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教育學生要“三心二意”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經常能聽到個別老師發(fā)牢騷:“現(xiàn)在的學生問題多,個性強,說服教育難!泵鎸Ψ赣羞^錯卻屢教不改的學生,有的班主任面露無奈的表情,甚至怒不可遏地發(fā)泄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看著學生木然的表情,聽著對方無理的頂撞,面對個別家長的胡攪蠻纏,班主任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產生了畏難情緒,也因此失去了批評的信心,減退了批評的熱情,放棄了批評的權利。結果在老師的冷漠和同學的歧視下,有的學生破罐子破摔,班主任工作因此陷入了窘境。
毋庸置疑,當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嬌生慣養(yǎng)、個性突出,普遍存在脆弱、偏激、任性等心理問題。面對問題如此多的學生,班主任工作日益顯得重要而艱巨。針對現(xiàn)狀,筆者認為,誠如教育家霍愗征所言: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批評教育學生時,班主任如能做到“三心二意”,并能改變粗暴的做法,摒棄成見的心理,保持平常的心態(tài),講究批評的策略,采取智慧的的方式,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一定會出現(xiàn)峰回路轉的可喜局面。
那么,何謂“三心二意”呢?
批評教育學生要細心。班主任不僅要做個有心人,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問題,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批評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及時把握學生的情緒波動和心理變化,進而采取靈活而有效的批評對策。批評前,最好事先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癥結所在,以及學生的性格類型,從而采取婉言規(guī)勸或直言不諱等相應的教育手段。批評手段要因人而異,不問青紅皂白地一味指責和訓斥的做法只能事與愿違。
批評教育學生要耐心。面對常犯錯誤的學生,班主任往往會大動肝火,失去批評教育的耐心。尤其在學生狡辯和頂撞時,教師就會怒不可遏,進行嚴厲的斥責,結果出現(xiàn)批評的僵局,產生批評的負效。列寧說:“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批評教育學生不能情緒化,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有做到苦口婆心,才會取得春風化雨的理想效果。
批評教育學生要有恒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實現(xiàn)學生的轉化更非一朝一夕之事。學生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要有一定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出現(xiàn)反復。面對偏執(zhí)而屢教不改的問題學生,不可輕言放棄,教師要懷有“不信春風喚不回”的執(zhí)著信念。達爾文說:“堅持著必能成功!迸u教育學生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想一蹴而就往往欲速則不達。
批評教育學生要有愛意。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批評教育學生必須以教師的真心關愛為前提。教師無疆的大愛可以融化學生內心的堅冰,可以為學生的心靈送去溫暖的陽光,可以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最佳效果。對后進生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刻薄;多一些贊美,少一些批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批評教育學生要有誠意。俗話說“心誠則靈”,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教師要誠心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并研究出解決問題或改正錯誤的有效辦法。教師不放大學生的缺點,不歧視問題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批評是真誠的、是公正的、是無私的,他才會自覺接受批評,才會為教師的批評“埋單”。誠如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樂于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雖然《規(guī)定》賦予了班主任一定的權利,但是,批評教育學生要講究適當方式,采用恰當?shù)氖侄危ㄈ缯勗挕⒎此、檢討等),實現(xiàn)批評教育的“軟著陸”(如選好批評場合,把握批評時機,做到就事論事等),才能取得批評教育的預期目的,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絕不可打著行使權力和關愛學生的幌子,讓“體罰”現(xiàn)象死灰復燃,讓語言譏諷、目光歧視、心理冷淡等“軟暴力”大行其道。批評教育工作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應對學生恩威并重,寬嚴有度,既有母親般的慈愛,又有師長般的威嚴。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班主任的規(guī)范和約束下健康地成長,在班主任的呵護和表揚下愉悅的學習,在班主任的寬容和關愛下快樂地生活,這無疑是教育教學工作最完美的狀態(tài)、最理想的追求、最詩意的境界。
〔責任編輯:李錦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