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傅國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回望戊戌變法110年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1898年,光緒帝還不到而立之年,平心而論,他確是一位有抱負的青年君主,但他手中沒有足夠的權(quán)力,至少沒有改寫歷史、扭轉(zhuǎn)文明航向的實權(quán)。但這 并不意味著他必敗無疑,如果參與維新變法的大臣志士運籌好了,穩(wěn)健地推動漸進的變革,逐漸化劣勢為優(yōu)勢,雖說成事在天,畢竟謀事在人。從當時的情況看,論 天時,危機感籠罩之下,為民族謀出路,得人心,許多士大夫都支持變革,至少慈禧太后一開始并不反對變法,否則,一百天都不可能。論地利,至少在湖南有陳寶 箴這樣堅定的維新派,湖北的張之洞、譚繼詢也基本上支持變法,其他地方在觀望之中的疆吏,假以時日,也并非不能跟上來的。論人和,皇帝站在了變法的中心, 有一部分大臣,許許多多有科舉功名的讀書人站到了這一邊。不能說變法就注定了失敗。歷史沒有命定,F(xiàn)在有人提出,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謀不 臧”,康有為他們急于求成,鹵莽急進而不是穩(wěn)健漸進,導(dǎo)致慈禧太后老臉一怒,整個局面翻盤。這一說法未嘗沒有一點道理。當然把失敗的主要原因歸到他們身上 也不合乎歷史事實。

  康有為因身歷戊戌變法而暴得大名,流亡海外十六年,“周游大地,遍四洲,經(jīng)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晚年在他所反對的民國安享富貴尊榮。他支持張勛復(fù) 辟,可惜只撈了個弼德院副院長的虛職。他在西湖邊筑廬,娶得孫女輩的西子姑娘為六姨太太。他在《大同書》中鼓吹的一夫一妻從來沒有想過要身體力行,那只是 給后人研究的思想罷了。我曾說,不能落在大地上的思想是不會發(fā)芽的。在百日維新之后,他實際上已成了個拉倒車的。相比之下,他的學生梁啟超后來的貢獻要在 他之上。

  近些年來,研究這段歷史的專家作過許多努力,越來越多有關(guān)戊戌變法的歷史細節(jié)被挖出來了。大量可靠的史料可以證實,康有為確是維新運動不可忽視的重 要推動者,但并不是像他自己說的那么天花亂墜,比如所謂衣帶詔是他偽造的,比如所謂一千三百多舉人聯(lián)名“公車上書”也與事實多有出入,當然,他起草的那份 文稿還是所有上書中最精彩、最有分量、最激動人心的。諸如此類的史實正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一

  

  1888年,康有為30歲,一介書生,沒有官爵,連舉人的身份都還沒有,按照清王朝的制度,他根本沒有給皇帝上書的資格,也沒有過問國事的權(quán)利。他 卻寫下了一生中第一份上光緒帝書,當然他的上書根本就到不了光緒的手中,這一年光緒帝虛歲只有十八,還沒有親政[一年后大婚才親政]。

  此后在1895年,康有為鍥而不舍,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光緒上書,從1888年到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被日本打敗的那年6月,他已經(jīng)給皇帝四 次上書。這些上書無一能上達天聽[康有為本人的說法,第三封上書皇帝看到了,而且很感動。]要是一般人肯定放棄了,堅持8年不容易,8年中他完成了科舉的 幾個臺階,先是成了舉人,再是甲午戰(zhàn)爭那年中了進士。到1898年1月,他又連續(xù)三次上書,年輕的光緒帝終于看到了他的變法主張,并大為感動,要見他。

  從1895年到1898年之間,民族危機的壓力日甚一日,和他一樣關(guān)心民族前途與命運的還有大量青年讀書人,包括譚嗣同、陳三立等“翩翩濁世佳公 子”,甚至一些體制內(nèi)功成名就的官僚也在琢磨著怎樣才能挽救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鼎立支持他走上這條風云之路的是他在廣州萬木草堂的門生弟子,才華卓 越、少年中舉的梁啟超就是其中之一。

