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山:日本民族主義的麻煩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侨f偉 譯)
剛擔任日本首相不足半年的安倍晉三(Shinzo Abe)就已經引起亞洲人的憤怒,在日本的主要盟友美國也帶來復雜的感受。但是美國政府是否動用影響力規(guī)勸安倍避免刺激性言行呢?
安倍的前任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是個打破傳統(tǒng)的領導人,振興了日本經濟,改革郵政儲蓄體制,打破了長期執(zhí)政的自民黨的派系體制。但是小泉也把新興的日本民族主義合法化了,不顧中國和韓國的強烈反對執(zhí)意每年都去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如果要說什么,安倍甚至更熱心建立一個自信的,毫無道歉意圖的日本。
任何相信靖國神社爭議是讓人費解的歷史問題,是中國人和韓國人拿來糾纏日本,以便獲取政治利益的人可能從來沒有到過日本。其實,麻煩不在神社里供奉有12個甲級戰(zhàn)犯,真正的問題是靖國神社隔壁的軍事博物館游就館(Yushukan)。
走過博物館展出的三菱零式戰(zhàn)斗機(Mitsubishi Zero)坦克車,機關槍,人們發(fā)現(xiàn)恢復“現(xiàn)代日本歷史真相”的太平洋戰(zhàn)爭史。隨之而來的是民族主義敘述:日本是歐洲殖民列強的受害者,只是企圖保護亞洲其他地方免遭他們的蹂躪。比如日本對朝鮮的殖民占領,就被描述為“伙伴關系”,人們更看不到任何關于遭受日本軍國主義奴役的南京大屠殺或者馬尼拉受害者的任何敘述。
人們或許能夠辯護說博物館只是多元民主社會中眾多聲音中的一種而已,但是在日本的其他任何一個博物館中都沒有日本20世紀歷史的其他觀點。日本歷屆政府都只是說游就館是私人宗教團體,拒絕對那里表達的歷史觀表現(xiàn)政府責任。
這是不能說服人的狡辯。實際上,和德國不一樣,日本從來沒有清算自己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的責任。雖然社會黨首相村山富市(Tomiichi Murayama)1995年因為侵略戰(zhàn)爭正式向中國道歉,日本從來沒有進行戰(zhàn)爭責任問題在國內展開真正的辯論,從來沒有努力宣傳不同于游就館的歷史觀。
我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揭露是在1990年代早期,當時我在日本參加和渡邊聰一(Watanabe Soichi)進行的辯論會,此人被我的日文出版商選為翻譯我的著作《歷史的終結和最后一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的日語譯者。渡邊是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教授,是撰寫《日本可以說不》(The Japan That Can Say No)的民族主義政客石原慎太郎(Shintaro Ishihara)的合作者,此人現(xiàn)在是東京都知事。
我曾幾次聽他在廣大觀眾面前解釋滿洲人如何淚流滿面懇求撤離中國的關東軍留下來,他們對日本人如何感恩戴德。按照渡邊的說法,太平洋戰(zhàn)爭說到底是種族問題,美國決心把非白人踩在腳下。因此渡邊等同于納粹大屠殺的否認者,但是和德國同行不同,他能夠很容易博取廣大聽眾的同情和支持。(日本作家經常給我送書,“解釋”南京大屠殺是個騙局。)
而且,最近還有一些讓人擔心的事件,一些民族主義者采用身體恐嚇的形式威脅批評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人。比如前首相候選人加藤弘一(Kato Koichi)的家發(fā)生的炸彈襲擊。(另一方面,一向保守的《讀賣新聞》(Yomiuri Shimbun)的出版商批評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發(fā)表了一系列很好的關于戰(zhàn)爭責任問題的文章。)
這讓美國的處境非常困難。有些美國戰(zhàn)略家迫切想用北約一樣的防護壁壘包圍中國,延伸冷戰(zhàn)后期成立的美國日本安保條約,美國一直推動日本重新武裝起來,而且公開支持戰(zhàn)后憲法第9條的修改,這個條款禁止日本擁有軍隊或者發(fā)動戰(zhàn)爭的權力。
但是美國應該對自己的一相情愿謹慎從事。美國在遠東軍事地位的整個合法性就是建立在美國發(fā)揮日本自我防衛(wèi)的主權功能上面的。如果放在新興民族主義的背景下,日本單方面修改憲法第9條的行為將讓日本孤立于整個亞洲之外。
修改憲法第9條一直是安倍議程的一部分,但是他是否推動這個議題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他從美國這個親密朋友那里得到什么樣的建議了。布什總統(tǒng)出于感激日本支持他在伊拉克的行動,很不情愿向好朋友小泉表達對日本新興民族主義的任何意見。但是現(xiàn)在日本已經撤離了日本自衛(wèi)隊,布什可能直截了當對安倍表達看法。
譯自:“The Trouble with Japanese Nationalism” by Francis Fukuyama
作者簡介: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系高級研究院院長,《美國利益》雜志社主席。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fukuyama2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