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江宛柳軍事題材報告文學特色 軍事題材電視劇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在江宛柳的軍事文學創(chuàng)作中,報告文學是極為出彩的一部分。從曾經獲“中國女兵征文獎”的《我在尋找那顆星》,到獲得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的《藍色太平洋》、《沒有掌聲的征途》,還有其他一系列作品,都有著很高的文學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關鍵詞】江宛柳 報告文學 特色
江宛柳深入體驗陸?杖姼鞑筷牭纳,采寫了大量頗有分量的報告文學作品!独觥冯s志刊登的《我在尋找那顆星》,獲全軍“中國女兵征文獎”,被《新華文摘》等全國許多媒體轉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長篇連播”節(jié)目中配樂播出,北京電視劇制作中心將其改編成三集電視劇。《藍色太平洋》和《沒有掌聲的征途》,先后獲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以及《昆侖》雜志優(yōu)秀作品獎。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標志著她的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
她的作品關注軍人及軍人家屬的情感哀樂,攝取軍人的勇敢、堅毅、樂于奉獻的英雄主義精神,展現(xiàn)軍人的品德、才學、性格等,也表現(xiàn)軍人的困惑、焦灼、痛苦、酸澀、無奈以及沉重。
一、抵近前沿 直達內心
報告文學比新聞、通訊容量大,情節(jié)完整,文學形象性要求高,必須正確、藝術地再現(xiàn)真實的生活場景。因此,它比新聞、通訊的采訪要求更細致、更深入。浮光掠影、粗枝大葉既不能把握生活本質的真實,也無法窺探人物心靈的奧妙。因為報告文學的寫作中心是寫人,所以報告文學的采訪角度,必須把鏡頭對準人――人的靈魂,對準人與人的關系。采訪人、了解人,也很難。因為要深入地把握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內涵,不那么簡單。因此報告文學的采訪,還必須解決這個難題,才能打開報告文學構思謀篇的大門。
江宛柳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抵近前沿,直達內心”,她時常提醒自己:我們這一代人未能有父輩的戰(zhàn)爭經歷,不可能成為像范長江、劉白羽那樣的戰(zhàn)地記者,但是他們的精神應在我們的隊伍延續(xù)。
在《英雄唐家山》的寫作中,江宛柳搭乘直升機進入堰塞湖區(qū),由于是在濃云中飛行,對降落地點又一無所知,整個飛行過程極為兇險,等到降落時,“到了唐家山堰塞湖壩上――2000多萬方垮塌的亂世和泥土堆成的求和,沒有平地降落,直升機晃著,一只輪子懸停,離地還有一大截。大家先七手八腳把物資扔下去,然后再往下跳”(《英雄唐家山》)。到達地點之后的采訪,又充滿了饑餓干渴和余震等危險的考驗,有時要拉著繩索攀爬幾乎直立的陡坡,有時要在大雨滂沱的夜里守候。面對這些,江宛柳都沒有退縮,她勇往直前,和武警官兵同吃住,一起面對險情的同時還要思考稿件的寫作,同時利用海事衛(wèi)星進行稿件的外傳。
不只是在唐家山,從采訪守衛(wèi)南沙島礁的官兵到赴東海報道“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復合型指揮員柏耀平;從在南方醫(yī)院護士長楊麗身上解讀平凡、尋找先進與平凡關聯(lián)的過程,到蹲在基層報道普通軍需倉庫一個透明快樂的人;從登上東海前哨的高山觀通站,到追蹤馳騁“天路”的青藏兵站部汽車團;從常年擔負我國海岸線上空巡邏警戒任務的作戰(zhàn)機群,到跟隨潛艇馳向大海深處的水下航程,江宛柳把“抵近前沿”的采訪不僅僅看作是一種與官兵在自然距離上的縮短,更是努力走進官兵的思想深處。她在采訪了解寫作對象的經歷、愛好、苦惱、向往、夢境的;同時,還積極做好外圍的采訪,找跟主人翁熟悉的有關人士,進行“全息立體攝影”的采訪。通過對寫作人物作多角度的透視,以形成對中心人物的立體化的視覺。
二、情感充沛 哲理深刻