  從1895年四次上書不成以后,康有為有將近三年沒有上書。這幾年,他其實也沒有閑著,他組織了北京強學會,發(fā)展到上海等地,參加或支持這個強學會 的人有不少還是朝廷命官,比如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刑部郎中沈曾植、內(nèi)閣中書(后來“戊戌六君子”之一)楊銳等人,還有一個當時賦閑的溫處道袁世凱。也 是1895年,他令得意弟子梁啟超辦了《萬國公報》[《中外紀聞》],每期發(fā)行3000份,隨朝廷的邸報免費贈送給各級官員,開啟管制。1896年,他令 弟子梁啟超等人和汪康年等人合作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非常有影響的刊物《時務(wù)報》。1987年,又在澳門辦了一張宣傳自己政治主張的《知新報》,以他弟弟、后來被 殺的六君子之一康廣仁是總理,主筆的都是康門弟子。理論上、組織上、輿論上,這一切都為他在戊戌年的出場提供了前提。

  

  二

  

  1897年,因為德國要強占山東半島膠州灣,各國列強紛紛提出新的要求,英國要強租威海衛(wèi)為軍港、俄國干脆派軍艦占領(lǐng)旅順、大連灣,法國要強租廣州 灣為軍港,還要強租九龍半島、香港附近各島嶼、大鵬、深圳二灣,租期99年,美國也要了粵漢鐵路的路權(quán)。由此引發(fā)新一波的民族危機。呼吁維新變法的聲浪也 隨之高漲?涤袨榈牡谖宕紊蠒1898年1月寫的,其中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采法俄日以定國是”,中策是“大集群才而謀變政”,下策是“聽任疆臣各自 變法”。

  他說這三策,能做到上策,國家可以走上富強之路,能做到中策,則還可以勉強維持,能做到下策,則國家不至于全完蛋。請皇帝選擇。至于他自己會不會因言獲罪,已經(jīng)顧不得了。這封上書中有一番很沉痛的話:

  “職恐自爾之后,皇上與諸臣,雖欲茍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最后還有一句話,康有為說自己不忍心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煤山上吊的一幕重演。這次上書也沒能及時到達皇帝手中,但后來終于轉(zhuǎn)達上去,那些感人的肺腑之言據(jù)說很是打動了年輕的光緒帝。

  光緒提出要召見康有為,因為康只是六品,按大清慣例4品以上才能召見,所以被王公大臣勸阻了;实壑缓门纱蟪纪豕1月24日在總理衙門接見康有為, 又命他們轉(zhuǎn)呈康有為寫的《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考》等文章或書,前一本是講日本明治維新的,后一本是講俄國彼得大帝學習西方變革的。

  康有為繼續(xù)寫他的折子,第六次上書是1月29日寫的,這個折子全名是《應(yīng)詔統(tǒng)籌全局折》,實際上提出了一整套系統(tǒng)的變法綱領(lǐng),其中最急的是三條:

  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第二、一定輿論,設(shè)上書處于午門,日輪派御史二人監(jiān)收,許天下 士民,皆得上書……則下情咸通……。第三,設(shè)制度局于內(nèi)廷,選天下通才十數(shù)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儀皆平等……皇上每日親臨……

  第一條的意思是,宣布變法,第二條很具體了,就是在午門設(shè)立專門的上書處,每天輪流派兩個御史去值班,允許天下讀書人、老百姓上書言事,下情可以迅 速上達。第三條制度局是制度創(chuàng)新,他說可以仿造清廷早年幾個皇帝設(shè)南書房、軍機處的先例,但是他設(shè)想的制度局明顯是近代的產(chǎn)物,他自己有具體的構(gòu)思,要在 制度局下面設(shè)立12個局,包括:法律局、 度支局、學校局、農(nóng)局、工局、商局、鐵路局、郵政局、礦務(wù)局、游會局、陸軍局、海軍局等。

  這完全是一個現(xiàn)代國家行政機構(gòu)的規(guī)模設(shè)置,其中度支局就是財政局的意思,游歷局是管理全國各政會、學會、教會、游學等團體的,類似民政的部分功能。

其中制度局是要害,如果設(shè)立起來,實際上就架空了原有的軍機處和六部,這在當時是個極為大膽的建議。這個上書到光緒帝手里,據(jù)說皇帝“非常滿意”。

  

