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林子明:親人——嘆前蘇聯(lián)知識分子命運之點滴

發(fā)布時間:2020-05-2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文章憎命達”,一流的文字似乎總與患難結(jié)緣。李后主若不是淪為亡國之君,怎能留下“剪不斷,理還亂”、“問君能有幾多愁”等傳世名句?海明威若不是一戰(zhàn)至二戰(zhàn)一直在動蕩的歐洲流離遭逢,怎能寫得出《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太史公感嘆:“昔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憂患苦難可以激發(fā)感悟,促人思考。生離死別比安寧平和更能催生不朽之作?墒羌偃缭试S身在苦難的文人選擇,他們寧愿選擇安寧平和而不要不朽之作。讓思考、感悟離開吧,我們只要太平世道作普通人的權(quán)利。詩三百篇并不是“賢圣”愿意寫的。

  

  與其化作石像讓人瞻仰千年

  不如靠著親人痛哭一晚〔1〕。

  

  1966年,當亙古難再的浩劫降臨時,神州大地的不少文化人都選擇了沉默。更甚者,將古今中外的名著一一送入了火堆。詩人流沙河作了一首小詩《焚書》:

  

  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進火爐/永別了/契柯夫!

  夾鼻眼鏡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飛煙滅光明盡/永別了/契柯夫!

  

  可是在北方鄰邦,他們的浩劫比我們大得多,那里的文化人卻選擇了另一種做人準則。

  

  他們身臨亂世而挺直腰桿絕不沉默!他們?nèi)紵松闪耸!可是石像啊,你可曾夜半時分聽到親人的啾啾鬼哭?

  

  皮利尼亞克因?qū)Ψ堉ピ谑中g(shù)臺上不明不白的死感到震驚,寫了《不滅的月亮的故事》,得罪了愛記仇的斯大林,于1938年被槍決。他的妻子瑪利亞·索科洛娃、女兒娜塔莎、兒子安德烈從此下落不明〔2〕,皮氏還連累了伏龍芝夫人。當伏龍芝的遺孀得知伏龍芝是被暗害之后,便自殺了〔3〕。

  

  阿赫瑪托娃一生沒停過她的筆,厄運也就一生纏住她。她的前夫被槍決,后夫死于勞改營;
兒子三次入獄,并于1938年被判死刑(后緩刑)。為了探望兒子,她曾經(jīng)在列寧格勒的監(jiān)獄外排了整整十七個月的隊〔4〕。在《安魂曲》中她寫道:“在這種悲痛面前/群山也要讓路/大河也得停流”、“我像近衛(wèi)軍的妻子,在莫斯科的鐘樓下慟哭”。

  

  茨維塔耶娃被稱為二十世紀“惟一能同阿赫瑪托娃媲美的俄羅斯天才女詩人”。她那支繆司的筆毒化了她的親人的命運。小女兒病死,大女兒被捕,丈夫被槍決〔5〕,她自己于1941年上吊,臨死前留給兒子一封信:“小穆爾!原諒我……我無法再活下去。轉(zhuǎn)告阿利婭——如果你能見到他們——我愛他們直到生命最后一息……”〔6〕她至死也不明白丈夫已經(jīng)先于她離世。而兒子為了與家庭劃清界線,后來上前線作戰(zhàn)犧牲了。

  

  圖哈切夫斯基英才勃勃,是紅軍中少有的儒將。早年戰(zhàn)功卓著,為列寧所倚重。只因憂國憂世,多次發(fā)表與斯大林觀點相抵的軍事文章,引起斯大林嫉恨;
再加上早年的一些過節(jié)〔7〕,于1937年遭到處決。他死后,妻子、哥哥、弟弟被槍斃,母親與一個妹妹餓死在集中營,兩個妹妹被長期囚禁,未成年的女兒關(guān)入獄中,全部親人中只有她與一個姑姑經(jīng)多年囚禁后活了下來〔8〕。

  

