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曉青:被誤讀的“冷戰(zhàn)之父”

發(fā)布時間:2020-05-2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3月17日晚,喬治·凱南在家中辭世,享年101歲。這個擁有各種頭銜的人其實是一個被誤讀的人。他的論著和他的經歷,折射著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最珍貴的兩樣東西:現(xiàn)實主義和獨立精神。而它們的缺失,恰恰是我們習慣誤讀的癥結所在。

  

  有點小才?“遏制”之父?

  

  曾在一本歷史教材上讀到喬治·凱南,文字略帶春秋筆法:

  最早向杜魯門政府提出“冷戰(zhàn)”政策建議的人,是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館參贊喬治·凱南。此人出身微賤,有點小才,但長期郁郁不得志。為了討好美國當局,曾寫過許多有關蘇聯(lián)政局的捕風捉影的報告,可信程度極低。但這位老兄面對挫折,毫不灰心,仍然在尋找機會表現(xiàn)自己。一次,凱南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打開了收音機,斯大林1946年2月9日的講話,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認為,斯大林的這個講話,集中地反映了蘇聯(lián)的對美政策。于是心血來潮,奮筆疾書,寫下了他對蘇聯(lián)的看法。

  后來,書讀得多了,才知道凱南“心血來潮之作”就是外交史上著名的“長電報”,赫然發(fā)現(xiàn)先以意識形態(tài)打底再用文字上妝的歷史讀本是何等荒謬和犀利。一個在40年前就預言蘇聯(lián)帝國解體方式的戰(zhàn)略家,一個對現(xiàn)代美國外交政策打下深刻烙印的外交官,一個一生著作等身兩獲普利策獎的學者,三言兩語之間就成了一副無事生非奸佞小人的形象。

  可笑的是,這種善于顛倒黑白的丑化宣傳,恰恰是凱南最厭惡的政策執(zhí)行方式。在美蘇對抗最白熱化的年代,他依然堅持,“遏制”不是說處處針鋒相對,互吐口水,揮舞核彈,“遏制”的精髓是解決內政問題,把自己建成一個榜樣。更可笑的是,整個學術界和外交界公認,在凱南之后,無論美國還是別的什么國家,似乎還沒有人能再寫出一份“長電報”,而我們尊敬的教授們竟然在評論一個大師“有點小才”。

  3月17日晚,凱南在家中辭世,享年101歲。第二天,國內諸多媒體上均可讀到千字報道,標題所冠不一,大體不脫“冷戰(zhàn)政策之父”或“遏制政策之父”,皆稱美國對付蘇聯(lián)的冷戰(zhàn)策略就是凱南一手炮制,最后導致蘇聯(lián)崩潰解體。

  在“遏制”一次漸趨流行的今日,標題看來的確吸引眼球,但寫手們顯然不知道,凱南幾乎在用半生時間來分辨一件事情——他的遏制戰(zhàn)略與美國政府的遏制策略根本就是兩碼事。為什么凱南晚年對自己當年的建議感到懊悔,甚至不愿再提“遏制”兩字?我們尊敬的編輯只消文字技巧一帶而過,卻把激進反共的黑鍋利索地扣在了一個現(xiàn)實主義主張緩和者的棺材上,信息時代快餐文化的荒謬與殘酷于斯可見。

  凱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答案也許很難用一句話概括,但至少他是一個認真看世界的人,他堅決反對意識形態(tài)瘋子和弱智媒體有意無意的誤讀,即便這種誤讀會對他有利。他的論著和他的經歷,折射著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最珍貴的兩樣東西:現(xiàn)實主義和獨立精神。

  而它們的缺失,恰是我們習慣誤讀的癥結所在。

  

  外交官?學者?

