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陳行之:收獲廢墟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1

  

  題目來自以下幾種數(shù)字:上個世紀50年代初,北京的危房率為5%,而到了1990年,這個數(shù)字上升到了50%,也就是說,一半成了危房。北京市政府2000年12月提出,要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危舊房改造計劃,這樣,就需要成片拆除164片區(qū)域。讀者能夠看出,數(shù)字的列舉缺乏專業(yè)水準,太陳舊,而且沒有反映目前狀況。然而我手頭沒有最新資料,所以我既不知道16年以后的危房率是多少,也不知道北京市政府在過去的5年里究竟拆除了多少片危房,是正好164片呢,還是461片、641片、416片、614片、146片?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筆者所在二環(huán)路內(nèi)側(cè)的官園橋到阜成門橋之間,推土機正在日夜轟鳴,胡同正在成片消失,而這片區(qū)域,正處在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保護區(qū)之內(nèi)。以政府文件形式公布的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尚且遭到如此厄運,那些不在保護區(qū)之內(nèi)的區(qū)域又將如何,可想而知。

  許多到過北京的西方記者和旅游者,似乎比中國人更鐘情于那里的胡同和四合院。他們常常在海外媒體發(fā)表文章和游記,對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北京胡同的日漸減少;
對蘊含著溫馨和諧理念的北京四合院的日益消失,感到不解和惋惜!短┪钍繄蟆吩(jīng)刊登一篇題為《在對“混凝土和玻璃”的熱情中城市埋葬著它自己的歷史》的文章,描述了一位失去故居的京城市民懷著無奈和沉重的心情,在舊居原址尋覓著昔日的回憶……其中有這樣一番描寫:老王在成堆的碎石瓦礫中小心翼翼地走著。他說:“這里是我的家,是我住了一輩子的地方,我真不敢相信!彼_始痛哭流涕。在這條胡同的另一邊,在一座正被拆毀的院子里,一位婦女正用臉盆從屋外的水龍頭下接水!伴_發(fā)商要我們離開這里,因為他們想拆除這座院子!闭f完,她急忙轉(zhuǎn)身回了家——這里曾是北京一家有錢人家的優(yōu)美的四合院,這個院子里目前擁擠著幾十戶人家。文章說,現(xiàn)在幾乎沒剩下幾座真正的四合院。城市規(guī)劃者決心在2008年奧運會舉辦之前將北京建成一座時髦的新城市,北京的城市規(guī)劃機構(gòu)總是在保留還是拆除舊建筑物之間搖擺不定。開發(fā)商想用玻璃和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高樓取代日漸破敗的四合院。北京胡同文化研究專家張先生說:在北京的近4000條胡同中,只有不到500條保留了下來。在62平方公里老城區(qū)中,有1/3以上已被拆除,每年拆毀的舊房數(shù)量則多達1萬間。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世界上沒有哪一座城市像北京這樣進行著如此迅速而巨大的變革。對于拆除舊城,一直就有反對的聲音,其中一個便是世界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他說:“他們應該保留老墻和老城,在城外修建摩天大廈,就像巴黎那樣!倍@正是中國20世紀最著名的建筑師梁思成的計劃:主張在北京城墻以西地帶建造新北京,但他的主張遭到了權(quán)力的拒絕。一些中國專家說:“這個錯誤已經(jīng)無法彌補!

  前不久,在德國求學、工作多年的臺灣建筑師沈祉杏在北京成立事務所,面對北京整個城市的支離破碎、被各種匪夷所思的規(guī)劃所分割,痛心疾首地說:“在這個城市中,你想穿過去,過不去,這邊被一個高級小區(qū)擋著,那邊被什么擋著。柏林是一個步行城市,你想怎么走,沒有什么高級小區(qū)讓你過不去,高級小區(qū)、低級小區(qū),什么小區(qū),它都是開放的,你可以穿過去。”沈祉杏不認為這是一個輕描淡寫的“方便不方便”的問題,“很多資源應該是市民共享的,在這里都被私有化了,沒有市民空間。這很嚴重,我甚至覺得這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

