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構想】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發(fā)布時間:2019-01-1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為了適應高中生學習古代詩文的需要編寫的,它著重從文學鑒賞的角度進一步引導學生有計劃地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通過自己的鑒賞探究,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提高對古代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熱愛祖國的情感,增進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與必修教材相比,其專題性更強,選文數(shù)量更多,內容更豐富,如果沿用必修教材慣用的單篇教學模式,很難體現(xiàn)教材編寫專題探究的意圖,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也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從教與學的實際考慮,筆者以為可在各單元的專題下,相機設計幾個子專題,對教材選文進行增刪重組,通過對比閱讀實現(xiàn)專題目標。

下面以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為例。

教材前言告訴我們:“在具體步驟的安排上,是從學習過程著眼,每章的第一項是‘賞析指導’,就這一章所提出的賞析角度,介紹相關知識和鑒賞方法。第二項是‘賞析示例’,詩歌和散文各舉一篇為例,從該章所提出的學習角度進行分析,帶有舉例示范性質,供同學們參考借鑒。第三項‘自主賞析’是圍繞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提供閱讀鑒賞的作品。自主賞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討論’題目,這些題目幫助同學們在閱讀賞析時打開思路、把握要點,在途徑上、方法上作適當?shù)奶崾净螯c撥。有的作品在‘探究.討論’題目之后,還有‘相關鏈接’,進一步提供有關背景資料和信息。第四項‘推薦作品’是推薦給同學們與本單元學習內容相關的一些作品,供課外閱讀之用。”這種運用演繹法的設計安排導之以法在先,目標比較明確,應該說是合理的,可操作性也是很強的,但是它并不符合學生的閱讀實情和認知規(guī)律,學生更多的是先接觸詩文作品,在感性認識積累的基礎上,再作理性的分析,探究蘊含其中的奧妙,實際上運用的是歸納法。因而,我們仍以教材各單元的學習重點為目標,改變一種思維路徑,即從具體的作品入手,將有相關點的作品整合重組為幾類或幾個子專題,讓學生在充分賞讀的基礎上,探究閱讀古代詩文的基本原則與途徑。

第一單元內容擬整合重組為三個教學單位或子專題:第一,同寫愛情,蘊意相異,把白居易的《長恨歌》和屈原的《湘夫人》放在一起比較閱讀;第二,同題抒懷,同中有異,將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與李白的《行路難(其一)》放在一起比較閱讀;第三,同一詩人,不同情懷,將陸游的《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放在一起比較閱讀。

第一個子專題

一、導入。在我國古代詩歌中,以愛情為題材的占有一定數(shù)量。愛情詩自《詩經(jīng)》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fā)離別相思之情。像同學們熟悉的《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等等。大家還能列出一些嗎?

二、初讀。要求讀準字句,整體感知文本,了解基本內容。

提示:

《長恨歌》唐玄宗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紀,此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安史之亂爆發(fā),玄宗逃難,被迫賜死貴妃。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寂寞悲傷,還都路上追懷憶舊,行宮見月,夜雨聞鈴,回宮后,池苑依舊,物是人非,傷心斷腸。在切切的思念中,玄宗派方士覓楊貴妃之魂魄,上天入地,終在虛無縹渺的仙山上得見貴妃,但是天上人間,此恨綿綿。

《湘夫人》湘君帶著虔誠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之岸,渴望湘夫人的到來。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望斷秋水、不見伊人的湘君搔首躕躇,一會兒登臨送目,一會兒張羅陳設,可是事與愿違,直到黃昏時分仍不見湘夫人前來。他在久等不至的焦慮中,從早到晚騎馬去尋找,在急切的求覓中,忽然產(chǎn)生了聽到佳人召喚、并與她一起乘車而去的幻覺。他幻想著與湘夫人如愿相會于建在水中央的用奇花異草香木構筑修飾的庭堂,其色彩之繽紛、香味之濃烈,堪稱無與倫比。就在他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時,卻見九嶷山的眾神來把自己的戀人接走,美夢驚醒,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在絕望之余,他情緒激動,向江中和岸邊拋棄了對方的贈禮,但表面的決絕卻無法抑制內心的相戀,他最終還是恢復了平靜,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戀相思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歷程,他在汀洲上采來芳香的杜若,準備把它贈送給遠來的湘夫人。