  三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正式頒布《定國是詔》,宣布變法,著名的戊戌變法由此拉開序幕。此前幾天,康有為代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御史楊深秀起草的兩份折子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包括康有為在內(nèi)的許多人已付出長期的努力,1895年準備參與他起草的那份“公車上書”的就有一千多舉人啊,僅僅 1895年5月2日這一天就有十五起呼吁變法的上書,還有那些參加強學會、保國會、南學會的人們,那些辦報、著書、寫文章的,是他們、成千上萬的中國人, 有名的與無名的,共同推動了轟轟烈烈的悲壯的維新運動。這其中光緒帝自身的決斷非常重要,鼎力支持變法的湖南巡撫陳寶箴的貢獻也不會比康有為少。我們更不 能忽略下達這道關(guān)鍵的《定國是詔》前,光緒帝到頤和園請示過慈禧太后,得到許可。

  兩天以后,也就是6月13日,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上了一道有名的折子《密保維新人才折》,保舉五個人:康有為[工部主事]、張元濟[刑部主事]、黃遵憲[時為湖南鹽法長寶道兼署湖南按察使]、譚嗣同[湖北巡撫譚繼詢的兒子、江蘇候補知府]、梁啟超[廣東舉人] 。

  折子希望皇帝能重用他們。有人考證這個折子是康有為自己代擬的,不過這一點并不太重要。光緒帝當天就朱批:“二十八日預(yù)備召見”康有為和張元濟。這 次他再也不征求王公大臣的意見了,畢竟變法已啟動。四月二十八日是農(nóng)歷,就是公歷6月16日,也就是要在三天后召見康、張,速度之快令人意外。同時,光緒 帝下旨召黃、譚進京,安排梁在各國總理衙門查看。6月15日,他們倆還和開缺回原籍的協(xié)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翁同龢一起吃晚飯。根據(jù)翁同龢日記,早在5月 26日光緒帝就向他索要康有為的“所進書”,翁的回答是自己與康不往來,光緒問為何?他回答說“此人居心叵測”。問他以前為何不說,他說最近看了《孔子改 制考》才知道。

  其實康有為和翁不僅認識,有交往,而且康為了取悅翁,獲得他的支持,專門在一本書法著作《廣藝舟雙楫》中肉麻地吹捧翁同龢父子的書法成就。翁身為清朝重臣、帝王之師,不貪財,但好名,康有為的馬屁拍得到位,為什么他還是沒有幫助康有為,而且說了康有為的壞話,耐人尋味。

  6月16日,康有為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了光緒帝,也是唯一的一次。為了這一天,他等待了足足十年。為了這一天,他將付出全部的后半生,還有一個親弟 弟的生命。這一場君臣際會、百年佳話終于進入了正戲?涤袨榫瓦@樣從遙遠的南海邊走來,一步步登上歷史的大舞臺。這一年康有為正好40出頭,離他第一次上 書正好是10年。光緒帝28歲,親政進入第十年,一個正想大有作為的君主。他們一拍即合。

  

  四

  

  光緒帝在西苑勤政殿召見了康有為、張元濟兩人。當事人之一張元濟記得很清楚。光緒帝和康有為談的時間不長,也不能深談,因為隔窗有耳,什么話都會被 匯報到頤和園的慈禧太后那里去。所以,光緒帝說話時聲音很低,語氣極為溫和,龍椅后面的窗外隱約似有人影?涤袨檎劦闹饕稽c,是希望皇上能以現(xiàn)有之權(quán), 做可變之事,雖然不能放開手腳大變,只要能抓住扼要的進行變革,也足以救中國了。光緒到底說了些什么,我們今天知之甚少。我們只知道,在這次會見之后,光 緒帝面諭軍機大臣:“康有為著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品級沒有提升;实壑晕茨芙o他高的職位,據(jù)說是榮祿、剛毅這些大臣反對?涤袨樽苑Q皇帝準予他 “專折奏事”,有臺灣史學家考證,這個說法并不可靠。

