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全球化、FDI及其對中國經濟、外交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全球化既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一種現狀,更是一種趨勢,任何一個不想被世界拋棄的國家,就必須積極地融入進去。衡量一個國家或融入全球程度的標準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吸收FDI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FDI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成了中國對外政策中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本文擬利用詳細統(tǒng)計數據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FDI的資源和流向做量化分析,進而說明FDI對中國經濟和外交政策的影響。

  

  一、到底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雖然是一個十分時髦的詞匯,可到底什么叫全球化,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并且權威性的概念。據說全球化概念早在20年代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在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學科中出現了,但大規(guī)模地使用還在80~90年代。

  在國外,英國學者認為:“全球化的概念是相互滲透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 德國學者主張:“我們把全球化理解為在真實時間內、在這個星球范圍內統(tǒng)一運作的一種經濟。這是一種資本流動、勞動力市場、信息傳送、原料提供、管理和組織等方面實現了國際化、完全依賴的經濟! 里斯本小組 的學者提出:“全球化涉及的是組成今天世界體系的眾多國家和社會之間各種聯(lián)系的多樣性。它描述的是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世界部分地區(qū)所發(fā)生的事件,所作出的決策和行動,可以對于遙遠的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個人和團體產生具有巨大意義的后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97年5月發(fā)表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則說:“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guī)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在國內,人們則非常謹慎地將全球化限定在經濟領域,基本上避而不談其它方面的全球化。這是可以理解的,可實際情況是“全球化的影響不僅僅限于經濟領域,還必然影響到政治法律領域、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關于經濟全球化,有的學者認為:“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這樣一種趨勢,即隨著世界統(tǒng)一的大市場的形成,科技的不斷進步,跨國公司的蓬勃發(fā)展,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急劇膨脹,整個世界正日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各個地區(qū)、國家和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也有的專家提出,“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客觀進程,是在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經濟社會化和國際化的歷史新階段! 還有的學者解釋說,“經濟全球化,又稱世界化,或者一體化,目前雖然沒有一個規(guī)范化的定義,但是人們對它的含義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世界各國和各地區(qū)經濟交往的頻繁和相互依賴的加深,為了實現公平競爭,迫使它們采用統(tǒng)一的經濟組織,彼此享有同等的權利和承擔同等的義務,從而使生產、貿易、金融、保險、通訊、運輸等各項經濟活動,能在全球范圍內自由運轉。人們便把世界各國經濟的這種一體化進程稱為經濟全球化!

  綜合上述說法,我認為:所謂的全球化,就是指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加入貿易與投資開放的行列,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的加速,世界各國家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不可分,相互依賴日益加強,經濟利益日益成為一個整體。全球化雖然含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但從本質上說還是經濟上的。

  

  二、全球化條件下的FDI

  

  因此,從經濟角度去體味,全球化或經濟全球化實質是反映了單個國家的開放程度和整個世界的包容程度,也反映了市場國際化的范圍和資本流動國際化的范圍。關于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內容,不同的學者也有不同的概括,但就人們所認同的而言,除了全球化的市場經濟,全球化的金融資本,全球化的企業(yè)集團,全球化的經濟組織,區(qū)域經濟的一體化之外,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全球化的直接對外投資。

  資本在國際間進行流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間接流動,即債權的轉移;
另一種是直接流動,即資本的持有者異地經營。直接對外投資,也稱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為FDI或DFI),指一個國家的廠商有選擇性地向另一個國家投入資金、機器設備、技術以及其它無形資產,進行生產經營。外商直接投資在國際經濟學中,FDI已經成為一個專門概念。

吸收FDI的多少和質量高低既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發(fā)達和發(fā)展快慢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

  20世紀前半期,資本國際間的流動以間接為主,直接輸入或輸出只占國際資本流動的10%左右。戰(zhàn)后,情況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1945年,資本在國際間的直接流動已占國際資本流動總額的39.2%,70年代末上升到61.6%。80年代以后,國際資本的直接流動總量增長得更加迅速。1981~1985年間年平均增長率為0.8%,1986~1990年間年平均增長率為28.3%。

從直接對外投資的總量上看,1983~1988年年平均為915.54億美元,1989年為2006.12億美元,1990~1995年年平均為2253.21億美元,1996~2001年分別為3861.40、4780.82、6944.57、10882.63、14919.34、7351.46美元。

從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出,90年代后半期增長趨勢更為強勁,但最近兩年又有較大幅度的回落。

  

  三、FDI的主要來源

  

  FDI成為戰(zhàn)后資本國際間流動的主導趨勢之后,其來源主要是歐美發(fā)達國家。具體說,美國、西歐和日本是國際上對外直接投資的大戶,它們分別于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地對外直接投資。1960年,它們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只有670億美元,15年后達到2754億美元,1980、1985和1988年分別為5357、6933和7570億美元。1987年以前的國際直接投資總額中的95%以上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qū)。