  我覺得上述話語至少有兩點耐人尋味:一,北京市的歷史文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怎樣遭到毀壞的;
二,在今天大規(guī)模的拆遷建設當中,我們能否避免北京的胡同文化被完全損毀?這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起初,我對“50年代初,北京只有5%的危房率”這個說法頗有疑惑。中國近代史充滿了戰(zhàn)亂和饑荒,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困苦,這種狀況首先應當在人民的住房狀況上反映出來。北京這個作為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首都的地方為什么不但沒有表現(xiàn)出斷壁殘垣式的凄涼,反而是一個保存完整、甚至能夠用“嶄新”(相對于50%的危房率)這個詞來形容的城市呢?這個問題必然帶來下一個問題:為什么在戰(zhàn)爭頻仍、生產(chǎn)并不發(fā)達的舊社會北京能夠保持建筑的基本完好,而在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據(jù)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社會制度管制之后,經(jīng)過各種個樣改造人性的歷史風云的磨礪,這座城市沒有比以前更迷人,為什么在今天反倒變成了一個到處都需要重建,需要維修、到處漏雨、四處漏風的貧民窟式(請原諒我使用這個詞匯)你的城市? 5%的危房率何以就上升到了50%?歷史在這里畫出了怎樣一條曲線?

  

  2

  

  還是從常識的角度對這個事情進行分析。

  我們設想有一個叫賈三的小綢布商人,在后海地區(qū)買了三間房子,賈三的全部人生動力就是想方設法多賺一些錢,把三間房子換成一個獨立的院落,于是,他起早貪黑,誠實守信地經(jīng)營,結(jié)果竟然就真的積攢起了購房的資金。他跑了很多地方,最后相中了西四牌樓附近一條胡同里的一個小四合院。這個四合院房屋已經(jīng)老舊,但是并沒有變形:沒有塌脊,這說明房屋木料很好;
青灰小瓦看上去雖然已經(jīng)不那么鮮亮,質(zhì)地卻極好,敲起來就像瓦盆一樣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一個屋檐露出了椽子上面鋪的草席,脫落了幾塊小瓦,不是什么大毛;
院子里青磚漫地,雖然被踩踏得出現(xiàn)磨痕,但是最大部分仍舊和當初鋪下去時候一樣整齊,只更換百十來塊新磚就可以了;
由于常年無人居住,屋子里顯得有些凌亂破敗,缺少人氣,這不是問題,住進人來,人氣自然就會有了……最重要的是,東西廂房很好,基本上不用在花錢整修,兒子賈小三和兒媳就可以住進去,賈三期盼五個月以后從那里傳來孫子的哭聲。賈三用適當?shù)膬r格把院子買了下來,然后,又花了相當于買房錢款三分之一的錢進行了整修翻建,一個月以后,全家四口人就歡天喜地搬了進來。與此同時,賈三綢布莊的買賣也不錯,現(xiàn)在,他開始想擴大店面的問題了。

  正在這個時候,東北的戰(zhàn)事出現(xiàn)了誰也想不到的結(jié)局——遼沈戰(zhàn)役以后,中國人民解放軍掉轉(zhuǎn)過身子,打響了平津戰(zhàn)役,把古城北京圍了個水泄不通。高官權(quán)貴們攜帶著細軟倉皇出逃,有的到了上海、南京,有的從天津港上船逃奔香港,成片的房屋撂了下來,成為無主房產(chǎn),一些原本沒有住房的城市貧民趁機涌了進去,永久性地占有了這些房屋。

  賈三無法割舍傾注了一生心血的家業(yè)——齊齊整整的四合院,四合院里老少三代的笑聲,還有那個蒸蒸日上的綢布莊,目前,兒子賈小三已經(jīng)接過去了生意上的大部分事務,賈三從兒子身上看到這個家庭的美好前景。他無法做出離開的決定,他的兒子也不想離開——賈小三說:“共產(chǎn)黨也得讓老百姓過日子,共產(chǎn)黨也得讓這市面上有東西賣不是?”于是,賈三把手一揮,說:“咱哪兒也不去!”聽了掌柜的最終決定,全家人都歡天喜地,就像剛搬到這個四合院的時候那樣。

