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包拯傳閱讀答案 [宋史·包拯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9-01-2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宋史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①之。尋復(fù)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chǎn)硯,前守緣貢,率取數(shù)十倍以遺.權(quán)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shù)。歲滿,不持一硯歸。
召權(quán)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dāng)渴,聞(wù)呓詰勚。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勢族筑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虺值厝匝杂袀卧霾綌(shù)者,皆審驗劾奏之。
遷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奏曰: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為憂,陛下持久不決,何也?仁宗曰:卿欲誰立?拯曰: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當(dāng)議之。請裁抑內(nèi)侍,減節(jié)冗費,條責(zé)諸路監(jiān)司,御史府得自舉屬官,減一歲休暇日,事皆施行。
張方平為三司使,坐買豪民產(chǎn),拯劾奏罷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歐陽修言: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為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吏負錢帛多縲②系,間輒逃去,并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遷給事中,為三司使。數(shù)日,拜樞密副使。頃之,遷禮部侍郎,辭不受,尋以疾卒,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謚孝肅。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wù)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cè),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③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節(jié)選自《宋史包拯傳》)【注釋】①鬻:(y)賣。②縲(li):捆綁犯人的繩索。③塋:(yng)墓地。
4. 文中加線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B.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C.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D.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第歸,殺而鬻之 第:接著。
B.率取數(shù)十倍以遺權(quán)貴 遺:饋贈。
C.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 造:到,往。
D.并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 械:拘系。
6.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包拯巧用妙計智破盜割牛舌案,讓牛主人不動聲色回去殺了牛賣掉,等著自動送上門的告發(fā)者,這么做連盜賊都吃驚佩服。
B. 朝中官員望族私筑園林樓榭,侵占河道致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fā)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榭全部毀掉。
C. 歐陽修認為采取如《左傳》中所說那樣牽牛踩了別人的地就把別人的牛搶奪過來的重罰正是包拯執(zhí)法嚴明的體現(xiàn)。
D. 官吏負欠公家錢帛的多被拘禁,其間擅自逃離的,就會把他們的妻兒抓起來,包拯卻把這些人都給放了。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3分)
(2)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wù)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4分)
(3)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3分)
答案:
4.D(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5.A第,只管。
6.C歐陽修是批評包拯
7.(1)他在三司時,凡是倉庫中進貢皇上的東西,以前都一概從外地州郡征取,堆積起來使百姓困苦。(科、困各1分,大意1分)
(2)包拯性情嚴峻剛直,憎惡辦事小吏苛雜刻薄,務(wù)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峭直、嫉惡、推各1分,大意1分)
(3)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不擔(dān)心自己的人力不夠用,擔(dān)心的是自己缺少羞恥之心。(患、志行各1分,大意1分)
譯文
背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為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包拯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jiān)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yǎng)老人。幾年之后,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筑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xiāng)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
過了很長時間,包拯才去接受調(diào)遣,擔(dān)任了天長縣的知縣。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不久又有人來控告,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為殿中丞。端州這地方出產(chǎn)硯臺,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多征幾十倍的硯臺來送給權(quán)貴們。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shù)目制造。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
任職
不久,包拯被授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改任監(jiān)察御史。當(dāng)時張堯佐被任命為節(jié)度使兼宣徽兩院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和包拯一齊對此進行辯論,話語十分懇切。又曾建議說:國家每年用歲幣賄賂契丹,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應(yīng)該訓(xùn)練士卒、選拔將領(lǐng),致力于充實和鞏固邊防。又請求朝廷重視門下省封駁制度,以及廢罷和禁銅貪贓枉法的官吏,選拔地方長官,實行對補蔭弟子進行考試的制度。當(dāng)時各路轉(zhuǎn)運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無關(guān)緊要的小節(jié)來上奏彈劾官吏,專門以苛刻的考察來相互標(biāo)榜、自詡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請求朝廷廢罷了按察使之職。
