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2-0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齊國歷史篇一:齊國歷代正統(tǒng)
文帝名炯,高帝之子,在位26年 公元890年~公元915年元始
武帝名天楦,文帝之子,在位54年公元916年~公元925年初建 公元926年~公元948年天統(tǒng) 公元949年~公元969年聖熙
宣帝名始韶,武帝之子,在位34年 公元970年~公元989年建始 公元990年~公元1003年元統(tǒng)
莊帝名睦至,宣帝之子,在位28年 公元1004年~公元1031年熙建
昭帝名宸聖,莊帝之子,在位23年 公元1032年~公元1054年聖統(tǒng)
成帝名楨永,昭帝之子,在位20年 公元1054年~公元1074年 永熙
元帝名熙武,成帝之子,在位18年 公元1075年~公元1092年 寬始
定帝名元恂,元帝之子,在位4年出奔西域建立西齊(公元1097年~公元1103年)公元1093年~公元1096年 建和
殤帝名元慍,元帝之子,在位3年 公元1096年~公元1099年建初
沖帝名徐憲,殤帝之子,在位1年 公元1099年~公元1100年長始
質(zhì)帝名憲(愆),元帝子懷國公元惕之子,在位5個月 公元1100年 曆和
安順王名文(玳),武帝後秦王成徇憲之子,在位3年 公元1100年~公元1103年安順
定帝複位5年,統(tǒng)一東西兩齊公元1104年~公元1108年 建統(tǒng)
康帝名衍憲,定帝之子,在位8年 公元1109年~公元1116年 熙朔
穆帝名瑛文,康帝之子,在位48年 公元1117年~公元1164年 天始
懿帝名景(晏),穆帝之子,在位20年 公元1165年~公元1184年 禦建
景帝名旅武,懿帝之子,在位58年公元1185年~公元1242年 景治
頃帝名單基,景帝之子,在位3年 戰(zhàn)歿 公元1243年~公元1245年熙治 匡帝名共慶,頃帝之子,在位21年公元1246年~公元1266年 衡符
桓帝名祺泰,匡帝之子,在位16年 公元1267年~公元1282年 天龍寧
安帝名畛仁,僖帝之子,在位30年公元1297年~公元1326年 宣寧
哀帝名由鈞,安帝之子,在位6年公元1327年~公元1332年宣伏
靜海伯名順真,安帝子孝成親王由(鐙)之子,在位1年 公元1333年玉寧
淮陽武莊侯名(宜)治,頃帝後淮陽昭侯頊真之子,在位3年戰(zhàn)歿公元1333年~公元1336年天定
平帝名承熙,淮陽武莊侯之子,在位11年公元1337年~公元1347年 熙寧
隱帝名睦名,平帝之子,在位5年出奔封國趙公元1348年~公元1352年德熙
少帝名睦夕,平帝子子,在位2年 公元1352年~公元1354年 長淳
烈帝名承(煦),匡帝後絳陽王康純真子孫,在位4年戰(zhàn)歿 公元1354年~公元1358年 禦熙
頃武帝名原濟,淮陽武莊侯子淮南王武昭頊真之孫,在位11年戰(zhàn)歿 公元1359年~公元1369年 淳道
襄文帝名(昆)乘,頃武帝之子,在位6年公元1370年~公元1375年 長寧 景昭帝名真申,襄文帝之子,在位32年 公元1376年~公元1407年 神狩 元成帝名孝貞,景昭帝之子,在位12年 公元1408年~公元1419年 貞道 孝昭帝名廉仲,元成帝之子,在位18年公元1420年~公元1437年 宣仁 孝懿帝名廉伊,元成帝之子,在位36年公元1438年~公元1473年 宣治 成穆帝名仁禮,孝懿帝之子,在位24年公元1474年~公元1497年 孝治武德 宣成帝名胤真,成穆帝之子,在位26年公元1498年~公元1523年 景嘉盛治 莊烈帝名啟哲,宣成帝之子,在位4年 公元1524~公元1527年 順仁
莊文帝名啟啻,宣成帝之子,在位5年 公元1527年~公元1532年永熙中統(tǒng) 簡昭帝名永弦,莊文帝之子,在位2年公元1533年~公元1534年國光永建 莊元帝名啟咨,宣成帝之子,在位2年 公元1534年~公元1536年 神授 懿文帝名向弦,莊元帝之子,在位4年 公元1537年~公元1540年 中統(tǒng) 簡文帝名彥文,懿文帝之子,在位1年 公元1541年 建寧
桓成帝名隹理,孝懿帝後恭順政親院彥平之子,在位2年 公元1541年~公元1543年 長
嘉章顯
靜莊帝名與其,成穆帝後恒陽院君(佚)理之子,在位2年公元1543年~公元1546年 後長寧
孝帝名伯理,景帝子安陽王穆(祉)基後長順仁政院彥元之子,在位26年 公元1547年~公元1572年 嘉治
襄帝名輔基,孝帝之子,在位42年 公元1573年~公元1614年 神德 明帝名至玄,襄帝之子,在位24年 公元1615年~公元1638年 承治 熙帝名延煦,明帝之子,在位20年戰(zhàn)歿公元1639年~公元1658年 正統(tǒng) 惠帝名絳曆,熙帝之子,在位12年 北齊(公元1659年~公元1673年)建立於幽都公元1659年~公元1670年聖伏
