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淡寧:儒學復興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基德·吉列 著 吳萬偉 譯
貝淡寧的新書《中國新儒家》深入探索了中央王國最古老和偉大的傳統(tǒng)之一如何開始緩慢地復興,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如何重新?lián)肀н@一度遺忘的理想。
清華大學教書的貝淡寧抽出時間接受了《中國外經貿》雜志社(CIB)的采訪,暢談了他的新書,他對于儒學歷史的看法,以及它如何贏得了幫助塑造中國未來的地位。
儒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這很難回答,因為它是異常豐富和多樣的傳統(tǒng)。我在書中試圖要做的是提供一個在當今道德上可以辯護的對該傳統(tǒng)的解釋。
首要的內容有兩點。一是美好生活在于你和朋友和家人的關系。在基督教中,美好生活在于你和超驗的存在---上帝的關系。在道家學說中,在于隱居山林,或許去朗讀詩歌,這是非常個人化的觀點。在儒家學說中,在于你的社會關系。
另一點是國家有義務消除貧困、關照鰥寡孤獨。國家有義務消除貧困的思想在西方是相對新鮮的觀點,只有三百年的歷史,而在中國,它已經有差不多兩千年了。
人們?yōu)槭裁椿氐竭@種古老思想呢?
伴隨著現(xiàn)代化的到來,人們傾向于更加個人主義。許多人在尋找抗衡的方式。我認為儒學提供了很多東西,能幫助填補潛在的倫理和道德上的真空。
從前人們瞧不起儒學因為中國還沒有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但是現(xiàn)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他們開始用更寬容的心態(tài)來看待儒學,發(fā)現(xiàn)它異常豐富和多元,能夠為現(xiàn)代世界提供很多指導。
您說的“新儒家”是什么意思?
這是一個要把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傳統(tǒng)和儒家傳統(tǒng)結合起來的嘗試,也就是說不僅把社會主義作為起點,而且同樣嚴肅地接受儒家思想。儒學能夠豐富社會主義。
在二十世紀,有人傾向于非常排斥儒學。主要原因是認為它有嚴重的父權制傳統(tǒng),現(xiàn)在包括女性在內的許多學者都在重新詮釋這些理論。
儒學常常被指控有嚴格的等級觀念和父權制傾向,您的觀點如何?
首先,社會不平等不一定就是有問題的。其實某種程度的權力關系一直都存在。問題在于,如何運用這樣的關系創(chuàng)造社會和諧,尤其是維護那些底層群體的利益。我認為儒學在這方面有很多啟發(fā)。
儒家觀點是如果你處在所有人都參與的共同的禮儀中,比如一起唱歌,一起飲酒,就可以產生共同體意識,最終會讓那些權勢者更關心、更體貼弱勢群體。
如果你比較孔子、孟子與西方同一時期比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亞里士多德那樣父權制傾向,他們從來沒有說男人在生理上優(yōu)越于女人,只不過說男女社會角色不同。有很多對于儒學的指責與儒學沒有關系:比如,纏足的傳統(tǒng)是在宋朝才開始的。
儒家觀點是如何回到中國的?
經濟發(fā)展時,人們很自然地對自己的傳統(tǒng)遺產產生自豪感,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把包括儒學在內的經典作為必修課,在中小學學習經典的也多起來了。而且,關于儒學的現(xiàn)代著作也出現(xiàn)在市場上,比如于丹的《論語心得》銷售量超過一千萬冊。
在您的書中,您探討了政府設立禮儀部的觀點。
我認為禮儀有很多種,簡單地說,好的禮儀可以造成權勢者更多關心弱勢者的影響。如果政府部門能夠辨認出這些好的禮儀,通過柔和的手段鼓勵和推廣,為什么不能做呢?
