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中東的利益_美俄中東能源戰(zhàn)略比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2-22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 “誰擁有中東石油,誰就擁有世界”。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美國,與持“能源牌”重返中東的俄羅斯戰(zhàn)略相遇。美俄兩國中東能源戰(zhàn)略中存有異同,在利益上也存有共識與矛盾。本文通過對兩國中東能源戰(zhàn)略及政策進行比較,旨在對中國參與中東的能源角逐提供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 中東 美國 俄羅斯 能源戰(zhàn)略
中圖分類號:D8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4812(2009)04-0040-48
能源是現代工業(yè)社會的血液,是影響世界經濟發(fā)展和涉及國家安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當今世界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和天然氣是最為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特別是石油,由于它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同時又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今天,世界各國,無論是石油生產大國還是消耗大國都在積極地制定和完善本國的能源戰(zhàn)略,以期在世界能源爭奪中占據有利地位。
一、中東的能源戰(zhàn)略價值
中東聯(lián)結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意義。由于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更被稱為“世界油庫”。
1、中東能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地位
自從1908年伊朗發(fā)現石油開始,中東的石油資源不斷被開發(fā),因而中東在世界石油市場的戰(zhàn)略地位也逐漸凸現出來,能源爭奪戰(zhàn)在世界主要能源消耗大國的參與中愈演愈烈,因而使中東成了備受關注的世界石油中心。截至2007年,中東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7553億桶,占世界總量的61%,儲產比更是高達82.2%;雖然2007年的產量有所減少,但中東的日產量還是達到了25176千桶,占全球石油總產量的30.8%。其中,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占12.6%,伊朗占5.4%,科威特占3.3%,伊拉克占2.7%。而中東的天然氣資源也十分豐富,至2007年年底,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73.21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41.3%,其中伊朗更是占到了15.7%!澳壳笆澜缙渌S多地區(qū)石油資源已近枯竭,但是海灣地區(qū)石油的蘊藏量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高出40年以上。”據英國石油公司2003年的測算,在今后的70年中,“波斯灣地區(qū)仍將是全球石油市場的核心,在未來甚至會變得更加至關重要!币蚨,中東能源在現在以油氣為主的世界能源結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2、中東能源的戰(zhàn)略優(yōu)勢
中東地區(qū)除了在世界能源市場上占有量的優(yōu)勢之外,其油質的優(yōu)勢也是明顯的。中東的石油地理分布非常集中,其含油構造位于一個狹小的馬蹄形地帶,大約從伊朗、伊拉克到沙特阿拉伯,稱為金三角地區(qū),那里的石油儲量是中東石油的90%,而且油層埋藏深度適中,形成的油田數目多,儲量大,油質好,易于開采,開發(fā)成本低,每桶僅為2--4美元。最重要的是,中東的石油產量大多可用于出口,而且油田所處的地理位置尤其易于遠洋運輸,其石油產區(qū)不是臨海,就是在離海岸線很近的淺海。因此,質優(yōu)價廉的中東石油對石油消費國來說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前歐洲進口石油中的60%、日本80%以上都來自中東。據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消費的石油一半以上將來自中東。因此,“誰擁有中東石油,誰就擁有世界”。
