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1白明在線閱讀【白明:京城“片兒白”話打眼】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在收藏界,“打眼”就是說走了眼買了假東西,但是,打了眼還不能說,說了就寒磣、就沒面子,所以凡是做收藏的人大多對此諱莫如深。 白明,圈里人稱他:“片兒白”。一個收集了6萬多塊古瓷片的收藏家,擁有了京城第一家古瓷片博物館,坐落在崇文區(qū)的花市,起名為“睦明唐”博物館。50歲的白明,憑借他20多年的收藏親身經(jīng)歷及朋友們的收藏感受,以《打眼》一書講述了他瓷片背后的故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
白明敢把他“打眼”的親歷故事講給大家,就是提示收藏愛好者們多長知識少打眼。從宋明清幾代到現(xiàn)在,幾乎沒有專門談“打眼”的書籍。白明膽大,敢“吃”螃蟹,他說:“最主要的是我受騙也特別多,我就想把這個談出來,警示我們的收藏大軍要謹防古玩行里的陷阱!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天青色”的汝官瓷,是為有宋以來中國五大名窯,即汝、均、官、哥、定之首,史書上記載:“汝”,五窯之魁也。白明很早就對汝窯青瓷情有獨鐘,做夢都想得到一件汝窯的瓷器,哪怕是一塊瓷片。十年前的一次機會,他坐上了去往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這里正是汝窯的所在地)的列車。一下車他先就被眼前的畫面驚呆了:這里的村前坡地上,密密麻麻到處都是坑,這些土坑的四周,到處可見散碎的瓷片。此情此景,令他這個專門到處收“碎瓷爛瓦”的人興奮不已。
在河南,白明認識了一位朋友老丁,在他的帶領(lǐng)下,白明走村串戶,見到了真正汝窯瓷片標本,不過,動了收購之心的白明卻一片兒也買不到。他們來到了一戶人家,房主是一位塌肩駝背的老者。老丁再三叮囑白明:“不要多說話,也不要多問,看好了喜歡的東西就交錢走人!贝麄冞M得屋門,那老者就把腦袋探出門外,左顧右盼,確實證明無人跟蹤之后,方才把門關(guān)上。
老者從被服垛底下掏出來一個大紙包,里邊是綠瑩瑩的一對刻花大碗。這分明是一對“臨汝窯”的青瓷大碗,品相極佳。白明知道在宋朝的時候,這一帶除了生產(chǎn)供奉給皇宮的“汝官瓷”之外,民間還燒造一種“臨汝青瓷”,與當年出產(chǎn)于陜西潼關(guān)的“耀州窯”齊名,并列為中國古代青瓷中的上品。想到此處,白明的心前不禁掠過了一陣“功能性戰(zhàn)栗”。
老丁似乎一下子就看破了白明的心思,用眼神暗示:“別著急。”然后他就不緊不慢地問老者:“你這兩只破碗,要多少錢?”而后,老丁小聲地問白明:“您身上帶著多少錢?”白明坦白地說:“只有一萬多一點兒,你和他商量商量,給我留下一些夠回家的盤纏就行!崩隙【驼f:“好!我替白先生作一回主,兩只碗給你一萬塊錢怎么樣?咱可不能讓北京的朋友光著腚回家!”
老者表現(xiàn)得很勉強,白明這兒則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把一捆人民幣遞了過去。老者和老丁一起點鈔票,對著燈泡一張張地驗證,看來是生怕有假票兒。白明小心翼翼地把兩只青瓷大碗用破報紙包好,揣進了懷里;氐搅速e館,白明不光是沒有了睡意,連饑餓感都找不著,就剩下亢奮了。白明尋思著得出去吃點夜宵,要一瓶小酒兒,自己給自己慶賀慶賀。正得意著呢,突然聽見有人喊他的名字,猛抬頭認出了是一位北京的“瓷友”,他身邊還跟著幾位河南收藏界的朋友。他鄉(xiāng)遇故知,這讓白明原本就已經(jīng)興奮的心情,更加激動不已。
回到賓館,白明從手提箱里取出寶貝,可這東西擺出來了,白明卻沒有見著任何人激動或緊張,房間里一片寂靜。瓷友中一位年齡稍長的河南朋友肯定地說:“這倆碗的確是假的,這種東西可是騙了不少的人。但是對于咱們來講,就藏不住狐貍尾巴了,你看這碗上的刻花,太規(guī)正!可比宋代的工藝精細多了。再說這火候也不對,那時候可沒有這么高的爐溫,所以這兩件東西的瓷化程度太好了。不用問,宋朝的皇帝要是活到今天,肯定會重賞這個燒窯的人!”最后,他們猜測這兩只青瓷大碗出于某某村的丁某某所制,據(jù)說在他家里秘密地燒著一座小窯,專燒制“臨汝青瓷”。燒好了以后,就散布在別人家,特別是看上去又老實又憨厚的老農(nóng)家里,然后是逮著誰算誰,這叫“埋地雷”。