  托洛茨基著作等身,身兼文人與政治家兩種身份。他被驅(qū)逐出境后,如果能選擇沉默,無疑對家人、部屬的安全有利?墒撬趪饫^續(xù)寫文章揭露斯大林,斯大林展開了殘忍的報復,他的親人幾乎全部慘死。被殺害者包括:前妻亞歷山德拉、小兒子謝爾蓋、大女兒尼娜、大女婿涅維爾松、兩個年幼的外孫、小女兒齊娜伊達的丈夫沃爾科。齊娜伊達脫逃到柏林也難逃一死,被蘇聯(lián)特工人員追上殺害。流亡期間一直陪伴托洛茨基并協(xié)助他工作的大兒子列夫成了托洛茨基惟一的精神安慰,后來也在巴黎被前蘇聯(lián)特務暗殺〔9〕。最后是托洛茨基在墨西哥被暗殺。全家滅門!

  

  “《詩》三百篇”就那么重要,竟使你們疏忽了對親人的呵護?

  

  每當看到“國家不幸詩家幸”、“江山不幸詩人幸”這類詞句,就想起前蘇聯(lián)詩人葉賽寧來:

  

  茫茫的雪原,蒼白的月亮,

  殮衣蓋住了我們這塊大地。

  穿孝的白樺哭遍了整座樹林。

  這兒誰死了?誰?莫不是我自己?

  

  ——《冬天》〔10〕

  

  葉賽寧于1925年自盡,只活了短短的三十年。然而他不僅是二十世紀前蘇聯(lián)最優(yōu)秀的詩人,甚至可能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優(yōu)秀的詩人。歷盡兵燹饑荒,他的詩才在最后幾年如火焰般迸發(fā)。“江山不幸”觸動他寫下了無數(shù)斷腸名篇,也毒化了他的心靈。死在追逐他,他像溺水者抓稻草般扯著愛,其結(jié)果是救不上自己反拖下了別人,他戕害了他愛過的每一個女人。他帶來了死亡宿命。

  

  1926年12月3日,葉賽寧去世周年祭日,葉賽寧的知心女友加琳娜·別尼斯拉夫斯卡婭在葉賽寧墳頭開槍自殺〔11〕。

  

  再見了,我的朋友,再見了。

  你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親愛的朋友。

  即將來臨的永別,

  預言著來世的聚首。

  

  ……

  

  這是葉賽寧自殺前割破手指用血寫的絕命詩。它是寫給誰的呢?起初專家傾向于認為是寫給詩人的第一任妻子齊娜伊達·賴赫的,因為葉賽寧一直懷念她。直至若干年后加琳娜的書簡被公布,才得出結(jié)論:絕命詩是寫給加琳娜·別尼斯拉夫斯卡婭的。

  

  在同時代人中,很少能有人像別尼斯拉夫斯卡婭這樣如此深刻、如此細膩地領(lǐng)會、感受葉賽寧的詩。

  

  那時是熱愛詩的年代。1916年,十八歲的別尼斯拉夫斯卡婭在一個文學晚會上第一次聽到了葉賽寧的詩朗誦。葉賽寧的詩“新穎自然,既沒有矯飾也不朦朧,它們猶如瀅澈的涓涓清流,緩緩流進了她的心田”〔12〕。從此,凡葉賽寧的朗誦,別尼斯拉夫斯卡婭和她的女友沒有一次不去聽的。她們每次都買同一個號——第四排十六至十七。她們是如此熱烈地鼓掌,以致葉賽寧每次登上舞臺時都先看看她們有沒有來……

  

  別尼斯拉夫斯卡婭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yǎng)和獨特的藝術(shù)鑒賞力。自從與葉賽寧認識以來,就是葉賽寧詩的第一讀者。葉賽寧很重視她的意見,經(jīng)常同她探討藝術(shù)構(gòu)思、創(chuàng)作技巧的問題!八龑ψ约耗芘c葉賽寧在精神上親密相契而感到自慰”。她從來沒有要求葉賽寧許諾什么。據(jù)同時代人回憶:“她很聰慧、漂亮……但是,每一次同加麗雅(加琳娜的愛稱)相遇,我們首先感受的是她的心靈之美!奔欲愌艧o微不至關(guān)心葉賽寧,所想的只是如何為他創(chuàng)造更好的創(chuàng)作條件,使他的天才得到更大的發(fā)揮。1922年,葉賽寧愛上了鄧肯,同她去了國外,并在那里結(jié)了婚。別尼斯拉夫斯卡婭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她強忍悲痛,默默無聞地將葉賽寧委托的整理、編輯、出版詩歌作品的工作做好。只有細心的朋友才注意到,她“一天天地變得陰郁、憂愁、惘然”。