章帝名道(窕),惠帝之子,在位3年公元1671年~公元1673年 成道 章帝統(tǒng)一南北兩齊在位18年公元1674~公元1691年 成道
和帝名名(伊),章帝之子,在位12年公元1692年~公元1703年 和治 懷帝名祁興,和帝之子,在位5年 公元1703年~公元1708年 後熙治 靜帝名益譫,章帝子長沙王慶名(縻)之孫,在位2年 公元1708年~公元1710年 元治
獻帝名東冊,熙帝後安慶王僖益(誕)之子,在位16年 公元1710年~公元1725年太和
天治帝名道基,明帝後衡王成紹曆之子,在位32年公元1726年~公元1757年 正熙帝名慶名,天治帝之子,在位8年公元1758年~公元1765年 聖德帝名虔祁,正熙帝之子,在位6年 公元1766年~公元1771年 後成道帝名益誼,聖德帝之子,在位24年 公元1772年~公元1795年 大禦帝名允冊,後成道帝之子,在位18年公元1796年~公元1813年
神冊帝名(宥)秀,大禦帝之子,在位16年 公元1814年~公元1829年
天慶帝名元弘,神冊帝之子,在位4年 公元1830年~公元1833年
天熙帝名政弘,神冊帝之子,在位18年 公元1834年~公元1851年
宣泰帝名正惠,天熙帝之子,在位65年 公元1852年~公元1916年 大成帝名子介,宣泰帝之子,在位12年 公元1917年~公元1928年 後德慶帝名勇(榕),大成帝之子,在位25年 公元1929年~公元1953年 神熙帝名智赫,後德慶帝之子,在位30年 公元1954年~公元1983年 仁化帝名晟吾,神熙帝之子,在位36年公元1984年~公元2009年 後盛治帝名顯薰,仁化帝之子,在位26年
明政帝名盈秀,後盛治帝之子,在位18年
神曆帝名東穗,明政帝之子,在位43年
宣政帝名圓與,神曆帝之子,在位8年
後嘉治帝名景載,宣政帝之子,在位26年
至仁帝名潤昌,後嘉治帝之子,在位15年
明制帝名尚嘉,至仁帝之子,在位39年
德政帝名悅順,明制帝之子,在位28年
公元2010年~公元2035年 公元2036年~公元2053年公元2054年~公元2096年 公元2097年~公元2104年公元2105年~公元2130年 公元2131年~公元2145年 公元2146年~公元2184年公元2185年~ 公元2212年
齊國歷史篇二:齊國國君世系表
次
謚號 名 世系 序
1 齊太公 尚 炎帝后裔 2 齊丁公 伋 3 齊乙公 得 在位時間
前1046年—前1015年
前1014年—前
尚子 39
976年
前975年—前932
伋子 44
年
備注 數(shù)
即太公望,俗稱姜太公、姜子32
牙
年
4 齊癸公
慈母 得子 前931年—前880
年
52 5 齊哀公
不
辰 慈母子 前879年—前868
年
12 6 齊胡公 靜 慈母子,不前867年—前860
辰弟 年
8 7 齊獻公 山 慈母子,靜前859年—前851
弟 年
9 8 齊武公 壽 山子 前850年—前825
年
26 9 齊厲公
無忌 壽子 前824年—前816
年
9 10 齊文公 赤 無忌子 前815年—前804
年
12 11 齊成公 脫 赤子 前803年—前795
年
9 12
齊前莊
公
購
脫子 前794年—前731
年
64 13 齊釐公
祿
甫 購子 前730年—前698
年
33 14 齊襄公
諸
兒
祿甫子 前697年—前686
年
12 15
齊前廢無公 知
購孫,年子 前686年 1
16 齊桓公
小
祿甫子,諸前685(來自:www.newchangjing.com 蒲公英文 摘:齊國歷史)年—前643
白
兒弟 年
43 17 齊中廢無公 詭
小白子
前643年
1 18 齊孝公 昭
小白子,無
前642年—前633
詭弟
年
10 19 齊昭公 潘
小白子,昭
前632年—前613
弟
年 20 20 齊后廢公
舍 潘子
前613年
1
其名一作不臣
其名一作說
一作齊僖公
父夷仲年(夷為字,仲為排行,
年為名)
春秋五霸之一
一名無虧
商小白子,潘前612年—前609
21 齊懿公 4
人 弟 年
小白子,商前608年—前599
22 齊惠公 元 10
人弟 年 無前598年—前582
23 齊頃公 元子 17
野 年
前581年—前554
24 齊靈公 環(huán) 無野子 28
年
齊后莊前553年—前54825 光 環(huán)子 6
公 年
杵前547年—前490
26 齊景公 環(huán)子,光弟 58
臼 年
齊晏孺杵臼子,陽27 荼 前489年 1
子 生弟
陽前488年—前485
28 齊悼公 杵臼子 4
生 年
前484年—前481
29 齊簡公 壬 陽生子 4
年
陽生子,壬前480年—前456
30 齊平公 驁 25
弟 年
前455年—前405
31 齊宣公 積 驁子 51
年
前404年—前379前391年,被田和放逐于臨海
