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背踝x此話,我便覺得這個比喻用得極妙。上善若水,水至柔,澤被萬物,納百川而不言;水至堅,點滴穿石,經(jīng)污淖而不止。堅柔并蓄者,是謂之上善。
上善即大善,真正的善者如水般通達曉暢,風云變幻亦不移其性,這便有了上善若水之說。
可并非所有的善都能稱之為上善。
大多數(shù)人所懷有的善,往往以完善自身德性為出發(fā)點。人有修身養(yǎng)性的訴求,而這種訴求便推動人們向善境不斷靠攏。但這歸根結底是推己及人,故行善時常會“己所欲而施于人”,難免有以自我為中心的趨向。故由修身而發(fā)的善,只能稱得上是小善,格局不免狹隘。
每種善固然都值得贊揚,但善的大小卻對人生價值有著深遠影響。
古代官場難免有失意之臣,多數(shù)人被貶之后終日發(fā)遷客騷人之嘆而無所作為,郁結之中行善亦多是小恩小惠而難成大事。蘇東坡同樣被一貶再貶,卻堅持行清明之政,心懷天下,先行修筑長堤之妙,后有寬免官債之仁。陸游更是在《跋東坡帖》中寫道:“公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
這真是一語道破了上善的真諦!上善之境,應從功利與自我中抽身,將興建大利作為行善目的,以通達開闊的心境對他人、社會乃至天下萬物濟以善意。善是渡人的過程,于人于己均不必求回報,渡人之時便已成全渡己。
上善并不是無底線的縱容。它是發(fā)于本心的慈悲與包容,有選擇、有主見,而非受人欺凌之弱點,更非謀求利益之工具。懷仁愛之心對善者施以援手,而使其更善;因是非之辯對惡者毫不縱容,而不使其更惡。
上善者亦并非圣人的專指。但盡凡心,在每一個當下積累并匯聚善的點滴,再平凡的生命也能行大善!陡袆又袊窓谀吭C獎給一位貧困地區(qū)的校長莫振高,他為莘莘學子行善而不謀私利。又如物理學家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渥的生活,以赤膽忠心報效祖國。他們的名字或許不為世人熟知,但他們卻將上善化作光明之燭,使山川湖海熠熠生輝,這便是一種于無聲處的偉大。
所謂上善之人,因其在行善時從未想過回報,將善當成日復一日的信仰,把行善看成呼吸一般平常的舉動,才為自己種下了未來收獲涌泉之報的可能,好比種樹,曾經(jīng)下苗,將來綠樹成蔭。
上善者其性若水,不求甘霖相報,卻得源頭活水汩汩而來,清明如鏡。
相關熱詞搜索:上善若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