您也暗示儒家實踐非常適合于幫助民工。
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多可怕的事情,而且在短期內是難以解決的,F(xiàn)實的情況是,在中國有大量民工,他們把賺的錢匯到老家錢幫助農村和貧窮地方的發(fā)展。問題是“我們如何滿足這些遠離親人的民工的感情需要?”在某種程度上儒學表達了這個內容,雇主應該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民工,把他們當人看待,而且看作和自己有特殊關系的人對待。
儒學在現(xiàn)代世界是必要的嗎?它的許多觀點對于現(xiàn)在有社會意識的個人來說似乎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我們能不靠儒學解決關心的問題,當然好,你把儒學扔掉也沒有什么不妥。但是就我自己的研究和對傳統(tǒng)的接觸來看,我明白在一定程度上它改變了我的道德立場。
當我二十歲的時候,很難想象會贊同那種認為上年紀的人更聰明應該有更多選舉權的觀點。但是當你思考它,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就越多,很自然的,你的智慧也得到一定增加。當然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是對我來說,正是在學習了儒學后我才開始改變從前觀點的。
您在書中提到“作為儒家”,你的意思是什么?
成為儒家和成為自由派不同。作為自由派是個政治觀點,在政治上你贊同寬容和多元主義,但并不要求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你的政治主張。比如在家庭生活上是個保守派,在政治生活中是個自由派,這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儒學不這樣看。我認為這部分歸功于道德典范的傳統(tǒng)。如果你擁有某些觀點,你就需要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的觀點,F(xiàn)實和理想之間總存在差距,但是儒家有特別的義務,而自由派沒有。一個人可能在政治上是馬克思主義者,在家庭生活上卻是個基督徒。在儒學上,人們宣揚的觀點應該和生活方式保持某種一致。
當今變革的中國的儒學
貝淡寧運用靈巧的手腕和豐富多彩的故事給一度基本上被排斥的古代話題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在這么做的時候,他向讀者顯示了把儒學的部分內容引進到當今中國社會可能產生的好處。
雖然是大學教授,但貝淡寧的文筆讓讀者感到親切和隨和,如果換一個人,寫出來的或許是非?菰锖头ξ秲热荨1緯擞懻搨鹘y(tǒng)儒學的要點和優(yōu)越性之外,還探討了當代社會的一些具體問題,作者相信這些問題可以通過理解儒家價值得到改善,比如民工問題,雇主和保姆的關系問題(其中大部分為女性)。里面還討論了比如為什么中國人在自己出于劣勢的體育比賽中更喜歡支持傳統(tǒng)強隊這樣有趣的問題。
《中國新儒家》分為九章,探討儒家思想和哲學的不同領域,展示了前輩思想家和領袖的智慧,同時也揭露了某些偏見。除了其他話題外,貝淡寧還提到如果喬治·布什考慮儒家道德的話,就不會發(fā)生伊拉克戰(zhàn)爭了。因為薩達姆·候賽因政府不是沒有提供國家對于其國民的三個基本義務:食物、住所和疾病預防。(言論自由不是其中之一)。他還討論了社會中最富裕的群體和最貧窮的群體的社會交往的極端重要性及其由此帶來的好處。通過創(chuàng)造個人間的紐帶就可以促成內在的善良和美德。
在有些地方,該書似乎偏離軌道,不談論儒學,轉而討論籠統(tǒng)的社會評論。雖然作者這樣做總是有目的的,但降低了作者儒學內容的整體連貫性。這樣的地方很少。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貝淡寧指出儒學沒有解決的一些問題,但是他保持了對這個話題的真正的熱情和信念。他在書中穿插的個人故事和逸聞趣事幫助他用簡練風趣的方式解釋了許多更加復雜和哲理性的儒家理想。
譯自:“The Return of the Old”by Kit Gillet
http://www.cibmagazine.com.cn/Executive_Living/Book.asp?id=602&the_return_of_the_old.html
貝淡寧著《中國新儒家:變革的社會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8年
譯者注:本書中文版即將由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出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