二、美國的中東能源戰(zhàn)略與政策
1、美國的中東能源戰(zhàn)略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和原油進口國,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依靠進口。長期以來,中東地區(qū)一直是美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地,雖然在兩次石油危機后美國不斷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但2007年美國從中東地區(qū)的進口量為1.08億噸,仍占美國總進口量的16.1%。據美國有關機構的估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東地區(qū)對美國的石油需求仍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獲取石油一直是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首要戰(zhàn)略目標。
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美國更加把中東地區(qū)的石油視為本國的重大利益所在,“卡特理論”的提出和“與產油國相互依賴的經濟制度”的構建則成為美國謀求中東石油利益的重要戰(zhàn)略工具。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發(fā)展,美國的中東石油戰(zhàn)略趨于全面和系統(tǒng)化。進入21世紀,小布什政府制定的石油戰(zhàn)略把中東放在重要位置,主張在降低美國對中東石油依賴的同時,加強對中東石油資源的控制。小布什上任第二周,就建立了由副總統(tǒng)切尼親自掛帥的國家能源政策發(fā)展工作組(National Energy policy Department Group),工作組于5月提交了《國家能源政策報告(National Energy Policy)》,報告估計,到2020年僅中東的海灣地區(qū)石油供應量就占世界石油總供應量的54%-67%。因此,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將繼續(xù)依靠歐佩克成員國,尤其是它的海灣成員國。報告得出結論,海灣地區(qū)是美國根本利益所在,是美國對外政策優(yōu)先關注的焦點。2005年8月,小布什又簽署了新的《國家能源政策法案》,它延續(xù)了2001年《國家能源政策報告》的精神。
總的說來,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能源戰(zhàn)略目標是:謀求在中東的主導地位、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以操縱國際石油市場,從而維系自己世界霸權。通過運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使中東掌握在自己手中,進而實現“控制歐亞各大國的石油需求、防止?jié)撛诟偁帉κ殖霈F,維護‘石油美元’體制、打垮歐元等強勢貨幣,控制國際石油價格、鉗制世界經濟,進行油氣地緣政治滲透,為構筑全球霸權鋪路”的目的。
2、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能源政策
在現實利益的指導下,美國在中東為維護其戰(zhàn)略利益,采取了以政經結合、官商聯(lián)手并以不惜訴諸武力的軍事占領密切配合的策略手段。
政經結合:政治上的“大中東民主計劃”,經濟控制和經濟制裁。
對外輸出美式民主和價值觀是美國推行全球戰(zhàn)略的一種重要策略。尤其是在中東、中亞這些美國認為存在“無賴國家”或“邪惡軸心”、恐怖主義泛濫的地區(qū),美國更是強制推行其民主改造計劃。2002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中指出:“美國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積極地致力與穆斯林世界的民主發(fā)展!2004年2月,小布什政府正式公布“大中東民主計劃”,其核心是以武力在中東推行美國式的民主,強迫中東國家一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按照美國的價值觀重塑其政治體制,借此根除恐怖主義,確保美國的安全。實際上,給中東送去民主,只是美國根除恐怖主義的淺層目標,其主要目的是借此削弱甚至控制中東產油國。