  6月19日,也就是三天后,康有為上了一道折子《敬謝天恩并統(tǒng)籌全局折》,我猜想這是系統(tǒng)回答皇帝三天前面談時的提問。這個折子強調(diào)的還是在內(nèi)廷開 制度局,選天下通才,由皇帝親臨商決國家大事。但這個提議阻力太大、難度太大。光緒親政雖已進入第十個年頭,但名為皇帝,實際上慈禧太后對他授權(quán)有限,重 要事情都得到頤和園請示。此次變革也是得到慈禧同意才得以展開的,慈禧在準許他嘗試變法后,先是決定榮祿為文淵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仍兼步軍統(tǒng)領(lǐng),剛毅協(xié)辦大 學士調(diào)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崇禮調(diào)刑部尚書仍兼總理衙門大臣。6月15日,帝師翁同龢開缺的同時,慈禧以親信榮祿署理直隸總督,掌握京師安全,下令凡是二 品以上大臣授新職,都要具折到她那里謝恩。所以光緒帝的權(quán)限內(nèi)只能提拔四個四品的軍機章京,康有為也只是從工部主事任命為總理衙門章京。實際上慈禧太后已 經(jīng)為這場變革一開始就設(shè)置了許多根本性的禁區(qū),只是康有為不知道,或知道了也想沖一沖。

  毫無疑問,康有為是那個時候最先進的中國人之一。他著書立說,講學授徒,傳播維新變法思想;
他組織強學會、保國會,創(chuàng)辦報刊;
他在戊戌變法前七上皇 帝書,寫的也確實頗有見地,而且慷慨動人,文采飛揚。即使今天讀來,我們也還能體會到他當年激揚的神采和滿腔的愛國、救國之情,比他后來寫的那些;、衛(wèi) 道的文字要有文采得多,因為其中也確乎包含了他的真情。特別是1895年當中國在甲午海戰(zhàn)中慘敗于日本的消息傳來, 他慷慨激昂,痛哭陳辭,連夜命筆作萬言書,文不加點,一氣呵成,滿紙愛國熱情,是個真正的血性男兒。但也不能因此就將他估計得太高。整個戊戌變法之所以一 百零三天就失敗告終,與他心大急、籌劃太浮躁也不無關(guān)系。(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當然,罪魁禍首是慈禧太后和她代表的守舊的既得利益勢力,這一點要明確。但在回顧歷史的時候,我 們同樣要對站在歷史正確一面的人物也進行必要的反思,看看他們身上是否也有缺點,有不足,有毛病,有失誤。

  《時務(wù)報》總理是汪康年,主筆是梁啟超。汪本是康、梁變法的同志,《時務(wù)報》是民間報紙,輿論獨立,但他并不聽命于康?禐榱藸帄Z這家報紙,借別人 之手上折子。結(jié)果,百日維新第四十六天光緒帝下旨將《時務(wù)報》改為官辦,派康有為去督辦。當汪康年釜底抽薪,改辦《昌言報》,給康有為留下一個“時務(wù)報” 的空名,怒氣沖沖的康致電兩江總督,試圖再次動用權(quán)勢的力量治汪以“抗旨不交之罪”,一再借助權(quán)力來奪取一家民辦報紙,即使在當年也不得人心。

  任何歷史都是由無數(shù)人共同的努力造成的,是一種合力的結(jié)果,并非某個人特別偉大、英明,獨自創(chuàng)造了歷史,那恐怕只在電影、戲劇當中。即使在轟轟烈烈 的一百零三天里,康有為的作用也極為有限。變法進入第三十七天,在許多官員的建議下,光緒帝下令把康有為書中關(guān)于“孔子改制稱王”的字句全部刪除,同時下 令印發(fā)另一位改革思想家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一千部,張之洞的《勸學篇》也是各省督撫、學政人手一冊。作為變法的思想家,康有為當時顯然并沒有得到什么 特別重視。作為政治家,他當時的職位只是六品的總理衙門章京,得力弟子梁啟超只是六品,辦譯書局事務(wù),重要的“軍機四卿”中只有林旭、譚嗣同與他比較接 近,楊銳、劉光第與他有些疏遠。他實際上還是不得志,不能盡施抱負,所以才一次次提出開制度局,重用通達之才,他自己當然是不二人選。