32 齊康公 貸 積子 26
年 的海島
2、作為諸侯的田齊
次序 1 2 3 4 5 6 7 8
謚號 齊太公 齊侯剡 齊桓公 齊威王 齊宣王 齊湣王 齊襄王 齊王建
名 在位時間 和 剡 午 因齊 辟疆 地 法章 建
年數(shù) 備注
前386年,被周安王列為諸侯
前334年,稱王
前288年,稱東帝,不久去帝號
前221年,秦滅齊
前404年—前384年 21
前383年—前375年 9 前374年—前357年 18 前356年—前320年 37 前319年—前301年 19 前300年—前284年 17 前283年—前265年 19 前264年—前221年 44
(秦治17年) 9 10 11 12 13 14
六個
儋 前208年—前207年
月
田假 假 前208年—前206年 3 田市(fú) 市 前206年 1 田榮 榮 前205年 1 田廣 廣 前204年—前203年 2 田橫 橫 前203年—前202年 2 田儋
前208年田儋自立為王 被田榮趕走
前202年,田橫自殺,齊國滅亡
齊國歷史篇三:齊國為何被秦所滅
齊國為何被秦所滅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雖為大國,但是內(nèi)外矛盾不斷。周夷王時期,齊哀公被烹,其弟胡公立但被哀公的少弟獻公所殺,遷都臨淄。之后,齊國內(nèi)戰(zhàn)不斷,王位爭奪不息。直到齊襄公時期才開始真正的振興,襄公滅紀四年后齊國政變,齊桓公上臺,齊國霸業(yè)開始。
齊國的霸業(yè)一部分得益于管仲的改革,在經(jīng)濟方面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實行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的改革加強國家對冶銅,制鐵,紡織等工業(yè)的管理并設立市場:在政治方面改革法律,選拔優(yōu)秀人才,教化窮人,軍事方面寄軍令于內(nèi)政,將全國民眾以軍事編制組織起來,外交方面“安四鄰,擇其淫亂者而先征之”。這些改革為齊國的稱霸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礎(chǔ)。
齊桓公二年,齊伐魯敗,但齊國不斷向外發(fā)展,先是滅譚后使魯鄭宋衛(wèi)四國屈服,使得黃河下游各國歸附。到了田氏代姜之后,威王、宣王勵精圖治,再振大國雄風,在戰(zhàn)國之七雄之中,首屈一指,居七雄之冠,孟子說齊宣王“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為了完成這一歷史重任,齊宣王進一步擴大了稷下學宮,經(jīng)常躬聽有識之士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廣泛招賢納士,選賢任能,他以卓越的智慧和驚人的膽略伐魏,破燕,合縱抗秦,聯(lián)合韓、魏以攻楚,齊國的王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此時的齊國已是春秋時期一大霸主,國富兵強。可是在此之后齊國的統(tǒng)治卻每況日下,晚年的齊閔王,驕暴、好色、好樂、不聽諫言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致使國家破敗而百姓不堪。 而在秦國,秦獻公去世,其子立,是為秦孝公。孝公即位之初,下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衛(wèi)國人衛(wèi)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術(shù),孝公甚喜,力排眾議,重用衛(wèi)鞅,實施變法。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新的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quán),重視農(nóng)產(chǎn),出現(xiàn)了“家給人足”的繁榮景象,全國百姓以私下斗毆為恥,以為國家立下戰(zhàn)功為榮,國家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富國強兵的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秦孝公死,秦惠文王。這時受新法“迫害”而被剝奪政治特權(quán)的舊貴族一起發(fā)難,發(fā)起針對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為了緩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商鞅雖死但變法政策卻對秦國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