其中,就單個國家來看,美國一直占據著對外直接投資的一統(tǒng)天下。1960年以后的30年間,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額從328億美元增加了17倍,達5980億美元;
日本從5億美元增加了40倍,達2014美元;
西歐累計總額則高達7621億美元。

  90年代以后,國際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量先降后又迅速加大,西歐、美國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依舊,參見下表:

  時間所有國家(億美元)發(fā)達國家(億美元) 所占比例(%)

  19902315.092218.7995.84

  19911981.431897.8295.78

  19922041.651796.7189.18

  19932390.902048.1885.66

  19942511.172097.2683.52

  19953387.292912.7185.99

  19963468.242947.3284.98

  19974740.103949.9983.33

  19986840.396312.9192.23

  199910420.519659.7792.70

  200013794.9312712.7392.16

  20016207.125806.2493.54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4: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mployment and the Workplace, p.413;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7: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Policy, p.308;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p.307.

  

  當然,也不能排除FDI的其它來源,即新興工業(yè)中國家和地區(qū)的對外直接投資。但是,它們的數量很少,比重很小,1960年7億美元,占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總量的1%,1971年是40億美元,占2.3%,1980年是140億美元,占2.7%,1985年是192億美元,也占2.7%。

90年代以來,新興國家和地區(qū)對外投資在數量上也穩(wěn)步增多,其比重在90年代上半期達到兩位數,但從下半期開始又降了下來,參見下表:

  時間所有國家(億美元)新興國家或地區(qū)(億美元)所占比例(%)

  19902315.0995.924.16

  19911981.4383.244.2

  19922041.65216.9510.77

  19932390.90340.6714.23

  19942511.17407.1116.21

  19953387.29470.3413.88

  19963468.24514.6914.84

  19974740.10747.9715.78

  19986840.39502.567.35

  199910420.51736.367.07

  200013794.931042.077.55

  20016207.12365.715.9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4: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mployment and the Workplace, p.413;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7: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Policy, p.308;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p.307.

  

  從1990年到2001年,全球FDI總量為65662.41億美元,其中,來自發(fā)達國家的為60089.82億美元,占92%,來自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的為5523.59億美元,占8%。

  在新興國家和地區(qū)中對外直接投資方面,亞洲的最引人注目。它們大體上都是從60年代開始對外直接投資的,但在80年代以前規(guī)模有限,80年代以后才逐漸加大力度,90年代則快速展開起來。參見下表:

  

  單位:億美元

  國家或地區(qū)1985~1990年平均199119931995199719992001

  香港20.6328.25177.13250244.07193.3689.77

  臺灣28.6118.5424.6026.7852.4344.2054.80

  新加坡6.105.2620.2139.0694.6542.77102.16

  韓國7.7115.0013.6135.2944.4941.9826.00

  所占比重4.1%3.38%9.85%10.37%9.19%3.09%4.4%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7: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Police, p.308;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p.309.

  

  從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出版的《世界投資報告》中,人們可能清楚地看出:國際間直接流動的資本主要來自于發(fā)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西歐和日本;
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數量十分有限,而且集中在中國的香港、臺灣和新加坡、韓國。

  

  四、FDI的主要流向

  

  由于各國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越來越趨于開放化,(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區(qū)域經濟越來越一體化,國際生產也越來越網絡化,再加上美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和西歐國家經濟的復蘇,資本在國際間的直接流動的規(guī)模還將增大,流動的速度也會更快。

  國際資本在不同的時期流向也不一樣。戰(zhàn)后到60年代,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是單向型,也就是基本上從發(fā)達國家向其前屬領地和發(fā)展中國家或地區(qū)投資。這個時期,發(fā)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和資源,轉移生產能力較低、污染嚴重的產業(yè)。

  7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次產業(yè)革命形成了以信息工業(yè)為中心,包括宇航工業(yè)、計算機工業(yè)、生物工程、新材料工業(yè)和新能源工業(yè)的主導產業(yè),再加上不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基礎設施較差、政局不穩(wěn)定等因素,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變成了對流型,即主要在國際金融條件好、國內經濟增長快并有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的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之間流動。投資者希望通過對外直接投資,與東道主共同進行技術開發(fā),實現資源優(yōu)勢互補,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地位。時至今日,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仍是FDI的主流。它們既是投資國,同時又是最大的受資國。1980~1996年間,每年流入到發(fā)達國家的國際直接投資大體上占世界直接對外投資總額的70%以上。