第二天白明把老丁叫到了賓館,老丁則是一臉的無辜,攤開兩只手,堅決表示自己沒有在家里燒窯,并且當著白明的面給老者打電話,大罵他“傷害了我的朋友”,“我還能說什么呢?知道人家分明是在演戲愣是沒轍,反正這錢就跟潑出去的水一樣,想收是收不回來了。”
出門不認帳的“苦肉計”
白明對于贗品有兩種看法。一是歷朝歷代都有做前朝東西的,這里面要區(qū)分兩種情況:一是尊古,確實有人喜歡、就是仿古的藝術(shù)品。但是,把一個東西做了舊,然后擺出來,再想辦法吸引人來上當,把贗品當真貨賣給人家,這叫欺世。尊古也好,欺世也好,這個東西本身并沒有罪,有罪的是人,我們要抨擊的是人。白明說他認識的一位景德鎮(zhèn)瓷器大師,仿制燒出了很精美的瓷器,他把它放在他的博物館里向大家推薦欣賞。
有些人受經(jīng)濟利益的趨勢,就喪失了道德的準線,他想把自己的贗品買出去,就設局編排一套完整的連環(huán)計,你在不經(jīng)意間就進入了人家的局,成為了一個角色。其實,你在表演,他也在表演。這就是白明說道的“心魔”――兩個人都是演員,他是想把不值錢的東西賣給你,你是想花很少的錢買到好東西。結(jié)果倆人PK去吧。
在白明剛結(jié)婚不久,他的一個要好的朋友找到他,說別人有一件古瓷器要急于出手,6萬元,和他手里的拿的畫冊上的圖片一樣,據(jù)說市場上能賣到30萬,這位朋友知道白明有個香港的親戚,攛掇著他做中間人,這樣白明可以凈賺20多萬。這時的白明開始心動了,白明給親戚打電話,親戚當即決定過幾天到北京。
于是,白明找到了他的這位朋友,要拿這件東西,朋友說:你要先交6萬元錢,白明無奈,只好回家去找錢,他把家里的積蓄都拿出來也湊不了6萬元呀。白明只好把自己愛人的玉器陪嫁,還有父親送給他的一把精致小提琴加上,勉強的把這件東西拿走了,第二天他帶這東西如約來到了北京飯店,親戚派了兩個懂行的人,他們一看東西就說,和寄的圖片不一樣,不是那件東西,這個是贗品。
白明這可傻了,頓時天旋地轉(zhuǎn)。白明立即抱著這件東西往朋友家去,還沒等他敲門,就聽見他老婆在屋里又嚎又哭,朋友說:“我老婆正在抽“羊角風”,你回去吧!卑酌饕宦牼椭缐氖铝,他那里肯回呀,把門敲碎也要問個究竟,1個小時后,門終于開了,他老婆也不鬧了,朋友在一把椅子上威嚴坐著,白明沒說話,就把東西往那兒一放,朋友就說話了,“這件東西不是我的。”白明就像迎頭挨了一悶棍,什么話都說不出來了,扭頭就走了,他知道什么都要不回來了,從此再也不見他的這個所謂的朋友了,15年后,就是這一棒,打出了他現(xiàn)在的古陶瓷博物館。
精心設計“連環(huán)計”
白明講述了他一位收藏朋友的親歷故事。這位朋友在外地出差時,去逛古玩店,讓他遇到了兩家古玩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先是花兩萬買了一個乾隆年間的盤子,后又被另一家忽悠著以五千元買了回去,一來一去,只算是“跑南京給人送了一萬五千塊錢”。而精明的古玩商到哪都一樣,除了“連環(huán)計”、“埋地雷”,還有國內(nèi)做舊,國外“引爆”,再加上各種各樣神乎其神的傳說故事,騙局真是一局勝似一局,把局都做到國外去了。
“血的教訓”里得來的潛規(guī)則并不代表就一定可以不打眼了。白明說,“我是一身除了跟打得跟篩子一樣的眼兒之外,一個漏兒都沒有撿回來,您說的這個概率有多大,我說它比飛機失事的幾率還要小,太少了”。
“打眼”與眼力本身有關(guān),更關(guān)乎人的貪心。白明的收藏感悟是“擺正心態(tài),意在研習,以鑒賞為樂,以收藏為趣”。這是在根本上讓收藏者多學知識少受騙的制勝秘籍。而想要從“打眼”到“開眼”再到“長眼”,白明說“想開眼首先一條,我們必須要有充足的知識和大量的學識,來滋養(yǎng)你去對藝術(shù)品產(chǎn)生認識”,他就曾經(jīng)有幸在一個著名收藏家那里看到一個價值148萬的竹雕筆筒,一個干巴巴的筆筒要148萬,白明說什么也不相信,可專家偏偏一二三四地說得白明思想來了個180度大轉(zhuǎn)彎,“在這樣的精品面前,錢的分量相對就輕了”。
白明憑借他多年的打眼經(jīng)歷,提高了他識別古陶瓷的眼力,多年來,他收集了各個朝代,各個窯口大小6萬多塊古瓷片,給初學者提供了一個提高鑒賞能力學習的大課堂,在他的博物館你可以用手處摸到瓷片,觀看到瓷器的斷面,給初學者提供了一個提高鑒賞能力的大課堂。最后白明奉勸廣大的收藏愛好者:您可千萬別因為看見人家揀過漏兒就眼饞,正所謂“十貪九打眼”。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打眼 京城 片兒 白明:京城“片兒白”話打眼 白明京都片兒白 白明打眼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