出,進一步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和利用率。
  2.3.3途徑三利用活動與用戶建立互動關系,實現凝聚力。根據OCLC于2005年底提出《對圖書館與信息資源的認知:給成員的報告》中有關大學生用戶對圖書館的認知、信息查詢行為的大量數據以及當他們在使用信息工具時,圖書館所起到作用的相關數據來看,盡管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使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但在他們心目中,圖書仍舊是圖書館的主要品牌。在信息來源和信息發(fā)現工具不斷增長的環(huán)境中,盡管由于印刷本文獻資源的數量越來越少,圖書館作為信息傳播的作用減弱,但圖書館作為大學內的聚集場所的需要仍沒有減少,讀者把圖書館看作是一個閱讀學習的場所、免費獲取信息的場所、提高素養(yǎng)的場所、支持研究的場所、提供免費的計算機互聯網信息存取的場所。這些服務是與眾不同的,是其他機構無法替代的。同時要求大學圖書館這個團體中的成員重新設計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利用豐富多彩的多種活動與讀者建立互動關系,譬如組織學術交流、閱讀經典著作、網絡博客等活動。
  應該看到,雖然這些年大學圖書館在電子資源和開發(fā)基于Web的服務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但卻一直沒能將這種投入帶來的成果轉化為品牌。相對于不同領域中的一些信息服務新形式,大學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古板陳舊并顯得缺乏生機[4]。
  
  3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用戶資本整合關系和效應分析
  
  知識資本在大學圖書館整合過程中,應保持其資本內部結構的動態(tài)平衡。人力資本是知識資本的核心,也是知識資本整合的前提和出發(fā)點。人力資本整合,旨在最大限度發(fā)揮大學圖書館和職工的學科知識優(yōu)勢、專業(yè)技能優(yōu)勢和創(chuàng)新潛力。在知識資本中,結構資本和用戶資本是以人力資本為載體得以發(fā)揮作用的,人力資本只有和結構資本、用戶資本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大學圖書館創(chuàng)造的知識資產實現價值。結構資本是支持人力資本的基礎設施和活動平臺,既為人力資本發(fā)揮作用提供橋梁與工具,又被人力資源所創(chuàng)新,結構資本整合旨在通過大學圖書館現有的組織結構、館藏模式和運行機制等的重塑實現其組織文化創(chuàng)新,保證和支持人力資本和用戶資本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從而為激勵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揮知識的增值作用提供組織保障和環(huán)境支持。用戶資本整合旨在為大學圖書館提供市場資源和受眾支持,為獲得市場價值(借用)和實現價值提供現實途徑。一方面,用戶資本需要通過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獲得;另一方面,其一旦形成又與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產生互動。
  綜上所述,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價值實現途徑是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用戶資本的相互整合、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并非各自獨立的。因此,要注意對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用戶資本內部以及相互之間轉化關系的衡量,由此推進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增值,提升大學圖書館的競爭優(yōu)勢和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何雄良,江傳彬.社會主義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資本貢獻分配.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3):1-4.
  [2]黃俊貴.對圖書館工作實行結構性改革―知識組織貫穿圖書館工作全過程的設想.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31(5):17-21.
  [3]段茂盛.知識管理與現代圖書館發(fā)展.現代情報,2006(8):55-57.
  [4]胡至洵.圖書館效益研究.圖書與情報,2006(5):28-30.

相關熱詞搜索:效能 大學圖書館 資本 大學圖書館知識資本整合及效能 圖書館雜志 圖書館雜志官網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