  

  對凱南的研究已經成為一種現(xiàn)象,外交領域大多數(shù)學者將其歸于“現(xiàn)實主義學、外交學派”!都~約時報》在紀念凱南逝世的文章中將他稱為“舊世界風格的最后一代外交精英——由合適的大學和團體所制造”。而冷戰(zhàn)歷史學家約翰·劉易斯·加迪斯則說:“他也許會被當作外交家和戰(zhàn)略家加以紀念,但在他自己看來,他是一個自由的角色,更愿意把自己看作一個詩人和小說家。”

  1904年,凱南生于美國中西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的一個富裕的中產之家,這是一個典型的WASP,即白種盎格魯-薩克遜新教徒。父親是一名律師,他的家族來自英格蘭和愛爾蘭,18世紀移民美國。

  凱南出生兩個月后,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后來娶了一個德國女人,凱南也在8歲的時候被送到德國上學。在純粹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他學會了德語,這是他掌握的諸多外語中的第一門,日后他還學會了俄語、法語、波蘭語、捷克語、葡萄牙語和挪威語。

  1917年后,凱南相繼受教于圣約翰軍事學校和普林斯頓大學,1925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次年,凱南成為美國首批公開選拔的人才進入外交機構,經培訓被派駐歐洲。他日后回憶說,畢業(yè)選擇是他一生中關于職業(yè)問題的唯一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選擇。

  1927年到1928年,凱南先后在瑞士日內瓦、德國漢堡和柏林的美國領事館或大使館任職。后來一度曾想辭職回普林斯頓任教,因為美國官方有意讓他在職進修培養(yǎng)成語言專家。

  1929年到1931年,凱南進入柏林大學,攻讀俄國語言文學和歷史。選擇俄語,部分原因是美國政府需為和蘇聯(lián)建交做準備,另一部分原因是凱南有一個遠方叔叔,也叫喬治·凱南,是一個俄羅斯方面的專家,曾在1891年出版了專著《西伯利亞與流放制度》。

  凱南日后成為蘇聯(lián)問題專家,拉脫維亞的里加是一個重要起點。里加是當時西方接觸蘇聯(lián)的門戶,美國在此專門設立了一個蘇聯(lián)研究中心。凱南1931年被國務院派為駐里加使館三秘,主要負責研究蘇聯(lián)經濟問題。那時的凱南通過閱讀蘇聯(lián)報刊及與蘇聯(lián)移民的接觸,通過對蘇聯(lián)政治制度、價值觀念、輿論宣傳的系統(tǒng)分析,成為當時為數(shù)不多的蘇聯(lián)問題專家,當時人稱“里加仔”。此后,到1937年,凱南一直呆在蘇聯(lián)任職,走訪了蘇聯(lián)各地。

  凱南是如此喜歡從下層了解一個國家,乃至于日后他終于成為駐蘇聯(lián)大使后,因為抱怨沒有隨便接觸蘇聯(lián)民眾的自由而被蘇聯(lián)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僅僅在任上干了4個月。

  凱南可謂“經歷決定命運”。在20世紀后半世紀的漫長歲月里,他總是具有一種超乎現(xiàn)實的與當局所好不合拍的洞察能力,部分原因也許可以用上述履歷加以解釋——他擁有與大多數(shù)現(xiàn)代外交官不一樣的教育背景和完全不同的自我認同,他是一個研究歷史和語言的專家,而這兩門科學都需要嚴肅的實證精神和嚴謹?shù)倪壿嫹治觥?/p>

  凱南是美國外交領域極少數(shù)僅靠筆頭就得以晉升高官的人,而且他不在乎國務卿或者總統(tǒng)在考慮什么,他只是基于所了解的事實作出分析和預測,老派而冷靜。

  克林頓時代的政策計劃主管莫頓·哈帕林曾說過,凱南給所有負責政府戰(zhàn)略計劃的人都建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不管你的觀點多么不受歡迎,你都必須向決策者說真話。

  可是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別說是外交官員,似乎學者們也越來越喜歡為政府伴唱了。典型反差是,以前,像凱南這樣的學者型外交官不得不離開國務院甚至政府,而現(xiàn)在美國外交機構里到處充斥著新保守主義派學者。

  

  此遏制?彼遏制?