三、賞讀。分別賞讀兩首詩。

(一)《長恨歌》

1.邊讀邊思:詩歌的開篇寫“漢皇重色思傾國”,接著是怎樣鋪寫和渲染他“重色”的?這樣寫與后面內容有什么聯(lián)系?

提示:

詩歌從“楊家有女初長成”到“盡日君王看不足”,鋪敘了唐玄宗專寵楊貴妃,通過“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渲染了唐玄宗的“重色”。正是因為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才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也導致了他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2.邊讀邊思:詩歌在寫唐玄宗逃向西南的途中,是如何表現(xiàn)他對楊貴妃的思念之情的?

提示:

主要通過悲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蕭瑟的秋風,彌漫的黃土,曲折蜿蜒的棧道,可見行程和內心的凄涼與落寞。

3.邊讀邊思:詩歌寫唐玄宗在蜀時追懷憶舊,見月傷心,聞鈴腸斷,回宮后,池苑依舊,物是人非,對此垂淚,并派方士覓楊貴妃之魂魄,而且在結末寫道“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你怎樣看待詩人表達的這種情感?

提示:

這些描述是飽含感情的,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是真誠的,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是忠貞的,他們的悲劇結局是令人同情的。全詩結尾用浪漫主義的筆法,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

(二)《湘夫人》

1.邊讀邊思:詩歌的第一段寫秋風落葉,鳥萃蘋中,罾為木上,這對全詩起到怎樣的作用?

提示:

寫秋風落葉為全詩定下了基調,既描繪秋景,又烘托出湘君等湘夫人不至的惆悵。鳥萃蘋中,罾為木上,詩人是以這些反常現(xiàn)象起興,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內心的失望與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其所,所愿不遂,徒勞無益的意味,同時也暗示了故事將朝著悲劇性方向發(fā)展。

2.邊讀邊思:詩歌在第三段里一口氣羅列了荷、蓀、椒、桂、蘭、辛夷、藥、薜荔、蕙、石蘭、芷、杜衡等十多種植物,極力表現(xiàn)相會處的華美艷麗,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提示:

這樣寫意在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環(huán)境來烘托和反映充溢于湘君內心的歡樂和幸福,用建筑速度之快,用料之精美,裝飾之考究來表達湘君對湘夫人的思念和愛慕,用筑室的行動來表達湘君對湘夫人的歡迎,同時更見得夢醒之后的失望與痛苦。

3.邊讀邊思:若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詩歌的最后兩句該怎么說?它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態(tài)?

提示:

好事多磨,美好的時光不可能一下子得到,還是讓自己放寬心胸,逍逍遙遙從容自在地慢慢地等待著吧!

這是湘君無可奈何地離開約會地點時所想,它表達了主人公自我解脫、自我安慰的曠達的心態(tài)。

四、探究。

1.搜集兩首詩寫作背景資料,為深入探究做準備。

提示:

●《長恨歌》寫于元和元年,時白居易任盩厔(今陜西周至)尉。是年冬天,白居易、陳鴻、王質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間談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這段悲劇故事,大家都很有感觸。于是王質夫就請白居易寫了這首長詩,請陳鴻寫了一篇傳記,二者相輔相成,流傳后世。

●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并將這一主張付諸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致力于諷諭詩。

●唐憲宗即位之初,有志于改革弊政,朝政出現(xiàn)一線希望,但是他驕奢淫逸,宮中多內寵,為了能放肆淫樂,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