  解放軍進城了,小商人賈三一家到德勝門去歡迎,回到家里,全家人興奮異常。賈三接過兒媳端來的清茶,咂摸了一口,富于經(jīng)驗地對兒子說:“老毛厲害,和老毛比,他老蔣算個什么玩藝兒?!你單說這和平解放北平,就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招數(shù)?”“是。 北亲拥紫铝袅撕毜馁Z小三贊同地說,“沒用炮轟,東西都留下來了……”賈小三自然想到了綢布莊,想到了生意,就對父親說:“爸,你看我是不是再從杭州進一點兒貨?”父親收斂了笑意,沉吟了一會,問還有多少存貨?賈小三說了!凹热贿@樣,就慎慎兒,”父親說,“再慎慎兒。孩子,再怎么,這也是亂世呀!現(xiàn)在南北路不好走,慎慎兒有好處!辟Z小三聽話地點點頭。

  慎慎兒是對的,不僅因為戰(zhàn)爭導致進貨通道有了問題,還因為進城以后的共產(chǎn)黨沒過多久就開始搞公私合營,小商人賈三的綢布莊名義上歸他所有,但是實際上的產(chǎn)權(quán)已經(jīng)發(fā)生轉(zhuǎn)移,他對于這個店面已經(jīng)沒有絕對的控制權(quán)利!澳懵犓麄兊,”賈三對心灰意冷的兒子說,“他們說怎么弄就怎么弄!苯Y(jié)果綢布莊就給弄垮了。賈小三回到家里,痛哭了一場。賈三把臉繃得緊緊的,什么話也不說——從此以后,這個上了年紀的人就變得沉默寡言,家里人都害怕他。

  四合院需要整修了,但是又聽到消息說,所有房屋都要充公,賈小三就自己動手抹抹灰漿,砌塊磚頭,能湊合就湊合!笆旰平佟鼻跋ΓZ三病死,臨死的時候什么都沒說,一粒豆大的淚珠從臉上滾落到枕頭上。又過了半年,老伴也死了。后來,胡同里沸騰起造反的狂潮,解放以前有一點家產(chǎn)的人都遭到?jīng)_擊,一條胡同就被打死十幾口人,賈小三戰(zhàn)戰(zhàn)兢兢等著大禍臨頭。有一天街道辦事處的干部突然就來宣布,這個院子被沒收充公了,產(chǎn)權(quán)歸房地產(chǎn)管理局。讓人十分驚訝的是,第二天就有三家人把家搬了進來,分別住了東西廂房和正房五間中的兩間。賈小三一家五口(老伴和兩兒一女)住剩下的三間正房。

  過了半年,政府為了解決居民住房困難問題,又讓這個院子里的四戶居民進行緊縮,又搬進來兩戶人,賈小三只剩了兩間。參加工作的大兒子搬到工廠宿舍去住了,家里剩了老伴和上中學的小兒子和女兒。兒子和女兒都大了,賈小三就讓兒子住在自己搭建的廚房里,直到去山西插隊。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的時候,這個院子里的六戶人家已經(jīng)繁衍成十三戶人家,住房都極為狹窄,就趁機在院子里搭建地震棚,這些地震棚成了永久建筑,密密實實地住進了人。賈小三把廚房擴大了兩平方米,讓從山西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當糊紙盒工人的兒子居住,兒子竟然就是在這個小廚房里結(jié)了婚,生了子。小小的四合院里的房子,不管原來的正房、廂房還是搭建起來的,都破舊得的不能再破舊了,每逢天陰下雨,屋里和外面一樣,外面停了屋里還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房管局管理那么多房屋,顧得了這家顧不了那家,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保養(yǎng)。

  八十年代中期,賈小三得癌癥死了,賈小三的老伴迎來了落實私房返還政策——這僅僅是名義上的產(chǎn)權(quán)返還,你怎樣讓這個院子里的十六戶人家搬離這個地方?即使他們搬離了,老太太又哪里有錢修繕房屋?和解放以前家里開綢布莊的時候相比,她成了徹底的無產(chǎn)者。最終,老太太也死在僅有的兩間破舊正房里,由下崗了的女兒繼續(xù)留守,直到今天,F(xiàn)在,這個女兒一天天盼著政府拆遷,這樣,她和兩個生活拮據(jù)的哥哥都能從爺爺留下的房產(chǎn)中得到一點兒救命錢——已經(jīng)腐朽了的房子,留下去有什么用?