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對未能把中東產油國納入美國的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和政治體系之中極度不安,他說:“波斯灣、中東雖已成為美國獨一無二占有優(yōu)勢的地區(qū),但這可能仍是表面的,甚至是脆弱的,主要是因為美國與它的阿拉伯附庸國之間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念或政治文化與宗教的基本聯(lián)系。此外,伊朗準備挫敗美國,它可以依靠鄰國的宗教同情心來這樣干。由于宗教和民族主義合在一起反對任何異族的地區(qū)霸權,目前美國在中東的優(yōu)勢是不折不扣地建立在沙灘之上的!睘榱藦母旧辖鉀Q美國對中東石油穩(wěn)定供應的后顧之憂和把石油作為控制其他大國的工具,海灣戰(zhàn)爭后,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建立“中東新 秩序”,在中東地區(qū)兜售其“民主、人權、市場經濟”標準,對中東產油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造,從而把中東納入美國主導的政治體系之中加以控制。
經濟上將相互依賴理論進行實踐,使石油變?yōu)殡p刃劍。相互依賴是一種安全機制。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如果只是石油進口國對出口國在能源上單方面的依賴,那么進口國就會處于不安全的境地。當單方依賴變?yōu)橄嗷ヒ蕾,那么這種利益攸關則使得雙方俱榮俱損。美國為了防止歐佩克動用石油武器,就采取了構建歐佩克國家對美國依賴的戰(zhàn)略,從而把石油武器變成一種對雙方都有害的雙刃劍。對此,美國參議員威廉-富布賴特在1978年曾經明確指出:“如果讓產油國感覺到它們在美國的繁榮中具有直接而具體的利益,那么美國的風險就會減少。當前如何發(fā)展這種利益呢?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依靠貿易和投資!币蚨,21世紀的美國利用歐佩克國家國內資金吸收能力低,國際油價不斷走高,急于向海外投資,更加加快吸收石油美元流向美國,存入美國銀行,還鼓勵海灣國家購買美國財政部的債券。其次,進一步向中東產油國開放金融市場,使中東產油國不斷加深對美國金融市場的依賴,以改變美國的單向依賴。再次,美國利用石油輸出國急于實現經濟多樣化,迫切需要從國外引進先進工業(yè)技術和需要外國公司提供市場,支持美國公司對石油輸出國的工業(yè)化建設大舉投資,使石油輸出國對美國投資者的技術和市場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美國還利用中東地區(qū)局勢不穩(wěn)定因素較多,石油輸出國急于加強軍備的需要,向石油輸出國大量銷售軍火。
而對于中東地區(qū)的反美國家,美國則使用經濟制裁的手段予以遏制。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后,美伊關系急劇惡化,美國對伊朗實行單方面的經濟制裁,凍結伊朗在美國的資產,還對在伊朗天然氣領域投資額超過4000萬美元的外國公司實行制裁。
官商聯(lián)手:政府支持本國企業(yè)、大石油公司增加對中東石油的壟斷。
伊拉克戰(zhàn)爭后,中東國家普遍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國際能源機構發(fā)表的中東能源投資展望報告顯示,在伊拉克戰(zhàn)爭到2030年期間,中東地區(qū)總共需要在石油領域投資5000億美元,才能不斷增加石油產量,有能力與其他產油國競爭國際原油市場份額。因而,為了確保美國在中東的切實利益,小布"f-f-~指示美國進出口銀行和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加強美國跨國公司貸款的力度,還要求國際金融機構向美國能源企業(yè)提供資金支持。此外,美國的跨國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也門、阿聯(lián)酋、卡塔爾,雪佛龍德士古在巴林、科威特、沙特、卡塔爾等也積極參與規(guī)模不等的油氣勘探開發(fā)合作項目。伊戰(zhàn)后,圍繞伊拉克重建和石油開發(fā),與美國政府關系密切的?松梨诘裙驹噲D利用伊拉克政權更迭來“占據最有利的地位”。
軍事手段:不惜運用武力來調整在中東的石油政策。
“9?11事件”以來,美國強勢的反恐傾向使得中東地區(qū)(尤其是溫和國家)的反美浪潮不斷高漲,美國在中東的霸權地位越來越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美國的石油利益也受到了直接的影響。為了重新確立美國在中東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小布什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來調整其在中東的戰(zhàn)略格局。