  康有為最重要的開制度局的提議一直沒有得到光緒帝的積極回應(yīng),確實是阻力太大、難度太大?涤袨橛悬c著急,等不住了。和他同一天受到召見的張元濟回 憶,他在百日維新后期,曾勸說康有為乘皇帝詔令各省廣設(shè)學堂之機,出京南下回廣東去,韜光養(yǎng)晦,避開攻擊鋒芒,專心辦學堂,搜羅才智之士,講求種種學術(shù)。

等到風氣大開,再圖出山。等到那時變法之事也就不難迎刃而解。只爭朝夕的康有為沒有接受。

  既然皇帝無權(quán),制度局開不成,康有為有很急,怎么辦?變法第九十二天(9月12日),百日維新已進入倒計時,湖南會黨首領(lǐng)畢永年來到北京找好朋友譚 嗣同,無意中成了那幕大歷史的重要見證人。他親身經(jīng)歷了康有為試圖借助在小站練兵、手里有7000新建陸軍的袁世凱實行軍事政變的密謀,這一密謀中還包括 了由畢永年帶一百人進頤和園的關(guān)鍵細節(jié)。拉攏袁世凱,先是通過徐致靖上折子讓皇帝給袁加官進爵,后來譚嗣同親到法華寺挑明,這些都已眾所周知。有爭議的是 進頤和園抓慈禧太后的事,因為變法失敗以后,康有為、梁啟超一直都不承認。

  

  五

  

  9月13日,經(jīng)譚嗣同介紹,畢永年住到康有為他們落腳的南海會館。不過當14日,康有為正式與他密議利用袁世凱進行兵變,畢永年覺得沒有可行性。

  15日,康有為、梁啟超和康廣仁又和他密謀兵變事。具體計劃是,先說服袁世凱以兵圍頤和園,由畢永年帶一百人“奉詔”去抓慈禧太后,然后廢掉她。雖 然,梁啟超當面恭維他是當世兩大英雄之一(另一人是湖南的唐才常,也是譚嗣同的朋友),說他“沉毅”,說唐“深騭”。畢永年沒有答應(yīng),只是提議把唐才常叫 來,電報當天發(fā)出。17日,他和康廣仁談話,表示擔憂,康罵他書呆子、書生氣、拖泥帶水。當天晚上圣旨下達,催促康有為出京。他感到大事不妙。北京已在風 雨飄搖之中。19日,康等都沒有露面,他從譚嗣同那里得知袁世凱沒有承諾,當天搬出了是非中心南海會館。不到兩天,9月21日,政變發(fā)生的那天一早,他就 匆忙離開了北京。后來他參加過孫中山的革命,削發(fā)做了和尚,1901年底,在一寺院病故,年僅32歲。在他倉皇離京的前一天,9月20日康有為已離開北 京。

  康有為至死都不承認自己曾密謀圍頤和園、抓慈禧太后,他不知道畢永年居然留下了一本日記。這本日記在八十五年后被歷史學家湯志鈞從日本挖掘出來,塵封的歷史開口說話。這本叫做《詭謀直記》的日記逐日記載了那段驚心動魄的大歷史。

  這本日記中透露,譚嗣同其實并不贊同康有為的密謀,但他毅然夜訪法華寺,主動承擔這個重任。他是一位言必信、行必 果、重然諾、明大義的豪杰,聯(lián)袁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9月21日政變發(fā)生后,他也完全有機會出走,但他選擇了留下。當時他和梁啟超、徐仁錄一輛騾車到了日 本使館,他與日本參贊筆談:“梁啟超君應(yīng)避死,留為大用,托君重義,使之不死”。自己則“義不應(yīng)避死”, “譚瀏陽侃侃而談,神態(tài)堅定”。譚嗣同被捕前對徐致靖說:“變法維新失敗了,任公我已托日本使館掩護他到津,由海道赴日,賊黨追捕康先生甚急,吉兇未 卜!毙靻枺骸澳阕骱未蛩?”他用筷子敲了一下頭:“小侄已經(jīng)預(yù)備好這個了。變法、革命,都要流血,中國就從譚某開始!奔词乖诿媾R生命危險時,他仍談笑 自如,真正是豪杰之士。他擔心的是康有為能否逃出。

  

  六

  