  

  “您在國外為什么不給我寫信呢?”當葉賽寧最終同鄧肯分手(葉賽寧是個“憂傷”的詩人,而鄧肯是個“快活”的舞蹈家)回到國內(nèi)后,面容憔悴、神情憂愁的加麗雅問他!班,不,我的朋友,我心里默默給您不知寫過多少封信了……”〔13〕聽到這樣的回答,她臉上慢慢地泛起一絲笑容,眼睛也漸漸恢復了原有的光采。

  

  回國后,葉賽寧帶著兩個未成年的妹妹卡加與舒拉住在加麗雅的家中!霸谶@個和睦安寧的新家里,葉賽寧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加麗雅對正在上學的卡加與舒拉也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多年后,舒拉滿懷著溫暖和摯愛的心情寫下了她對加麗雅的懷念。

  

  然而同加麗雅的共同生活并沒有持續(xù)多久,葉賽寧抵擋不住托爾斯泰孫女索非亞·托爾斯泰婭“如此明顯的愛慕”,同她結(jié)了婚,兩人去了克里米亞。他完全不考慮這又是對加麗雅多大的打擊。1925年她患嚴重的神經(jīng)衰弱,不得不到療養(yǎng)院治療,出院后又到一個僻靜的農(nóng)村休養(yǎng)。她不斷回憶與葉賽寧共度過的歲月。她依稀覺得,葉塞寧遲早會回到她的身邊,因為世上只有他們倆能這樣默契,卻不料很快傳來了他的死訊。

  

  別尼斯拉夫斯卡婭原先的計劃是寫一本關(guān)于葉賽寧和他的詩歌的書,她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現(xiàn)在世上最了解葉賽寧的就是她了。但這個計劃沒有實現(xiàn),在寫書過程中,她悲慟過度,葉賽寧的身影似乎不住地在眼前浮現(xiàn),在召喚她。她終于在葉賽寧祭日那天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葉賽寧繼續(xù)在傳播著死亡的宿命?

  

  1927年,由于精神恍惚,鄧肯的長圍巾一端被卷進了敞蓬小汽車的輪子里而慘死〔14〕。此前一年多,她曾給巴黎報界拍去一封電報:“葉賽寧的死給我?guī)砹司薮蟮谋础木駥⒂肋h活在俄羅斯人民和所有愛好詩歌的人們心中……”1926年1月27日她從尼斯給義女艾瑪?shù)男胖惺沁@樣寫的:

  

  親愛的艾瑪……謝爾蓋的死使我深為震動,而我已經(jīng)為他哭泣了很長的時間。我哭的是,看來他已經(jīng)耗盡了任何一個人承受苦難的能力。我苦難深重,無休無止,這使我常常想到步他的后塵……〔15〕

  

  死亡的宿命繼續(xù)在傳播。

  

  葉賽寧的前妻齊娜伊達得悉他的死訊后,整整哭了一夜。當初若不是她堅持要與葉賽寧離婚,葉賽寧說不定可以活下來。不過話也可以倒過來這么說,當初若不是她堅持要離婚,她后來也許就不會死得那樣慘。

  

  那時他們有個溫馨的家。1917年,葉賽寧遇見了窈窕淑女齊娜伊達·賴赫。兩人一見鐘情,認識三個月就結(jié)婚了。齊娜伊達當時二十一歲,是一個具有“古典美”的女子。她“從小酷愛文藝,博覽群書。喜歡戲劇,也學過雕塑”。她與葉賽寧在彼得堡的婚后生活,是葉賽寧一生中惟一完整的家庭幸福時期。齊娜伊達后來生下女兒達吉雅娜(1918年)、兒子康斯坦丁(1920年)。雖然半饑半飽,艱難度日,小家庭卻也其樂融融。若不是后來葉賽寧頹廢墮落,這個家庭是不會解體的。