2003年3月,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為名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就是明顯的例證。戰(zhàn)爭至今,伊拉克人民的生活狀況仍不見好轉,美軍所宣稱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理由也因根本沒有找到而不攻自破。
2007年3月,美國政府參與制定的一份新石油法草案在伊拉克內閣獲得通過。該草案規(guī)定“伊拉克80個已知油田中的65個將由外國公司來開發(fā);伊拉克將與這些外國石油公司簽署產品分成協(xié)議。合同期長達15至35年,外國公司最初的利益分成將高達75%!7月,這項草案在伊拉克議會中通過,而在伊拉克占有優(yōu)勢地位的美國將在這塊誘人的石油蛋糕中分得巨大的利益。因而,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真實意圖也顯現出來。
三、俄羅斯的中東能源戰(zhàn)略與政策
俄羅斯是世界能源生產大國。能源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有利行情下,俄羅斯大打“能源牌”,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以振興俄羅斯經濟。能源外交也就成為了俄羅斯外交中的重要內容。所謂能源外交,是指外交、外經和能源等部門會同能源公司,為實現對外能源政策的目的和任務而開展的各種實際活動。
1、俄羅斯的中東能源戰(zhàn)略
俄羅斯是世界油氣生產大國,2003年5月22日俄羅斯政府正式批準的《202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zhàn)略》預測:俄羅斯的石油資源量為440億噸,天然氣儲量居于世界第一,探明天然氣儲量為46.9萬億立方米,幾乎占全球儲量的1/3。近年來,俄羅斯不斷發(fā)展本國的能源產業(yè),并將其視為刺激經濟復興的重要力量,把能源作為推行對外政策的工具。
面對中東這一世界能源的重要產地,處于“賣方市場”的能源市場,使得俄羅斯與中東自然成了能源出口的競爭對手。雖然中東地區(qū)的石油優(yōu)勢仍然存在,但是世界能源進口國為了減少對中東地區(qū)的能源依賴,都紛紛尋求新的進口渠道,俄羅斯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中東地區(qū)對俄羅斯還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盡管在俄羅斯獨立之初,在對中東的外交戰(zhàn)略上有過缺失,但是普京上臺后對中東地區(qū)的重視與戰(zhàn)略的調整則更顯示出中東的重要意義。從地緣上講,中東是關系到俄羅斯本土及其南部安全的重要因素。從能源上講,與中東石油之間的矛盾與合作,是普京執(zhí)政以來俄羅斯外交與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9?11”后,俄羅斯與歐佩克的價格戰(zhàn)是重要的表現。
俄羅斯對主要出口國能源外交的基本思路是:加強溝通、推動合作、平等競爭、共同維護世界能源市場的穩(wěn)定。與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既競爭又合作,共同推動有利于石油生產國的國際能源秩序。
由此可以看出,俄羅斯在中東地區(qū)的戰(zhàn)略目標是:視海灣地區(qū)為“能源伙伴”,積極參與油氣開發(fā)和加工,提供油氣開采設備。利用能源領域的合作加強與海灣國家的關系,積極參與中東事務,打破美國對中東能源的壟斷局面,提高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為建立“天然氣歐佩克”奠定基礎。
2、俄羅斯的中東能源政策
面對美國對中東的滲透和壟斷,俄羅斯也不甘示弱,以能源為媒介,從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加強與該地區(qū)國家的聯(lián)系與合作,挑戰(zhàn)美國在中東的霸權地位,以維護在該地區(qū)的油氣和戰(zhàn)略利益,重塑大國形象。
政治上:主動出擊,恢復與中東大國的關系,積極參與中東事務,保持與主要能源大國的聯(lián)系。
2007年2月11日,在出席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后,普京訪問了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約旦。冷戰(zhàn)期間,中東曾是美蘇長期激烈爭奪的地區(qū),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淡出了中東地區(qū),這次普京的中東之行是俄羅斯總統(tǒng)對中東地區(qū)的第一次訪問,標志著俄羅斯在時隔多年后重新進人中東地區(qū)。而普京對沙特的首訪也是俄羅斯(前蘇聯(lián))國家元首80年來首次訪問沙特。能源合作是普京本次訪問的重要議題。據悉,俄羅斯和沙特同意通過一個聯(lián)合委員會協(xié)調石油價格,以保障全球石油供應暢通,促進國際石油市場的穩(wěn)定,平衡石油供應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等。隨同普京訪問的龐大的經貿代表團成員與沙特同行進行了廣泛的對口接觸和 座談,普京也參加了相關活動。雙方在經濟、能源和新聞等領域簽署了加強合作的協(xié)議。此外,普京還與三國領導人討論了巴勒斯坦問題、伊拉克局勢等地區(qū)和國家問題。俄羅斯在推動和平解決中東問題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得到肯定,這提高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和政治影響力。