●據(jù)丁毅、方超《<長恨歌>評價管窺》記述:白居易年輕時與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于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分手時,詩人寫下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后期”的沉痛詩句。《長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政治上追求“美政”理想,人格操守上追求“美德”情操,文學上創(chuàng)作了以《離騷》為代表的“美文”。他“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曾兩度蒙冤被流放,但他仍然不忘祖國安危,始終不改其眷念故國的忠貞。后因楚都郢被秦兵攻破,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断娣蛉恕纷饔谠娙肆鞣诺。

●《湘夫人》和《湘君》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樂歌。古代楚國沅、湘一帶,有祭祀男女水神之俗;后來以舜為湘君(湘江水神),以舜二妃(娥皇、女英)為湘夫人。

●東漢的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說:屈原作《九歌》,“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諷諫”。

2.探究:這兩首詩同寫愛情,而且都寫到愛情受挫,都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與執(zhí)著,但是其意蘊有所不同。怎樣理解這兩首詩的主旨?

提示:

白居易的《長恨歌》主旨主要有三說:愛情說、諷諭說和愛情諷諭雙重主題說。屈原的《湘夫人》主旨亦有三說:對愛情的忠貞與執(zhí)著說、寄托身世有所諷諫說和愛情諷諫雙重主題說。當然,可能還有其他說法。根據(jù)“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兩種方法鑒賞探究,言之成理,均值得肯定。

五、小結。要求圍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總結對兩首詩閱讀的過程,領悟探究古代詩歌意旨的方法。

第二個子專題

一、釋題。“行路難”是樂府舊題。《樂府題解》說:“《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鮑照的《擬行路難》和李白的《行路難》都是仿樂府舊題而作。

二、誦讀。自由讀,齊讀,個體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語氣語調,體味語言風格。

三、賞讀。將兩首詩對比著賞讀。

1.讀一讀悟一悟:兩首詩句式長短的變化,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

提示:

鮑照的《擬行路難》前六句運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錯,建構起一短一長、一張一弛的節(jié)奏形式,給人以半吐半吞、欲說還休之感,而到了結尾處,則又改為連用七言長調,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閘門,形成了情感的高潮。李白的《行路難》前八句和末二句都是七言句式,中間連用四個三言短句,十分傳神地表達出進退維谷、急切不安的心態(tài),而且透露出不甘彷徨、繼續(xù)追求的內蘊。

2.讀一讀悟一悟:鮑照的《擬行路難》中“安能行嘆復坐愁”“心非木石豈無感”這兩個反問句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提示:

第一個反問句“安能行嘆復坐愁”是說不應當嘆息發(fā)愁,應該自我寬解,心胸開闊,心平氣和地接受“人生亦有命”的現(xiàn)實,但從全詩看這明顯地是運用了反諷的筆法。第二個反問句“心非木石豈無感”又表達了人非木石,豈能無情,正面宣泄出自己不認命的內心世界,把全詩的情感推向高潮。

3.讀一讀悟一悟:兩首詩同以“行路難”為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有怎樣的共同點?

提示:

兩首詩都抒寫了世路艱難、抱負難展的抑郁,通篇都充滿著悲愁苦悶之情和怨憤不平之氣。

4.讀一讀悟一悟:兩首詩的結末兩句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提示:

鮑照的《擬行路難》結末兩句,前一反問,情感如火山噴涌,突然發(fā)泄,但后一句卻急轉直下,表達出還是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肚里,淋漓盡致表現(xiàn)了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態(tài)。李白的《行路難》結末兩句,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詩人的樂觀與自信,對理想的堅定地追求。

四、探究。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探究兩首同題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同中有異的原因。

提示:

鮑照,南北朝文學家,擅長寫樂府詩,才華出眾,聞名于世,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是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寒微,,這就不能不形成他人生的悲劇。形成鮑照悲劇的決定性因素是他個人的抱負和志向,他是一個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強烈的人,毫不掩飾自己對富貴榮華、及時享樂、建功立業(yè)等種種目標的追求,并且認為自己的才華理應得到這一切,老莊哲學中消極遁世、委曲求全的東西,都與他的思想格格不入。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他的內心備遭壓抑的痛苦,不滿抗爭但又無奈。