  同時也必須看到,由于戰(zhàn)后經濟發(fā)展也比較快,亞太地區(qū)也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看好,特別是東南亞地區(qū),成為世界新的投資熱點,流入到這里(亞洲“四小龍”、東盟國家、中國大陸、越南、印度等)的國際直接投資增長得也很快。1980~1996年,每年流入這里的國際直接投資占世界直接對外投資總額的16.02%。

  另外,中東歐國家 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國際資本直接投資市場。在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之后開始的以放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內容的“返回歐洲”的轉軌過程中,這些國家需要大量的資金,據專家預測大約為20000億美元。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法國里昂信貸銀行專門研究東歐國家情況的負責人塔尼亞·索洛古布認為,中東歐國家“所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將與拉丁美洲乃至亞洲的其它國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1997年以后,全球直接對外投資總量、各個地區(qū)吸收外資的總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特別是中國吸收的外資數量持續(xù)增長。但是,全球FDI流向的基本格局并沒根本的變化。

  1980~1996年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流向,詳見下表:

  

  單位:億美元

  國家和地區(qū)1980~1985 (年平均)1985~1990 (年平均)199219941996

  發(fā)達國家371.791167.441196.921423.952082.26

   歐盟 146.90 526.85 837.93 723.95 994.16

   北美 184.53 538.58 234.02 572.02 913.10

   美國 187.42 486.23 188.85 499.03 846.29

   日本 3.25 27.56 8.88 0.41 2.20

  所占比例 74.62% 82.25% 68.88% 59.64%59.63%

  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 126.34 247.36 496.25 904.621287.41

   非洲 14.11 28.69 31.51 54.96 49.49

   拉美 60.35 81.45 162.04 269.74 385.63

   亞洲 83.83 134.92 296.32 575.07 842.83

   西亞 3.79 19.00 18.23 13.96 18.93

   東南亞 46.44 123.57 276.68 557.18 812.41

  所占比例 25.38% 17.75%31.12% 40.36% 40.37%

  中東歐國家 0.17 4.49 44.44 58.82 122.61

  所占比例 0.034% 0.32% 2.56% 2.46% 3.51%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4: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mployment and the Workplace;pp.409~412;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7: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Policy, pp.303~307。

  

  1997~2001年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流向,詳見下表:

  單位:億美元

  國家和地區(qū)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2001

  發(fā)達國家2679.474842.398377.6112274.765031.44

   歐盟1297.192622.164878.988085.193229.54

   北美1149.251972.433078.113675.291519.00

   美國1033.981744.342833.763009.121244.35

   日本32.3431.93127.4183.2262.02

  所占比例56.05%69.73%76.98%82.27%68.44%

  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1910.221876.112251.402378.942048.01

   非洲107.4490.20128.2186.94171.65

   拉美742.99822.031093.11954.05853.73

   亞洲1058.28961.091027.791337.071020.66

   西亞56.4567.053.246.8841.33

   東南亞963.38862.52999.901311.23943.65

  所占比例39.96%27.02%20.69%15.95%27.86%

  中東歐國家191.13226.08253.63265.63272.00

  所占比例3.99%3.25%2.33%1.78%3.70%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pp.303~305。

  

  從1980年到2001年這22年間,全世界直接對外投資總量為54413.69億美元,其中流入發(fā)達國家的為39448.08億美元,占72%;
流入發(fā)展中國家的為13526.66億美元,占25%;
流入中東歐國家的為1439億美元,占3%,參見FDI流向示意圖。FDI流動的這種格局充分說明,發(fā)達國家之所以發(fā)達,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FDI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2002年,在經濟發(fā)展方面,最值得中國人自豪的,一是國內生產總值(GDP)躍上10萬億元的新臺階,達到102398億元,二是直接利用外資(FDI)達527.00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名列世界第一。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論及過FDI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總體影響, 僅就經濟增長而言,還可以進一步量化地說明。

  從大的方面說,近20年中國GDP增長的速度與FDI流入的規(guī)模相吻合,GDP的增長與FDI的增長是成正比的。對比下面兩條曲線,這一點可以看得很清楚。

  

  從具體方面說,FDI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對此,我們還可以用數字來分析一下近10多年來在幾項重要指標上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一,FDI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平均超過12%,見下表:

   單位:億美元

  年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使外資金額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

  19921465.22110.087.51

  19932268.71275.1512.13

  19941977.34337.6717.08

  19952397.23375.2115.21

  19962763.22417.2615.10

  19973059.97452.5714.79

  19983437.29454.6213.23

  19993608403.1811.17

  20003944.26407.1510.32

  20014458.11468.4610.51

  20025269527.0010

  

  數字來源: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出版的《2002年中國外資統(tǒng)計》,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

  的《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第二,外商投資企業(yè)工業(yè)產值占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平均比重近18%,1999年以后超過

  20%,2001年已逼近30%,見下表:

   單位:億元人民幣

  年度全國工業(yè)總產值外商投資企業(yè)工業(yè)產值所占比例(%)