每個報告文學作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這種風格是個人使用語言特點的綜合,是作品中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格調和氣氛。它表現(xiàn)在個人的言語活動及其建構的話語中,與整個使用語言的過程和結果有關。每個人運用語言都有自己的習慣、愛好,這就是個人的語言特點,在此基礎上也就形成了個人的語言風格。一個作家語言風格的形成,主要取決于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品格氣質、社會經歷、思想境界、文化層次以及藝術傳統(tǒng)、語言修養(yǎng)等多種主觀因素,也要受到民族傳統(tǒng)、時代環(huán)境、語言體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所有的這些因素最終全都匯集在個人的言語活動和話語中,成為具體可感的東西,即所謂的“文如其人”“話如其人”,風格就是本人。
在江宛柳的筆端總是奔騰著無限的感情,又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感情與哲理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因此,讀她的作品時,往往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情感巨流匯入你的心房,而后帶給你深深的回味與思索。
江宛柳的作品充滿著無限的感情。這里面有纏綿的夫妻情,一對對夫妻悱惻的愛、苦澀的淚、苦痛的相思在軍旅中演繹的如詩如畫,他們都有一個個多姿多彩的感情世界,對對方以及所從事的事業(yè)都有深刻的理解。江宛柳的作品同時充滿了深刻的理性,她的作品通過對一個個典型人物的刻畫,張揚了軍人的英雄主義精神,同時她把自己的思考也融入了作品。她在刻畫人物的背后,也反映了當時軍人所面對的一些艱辛困境,剖露了軍營的現(xiàn)實。江宛柳的寫作從個人利害中跳躍出來,本著對國家、民族、軍隊負責的態(tài)度,正視現(xiàn)實矛盾,揭示了當時軍隊中存在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這對軍隊和國防建設也是一種側面的思考和建議,但讀來卻也令人振聾發(fā)聵。
三、真實為基 細節(jié)制勝
真實性和典型性的完美統(tǒng)一,是江宛柳報告文學的藝術特色,也是她的作品在藝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報告文學的基礎是真實性。報告文學作家的創(chuàng)作,自始至終必須立足于真實性,受到它的制約。報告文學作家沒有小說家的那種“自由”,不能以一個原型為基礎,再去虛構和再創(chuàng)造。報告文學作家只能選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或者事情,去藝術的認識和表現(xiàn)。
江宛柳是獨具慧眼的報告文學作家,她不會在這種限制中束手無策。相反,她基于自己身為雜志編輯和軍人雙重身份的觀察和思考,在扎實采訪調查的基礎之上,善于從所觀所查中發(fā)現(xiàn)寫作對象,挖掘其典型意義,并捕捉具有典型性的生動細節(jié),依靠這些細節(jié),塑造出具有獨特鮮明個性,又能代表新時期軍人某些普遍性的典型人物。
描寫鄔援軍這個坦克旅長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候,江宛柳沒有花多少筆墨于他思想的變化,而是用白描的手法講述了他填寫志愿表這一細節(jié),通過他三個志愿的填寫,把這名坦克旅長甘于寂寞,為了心中理想,自愿扎根部隊,選擇一條“沒有掌聲的征途”的決心刻畫的入木三分,讀來頗為震動人心。柏耀平剛上542艦時,看到大家玩電子游戲機,手就癢,也擠進去試試,但他從沒摸過這東西,上機兩下就“死”。水兵們一邊嘲笑他手臭,一邊叫他靠邊站,艦長就樂呵呵地靠邊站?墒遣磐嫔蠋谆兀蠖鄶(shù)人就已經不是艦長的對手,3個月后,艦長玩游戲機的水平一躍成為全艦冠軍,不論是打坦克打飛機,還是“超級瑪利”、“魂斗羅”,艦長能從第一關一口氣玩到最后一關,手眼配合之快捷如同一架電腦,把小伙子們看得眼花繚亂,只剩吐舌頭嘆服的分兒。水兵們說:我們玩兒都玩不過艦長。ā洞┻^白云 穿過巨浪》)