  康有為南下是在天津取道海路,兩次遇險。先是慈禧太后派兵艦飛鷹號追康有為乘坐的重慶輪,飛鷹號回報,中途油不夠,開回 天津,艦長以辦事不力被監(jiān)禁。后來才知這位艦長劉冠雄[做過民國海軍總長]是故意放走康有為的。當時有識之士贊成變法,對康有為抱有同情。到了上海吳淞口 康有為又差一點被抓,因為英國領(lǐng)事館及時救援而幸免,乘英國船到達香港。梁啟超在日本人幫助下化裝離京到天津,乘船去日本。康有為也隨后去了日本。從此開 始16年的流亡歲月,他自稱身上帶有光緒帝給他的衣帶詔,內(nèi)容曾在上海的《新聞報》、《字林西報》及《臺灣日日新報》等報紙上發(fā)表過:

  “朕維時局艱危,非變法不能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可與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妥速密籌,設(shè)法相救,十分焦灼,不勝企盼之至。特諭!

  他在日本拒絕見孫中山,理由就是自己負有衣帶詔,不便與革命黨人接觸。事實上,確有一份密詔,但并沒有提到康有為的名字,也不是寫給他的。1898 年9月14日,光緒在變法期間第十二次去頤和園請安,請示開懋勤殿議新政,被慈禧太后嚴厲駁回,這是變法啟動以來前所未有的。

9月18日,光緒帝已感到岌岌可危,命楊銳帶出衣帶密詔。當天,康有為就看到了抄件,不是原件。

  在海外多年,康有為在海外號召華僑和留學生參加保皇事業(yè)的“密詔”就是他修改過的偽詔。楊銳將密詔原本交給了他兒子,康有為看到過的只是楊銳的抄本。光緒帝給楊銳等人的密詔原文很長,不像康有為公布的那份簡練。其主要內(nèi)容如下:

  “近來朕仰窺皇太后圣意,不愿將法盡變,并不欲將此輩荒謬昏庸之大臣罷黜……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黜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quán)力實有未足。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將老謬昏庸之大臣盡行罷黜,而登進英勇通達之人令其議政,使中國轉(zhuǎn)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致有拂圣意。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密繕封奏,由軍機大臣代遞。候朕熟思,再行辦理,朕實不勝焦急翹盼之至。特諭!

  兩個不同版本的衣帶密詔一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出最關(guān)鍵的有兩處:一是康版密詔是說光緒帝交給楊銳的密詔是給他本人的;
二是康版密詔是要康等“設(shè)法 相救”,而后面的這份密詔雖然著急,卻是要他們想辦法既不得罪太后,又能使變法繼續(xù)下去。所以要他們把辦法交軍機大臣。一個是呼救,一個是問計。

  康有為還偽造了光緒帝要去辦報的另一道密詔。事有其事,詔有其詔,不過是9月17日的明發(fā)上諭,不是密詔,而且措辭內(nèi)容都被康有為改了。

  康版衣帶詔是假,當時在日本有一個知情人就是王照,他是那個導(dǎo)致形勢惡化的那個人之一。他本來是禮部主事,曾上書請光緒帝出洋游歷,奏折被堂官攔 下,最終導(dǎo)致六堂官被光緒帝罷免,成為戊戌政變的一個導(dǎo)火線之一。平時康有為都讓梁鐵君(精于技擊)看住王照,在東京,他的一切行動皆不得自由;
說話有人 監(jiān)視,來往書信亦被拆閱檢查,就是軟禁。王照在犬養(yǎng)毅家親筆寫下出京一切經(jīng)過以及康有為所稱衣帶詔是偽造的等,洋洋數(shù)千言,與康有為后來所記多有出入,康 有為作偽的真相因此為部分日本人所知。不過,當然大多數(shù)人都蒙在鼓里。而且康有為以為楊銳已死,死無對證,有恃無恐。他不知楊銳死后,其兒子扶棺出京時, 將衣帶詔原本縫在同鄉(xiāng)舉人黃尚毅的衣領(lǐng)中帶回了四川老家。1909年光緒和慈禧太后死后,楊銳兒子將這份密詔交給了都察院,轉(zhuǎn)呈光緒帝的弟弟攝政王載灃。