  

  齊娜伊達是個思想進步的女性,她當時在中央教育人民委員會工作,直接受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領(lǐng)導。而葉賽寧交往的大都是一些放蕩不羈的意象派詩人或思想消沉的農(nóng)民詩人(后一派詩人后來大部分被處決〔16〕)。當時農(nóng)村在鬧饑荒,契卡的討伐隊在農(nóng)村尋找并征收糧食,遇到反抗,則“無情地燒毀整座整座農(nóng)莊”〔17〕。葉賽寧在各地浪游,看到農(nóng)村的慘狀,回來后在朋友中間悲嘆:“我在農(nóng)村呆過……那兒一切都在崩潰……誰都會明白……一切都在完蛋……”〔18〕他縱酒無度,經(jīng)常與流浪漢為伍,醉倒在溝邊、街角,不時被警察局、拘留所拘留……齊娜伊達無法容忍這樣的生活,夫婦倆只好暫時分居,妻子帶著孩子住父母家,葉賽寧住朋友處。這一別兩人再也不能走在一塊。

  

  葉賽寧走不出頹廢狀態(tài)。齊娜伊達決定與他分手。1921年,她進入莫斯科國立高等導演藝術(shù)學校導演系學習,成為梅耶霍爾德的學生。與愛森斯坦(后成為世界聞名的電影導演)、尤特凱維奇(后成為著名電影理論家)等是同學。梅耶霍爾德是天才的導演,桃李滿天下,當時被稱為“戲劇界十月革命”的領(lǐng)袖,莫斯科兩個最著名的劇院之一即命名為梅耶霍爾德劇院。齊娜伊達十分崇拜他。1922年,齊娜伊達嫁給了自己的老師,兩人婚后的第一件事是把寄在父母處的孩子接回。梅耶霍爾德愛自己的妻子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不論什么家務都親自動手做,甚至學會了打針、治病”。齊娜伊達與孩子從此有了幸福的新家。

  

  葉賽寧此刻懊悔莫及,意識到從此失去了妻子、兒女,他痛苦萬分。他常常在梅耶霍爾德住處的四周徘徊,有時甚至貿(mào)然進入他家,希望能見妻子、兒女一面。梅耶霍爾德夫婦以禮相待,卻只能激起他心中更大的悲傷。“與齊娜伊達無法重圓的愛情,構(gòu)成了葉賽寧一系列憂傷抒情詩的基調(diào)”。這一時期葉賽寧留下了許多為后人傳誦的詩,如《致一位女子的信》、《夜晚皺起了濃眉……》、《鮮花對我說“別了”……》等等,其中《母親的來信》十分沉痛:

  

  在這個世界上

  你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你輕易把自己的妻子

  讓別人娶去,

  你沒有自己的家,沒有友誼,

  沒有自己的落腳之地,

  你一頭扎進了

  小酒館的泥淖里!19〕

  死亡的宿命小心翼翼向前邁動步伐,鬼鬼祟祟,探頭探腦。

  

  梅耶霍爾德早年向往革命,十月革命后,他將一部劇作題獻給托洛茨基〔20〕。這事埋下了禍根。不過那時人人都崇拜托洛茨基,他是1905年革命、十月革命的實際領(lǐng)導人(兩次革命列寧都未及趕回國內(nèi))。革命后白軍鄧尼金、高爾察克、尤登尼奇等四處叛亂,在革命危若累卵的形勢下,又是他組建了紅軍,親臨前線率領(lǐng)紅軍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勝了叛亂部隊,拯救了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那時人民將托洛茨基與列寧并列。誰會料到列寧死后他竟被打成“內(nèi)奸”、“間諜”、“匪幫”?

  

  與梅耶霍爾德一家很熟的肖斯塔科維奇有這樣一種說法:“梅耶霍爾德發(fā)癡似的愛她(指齊娜伊達·賴赫)。(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愛。很難想像在我們這個時代居然還有這種愛情。這里面有種不祥的東西!薄21〕

  

  若說不祥,齊娜伊達與托洛茨基的女兒同名(也叫齊娜伊達),這是更大的不祥。

  

  不過最大的不祥還是齊娜伊達從葉賽寧那兒接到了死亡宿命。與葉賽寧相愛的幾個女人都已死于非命,曾是妻子的她何處逃避?

