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學術是一把雙刃劍 網絡是把雙刃劍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要]21世紀是電腦與網絡的時代,以數(shù)字化技術為依托的“第四媒體”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抗拒的技術力量,無論從覆蓋的廣度還是影響的深度講,數(shù)字媒介都是當今最具彰顯力和關注度的媒介現(xiàn)象。當人類的生存被數(shù)字技術浸染和改變,學術的生存也就難逃“數(shù)字化生存”的藩籬。網絡學術雖然是一股欣欣向榮的中堅力量,由于它還處于成長的階段,起步較晚,因此還有很多有待完善之處。
[關鍵詞]網絡學術論壇;數(shù)字媒介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1)01-0162-1.5
數(shù)字媒介對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力和推進力比此前所有媒介都要廣泛、深刻和迅捷得多。它所影響的不僅有文學的創(chuàng)作、欣賞、傳播方式,還有文學生長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網絡學術是網絡文學的一部分,網絡學術也在充當著傳統(tǒng)學術的“消解”和“啟蒙”的雙重角色。
一、網絡學術論壇的優(yōu)勢和積極作用
第一,從學術主體上來看,網絡學術實行非實名制。“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網絡上尊重每一個人的看法,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百家爭鳴”是網絡學術的一大特點!皼]有人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特權,無論是公司還是美國總統(tǒng),在網絡空間中都不比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有更多的優(yōu)勢!苯柚鷶(shù)字媒介的平民化敘事,促使文學向民間意識回流,讓文學從專業(yè)創(chuàng)作向“民間寫作”轉型。盡管目前的網絡學術主體還是“知識性主體”,但是數(shù)字媒介創(chuàng)造的開放和民間姿態(tài)仍然是學術生產力的一大進步:它打破了專業(yè)作家對輿論工具的壟斷,分享了社會精英、文化貴族的話語權力。正如侯書森所說:“共享的思想是網絡的精髓,沒有共享,就不成為網絡”。北京大學的北大中文論壇就是一個身份開放的言論陣地,無論你是高高在上的教授,還是初出茅廬的小生,都可以為自己的思想、觀點加以表達和論證。
第二,網絡學術對中國文學另一個推動力就是為學術發(fā)展贏得了更大的自由度。有的研究者稱:“它不像傳統(tǒng)寫作那樣依靠作品的出版和發(fā)行實現(xiàn)社會的最終認可,因而不僅擺脫了資金和物質基礎的困擾,更重要的是署名的隱蔽性和虛擬性,使寫作者實現(xiàn)了真正的暢所欲言。”吉林大學文學院在上美學課時,曾經在“北大中文學術論壇”開設“吉林大學美學課集結”的主題帖子,由授課教師提出問題,全體同學及學術論壇中的網民都可作出回答;同學們也在這個主題帖子中提出疑問,由教師做回答。這樣,同學和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老師和其他學者之間、學校教學與社會研究之間都可以就任何與美學有關的問題進行無限制討論。學術自由地辯論總是容易產生思想的火花。著名作家張抗抗說:“無論大魚小魚,在網絡的世界里自由漫步,發(fā)問與應答,痛苦與快樂,都是悄然無聲。岸上的人聽不見他們的發(fā)言,他們的話是說給自己和朋友們聽的。那些聲音發(fā)自孤寂的內心深處,在浩渺的空間尋找遙遠的回聲。網絡寫作者的初衷也許僅僅只是為了訴說,他們只忠實于個人的認知,鄙視名譽欲求和利益企圖――這是最重要的和最寶貴的。”
第三,網絡學術還有便捷性的特點,以往學者都是辛苦地用筆“碼字”,現(xiàn)在可以對著電腦直起脖子,用鍵盤敲擊自己的思想,把思想存儲成“比特世界的詩學”。網絡學術的媒介是因特網,因特網和紙張相比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性。紙張生產需要時間,紙張的保存更非易事。傳統(tǒng)學術需要嚴格的審核程序,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發(fā)表。網絡學術基本上是完全開放的平臺,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讓自己的思想世界流通。
第四,網絡學術還有互動性的特點。傳統(tǒng)學術都是灌輸式的,都是讀者通過圖書了解了學者的思想。有的學者稱:“在這里,作者是一個絕對核心的元素,是文本全知全能的主宰角色,一切都是已知的,既定的讀者只是等候智者訓導的角色!痹诰W絡學術氛圍中,學者和讀者是同樣的身份,有時讀者的反饋還會影響學者,據(jù)《中華讀書報》報道,在一次“賈平凹答網友問”的兩個多小時內,大多談論的是作家自己的作品以及其他文學問題!斑@讓他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甚至可能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
二、目前網絡論壇常見的主要問題
由于自身的開放性、即時性和互動性,網絡學術論壇近幾年來發(fā)展迅速,并將繼續(xù)蓬勃發(fā)展,但它畢竟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階段,要想與傳統(tǒng)學術交流傳播媒介形成比肩之勢,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學術論壇的學術性和自由性難以兼顧。由于網絡平臺具備開放性的同時,也就具備了復雜性,學術論壇既為學人們提供了探討問題發(fā)表主張的學術陣地,也給不明就里、恣意灌水之人提供了發(fā)泄的平臺。非學術性的帖子、業(yè)余學者和學術含量較低的帖子多見,往往是無關緊要的問題和爭強好勝的意氣之爭,有些學人在學術主張出現(xiàn)分歧時便走向強詞奪理進而發(fā)展為人身攻擊的極端,還有一些高校論壇管理人員蓄意地封帖、刪帖制造學術壟斷。
二是學者和學術界對網絡學術論壇的重視程度不高。網絡學術論壇是一個新興的事物,影響力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網絡學術論壇自身管理的一些不民主、不規(guī)范等問題也阻礙了其發(fā)展。實名上網的學者較少,有影響力和較高研究成果的學者上網較少,因此網絡學術論壇上的學術觀點基本上都是在“炒冷飯”,而難得提出的一些新觀點往往還沒有得到學術認定就很快銷聲匿跡或被屏蔽封殺了。目前網絡論壇對于學術發(fā)展的影響,基本上還局限于學術交流和啟發(fā)的階段,難以被廣大學者和學術界所重視。
對于任何一種符合人類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事物,毛澤東說過:“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倍韲能嚑柲嵫┓蛩够舱f過:“歷史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我們要本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態(tài)度對待網絡學術,相信網絡會在很大程度上造福學術的。
相關熱詞搜索:雙刃劍 學術 網絡 網絡學術是一把雙刃劍 網絡是把雙刃劍演講稿 網絡是把雙刃劍作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