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黃止咳合劑治療感冒后咳嗽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2
普通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統(tǒng)最常見的疾病,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當感冒急性期癥狀消失后,咳嗽仍然遷延不愈,臨床上稱為感冒后咳嗽。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病原體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導致此類遷延不愈的咳嗽,有文獻統(tǒng)稱為感染后咳嗽[1]. 祖國醫(yī)學認為“咳嗽”是由于邪犯肺系,肺失宣肅,氣機上逆所致。目前,臨床上有很多止咳藥水,但效果常不理想,本文作者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應用杏黃止咳合劑治療感冒后咳嗽取得了較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有119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分會《咳嗽的診斷與主料指南(草案)》中感冒后咳嗽診斷標準[2],中醫(yī)診斷符合《咳嗽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1版)》[3]中風邪犯肺證的辨證標準。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0-68歲,平均42歲。對照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22-70歲,平均45歲。全部病例病程均在17~32日,平均22日。兩者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予杏黃止咳合劑(湖州市中醫(yī)院自制中成藥)。藥用:苦杏仁,黃芩(炒),半夏(生),前胡,紫蘇子,荊芥。每日2次,一次25ml。
1.2.2 對照組:強力枇杷露(江西三九藥業(yè)生產)每日3次,一次15ml。
兩組療程均為7日。
1.3.1 觀察指標:癥狀積分主要癥狀咳嗽癥狀積分變化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擬定,將三個癥狀分為無、輕、中、重4個等級,其中主癥咳嗽積分分別為別為0、l、2、3分。觀察指標治療前后進行癥狀評分,以評分的總和為準。評分標準見表(1)。
1.3.2 療效評定:治療前后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并記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局制定的“鎮(zhèn)咳平喘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癥狀及療效判斷[4].顯效:咳嗽癥狀消失或咳嗽偶作,無連續(xù)性刺激性咳嗽;有效:咳嗽較前明顯減輕,但仍有發(fā)作性連續(xù)性咳嗽;無效:咳嗽癥狀較前無明顯改善。
1.3.3 安全性指標 記錄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對兩組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測。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假設檢驗采用雙側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雙側P≤0.01為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咳嗽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相關資料經Wilcoxon秩和檢驗后P=0.03<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5%大于對照組的81.16%,可知治療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3)。
3 討論
感冒后咳嗽患者多有發(fā)熱,鼻塞,流涕,噴嚏等癥狀減輕后,出現(xiàn)咽癢,久咳不愈,呈陣發(fā)性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對于頑固性咳嗽,中醫(yī)以“肺氣上逆致咳”立論。祖國醫(yī)學將感冒后咳嗽納入”久咳”、”風咳”、”外感咳嗽”等范疇,認為感冒初期風邪經口鼻或皮毛侵犯肺系,肺宣降失司,肺氣上逆而致咳嗽,治療后雖感冒表證已除,但風邪未盡,蘊于肺內,肺失宣降,咳嗽遷延不愈。中醫(yī)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做聲,咳吐痰液而言,分別而言,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咳嗽病因常分為外感和內因,外感一般為六淫之邪,侵襲肺系。常以風為先導,或夾寒,或夾熱,或夾燥,表現(xiàn)為風寒,風熱,風燥,內因一般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于肺,日常病人中已外感咳嗽居多,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咳嗽,發(fā)熱,頭痛等肺衛(wèi)表征,一般均為邪實;中醫(yī)治療宜宣肺祛風,化痰止咳。杏黃止咳合劑適用于一切外感咳嗽,屬于邪實,治以祛邪利肺,方中紫蘇,荊芥祛風解表散寒,黃芩清熱燥濕,半夏燥濕化痰,前胡疏散風熱,燥濕降氣化痰,苦杏仁,紫蘇子止咳平喘,全方公用起宣肺止咳平喘之功效。
本研究表明;杏黃止咳合劑治療感冒后咳嗽療效顯著,有較好臨床應用價值,是值得推廣的方法。另外本研究兩組患者無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對兩組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均正常,表明杏黃止咳合劑用于感冒后咳嗽的治療是安全的。
參考文獻
況久龍,段鳳英,范希兄。60例慢性持續(xù)性咳嗽診治的臨床分析[J]。江西醫(yī)藥,2002,35(5):29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人缘脑\段與治療指南[J]。中華呼吸和結核雜志,2005,28(11):738-744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肺系病專業(yè)委員會.咳嗽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1版)[J].中醫(yī)雜志,2011;52(1O):896~899
邵長周,翟介明,何禮賢,阿斯美治療慢性咳嗽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6,32(39):40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同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26~28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