  

  早在二戰(zhàn)結束之前,當時在莫斯科使館當二把手的凱南就給華盛頓發(fā)回了相當數(shù)量的關于戰(zhàn)后局勢的分析,不過那時候美國政界還是樂觀的“對蘇合作派”占上風,所以他所闡述的“美蘇戰(zhàn)后不可能合作”的觀點一直被扔在一旁。

  1946年,美國財政部在組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問題上遭到了蘇聯(lián)異乎尋常的反對,國務院隨即要求駐蘇聯(lián)使館提出自己的分析,解釋蘇聯(lián)此舉的緣由。以此為契機,2月22日,凱南發(fā)回了那封外交史上著名的8000字電報,對蘇聯(lián)的內部社會和對外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對付蘇聯(lián)的一項長期戰(zhàn)略,即遏制。1947年7月,已經是美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凱南化名X先生,在美國《外交》季刊上發(fā)表文章:“《蘇聯(lián)行為的根源》,正式提出對蘇聯(lián)實行“長期、耐心和堅定”的遏制政策,并預言蘇聯(lián)將在幾十年后瓦解。

  此時,恰逢二戰(zhàn)結束后美蘇關系迅速緊張,對蘇聯(lián)擴張的恐懼在西方蔓延,凱南的理論受到美國政界高度重視,遏制論也被媒體廣泛傳播,他幾乎成了一個明星。拿凱南自己的話說:“我在官場上的孤獨結束了,我贏得尊重,掌握話語權!

  歷史已經證明,凱南在“長電報”中的許多觀點是超越時代的真知灼見。比如他說:

  同希特勒的德國不一樣,蘇維埃政權既沒有系統(tǒng)的規(guī)劃,也不從事冒險活動。它不是按固定的計劃辦事的。它不冒不必要的風險。它對理智的邏輯無動于衷,但對武力的邏輯十分敏感。因為這個緣故,當它在任何地方遇到強大的阻力時,它可以輕易地退卻,而且它經常這樣做。因此,如果對方掌握足夠的武力,并表明準備使用武力時,實際上幾乎用不著動武。如果對方正確地處理形勢,就不必進行有損威望的攤牌。

  后來的古巴導彈危機、第二次和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每次面對美國的直接對抗時,蘇聯(lián)都如凱南所言先行退讓。敢在核戰(zhàn)爭的邊緣這樣出牌,凱南的預判不能不為后人所驚嘆。

  但就在美國政府從1950年開始全面實施“遏制”戰(zhàn)略的時候,凱南又首先站出來反對。原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被誤讀了。他精心設計的遏制思想在“杜魯門主義”里成為全世界范圍內不分輕重緩急目標含混的反共十字軍,到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68號文件那里則變成不分重點不顧手段的全球軍事遏制。

  在他看來,遏制的全球化和軍事化與他的思想差之毫厘,卻謬以千里。這兩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該把蘇聯(lián)當作一個輸出共產主義革命的源頭加以遏制,還是把它看作一個與傳統(tǒng)俄羅斯并無本質區(qū)別的民族國家。

  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寫冷戰(zhàn)歷史時評論說:“凱南不相信俄羅斯真的為共產主義圣戰(zhàn),同時他也不屬于反共十字軍先鋒。”“長電報”“認為蘇聯(lián)是深厚強大的俄羅斯民族主義潮流孕育出來的”。該電文和“X”文章一樣,都一再強調蘇聯(lián)對外行為動機從根本上說不是意識形態(tài)目標,而是從歷史上繼承下來的不安全感。至于意識形態(tài),在他看來主要是說明蘇聯(lián)不安全感的理論依據(jù)和對外擴張的工具。他在“X”文章中用很刻薄的話來表述這一論點:“馬克思主義是他們在道德上和思想上受人尊敬的一塊遮羞布。他們在歷史面前沒有這塊遮羞布,充其量不過是那種殘暴而不惜民力的俄羅斯統(tǒng)治者綿綿世系中的最后一代罷了!

  由此認識出發(fā),凱南對美國政府習慣性地從道義和意識形態(tài)角度考慮對蘇戰(zhàn)略并由此借出的處處對抗的政策更感到不滿。事實上,在“長電報”中凱南已經對雙方實力作出了準確評估——“同整個西方世界相比,蘇聯(lián)還是一個軟弱得多的力量。因此,它的成功與否實際將取決于西方世界所能達到的團結、堅定和強盛程度!

