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語文課堂小練筆的有效實踐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課堂小練筆設計”就是在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教學重點,優(yōu)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確保每位學生在每堂課里都有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練習的時間和機會,切實減輕師生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練筆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369-01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課堂小練筆,能有效地打通閱讀與作文的壁壘,通過激發(fā)興趣,降低難度,化整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學生書面語表達能力訓練,將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滲透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圍下不知不覺地形成較強的書面語表達能力,因而深受語文教師的歡迎。
一、精彩語言處練筆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質(zhì)兼美的段落,讀這些經(jīng)典的美文語段是一種美的享受,學寫這樣的語段更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積累、內(nèi)化和提高。
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優(yōu)美,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學習這一段時,可以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模仿寫話,想一想,秋天的雨還會把什么顏色給誰?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有的同學寫:”它把黃色給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們迎風歌唱著豐收的喜悅!庇械膶懀骸彼腰S色給了梧桐葉,黃黃的葉子紛紛揚揚,像一只只黃蝴蝶,為人們送來了秋的消息!边有的寫:”它把紅色給了大柿子,紅紅的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在向人們點頭微笑!
基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文章語言的欣賞感悟,我們抓住這些”讀寫結合”點?梢约ぐl(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寫作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鑒到了作者的寫作手法。
二、續(xù)寫課文感悟處
“感悟”是指學生對課文學習后所產(chǎn)生的情感共鳴,或自己獨特的體會、感受。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各自獨特的感受寫出來,除了能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外,還能使自己的情感體驗也得到升華,同時也較好地體現(xiàn)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這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指導寫“感悟”類課堂練筆,主要是針對情感表達比較濃厚的課文。如在指導學生讀完《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后,學生被童第周在讀中學時勤奮、刻苦地學習終于把成績趕了上去,為自己爭了一口氣,和在比利時留學時,成功地做了解剖青蛙外膜的實驗,為祖國爭了一口氣的精神感動了。于是,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以《不向困難低頭》為題寫一則讀后感,好多學生都寫出了要以童第周為榜樣,頑強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努力學習,立志報國的肺腑之言。這樣學生在自己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的同時,其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擴充情節(jié)略寫
課文中有許多內(nèi)容因為與主題關系不大或是篇幅的限制,作者進行了略寫。這里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思維內(nèi)容,如果能充分挖掘這些潛在的因素,讓學生想、說、議、寫,不但能使學生想象力得到一次鍛煉,生命體驗得到一次拓展,還能使創(chuàng)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因此,教學時,我們可以借助教材中略寫的內(nèi)容,適時地引導學生推測、構思,以練筆的形式把這些“空白”補充出來,使它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例如《車塘捕魚》一文,最后一段中寫道:“而我們這些孩子,等大人捉完魚,也學著英雄的樣子下了塘,去掃蕩那些殘存的小魚、小蝦、河蚌,間或也可抓到一兩只呆頭呆腦的烏龜、甲魚!苯虒W時,就可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等方面展開想象,來描寫“我”和一幫孩子們跳入塘內(nèi)“掃蕩”的情形。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塘里的水被水車抽干后,我就卷起褲角跳入塘中。“哦!”其他孩子也拎著籃子,鉛桶、木盆一擁而下。我在塘中仔仔細細“摸索”著,生怕遺落了什么,咦?這是什么東西呢?我的手突然摸到了一個滑溜溜的東西,抓起來一看“啊!是一條又大又肥的鯉魚!”我按捺不住心里的興奮大聲地叫了出來!再看村頭的阿三,他兩手伸進泥里,使勁地掏啊掏,過了半天,終于掏到了一只呆頭呆腦的甲魚。紅兒雖然才5歲,也專心致志尋找著!罢业搅!找到了!我找到了一只小蝦!彼吲d地跳了起來。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村子里的胖胖,他為了抓一條小魚,在泥坑里走幾步,摔一跤,可真把他氣壞了。眼看抓到了,可一不留神,那調(diào)皮的小魚又從指縫間溜走了。只見胖胖臉氣得通紅,用勁九牛二虎之力,把手伸進泥坑!肮氵@條調(diào)皮的小魚終于被我抓住了吧!”他得意地笑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的同時,不但讀、思、想、寫得到了的和諧的融合,還培養(yǎng)了他們根據(jù)中心謀篇布局、安排材料的能力。
四、仿寫,學以致用
仿寫是指仿擬現(xiàn)成的章、句、語、詞,把它融化為自己的語言。教材文本的語言規(guī)范、優(yōu)美,經(jīng)常在閱讀中模仿、借鑒、運用這些語句、段落、行文方式,就能逐漸體悟到其中的表達規(guī)律,并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由“仿”境抵達“化”境。所以,教師要善于發(fā)掘那些典范的語言表達范式,引導學生閱讀、體會,進而設計“仿化”的練筆,進行模仿寫話。 (人教版第五冊第12課《聽聽,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詩歌,作者通過聆聽秋天所特有的聲音,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表現(xiàn)力,行文節(jié)奏輕快,蘊涵著表達的規(guī)律與藝術。借此,可以安排《聽聽,春(夏、秋、冬)的聲音》、《聽聽,大自然的聲音》、《聽聽,雨的聲音》等與文本意境相似,文體類型相同的課堂小練筆。因為有文本作為范本,學生自然不會感到無所適從。設計這樣的練筆方式,一來是調(diào)動學生的言語經(jīng)驗,加以運用,從而使消極言語轉化為積極言語,文本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二來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言語質(zhì)量,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學生在這樣的練筆過程中不會有畏難情緒,而且在仿化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充實著自己的言語經(jīng)驗。
有效的課堂練筆在閱讀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理解、感悟把握的同時,從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情感的熏陶渲染入手,找準課堂練筆的切入點,采用多樣的靈活方式,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使語言訓練落實到實處,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