  賈三——賈小三——賈小三的兒女三代人的經(jīng)歷,基本上概括了北京有房產(chǎn)的人的經(jīng)歷。他們的房產(chǎn)就是這樣伴隨著他們的人生歷程,從極為珍重到不怎么珍重,從不怎么珍重到完全放棄……到最后,那個小四合院只能成為一片廢墟。

  “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币粋不對所住房屋擁有產(chǎn)權(quán)的人當然也沒有義務沒有心情照護好這個房屋,當然也就無心維護它和擴大它。整個北京城的危房比例從5%上升到50%,都是在類似情況下發(fā)生的。

  

  3

  

  北京的胡同是私有制社會制度和文化的產(chǎn)物,這種社會制度和文化一旦受到擾動或者說被人為撕裂,它的被損毀甚至于消失將成為不可避免。當人們嚴厲譴責開發(fā)商肆無忌憚地毀壞北京胡同的時候,很少有人想到這些開發(fā)商在一定意義上是在代人受過——毀壞北京胡同和傳統(tǒng)文化的不是他們,他們絕對不具備改變和毀壞一種文化的力量,改變和毀壞這種文化的是半個世紀之前的那場革命。

  今天,我們固然認為目前北京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是一場權(quán)力和資本的盛宴,固然可以抨擊這種野蠻的攫取和破壞,但是,如果我們理性一些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就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無情的事實:我們今天收獲的是1949年那場革命播種下的東西,換一句話,我們收獲的是所有制改變以后產(chǎn)生的后果。在建筑文化領域,我們收獲的1949年播種下的東西必然造就的結(jié)果,這一片曾經(jīng)輝煌燦爛、代表一種文化的城區(qū),必將被損毀和消失,結(jié)束其作為文化符號的使命,成為一片廢墟。

  能不能夠阻止房地產(chǎn)商進行破壞性的開發(fā),以保持北京歷史文化的延續(xù)?不能。我認為不能。理由有二:第一、任何一個走進北京大雜院的人都會感覺到一種擁擠在一起的可怕的貧窮(普遍收入不高)和愚昧(斤斤計較,素質(zhì)低下,鄰里關系緊張),感覺到廢墟一般的沒落,對這樣的區(qū)域,如果不進行成片開發(fā),這些亂七八糟的民房(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所有的)怎么辦?如果僅僅在里面做局部拆建,難度大,費用高,并且無法安置目前已經(jīng)密集到極點的居民,無法阻止它的進一步衰敗。第二、即使是私人房屋,因為房主就像那個失去了綢布莊的小商人賈三一樣失去了積累財富的手段,社會又沒有提供讓老百姓提高收入的措施,你又怎么能夠指望月收入一千多元的人拿出巨額資金進行房屋修繕或者建設新的房屋呢?你又怎么能夠阻止他把房屋住成貧民窟模樣呢?我們偉大的祖國首都竟然隱藏著如此規(guī)模的近似于貧民窟狀態(tài)的民居,對于政府來說當然是臉上無光的事情,再加上巨大的利益驅(qū)動,成片開發(fā)就會成為不可避免,正如十幾年來我們看到的那樣。

  一種制度既然用將近60年造就了一個廢墟,你又怎么可能希望在制度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之前,將消失了的文化再度重新呼喚回來呢?是呼喚不回來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改善形象,作為沒有辦法的辦法,成片開發(fā)似乎是一種最符合經(jīng)濟學原則的選擇。也就是說,鏟除掉廢墟,建設起完全體現(xiàn)我們目前社會體制本質(zhì)的整齊劃一的建筑。這樣,我們就看到了北京胡同用清一色的灰色墻漆偽飾起來,看到人為營造的文化氛圍,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這種表面上的光鮮明亮與內(nèi)里陰暗潮濕的嚴重不和諧,甚至于完全的分割和斷裂。這是典型的廢墟情景,它既不反映過去,也不體現(xiàn)未來,那只是一種無可奈何,一種得過且過的權(quán)宜之策。這樣,文化,甚至作為一種痕跡也將不復存在……我們的革命最終所求,不正是如此嗎?既然這樣,還有什么耿耿于懷的呢?

  我們無法不耿耿于懷,畢竟,我們是在失去我們極為珍重的文化。當那些學者專家在用盡全部氣力呼號而沒有結(jié)果的時候,當所有人在胡同廢墟前唏噓哀嘆以至于嚎啕大哭的時候,我們應當想一想,我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遺失我們自己的?既然我們連自己都遺失了,還有什么其他東西能夠不被遺失嗎?

  在一定意義上,我們都是那個在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的小商人賈三。

  

 。2006-5-4)

相關熱詞搜索:廢墟 行之 收獲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