  在凱南看來,遏制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種,是西方世界解決好自己內部問題和弊端,保持社會內部的健康與活力!伴L電報”說得很清楚:

  問題的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我們自己社會的健康與活力!彩墙鉀Q我們自己社會內部問題,加強我們人民的自信、紀律、士氣和集體精神的每一項果斷有力的措施,都是對莫斯科的一次外交勝利,其價值可以抵得上1000份照會和聯(lián)合公報。如果我們在自己社會的缺陷面前不能拋棄宿命論和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莫斯科就將從中得到好處。反之,莫斯科在它的外交政策方面就不會從中得到好處。

  另外,軍事手段雖是遏制中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時時刻刻都要揮舞大棒,也并不是要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與美國利益不沾邊的地方和蘇聯(lián)的代理人對抗。更簡單地說,凱南的遏制是“均勢遏制”而不是美國政府的“全面遏制”和“軍事遏制”。

  一個策劃者的謀略被決策者誤讀,這的確是一件搞笑的事情。正如英國學者理查德·克羅卡特在《50年戰(zhàn)爭》一書中所說:“凱南自己也感到其中不無嘲諷,他的名字最終竟然與自己持重大保留意見且很少參與的‘杜魯門主義’,而不是和發(fā)揮主要作用的‘馬歇爾計劃’聯(lián)系在一起!

  

  綏靖主義?終結者?

  

  1948年以后,凱南就堅決主張美國同蘇聯(lián)進行談判和改善關系,認為這比孤立和對抗更有助于蘇聯(lián)的“軟化”,因為在他看來打開蘇聯(lián)民眾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才是讓蘇聯(lián)完蛋的唯一途徑。他是美蘇緩和的積極倡導者和支持者,因此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被人指責為“綏靖主義者”。

  到1950年,凱南與時任國務卿的艾奇遜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都出現(xiàn)了分歧。實際上,艾奇遜從任國務卿始,就不怎么依重凱南和政策研究室。他認為凱南過于迂腐,其建議有如道德說教。在這種情況下,凱南決定退出外交界,其政治生涯也由此暫時告一段落。其實,現(xiàn)在看來兩人的分歧就是現(xiàn)實主義國際政治觀和霸權主義國際政治觀之間的分歧。

  1957年11月,凱南再度引發(fā)論戰(zhàn)。他應英國廣播公司之邀發(fā)表著名的“里思演講”,批評了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和國務卿杜勒斯的冷戰(zhàn)政策,明確地提出1948年統(tǒng)一德國之計劃中的“脫離接觸”建議。凱南在演講中指出,如果美英和蘇聯(lián)的軍隊同時撤出中歐地區(qū)特別是德國,那就可以首先結束德國的分裂,進而結束歐洲的分裂,使冷戰(zhàn)所造成的緊張關系得以緩解。隨著冷戰(zhàn)緩和,西方就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即協(xié)議與談判方式擋住蘇聯(lián)的擴張,逐步使之瓦解。

  演講遭到了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等人的抨擊,(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前國務卿艾奇遜的批評尤為尖銳。他諷刺凱南“從未領會過實力關系的現(xiàn)實”,而是“采取了一種虛幻的態(tài)度”,并將“脫離接觸”斥之為“新孤立主義”。

  但現(xiàn)在回顧歷史,霍布斯鮑姆說過一句很精辟的話“冷戰(zhàn)中置蘇聯(lián)于死地的并非‘對抗’,而是‘緩和’”。雖然蘇聯(lián)正好在里根年代的末了瓦解,但如以為是里根發(fā)動的真真假假的“星球大戰(zhàn)”拖垮了蘇聯(lián)那就太幼稚了。霍氏指出,蘇聯(lián)瓦解的原因并不是與資本主義及超級強權對抗削弱了社會主義,造成這一結局的原因在于蘇聯(lián)式的社會主義經濟有缺陷,經濟結構失衡,超速擴張,而相形之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更具有活力和優(yōu)勢。但是,如果鐵幕的兩邊老死不相往來,也不進行自殺式核戰(zhàn)爭,就算蘇聯(lián)中央計劃式經濟效率再差再松散,也可勉力支撐——最壞不過茍延殘喘逐漸死亡,也不至于猛然崩潰。

  1986年冰島雷克雅未克和1987年華盛頓美蘇首腦會議之后,冷戰(zhàn)實際已宣告結束,幾年之后,1991年蘇聯(lián)解體。40年鐵幕下一貫僵持與4年緩和中轟然倒地,不知道艾奇遜如果看到這一幕,是否會想起當年那個主張綏靖的學究——凱南。