從此真密詔的真相大白。但是直到今天,很多人還以為康有為手里拿的是真的衣帶密詔。

  

  七

  

  從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一共103天,光緒帝下的新政詔書就有一百多件,幾乎每天至少都有一件,真的是像雪片一樣飛到全國各地,涉及經(jīng)濟、 教育、工業(yè)、商業(yè)、農(nóng)業(yè)、行政等各個方面,令人應(yīng)接不暇、眼花繚亂,就是要認真執(zhí)行也來不及,何況多數(shù)地方還在觀望中。到了9月22日,北京政變已發(fā)生, 已開缺回原籍江蘇常熟的帝王之師、前戶部尚書翁同龢還在日記中說:“自明發(fā)皆歸電報后,絡(luò)繹紛紜,新政煥然,目不暇接!钡诙,他讀到21日的電傳閣 抄,才知慈禧太后已再次垂簾。當時全國的 18行省,只有陳寶箴主持的湖南,才真正推行了新政,盡管不斷遭到守舊勢力的反抗、抵觸。而且,湖南

  新政的起步要比百日維新更早一些,到戊戌年已有一定基礎(chǔ)。

  湖南新政是整個19世紀末維新運動的重頭戲之一。從某些方面看,要比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更扎實、更有望推進文明轉(zhuǎn)型。陳寶箴父子當時在湖南所開辟的途徑,毫無疑問就是通向現(xiàn)代化之路,而且達到的一定高度。

  南學會、保衛(wèi)局、武備學堂、算學堂、時務(wù)學堂、《湘報》、《湘學新報》…… ,這一切都是新生事物。短短兩年間,電線、鐵路、輪船、電信、銀行、礦務(wù)總局、銀圓局、鑄造錢局、官錢局、機器制造公司、電燈公司、火柴廠、煤油公司,而 且疏通河道、建造港口,便利航運。種桑公社等農(nóng)工商業(yè)也都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從改革書院到改革幣制,從教育、新聞到實業(yè)建設(shè),湖南新政興盛一時,生氣勃勃, 開全國風氣之先。

  1897年成立的“南學會”,一方面推動政治參與,一方面普及教育新知,常常用演講的方式介紹新知識,內(nèi)容涉及學術(shù)、政教、天文、輿地等,聽講時可 以發(fā)問,可以辯論,學會還有圖書館,人人可以借書。和民眾接觸最深的就是空前的“南學會”,特別是通俗講演,當時的少年范旭東[以后成為一代實業(yè)家]幾十 年后仍記得:“那時候年紀很小,住在鄉(xiāng)下讀書,只見到過一回。那天,上述各位,到的不少,都是坐在臺上,講演的時候,也不站起來,聲音很小,又是文言,我 一點不懂。我記得我只看見他們坐著搖扇子,仿佛還有一位抽著水煙,……不要笑他們腐舊,要知道那時候,凡是官府出門,就要鳴鑼清道,排場十足。他們這樣不 同流俗,降格相從,和民眾接近,的確下了最大決心。如果不是真正讀通了書,而且有為國為民的心,決做不到!

  在“南學會”的示范、帶動下,湖南各地各種學會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除了“南學會”的分會,還有輿地學會、算術(shù)學會、公法學會、化學會等等。很多 年后,史學家張朋園在《湖南現(xiàn)代化的早期進展》中評價湖南新政運動,“在政治方面提倡參與,以群策群力來發(fā)揮團結(jié)一致的力量;
在經(jīng)濟方面,力主開發(fā)富源, 以提高人民生活,增強社會實力;
在社會方面,提倡教育,發(fā)展人民知識,主張自由平等,期望人民皆能為國家效力!