  

  那時文藝界頭面人物的被捕(死亡的代名詞)有這樣的程式:報紙點名批判——工人紛紛來信表示憤慨——夜里囚車帶走——株連一大片。從1937年開始,梅耶霍爾德就經(jīng)受了報紙批判和工人來信,到1938年,斯大林親自下令關(guān)閉梅耶霍爾德劇院,報上更是連篇累牘對梅耶霍爾德展開攻擊,比工人、農(nóng)民批判更到位的是前蘇聯(lián)文化界人士的無數(shù)文章和談話(肖斯塔科維奇稱這種現(xiàn)象叫“今天你先死,明天我后死”)。梅耶霍爾德驚惶失措,為表示他不是“階級敵人”,他不斷組織上演革命題材的戲劇,臨死前不久,還在導演《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及至1939年6月20日,梅耶霍爾德被捕,從此在人間消失。可嘆在被捕的前幾天(6月15日),梅還在全蘇導演工作會議上大談維辛斯基同志指示我們什么什么〔22〕。殊不知這位維辛斯基同志正是主持莫斯科三次大審判的公訴人,手上不知沾滿多少老布爾什維克的鮮血。梅耶霍爾德被捕的那天晚上,囚車前腳走,“匪徒”后腳到,抄了家,殘殺了齊娜伊達。肖斯塔科維奇寫道:“在梅耶霍爾德被捕后,匪徒幾乎立刻就到賴赫家里,把她殺了。她身上有十七處刀傷;
雙眼被刺穿。賴赫哀叫了很久,但是沒有一個鄰居來救她。沒有人敢進梅耶霍爾德的房子。誰知道那里出了什么事?對賴赫行兇的也許是官方刺客的鐵拳頭。是非之地,最好躲遠一點。所以,他們殺了她,拿走所有的珠寶!薄23〕

  

  誰能忍心再說國家不幸詩家幸?

  

  孟姜女在長城哭亡夫哭啊哭啊把長城哭倒了,如果是超過十萬、一百萬、幾百萬的“孟姜女”在那里哭亡夫〔24〕,作家自己也可能哭倒在地。正如后人評論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說的:“他向那仿佛是人類理智和心靈所不可了解的無邊苦難低頭,像拉斯科里尼可夫〔25〕那樣,一躬鞠到了地面。他得到了基督教的痛苦的愛,關(guān)于那種愛,赫爾岑曾說過幾句嚴峻而真摯的話:‘痛苦的愛可能是非常強烈的——它痛哭,它訴說,然后又擦眼淚,但主要的是,它什么事情也不做!薄26〕而二十世紀的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做到了作家做不到的事。

  

  他用音樂表達這一切。1937年,《第五交響樂》在列寧格勒首次公演,許多聽眾回家后與家人抱頭痛哭。列寧格勒是蘇聯(lián)肅反的重災區(qū)。肖斯塔科維奇在其回憶錄中說:“甚至在戰(zhàn)前,列寧格勒也幾乎沒有一個家庭沒有失去親人,或是父親,或是兄弟,即使不是失去親人,也是失去親密的朋友。人人都有為之一哭的人,但是只能無聲地哭,蒙著被子哭,不讓任何人看見。人人彼此戒備,悲痛壓在心里,窒息著我們。”〔27〕

  

  1942年,《第七交響樂》(《列寧格勒交響樂》)在美國現(xiàn)場播出,通過電臺,千百萬人凝神聽完了這首樂曲。成千上萬人抽噎一片。這是很奇怪的事,美國人一生中從沒見過大肅反,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他們哭什么?難道他們有第六感官?