  其實,再回到冷戰(zhàn)年代,重新審視決策者對凱南“遏制策略”的誤讀,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一種統(tǒng)治需要。當年美國的大小政治人物,未必人人都相信自己口若懸河的反蘇反共辭藻,也未必沒有人想過凱南的方法。問題在于,政客們發(fā)現(xiàn)反共預言不但可以聽來義正詞嚴,而且其妙用無限,簡直難以抗拒。從政策層面說,可以打破美國人傳統(tǒng)的孤立心態(tài),名正言順地增加稅收,推行全球霸權政策;從個人層面說,凡是煽動反共的,從參議員麥卡錫到聯(lián)邦調查局萬年局長胡佛都可長保個人政治地位和利益;從習慣拿出大把政治獻金的軍火工業(yè)來說,瘋狂的軍備競賽才是整個行業(yè)的黃金時代。

  所以,直到40年后,里根和幕僚們當核戰(zhàn)人質的心理壓力都同時趨于崩潰的時候,大家才終于同意坐下來談判。而凱南就像那個揭穿皇帝新衣的小男孩,說得對,卻不合時宜。這正應了凱南在莫斯科時的老上司哈里曼的一句評論“他了解俄羅斯,但不了解美國”。

  

  圈里人?圈外人?

  

  望文生義的人總是因為凱南的“遏制政策”將其視為美國政府外交政策智囊團里的干將,其實恰恰相反,凱南因為不愿被誤讀,1963年永遠脫離外交界后就一直以一個批評者的身份出現(xiàn)。

  “他不是東海岸精英分子團體中的一員,”歷史學家加迪斯說,“他從未富有過,他以自己的學院派風格工作,他在大蕭條時期損失了所有的財產,他一直把自己當作(外交)圈外人,而不是圈里人!

  《紐約時報》說,凱南性格太過直率、敏感和嚴肅,因此總無法讓自己的睿智與政客所需要的東西合拍,他同時缺乏政治和官僚經驗讓這些觀點為決策者所接受。

  凱南自己在回憶錄中寫道:“對于軍事機構來說,我的影響實際等于零。在國務院也是同樣,除了一兩個人以外。馬歇爾將軍非常高興我在歐洲復興問題上所做的一切。但我擔心他從未充分理解過它背后的理論基礎!

  他后來也想明白了,戰(zhàn)略家其實只是政治的工具。政府廳堂對于一個自由思考的靈魂來說,實在太過狹小,就像中國古語所說“肉食者鄙”。凱南因此退隱江湖,在普林斯頓大學著書立說。

  20世紀50年代凱南便已脫離了冷戰(zhàn)共識,到了70年代,他又跳出了從美蘇關系角度來觀察世界事務的框框,開始用更開闊的視野來認識這個世界,形成了被研究者稱為合作的國際主義的世界觀。于是,大國軍備競賽、世界人口爆炸、全球環(huán)境變遷、西方衰落和美國社會衰敗等問題成為他思考的主題。這些在冷戰(zhàn)結束后都逐漸成了熱門話題。

  到了晚年,這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冷戰(zhàn)和后冷戰(zhàn)時代,這個最早提出遏制又提出緩和的戰(zhàn)略家實現(xiàn)了終極升級——他回到了自省的道路上來看待世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凱南晚年強調,美國人從建國之初繼承下來的“天命觀”并不正確。美國只是人類的一部分,并不是上帝的選民,因此它并不擁有比其他民族更高尚的情懷,也無法獨自應付眾多的世界難題。美國最好把對領導世界的可能性的夢想和愿望縮小一點,“我們實在并不那么偉大”。

  他指出,如果說美國能夠有什么獨特力量的話,那就是養(yǎng)成一種恭謙慈悲的美德,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合作,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難題。美國不應去充當別人的教師,最多只是一個好壞兼具的榜樣。為了更好地解決國內眾多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美國需要的是“最少而非最多地卷入外部事務”。

  在紀念X文章發(fā)表40周年時,凱南意味深長地說過這么一句話:“在一些方面,我們美國人需要學習的第一件事是遏制我們自己!

  有人把這當作一個睿智者的回歸,但誰又知道立場不同的政府和媒體會如何解讀呢?

  

 。ā犊词澜纭2005年第5期)

相關熱詞搜索:誤讀 冷戰(zhàn) 之父 曉青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