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恒久遠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梁啟超,中國近代歷史的風云人物,在先生名字前,可以冠以無數形容詞,也道不盡一生傳奇。而在我看來,一位偉大的好爸爸梁啟超或許是對先生的另一種最好的評價吧。
再讀《梁啟超家書》,感受先生與孩子們深深的愛,聆聽先生的諄諄教誨,思考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路在何方。
一、愛的教育
先生所處的時代,中國正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而傳統(tǒng)家庭中的森嚴等級序列也遭受著“變”的挑戰(zhàn)。
在提倡“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從蒙學的《朱子家訓》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關于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家書家訓,都難逃一副神色嚴峻的教訓面孔。
而翻開《梁啟超家書》,是不一樣的景象:先生對孩子們的愛,出于心間,形諸筆墨,讓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濃濃的父愛。梁啟超將他的兒女們稱作“我的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那兩個不甚寶貝的好乖乖”等,落款是“爹爹”。他給子女講笑話、講日常生活瑣事,還時時自我調侃。在家書中,他對子女說:“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贝竽懙卣f出愛,在那樣一個新舊沖擊交替的時代更難能可貴,更令我們感動。而這種“十二分熱烈”的“愛情”,散見于他給子女的400余封家書中。
這些家書,前后持續(xù)15年,有的只有寥寥十幾字,僅為報平安或交代家事,有的則長達幾千字,或縱論時事,或暢談家事,又或與妻兒談心聊天。
每一封信里,是濃濃的父愛,其情之真、其愛之切,亦溫暖后人。
就如家書中可愛的細節(jié),先生給九個孩子都取了獨一無二的小名。梁啟超要確保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愛,而且都是父親心中特殊的一個。他給大女兒思順取愛稱“大寶貝”,三女兒思懿叫“司馬懿”,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老白鼻”。
如此多的子女,先生又是百忙中人,但處理親子關系卻游刃有余。由此我們不能看出,開明的家風、平等的溝通所匯聚而成的愛的教育,是梁家子女俱成才的不可或缺的原因吧。
二、趣味主義
終生信奉趣味主義,視無趣為大敵的任公,對于父親這樣一個重大角色,焉能扮演得面目可憎枯燥乏味?不出所料,在家書中,趣味主義這一點也常被先生提起。
在《給孩子們書》中,先生告訴長子梁思成,教導他要多下點功夫在專業(yè)之外的學科方面。一方面是不至下使自己的學業(yè)枯燥,另一方面則因為讀書取益,進而在社會當中取得機會!拔遗履阋蛩鶎W太專業(y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先生倡導趣味主義教育這一點,于今看來,甚有前瞻性。如今的多少學子,日日為學業(yè)煩擾,失去了最本真的探求知識學問的樂趣。其實,做一個趣味極多的人,是可以使生活內容豐富,能夠擁有不厭不倦的精神。在先生看來,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了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生活極其有價值。
父親家書帶來的影響是終身受益的。小兒子梁思禮性格爽朗樂觀,他曾深情回憶:“我與父親一樣,崇尚趣味主義!闭侨绱,他不僅在事業(yè)上成就輝煌,而且生活趣味十足。梁思禮先生早在大學就獲得摔跤的冠軍,他一生癡迷籃球、音樂、攝影等等,而晚年的他迷上了計算機象棋,一生不離趣味二字。
尊重自己的天性自由,將自己的生活過得趣味有益。原來拒絕乏味也并非難事,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將是妙趣橫生的。
三、最美的際遇
家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而在傳統(tǒng)與現代化轉型之際,梁啟超先生以自己的方式留給世人以啟迪,傳統(tǒng)家風家教不可丟卻,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家庭的支持與教育,不僅僅在物質上,更在精神上。
而家書,便是先生家庭教育的最好載體,是這個百年家族的家風家教的最好見證。而就先生的教育觀念而言,其核心就是培養(yǎng)人的天性,尊重心性自由。
家書有一例子:女兒思莊要選專業(yè)時,梁啟超考慮到現代生物學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希望她學這門專業(yè)。思莊遵從了父親的意愿,但嘗試之后,自覺興趣不大,十分苦惱,向大哥思成訴說。梁啟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為自己的引導不安,趕緊寫信給思莊!奥犚娔愣缯f你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么不早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彼记f遂改學圖書館學,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由此足見先生對孩子的天性的尊重,沒有將自己意志強加給孩子,雖然這個意志較之我們現在的父母急于讓孩子所謂有前途的專業(yè)已然高尚許多。先生就是這般,從孩子的天性出發(fā),支持孩子選擇最合適的,最能收獲樂趣與實現價值的。
今日的我們在驚嘆,梁氏家族締造的“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但我想,先生若在今日,必定也不會寫所謂《我是如何培養(yǎng)出三個院士的》的假意文章的。因為,先生關注的是孩子的天性,是作為父親該如何引導,如何教育,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綜合型的人才。先生的孩子們,在家書里汲取父親的愛意與教誨,做最真實自由的自己,這是世間最美的際遇。
我們現在倡導的所謂素質教育,所謂綜合發(fā)展,這些教育理念百年前任公已然為我們付諸實踐。反思今日,教育是社會的一個痛點,問題之多令人煩憂。而現在的我們,或許可從《梁啟超家書》中汲取一二,對子女進行愛的教育,平等地與孩子交流,不僅僅關注學業(yè),而是將包括自己的責任、勇氣、健康、理財、愛國等等方面分享與孩子。而孩子綜合發(fā)展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心性,敞開彼此心扉,溝通有無,使孩子成為自己,一個獨立自由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