在描寫這名飛行員艦長的管理時,江宛柳沒有像寫經驗材料或者工作總結那樣列出個一二三,而是通過上文中那樣和水兵們玩游戲機,請教他們給戰(zhàn)艦檢修時油漆打幾遍除銹漆達到什么程度等細節(jié)的描寫,使這名艦長的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的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使人信服,要靠過得硬的道理;而要打動讀者的心靈,則需要一個個生動真實的細節(jié)。江宛柳通過一個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細節(jié)描述,在看似漫不經意的敘述之間,就讓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四、情感為線 折射變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xù)深化發(fā)展,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以及黨中央、中央軍委為我軍現(xiàn)代化建設確立的藍圖,決定了我們這支人民軍隊近些年來從編制體制、武器裝備到教育訓練方式、軍官兵員構成等諸多方面都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熱情地關注、忠實地記錄我軍現(xiàn)代化建設中這種歷史性的巨大變化,以強烈的愛國愛軍情懷和胸有世界風云的理性意識去積極探索軍隊建設中的現(xiàn)實問題,始終是江宛柳軍事體裁報告文學的關注熱點。
江宛柳這些來自軍營生活第一線的報告文學信息量大,能夠及時傳遞給廣大軍內外讀者以新鮮的、富于思想藝術價值的軍營生活信息,而且是能夠站在時代的、歷史的高度去擁抱現(xiàn)實,真實地記錄當代軍營正在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和我們軍隊開拓進取的前進步伐。
但在表現(xiàn)形式上,她并沒有用全景式、大縱深的觸角去挖掘我軍的這些歷史巨變,而是巧妙的通過對典型人物的描寫,通過對感情的烘托,使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感染讀者之后,進而引發(fā)他們的深思。
《我們遠航赤道》一文中,作者以樸實無華而情溢其間的、輕靈率真而細膩纖巧的筆觸,以激蕩而厚重、奔放而又樸實的詩情,展現(xiàn)了那世界為之矚目,中國人為之自豪的遠洋綜合航天測量船“遠望號”上中國軍人的情感的“藍色”太平洋。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我國海軍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發(fā)生的巨變,但是通過描寫這些把自己的青春、情愛都獻給大海、獻給中國國防航天事業(yè)的男兒們,使讀者對他們情感的犧牲產生心靈的撞擊,從而引發(fā)思考:我國防航天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zhàn)略決策,立足于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既放眼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動向,又腳踏實地苦練精兵的軍營現(xiàn)實生活場景。
參考文獻
①佘樹生、陳光旭:《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fā)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诙栽骸段幕鷳B(tài)視鏡中的中國報告文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劾畋y:《中國報告文學的世紀景觀》,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芙奠柮瘢骸侗本┪幕囆g年鑒》,方志出版社,2006
⑤章羅生:《中國報告文學發(fā)展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尥鯌c生:《文藝創(chuàng)作知識辭典》,長江文藝出版社,1987
⑦馬永強,《英雄主題的轉換與升華――建國以來軍事題材報告文學回顧》,《晉陽學刊》,1999(3)
⑧馬立新,《紅色理性與英雄形象》,《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嶷w學勇、鄭國友:《中國新時期報告文學研究資料》,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ㄗ髡撸耗暇┱螌W院新聞系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相關熱詞搜索:報告文學 淺析 題材 淺析江宛柳軍事題材報告文學特色 劉雪棋報告文學集軍校魂序 藏醫(yī)藥特色的現(xiàn)狀和分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