經濟上:積極參與中東石油的開發(fā),推銷“天然氣歐佩克”理念。
在伊朗,由于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沒有美國公司參與伊朗的石油開發(fā),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積極參與伊朗油田的開發(fā)。據報,俄羅斯第3大石油公司、由俄羅斯秋明石油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組建的TNK-BP合資公司正在研究開發(fā)中東地區(qū)―些國家的有希望的油氣項目的可能性,這些中東國家包括伊拉克、也門和約旦?梢钥闯,俄羅斯在中東的能源開發(fā)方面,已經逐步實踐其《2020年前俄羅斯的能源戰(zhàn)略》目標――擴大俄公司在國際市場存在的地理范圍。
而在天然氣領域,俄羅斯則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和更多的舉動。2005年,俄羅斯工商會主席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訪問了多哈。2006年,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與卡塔爾外交大臣哈馬德?本?賈西姆舉行了會晤,雙方確認了加強雙邊能源合作的意愿。俄羅斯與卡塔爾在天然氣領域中有更多的利益,因為這個中東國家控制著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儲量一-11.2萬億立方米。如果與伊朗和阿爾及利亞一起,俄羅斯和卡塔爾建立起一個“天然氣歐佩克”,其所控制的天然氣市場份額比實際的歐佩克所控制的石油份額要大得多。2007年2月,在同卡塔爾埃米爾謝赫?哈馬德舉行會談時,普京表示,“不反對建立一個類似于歐佩克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天然氣出口國的確有必要協(xié)調彼此的行動!贝饲耙晾首罡哳I導人哈梅內伊曾表示,伊朗和俄羅斯可以建立一個類似歐佩克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普京的表態(tài),是俄方首次對伊朗的提議做出積極回應。雖然目前這個“天然氣輸出國組織”只是初步的構想,尚不具備太多的現實意味,但天然氣儲量位列世界第一的俄羅斯與分列第三和第四位的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將探討這件事本身就非常值得關注。
外交上:在伊拉克問題上反戰(zhàn)不反美,在伊朗核問題上靈活地堅持原則。
在伊拉克戰(zhàn)爭前,俄羅斯明確表示了自己的反戰(zhàn)立場,其實這里俄羅斯考慮到更多的是在中東的經濟利益。因為俄羅斯是海灣戰(zhàn)爭以前伊拉克最大的貿易伙伴,據聯(lián)合國官方統(tǒng)計數字,從1996年年底至2002年7月31日,俄羅斯共向伊拉克出售了41.8億美元的商品,包括食品、藥品和采油設備。在價值上位居所有其他參與“石油換食品計劃”國家之首。俄羅斯在伊拉克石油開采和轉手銷售中也獲利匪淺。與上述現實利益相比,俄羅斯更擔心伊拉克石油資源和生產潛能落入美國之手對俄羅斯可能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害:一方面,國際油價下降直接影響俄羅斯石油美元收入,并進而影響俄羅斯經濟的復興速度;另一方面,美國一旦掌控伊拉克石油,對與俄羅斯的石油合作的興趣將大為減弱。雖然反戰(zhàn),可是俄羅斯沒有發(fā)表過過激言論,普京將美方發(fā)起的這場戰(zhàn)爭定性為“政治錯誤”而非“侵略戰(zhàn)略”,正是基于“反戰(zhàn)不反美”的立場。
在伊朗核問題上,普京不顧美國反對,堅持與伊朗發(fā)展核能合作,幫助伊朗建造核電站,而且反對國際社會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這是因為俄羅斯與伊朗建設的布什爾核電站價值超過8億美元,預計將馬上投入使用,如果伊朗受到制裁,則俄羅斯在伊朗心目中的信任度將大打折扣,從而影響到雙方的軍事武器的交易和合作。另外,對于美國在中亞和東歐對俄羅斯戰(zhàn)略空間進行擠壓的咄咄逼人之勢,俄羅斯需要把握好伊朗這張牌,調整其地緣政策,以增加與西方世界談判的籌碼。