  

  在肖斯塔科維奇回憶錄發(fā)表之前,西方音樂界都把《第七交響樂》解釋成“德軍入侵”、列寧格勒被圍困、反法西斯戰(zhàn)爭悲壯的主題。肖斯塔科維奇自己卻是這么說的:“我的交響樂多數(shù)是墓碑。我國人民死在和葬在不知何處(即使是他們的親屬也不知道)的人太多了。我有許多朋友就是這種遭遇。到哪里去為梅耶霍爾德或者圖哈切夫斯基建立墓碑?只有音樂能為他們做這件事。我愿意為每一個受害者寫一首樂曲,但是這不可能,因此我把我的音樂獻給他們?nèi)w!薄拔液敛环磳Π选兜谄摺贩Q為《列寧格勒交響樂》,但是它描寫的不是被圍困的列寧格勒,而是描寫被斯大林所破壞、希特勒只是把它最后毀掉的列寧格勒!薄28〕

  

  從前人們“只能無聲地哭,蒙著被子哭”,戰(zhàn)爭來了,那些“戰(zhàn)前沒有一個家庭沒有失去親人”的人們終于可以開懷痛哭了,反正賬都是算在德軍頭上。肖斯塔科維奇說“能夠悲傷也是一種權(quán)利”,“在別的國家,戰(zhàn)爭很可能要干擾藝術(shù)。但是在俄國——由于一些可悲的原因——藝術(shù)卻繁榮了”〔29〕。

  

  肖斯塔科維奇也曾等待著被逮捕,那時報紙已經(jīng)隔三隔四批判他,批判他的社論題目是斯大林親自擬訂的,他的親密朋友音樂家日拉耶夫、波波夫、維戈茨基、加舍夫等四人已經(jīng)先于他被逮捕(后全部喪命),越來越多的音樂界同行或非同行站出來揭發(fā)他。在那些日子里,他不止一次想到過去死,是牽掛母親、姐妹、妻子、兒女的命運才使他放棄了這個“津津有味的念頭”。

  

  他最終沒有被捕,活下來了。

  

  有人說是羅斯?偨y(tǒng)救了他。有這樣的傳說:斯大林與羅斯福的特使談建立第二戰(zhàn)場問題,特使卻說:“羅斯?偨y(tǒng)認為肖斯塔科維奇是偉大的音樂家!”等等。肖斯塔科維奇最不屑聽這種所謂內(nèi)部傳聞,一般說來,他對西方?jīng)]多少好感。他認為真正的原因是他曾為前蘇聯(lián)所有的重要電影配過樂,斯大林多少認為留著他用處更大。另外,肖斯塔科維奇那幅戴著鋼盔消防帽的側(cè)面像全球聞名,幾乎成了前蘇聯(lián)抗擊德國法西斯的象征,偉大統(tǒng)帥也要考慮這一點。

  

  他還在作曲。在等待逮捕的日子里,在“我命在旦夕,我低下了我的頭”(布哈林語)的日子里,他創(chuàng)作了以下傳世之作:《第五交響樂》、《第一弦樂四重奏》、《第六交響樂》、《第七交響樂》、《第二鋼琴奏鳴曲》、《第八交響樂》、《鋼琴三重奏》、《第二弦樂四重奏》、《第九交響樂》、《第三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猶太民間詩歌選》、《前奏曲與賦格二十四首》……

  

  俄國有人說:“有了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后人自會判斷俄國今天的歷史。”

  

  肖斯塔科維奇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然而,如果允許選擇,他寧愿選擇安寧平和甚至是平庸,也不要當“偉大的音樂家”!皞ゴ蟮囊魳芳摇钡拇鷥r是一生見太多的生離死別,流太多的淚,失去太多的摯友。事實上越接近老年,肖斯塔科維奇就越覺得自己的作品無甚“偉大意義”,勸導年輕一代遠離它們。這是“偉大的音樂家”的大徹大悟。

  

  --------------------------------------------------------------------------------

  注釋:

  

  〔1〕根據(jù)舒婷的《神女峰》改寫。原詩句為:“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2〕(蘇)列奧納得·根得林:《受害的一代》,明宇、舒會譯,群眾出版社1986年版,第337頁。

  

  〔3〕(蘇)安·弗·安東諾夫-奧弗申柯:《斯大林時代的謎案》,彭卓吾譯,紅旗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頁。

  

  〔4〕李毓榛:《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267頁。

  

  〔5〕(蘇)尼古拉·津科維奇:《二十世紀最后的秘密》,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頁。

  

  〔6〕藍英年:《尋墓者說》,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頁。

  