外交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讓典禮官對包拯說:雄州城新開了一個便門,是不是想招誘我國叛逆之人以刺探邊疆情報呀?包拯說:涿州城也曾經(jīng)開過便門,刺探邊境情報何必用開便門的方式呢?那人于是無言以對。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任京東轉(zhuǎn)運使,改授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移任陜西,又移任河北,進京擔(dān)任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專門置辦造船用的木材,隨意向老百姓攤派征取,而且這里的七個州負責(zé)提供造河橋用的竹索,常常多達幾十萬,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這些攤派。契丹在邊境附近集結(jié)軍隊,邊境的州郡逐漸緊張起來,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調(diào)發(fā)軍糧。包拯說:漳河地區(qū)土地肥沃,百姓卻不能耕種,邢、洺、趙三州有民田一萬五千頃,都用來牧馬,請求全部給老百姓耕種。朝廷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解州鹽法往往給百姓造成負擔(dān),包拯前往經(jīng)營治理,請求朝廷全部進行通商貿(mào)易。
包拯被任命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議論和斥責(zé)受寵信的權(quán)臣,請求朝廷廢止所有內(nèi)授官職等不正當(dāng)?shù)亩鲗。又羅列上陳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們當(dāng)作座右銘和借鑒。又上章陳述天子應(yīng)當(dāng)明智地聽取和采納臣下的意見,辨清結(jié)黨營私的人,愛借有才能的人,不能堅持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見,一共是七件事;又請求去除刻薄的風(fēng)氣,抑制投機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確禁令,不要輕易大興土木,禁止妖妄荒誕的事情,朝廷大多實施推行了這些意見。
包拯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曾建議在邊境無事時將軍隊移到內(nèi)地,但沒有得到答復(fù),F(xiàn)在,包拯請求:罷除河北的屯兵,將他們分別安置在黃河以南的兗、鄆、齊、濮、曹、濟各州,即使邊境告急,也無需擔(dān)心來不及調(diào)遣。如果說邊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減少,那么就請求朝廷訓(xùn)練義勇,減少干糧,每年的花費,比不上屯兵一個月的費用,一州的財賦就很充足了。沒有得到答復(fù)。
移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錢進行貿(mào)易,每年累計虧損十多萬,包拯上奏全部罷除。因為兒子去世,包拯請求在方便的州郡任職,做揚州知州,又移任廬州5升為刑部郎中。因為保薦官員有失而獲罪,被降為兵部員外郎、池州知州。
名節(jié)
召令暫時代理開封府尹,升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為之收斂,聽說過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們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黃河水變清一樣難。兒童婦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為包待制。京城稱他說: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王爺包老。以前的制度規(guī)定,凡是告狀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開官府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他面前陳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騙長官。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筑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fā)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謝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shù),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升任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上奏說:太子空缺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擔(dān)憂,陛下長時間猶豫不決,這是為什么?仁宗說:你想讓誰立為太子呢?包拯說:微臣我沒什么才能而擔(dān)任朝廷官職,之所以請求皇上預(yù)立太子,是為國家長遠著想。陛下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是懷疑我啊。我已年屆七十,又沒有兒子,并不是謀求好處的人;实鄹吲d地說:我會慢慢考慮這件事的。包拯請求裁減內(nèi)廷侍臣的人數(shù),減損和節(jié)約浩大的開支,責(zé)成各路行政機構(gòu)盡職盡業(yè),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薦屬官,減少每年的休假日期,這些事情都得到了實行。
張方平任三司使,因購買豪民的財產(chǎn)而獲罪、包拯上奏彈劾,罷免了張的官職;但宋祁取代張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責(zé);宋祁被罷免后,包拯以樞密直學(xué)士的身份權(quán)兼三司使。歐陽修說道:包拯真是《左傳》中所說的牽牛踩了別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搶奪過來,這種懲罰已經(jīng)過重了,又貪戀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過分了嗎!包拯因此呆在家里回避,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他在三司任職時,凡是各庫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攤派,老百姓負擔(dān)很重、深受困擾。包拯特地設(shè)置榷場進行公平買賣,百姓得以免遭困擾。官吏負欠公家錢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機會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兒抓起來,包拯都給放了。升給事中,擔(dān)任三司使。幾天后,被任命為樞密副使。隨即又升為禮部侍郎,包拯推辭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朝廷贈他為禮部尚書,謚號為孝肅。
包拯性格正直,厭惡官吏克扣百姓,做事忠厚老實,雖然很痛恨貪官,但有時因為他們忠誠寬恕他們。包拯和別人不茍且合作,不偽裝言辭臉色來取悅他人,家里沒什么私人藏書,舊識親人都不在。包拯雖然富貴,但衣服用器飲食像平民的時候。包拯曾經(jīng)說:后代子孫如果做官,有做出貪污的事情,不允許讓他回家,他死后不得安葬在大墓地里。不遵從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
--包拯有《奏議》十五卷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宋史·包拯傳 閱讀答案附翻譯 宋史包拯傳文言文翻譯 宋史包拯傳字詞翻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