四、美俄中東能源戰(zhàn)略比較分析
(一)共同點
1、在戰(zhàn)略目的上,雙方都是基于能源安全的需要與考慮
所謂的能源安全,是指公民、社會和國家對一次能源與電力的可靠和連續(xù)供應免受內外威脅的一種保障狀態(tài),它反映了保持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程度。對于大部分依靠進口來保障能源供應的發(fā)達國家來說,其能源安全首先是指在可接受的經濟條件下保證從外部長期連續(xù)進口能源。因而,對于美國來講,減少對中東地區(qū)的能源依賴,但加強對中東的控制,確保其在中東的絕對優(yōu)勢,拓展其能源進口渠道,積極推動能源來源多元化,是維持其能源能夠得到持續(xù)供應的重要戰(zhàn)略目標。而對于俄羅斯來講,作為能源出口大國,維持能源價格的高位運行和穩(wěn)定對于其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和安全,乃至經濟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供應全球一半的原油需求的歐佩克,尤其是歐佩克中的中東國家在石油價格方面的作用尤為明顯。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據估算,每桶原油價格每下跌一美元,俄羅斯財政收入就會縮水二十億美元。因而俄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也表示“俄羅斯也是石油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國。俄羅斯希望石油能夠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和可預測的價格”。
2、戰(zhàn)略執(zhí)行中,都以能源為媒介,積極插手中東事務
中東作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意義。同時,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更成為大國爭奪的競賽場。作為美國全球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中東的石油固然重要,但維持美國在中東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則是更重要的目標。因而,美國借能源需求之力,與沙特等中東產油國維持良好的經濟關系的同時,美國在中東也建設了一些重要的軍事基地,如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巴林麥納麥(美駐中東海軍司令部駐地、美第5艦隊駐地)等海軍基地以及沙特阿拉伯的宰赫蘭等空軍基地。為了維持其能源安全,對中東的政治形勢的控制似乎必不可少,對于中東的阿以沖突等政治問題,美國則持有責無旁貸的大國心態(tài),歷任國務卿均積極奔走游說,雖然收效甚微。
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俄羅斯重返中東,手中持有的一張牌便是能源,利用在能源出口合作上的共同利益優(yōu)勢,俄羅斯很快就能和中東的產油大國進行密切的接觸,從而在取得產油大國的好感之后,進一步向中東地區(qū)滲透。在阿以沖突問題上,俄羅斯積極與哈馬斯接觸,獨立于美國的親以政策,使得俄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大為提高
(二)不同點
1、能源戰(zhàn)略的定位不同:由于兩國在國際的力量對比中顯示出不同的地位,其戰(zhàn)略定位也不同
美國現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全球戰(zhàn)略的總目標是要維護和加強美國對世界的“領導權”,實際上就是世界霸權。從地緣政治戰(zhàn)略上講,美國歷來重視中東,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重要,能源儲藏豐富,是美國實現其全球領導地位的一個重要保障。著名學者默登就說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該地區(qū),簡直難以想象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還會存在!痹谀茉磻(zhàn)略上的表現則為,美國通過伊戰(zhàn),加強對中東石油的控制,將大大增強其對世界經濟的“牽引力”和對歐佩克的威脅,也有效切斷了恐怖主義的部分經濟來源。