李白的《行路難》寫于告別長安的時候,很顯然對自己不被重用的遭遇感到憤慨,深感世路充滿艱難險阻,但是內心充滿浪漫主義思想的李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總是對人生樂觀自信,對理想滿懷信念,詩歌中不乏豪邁的情懷。

五、回讀。再誦讀兩首詩,玩味同中有異的意蘊。

第三個子專題

一、走近陸游。

1.陸游簡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jié)的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鄉(xiāng)著書立說。陸游自幼就受到家庭的愛國教育,立下了抗戰(zhàn)復仇的壯志。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奸臣秦檜而被除名。宋孝宗時,被賜給進士出身,歷任夔州通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做過嚴州等地方官,還參贊王炎、范成大幕府軍事,后來做過朝議大夫、禮部郎中。65歲那年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閑居,死時年86。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tǒng)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勤于創(chuàng)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9300多首。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xiàn)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

2.學生交流自己讀過的陸游的愛國詩。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關山月》等等。

二、賞讀《書憤》。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把握語調。

2.要求根據(jù)“起、承、轉、合”的結構讀懂各聯(lián)內容。

提示:

起: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年少立志。承: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追懷往事。轉: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感嘆壯志未酬。合: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以諸葛亮自況,自勉。

3.《書憤》全詩雖通篇不見“憤”字,但細品起來,憤慨之情無處不在。要求就此賞析。

提示:

首聯(lián)寫自己早歲意欲收復中原的志向,以“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點出詩題中的“憤”字,形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頷聯(lián)回憶當年氣壯山河的戰(zhàn)斗畫面,承接“氣如山”,將詩人的報國愿望渲染得更加鮮明,再次突出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與首聯(lián)相比,悲憤之情更加強烈。頸聯(lián)從回憶到現(xiàn)實,詩意轉為悲涼,一“空”一“已”互為映襯,有著無限沉痛與悲憤。尾聯(lián)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憤中蘊藉著豪壯之情。

4.再次誦讀全詩,深入體味詩歌洋溢的悲壯的愛國情感。

三、對比閱讀。

1.朗讀陸游寫于《書憤》同年的《臨安春雨初霽》。

2.體味這兩首詩語氣語調的不同。

提示:

《書憤》嚴肅激憤,感懷悲壯,氣勢沉雄;而《臨安春雨初霽》憂郁輕嘆,閑適輕松,不乏詼諧的筆調。

3.品味:從兩首詩起句看,詩人都含有不平之憤,但是其“憤”有何不同?

提示:

《書憤》之“憤”,悲憤中含豪壯;《臨安春雨初霽》之“憤”,郁悶中含憂憤。

4.體會兩首詩主旨的不同。

提示:

《書憤》表達的是愛國壯志,《臨安春雨初霽》表達的是對官場的厭倦。

5.探究:詩人同年寫作的兩首詩,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為何不同?

提示:

這與詩人寫作的背景有關。

南宋時,金兵入侵,中原淪陷,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想北伐。陸游主張抗金,觸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擊排斥,多次被罷官。寫作《書憤》時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當時陸游已61歲,在山陰閑居了6年,少年時的志向眼看就要化為泡影,心中常懷悲憤之情。

也是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朝廷召陸游到臨安任以閑職,顯然是不想重用他,他對這個職位不感興趣,但迫于“圣命”,又為了維持生計,也只好接受下來。在這種心境之下,他寫了《臨安春雨初霽》詩作。

四、回讀反思。進一步明了閱讀古詩“知人論世”之道。

單元學習總結

要求學生根據(jù)三個子專題的學習,結合本三元“賞析指導”,寫一篇古代詩歌賞析隨筆,談談自己的賞析感受與體會。

單元鞏固延伸訓練

賞析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與《聲聲慢》(尋尋覓覓),加深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方法的理解,形成自覺運用這兩種方法賞讀古詩的思維習慣。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構想 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試卷 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默寫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