  〔7〕1920年蘇波戰(zhàn)爭圖哈切夫斯基任總指揮,本已率軍打到華沙城下,因西南戰(zhàn)線(斯大林任該戰(zhàn)線軍事委員會委員)拖延配合不力,導致失敗,后列寧批評了斯大林。另圖哈切夫斯基在早年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的斗爭中保持中立,引起斯大林懷恨。

  

  〔8〕(蘇)尼庫林:《元帥之厄運》,煒元聞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3頁。

  

  〔9〕(蘇)托洛茨基:《我的生平》,石翁、施用勤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前言”,第9頁。

  

  〔10〕本詩采用王守仁的《葉賽寧之死》,《俄蘇文藝》,1980年,第95頁中的譯文。在《葉賽寧抒情詩選》〔劉湛秋譯〕中,該詩的譯文為:“白色的雪原,白色的月亮,/白色的壽衣覆蓋了我們的家鄉(xiāng)。/白花花的白樺在林中哭,/這兒死了誰?莫不是要把我埋葬?”

  

  〔11〕本文敘述別尼斯拉夫斯卡婭及齊娜伊達·賴赫的內(nèi)容主要參考王守仁《葉賽寧之死》、肖斯塔科維奇《回憶錄》,部分參考其他文、著。加引號但沒注明出處的詞句引自《葉賽寧之死》或《肖斯塔科維奇回憶錄》。

  

  〔12〕〔13〕〔19〕王守仁:《葉賽寧之死》,《俄蘇文藝》,1980年,第95、87、88、86頁。

  

  〔14〕鄧肯的朋友認為鄧肯之死不是事故,而是自殺。參閱《鄧肯與葉賽寧》,第334頁。

  

  〔15〕〔18〕(蘇)戈登·麥克維:《鄧肯與葉賽寧》,劉夢耋譯,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版,第326、70頁。

  

  〔16〕袁振武《自殺還是他殺——葉賽寧死亡之謎》,《俄羅斯文藝》1990年,第57頁。

  

  〔17〕《柯羅連科致盧那察爾斯基的六封信》,陸人豪譯:《俄羅斯文藝》,2002年第2期,第37頁。

  

  〔20〕〔21〕〔23〕〔27〕〔28〕〔29〕(蘇)所羅門·伏爾科夫〔記錄〕《肖斯塔科維奇回憶錄》,葉瓊芳譯,盧文校,外文出版局《編譯參考》編輯部1981年出版,第134、132、133、198、222、199頁。

  

  〔22〕(蘇)格拉特柯夫輯錄:《梅耶荷德談話錄》,童道明譯,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年版,第314頁。

  

  〔24〕有關(guān)大清洗(大肅反)死亡總?cè)藬?shù),各種書籍、各種版本資料的說法不同,以往克格勃正式記錄在案的1937~1938年的鎮(zhèn)壓人數(shù)是七十八萬六千零九十八人。1991年蘇聯(lián)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宣布說:“從1920年至1953年期間,在蘇聯(lián)約有四百二十萬人受到鎮(zhèn)壓。其中兩百多萬人是在1937~1938年受到鎮(zhèn)壓的!(參閱《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季刊2002年第二期《蘇聯(lián)模式探析》第4頁)近年來隨著更多擋案解禁,這些數(shù)字又有變化,葉永烈近期引用的材料是:蘇聯(lián)歷次肅反中,一千九百八十四萬人被逮捕、流放,七百多萬人受到鎮(zhèn)壓。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數(shù)字都不包括“農(nóng)業(yè)集體化”、“反富農(nóng)運動”以及歷次大饑荒中的農(nóng)民死亡人數(shù)。據(jù)綜合材料看,農(nóng)民的死亡人數(shù)遠高于肅反死亡人數(shù)。

  

  〔25〕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罪與罰》的主人公。

  

  〔26〕此段評論載于葉爾米洛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論》〔滿濤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的第6頁,但本文采用1956年《世界文學》葉爾米洛夫《論陀斯妥耶夫斯基》一文中的譯文(李相崇譯)。

  

  摘自《書屋》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前蘇聯(lián) 知識分子 點滴 親人 命運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