  以開民智為宗旨的時務(wù)學堂受到光緒帝的關(guān)注,曾夜讀時務(wù)學堂章程,并特批以湖南部分鹽稅資助經(jīng)費。1897年8月28日,第一次招生考試,錄取學生 40人,參加者章士釗、楊樹達等回憶,陳寶箴親自“監(jiān)臨收卷”,陳三立親自“校閱文卷”。

當年,黃遵憲向陳寶箴建議請康有為擔任長沙時務(wù)學堂總教習,陳三立主張請梁啟超。

  陳寶箴欣賞康有為的才,不同意康有為的學,尤其不贊成借孔子托故改制,這一點康有為也深知。所以他在挽陳寶箴詩中還有“公笑吾經(jīng)學,公羊同賣餅”二 句。1898年5月27日,對于康有為的爭議鬧得沸沸揚揚時,陳寶箴上《奏厘正學術(shù)造就人才折》:“臣聞工部主事康有為之為人,博學多材,盛名幾遍天下, 譽之者有人,毀之者尤有人。譽之者無不俯首服膺,毀之者甚至痛心切齒,誠有非可以常理論之者。(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當此百度維新、力圖自強之際,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 諤”。他奏請給康有為降旨,自行銷毀《孔子改制考》版本,“既因以正誤息爭,亦借可知非進德”,對康有為其實含有曲全之意。他在附片中表示自己與康有為素 無一面之雅,只是讀他的論說,認為是“通達時務(wù),信為有用之才”?梢,陳雖對康的某些思想和冒進主張持不同看法,但在推動變法這一點上仍視為同道,其奏 折主要還是保全康。在據(jù)說是康代擬請求褒揚陳的奏折中,實際上隱含著康對陳在應(yīng)付保守派時不夠強硬的婉轉(zhuǎn)批評或不滿。

  百日維新轉(zhuǎn)瞬即逝,“六君子”血灑菜市口,康梁流亡海外,陳氏父子被革職,永不敘用。湖南新政化為烏有,深受郭嵩燾影響的陳氏父子對康有為他們急噪 冒進,最終導(dǎo)致局面的不可收拾確實不無異議。和康有為的路線相比,他們的步子要走得更務(wù)實、更穩(wěn)健一些,然而覆巢之下無完卵。他們感嘆的并不是一己的榮辱 進退,他們當時耿耿于心的是漸進穩(wěn)健的改革終究被康有為代表的激進冒進而夭折,對康梁的不滿是可以想見的。

  黃遵憲在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時曾說過:“幾百年積下的毛病,尤其要慢慢來治。這次的失敗就是新派人‘求快’兩個字的失敗!薄叭缬幸话阌袑W問、 有辦法、有經(jīng)驗、有涵養(yǎng)的老輩出來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彼脑捴徽f對了一半,一般老輩是不肯出來主持的,陳寶箴是個異數(shù),可惜只居湖南一隅,扭轉(zhuǎn) 不了大局。

  當戊戌政變的消息傳到湖南,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境危險的陳寶箴還致電榮祿,希望他能“息黨禍,維元氣”, 9月24日,張蔭桓、徐致靖、楊深秀及譚嗣同、楊銳等“軍機四卿”被革職拿辦。28日“六君子”被殺。接著,張蔭桓被發(fā)配新疆。御史黃桂鎏先后兩次上折彈 劾遠在湖南的陳寶箴。10月6日上諭下達:“湖南巡撫陳寶箴,以封疆大吏濫保匪人,實屬有負委任,陳寶箴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伊子吏部主事陳三立,招引奸 邪,著一并革職!

  發(fā)生在110年前的戊戌變法,我們以往了解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從康有為、梁啟超筆下來的,主要代表了他們這一派的說法。因為變法失敗,六君子殉難, 康、梁亡命海外,繼續(xù)舉起維新、;实钠鞄,贏得了海外華人和國際輿論一邊倒的同情。他們贏得書寫、解釋那段歷史的主導(dǎo)權(quán)。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當事人陸 續(xù)離世,擁有很強宣傳能力和天生懂權(quán)謀的康有為,加上“筆鋒常帶感情”的得意弟子梁啟超,他們的聲音在這個過程中被逐漸放大。我們從歷史教科書中獲知的戊 戌變法幾乎就是以他們?yōu)榻^對主角的,連主動變法的光緒帝都成了陪襯、配角。其實,歷史從來都是合力構(gòu)成的;赝煨缱兎ǎ涤袨楣倘徊豢苫乇,光緒帝和陳 寶箴、陳三立夫子等人同樣值得關(guān)注。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戊戌變法 成事在天 回望 謀事在人 傅國涌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