后秦國迅速發(fā)展壯大。并且他們君王專制、中央集權(quán)、重勢尚刑。在思想上主張排斥百家,實行文化專制,崇尚赤裸裸的功利主義,表現(xiàn)出強烈的輪倫理,重實利的傾向。這種倡專制,重法術(shù)、尚功利、提倡嚴刑峻法的思想,在以武力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在那種軍事勝負壓倒一切的情勢下,無疑是一種極合時宜的思想利器。大大地加強了思想的統(tǒng)一,步調(diào)的一致,大大提高了秦國的戰(zhàn)斗力。以至于在戰(zhàn)爭中對萎靡的齊國有強大的威懾力。
齊國的滅亡一方面源于自身后期統(tǒng)治階層的無能,另一方面在歷史積累的過程中也表現(xiàn)出許多原因。
1齊國沒有連續(xù)的國策,政策搖擺不定。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姜氏齊國還是戰(zhàn)國時期的陳氏齊國都缺乏戰(zhàn)略眼光,政策沒有連續(xù)性。比如用管仲,就不重視禮儀法制,到晏嬰時期又放棄了管子重晏子。戰(zhàn)國時期表現(xiàn)得更差,今天合縱,明天連橫,堂堂大國卻被張儀、蘇秦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反觀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后就堅持以法治國的信念,癡心不改。在國策上,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逐步并西蜀吞巴郡,遠交近攻,連橫諸國,各個擊破。2國君的所謂雄心壯志只滿足于稱霸,即使后世君主亦不過想恢復桓公的功業(yè)。這跟秦國橫掃六合的壯志不可同日而語。齊國可以統(tǒng)一的時期只有兩個時期一個是,齊桓公時期,一個是齊威王時期,但由于戰(zhàn)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 齊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當王。而齊威王當個霸主就滿足了。3光富國不強兵,不重視兵家。著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齊國人,在齊國卻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吳國去求官。在最強的齊桓公時期,面對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居然不敢一戰(zhàn)!齊國最常攻打的國家是魯國,卻一敗再敗。管仲執(zhí)政期。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在長勺卻沒打過曹劌。而齊威王打敗魏國就滿足了,可惜了名將孫臏。齊國作為赫赫有名的大國,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役除了跟魏國的戰(zhàn)爭和以后的火牛陣外,幾乎乏善可陳。4沒有危機意識任由大國崛起,沒有采用遏制大國的戰(zhàn)略。齊桓公時,楚國已經(jīng)有崛起的苗頭,對于這樣的強國不加以遏制,任由強大,不利于國家利益。以后還有晉國、秦國,翻開春秋歷史,象吳國、越國這樣的小國都能稱霸。5聲色犬馬,茍且偷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前輩們打下的基礎(chǔ)這么好,所以齊國很富裕,也所以齊國人都不想打仗,沒有尚武精神。齊國一直在吃老本,而對其于五國根本就不關(guān)心。6驕傲自大,自毀前程。齊威王的積蓄敗在蘇秦手里。齊國滅燕國
惹下了禍胎,此后齊閔王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齊又在蘇秦慫恿下多次出兵,把六國都得罪了,合縱本來是為了對付秦國。最后秦國加入了合縱,矛頭一轉(zhuǎn)對付齊國,釀成五國聯(lián)軍攻擊齊國的慘劇。幾乎被滅了國,國力從此不復昔日盛況。另外,齊國跟秦國不同。秦國地勢險要,聯(lián)軍最強大的時候不過攻下了一個函谷關(guān)。齊國就不同了,全是平原,無險可守。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齊國 歷史 齊國歷史博物館 齊國歷史故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