俄羅斯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冷戰(zhàn)結束后實力的巨大削弱使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不如從前。作為轉型國家和能源超級大國,其豐富的油氣資源及其巨大的出口潛力是它制定完整的能源戰(zhàn)略和開展能源外交的客觀物質基礎。能源作為俄羅斯崛起的一張王牌,俄羅斯政府通過借鑒世界主要國家能源戰(zhàn)略制定的經驗,并綜合國內外各種因素,逐漸形成了自身 獨特的能源戰(zhàn)略。《俄羅斯2020年前的能源戰(zhàn)略》的出臺將“能源戰(zhàn)略”概括得非常清晰,那就是通過能源外交來“獲取最大的國家利益”。隨著其經濟的發(fā)展,在中東,俄以能源為媒介,加強與中東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挑戰(zhàn)美國的霸權地位。
2、能源政策的多元化程度不同
由于美俄的國際力量的強弱對比比較明顯,在中東戰(zhàn)略的政策貫徹上,更明顯的表現為多元化程度的不同。美國全球戰(zhàn)略在歷史的進程中的不斷被深化,使得其在中東的戰(zhàn)略也比較系統(tǒng)。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多方面政策緊密配合,相互支撐。政治上的“大中東民主計劃”與經濟上的“石油美元”體制的結合,政府為跨國公司在中東壟斷更多的資本鋪路,更重要的是軍事上的進攻和占領,為美國在中東攫取更大的石油利益打下了基礎。政策上的多元化讓美國在處理中東問題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砝碼與手段,外交上則更為靈活。
相對于美國政策的多元化,俄羅斯也注意到了這點。不僅利用能源合作這一外交手段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還借此拉近與中東產油大國的距離,而且在政治上還采取有別于美國和歐盟的相對獨立的政策,為重返中東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受國力的限制,俄羅斯在中東沒有軍事力量的真正滲透,缺乏像美國一樣的武力震懾力量。然而,在伊拉克和伊朗問題上,俄羅斯的特殊利益所導致的不同立場,使得俄在同美國的博弈中更為主動。
3、能源外交的手段不同
能源政策的多元化程度的不同,使得兩國在能源外交上的表現手段也不同。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能源外交方式更為多樣化。領導人出訪,如2008年1月小布什對中東科威特、沙特等七國的訪問;2009年3月,新一屆政府的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上任后不到兩個月便訪問中東,這足見對中東地區(qū)的重視。此外,為解決中東問題,美國還專設中東特使。美國領導人在中東地區(qū)的頻繁出現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例證。當然,2007年2月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的中東之旅,以及2008年3月俄外長拉夫羅夫的出訪中東,是俄羅斯政要外交的實例。然而,對于國際油價的影響,美國對石油美元的操縱以及對伊拉克石油產量的控制更顯優(yōu)勢。美單方面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也影響了國際能源的格局。俄羅斯在金融手段,特別是國際禁運方面對中東的影響就不足以與美國相抗衡了。
(三)共同利益
1、美俄都希望歐佩克對國際石油價格的控制力下降。美國作為能源進口大國,以低廉的石油價格進口石油是其最大的利益。而歐佩克(特別是中東產油大國)通過對石油產量的控制對石油價格的影響著實讓美國頭疼。美國出兵伊拉克,占領伊石油資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借此打破歐佩克對石油產量的嚴格限制及對石油價格的影響。而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大國,石油價格的高位運行與穩(wěn)定是其維持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歐佩克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力之大使得俄羅斯在石油出口方面的優(yōu)勢減弱。因而,美俄都希望打破歐佩克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壟斷地位。
2、美俄都希望美國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從美國角度來講,減少對不穩(wěn)定地區(qū)的能源進口依賴是當務之急,實行能源進口多元化一直是美國致力的目標。中東地區(qū)產油雖多,但出于對安全的考慮,美國一直都在不斷減少中東石油的進口份額,而把目標投向了里海、非洲以及俄羅斯。作為中東的競爭對手,俄羅斯也希望美國的注意力從中東地區(qū)逐漸轉向,最好開始關注俄羅斯,這使得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的份額增大更有了保障。
