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板凳拳:板凳拳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布依族板凳拳并非徒手的拳術運動,而是使用以板凳為武器的一種武術器械運動,是廣泛流傳于黔西南自治州布依族群眾中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之一。布依族板凳拳所用的板凳,是人們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可供雙人坐用的長條形坐具,也常被稱為“條凳”。因其特殊的結構方式,使得板凳可以成為打斗的武器。正是這一原因,不論是在漢族傳統(tǒng)武術,還是布依族傳統(tǒng)武術中,都有板凳拳。
雖然布依族板凳拳與流傳于中原地區(qū)的、明顯具有漢民族傳統(tǒng)武術特征的板凳拳,在使用的器具、基本步型步法、基本動作上,都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但兩者在運動風格和套路結構上,也具有明顯的差異。布依族板凳拳具有明顯的布依文化特征和山地武術的區(qū)域性特征,這種關聯與差異,說明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漢族武術與布依族武術早就具有了相互交融的歷史。
布依族板凳拳,是利用板凳的特殊結構與形態(tài),在布依族傳統(tǒng)武術步型、步法的基礎上,雙手分握條凳兩端凳腿上的橫杠、或是單手抓握板凳的某一部位,完成具有攻防效果、或僅僅具有攻防含義的動作,并將多種使用板凳的不同動作按一定的攻守進退、動靜疾速、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的規(guī)律,編排成各種各樣的板凳拳套路進行演練的活動方式。板凳拳套路中常見的步型有:弓步、馬步、仆步、虛步、歇步等;常見步法有上步、退步、跨步、跟步、拖步、跪步、插步、蓋步等。在完成上述步型、步法的同時,使用板凳的主要動作有:架、擋、推、撞、劈、攔、挑等。由于基本步型、步法和使用器械的方法都顯得多種多樣,使用板凳拳的套路也變得豐富多彩。從總體特征上看,布依族板凳拳無論是表示攻擊或防守,動作相對較小,不主張大開大合,而是主張在緊小的動作中尋求多變和快變,以便及時捕捉戰(zhàn)機。在套路結構上看,一般套路較短,更顯著的套路特征是,運動軌跡所及的場地面積往往較小,這也許與長期適應山地生活有關。
布依族板凳拳原本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個人練習,也偶見對練。極具尚武精神的布依族群眾在長期的生活歷程中,逐步把這種源于打斗技術的活動方式,弱化打斗功能,將動作進行適度的抽象和藝術夸張,成為被大眾樂于接受和便于推廣的體育活動方式。在這種改造中,不僅適度改變了動作結構,而且從主要是個人武術練習的方式,改為群體共同參與的“板凳龍”活動。
在改編后的“板凳龍”活動中,所有參與者都手提一條雙人座的條形板凳,在不斷變換的隊形中,完成各種具有鮮明攻防含義的動作;也有兩兩相對以演示攻防對抗含義的配合性動作。往往由于參與者眾多,動作勇猛剛烈與柔和協(xié)調相濟,不時伴以催力之喊聲,因而場面十分激烈。“板凳龍”不僅具有極好的觀賞視覺,更具有極為良好的促進身心與精神健康快樂的體育價值,深受布依族群眾的喜愛。在布依族的節(jié)日和民俗活動中,板凳拳始終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內容!鞍宓数垺眲t主要流行于黔西南州安龍、冊享、望謨一帶的布依族聚居山寨。
2006年,在貴州省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黔西南州代表隊挖掘整理了“板凳龍”傳統(tǒng)的活動方式,以“布依族板凳龍”命名了項目名稱,參加了表演項目類的比賽。同在這一屆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貴州民族學院代表隊也整理成了《板凳拳》節(jié)目,代表該院參加了表演項目類的比賽。兩個團隊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作者單位:貴州省師范大學)
相關熱詞搜索:布依族 板凳 布依族板凳拳 布依族板凳拳視頻 板凳上的山歌服裝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