(四)矛盾沖突
1、戰(zhàn)略定位與能源開發(fā)的沖突
美國實行一系列的能源政策與能源外交,目的就是維持其在中東的主導地位,維護其在中東的絕對利益。而俄羅斯在經濟力量增強后積極與中東國家接觸以及對中東事務的積極介入,本身就是對美國在中東霸權地位的挑戰(zhàn)。
在能源開發(fā)領域,美國借伊戰(zhàn)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在對其開發(fā)上不讓其他國家,尤其是與伊拉克經濟關系密切的俄羅斯石油公司染指。在伊朗,由于美國公司不參與能源的開發(fā),俄羅斯的跨國公司便有了一席之地。
2、俄不希望美完全控制伊拉克,而減少對俄能源的依賴
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占領,使得其對伊拉克的石油產量的控制更為有利。通過低廉的價格對伊拉克石油進口的增加,是美一個重要的能源策略。而對于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來講,這一點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因為這會使美國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進而減少俄羅斯能源的出口量。
3、俄希望建立一個天然氣歐佩克,加強自己的能源控制地位,美國心有余悸
建立一個天然氣歐佩克,是俄羅斯一直以來的能源外交理念。作為能源生產和出口大國,俄羅斯在石油出口方面受歐佩克的掣肘,已很被動,如果再在天然氣領域不能占主導地位,那么對俄羅斯能源興國的戰(zhàn)略構建就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而,俄羅斯在能源外交中,一直積極加強與卡塔爾、伊朗等國的能源對話,并且積極推銷其天然氣歐佩克的理念。美國對此高度警惕,心有余悸,如果俄羅斯真的建成了天然氣歐佩克,并占主導地位,那么俄實力的增強會更快,與美國在歐洲的控制力競爭則不可避免。
4、俄在伊朗問題上的態(tài)度――天然氣合作與核能源的合作,使得美國在政治和能源上處于被動地位
俄羅斯在伊朗問題上所持有的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立場,表現為天然氣方面的合作以及核能源的合作,使得俄羅斯在處理伊朗核問題方面占據了主動地位。俄羅斯與伊朗的能源合作與開發(fā),有利于俄加強對伊朗的影響。美國單方面對伊朗的制裁,不僅使美國失去了伊朗境內的石油開發(fā)機會,也使美國在處理伊朗核問題上,與伊朗的正面沖突更加明顯與尖銳。伊朗也成了俄羅斯在中東與美國對抗的一個很好的砝碼。美國新總統(tǒng)奧巴馬2009年2月給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寫了一封“密信”,大致內容是如果莫斯科幫助美國讓伊朗停止開發(fā)遠程武器,那么作為交換,美國也將停止在東歐部署新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
小結
中東極其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和能源戰(zhàn)略價值吸引著世界大國進行能源博弈。美俄逐漸形成了自己比較完整的中東能源戰(zhàn)略與政策。而中東能源戰(zhàn)略是其歐亞大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是冷戰(zhàn)后主動采取攻勢。俄是強勢崛起后重新“返回”。美國的優(yōu)勢是經濟實力、軍事威壓和技術、經驗,劣勢是地理上相隔太遠,中東的反美情緒很重。俄國的優(yōu)勢是地緣毗鄰和能源利益共同,傳統(tǒng)的歷史聯(lián)系,劣勢是財力。當然,兩國能源戰(zhàn)略和政策的實施并非一帆風順,例如金融危機就構成了共同的不利影響。
美俄在中東能源問題上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矛盾沖突。二者在中東能源上的競爭與合作既與其在中東傳統(tǒng)地位與影響力有關,更伴有新的因素,如能源外交名義下的地緣政治,政治利益掩蓋下的經濟企圖等等。美俄在中東的戰(zhàn)略政策的交織與碰撞顯示出兩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利益博弈,不是簡單的零和博弈(強調博弈雙方的利益沖突,忽略合作的可能性),而更多的是變數博弈(各方收益總和不等于零,參與者互有得失的可能,既存在共同利益,又是一種競爭關系,它們既可以選擇合作,也可以放棄合作)。而雙方的選擇更多的是依據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相關熱詞搜索:中東 美俄 能源 美俄中東能源戰(zhàn)略比較分析 美俄關系的原因 美俄關系最新消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