  199229149.252065.597.09

  199340513.683704.359.15

  199476867.258649.3911.26

  199591963.2813154.1614.31

  199699595.5515077.5315.14

  199756149.701042718.57

  199858195.231416225

  199963775.241769627.75

  200073964.9423145.5922.51

  200194751.7826515.6628.05

  

  數字來源: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出版的《2002年中國外資統(tǒng)計》

  

  第三,FDI帶來涉外稅收在全國工商稅收總額中的平均比重在12%以上,1999年以后

  超過15%,2001年接近20%,見下表:

   單位:億元人民幣

  年度全國工商稅收總額涉外稅收總額所占比例(%)

  19922876.1122.264.25

  19933970.52226.565.71

  19944728.74402.648.51

  19955515.51604.4610.96

  19966436.02764.0611.87

  1997754899313.16

  19988551.74123014.38

  199910311.891648.8615.99

  200012665221717.5

  200115165288319.01

  

  數字來源: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出版的《2002年中國外資統(tǒng)計》

  

  上面表格中那些實實在在的數字說明,FDI對中國來說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這些比例數字的背后還有對就業(yè)、進出口貿易、繁榮市場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諸多方面的巨大貢獻。所以,FDI既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牽引力,更是中國融入全球化的載體。正因如此,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特別強調:“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逐步推進服務領域開放。通過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把利用外資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yè)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跨國公司投資農業(yè)、制造業(yè)和高新技術產業(yè)。(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

  

  六、FDI對中國外交關系的影響

  

  外交實際上就一種手段,一種實現“對外政策的目標、戰(zhàn)略和廣泛策略的主要手段”。

從根本上說,中國外交政策就是要服務于黨十六大確立的“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這三大歷史任務”。

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只有在國際社會參與下才有可能。所以,和政治和國際政治、文化和國際文化等諸多因素一樣,FDI也是影響中國外交的重要因素。

  FDI來源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與中國對外關系的格局。

  盡管中國的外交方針是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展同全世界一切友好國家的關系,但是,這并不是說每個國家不論大小強弱在中國對外關系中地位都是同樣的,而是有主有次,有輕有重。決定這種主次、輕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對華直接投資數量多少和質量高低。2001年,全世界92個國家和地區(qū) 對中國大陸實際直接投資468.78億美元中,48.75億美元來自北美(美國為44.33億,加拿大為44.1億),占10.40%;
41.83億來自歐盟,占8.92%;
43.48億來自日本,占9.28%;
66.13億來自維爾京群島、凱曼和西薩摩亞等自由港,占10.40%;
21.52億來自韓國,占4.59%;
21.44億來自新加坡,占4.57%。

從上圖不難看出,來自西歐、北美和日本這三個發(fā)達地區(qū)的FDI總額近30%。不僅數量大,更重要的是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FDI質量也高,它們來華投資主要以大的跨國公司為主,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機器制造、電子、移動通訊、化工、計算機、商業(yè)和服務業(yè),不僅投資規(guī)模大,而且技術水平高。這一點僅從手機、電子、計算機、日用化工等方面的產品上就可以感受到。有的學者說:“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已有近400家在華投資2000多個項目,世界上最主要的電腦、電子產品、電信設備、制藥和發(fā)電設備的制造廠家已經將它們的生產網絡擴大到中國。中國正在成為許多跨國公司重要的生產基地、采購基地和研發(fā)基地。” 著名的跨國公司理論專家、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世界投資報告》的經濟顧問鄧寧(John.H.Dunning)也認為:高質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將提高中國的競爭力。

所以,在對外關系中,中國必須將北美、西歐和日本放在優(yōu)先的位置上。

  另外,FDI對中國的具體外交行為也有不可低估的影響。當今世界雖然主旋律是和平與

  發(fā)展,但局部的不安定和突發(fā)性事件時有發(fā)生,其中的一些會牽扯到中國與某些發(fā)達國家之間的關系。中美、中日之間近些年來不斷出現嚴重損害兩國關系的事件,如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在中國南海發(fā)生的撞機事件、對臺軍售,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等。這些事件多半最終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至少沒有使進一步使兩國關系惡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視的中國同它們之間的經濟關系,特別是它們對華的直接投資這個因素。當然,這并不是說光是中國需要它們的投資,它們也同樣需要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歸根到底還是兩國的經濟利益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事例說明,不能單純地從空洞的國際政治、國際關系角度來決定中國的外交政策,更不能以理想的沖動來使外交政策情緒化,而且要現實地分析深刻的經濟方面因素。

  

  我想引用汪道涵先生寫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外資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中國經濟加入世界市場的過程,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育過程。市場的資源配置和競爭機制,正在促進中國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已經確定為21世紀中國發(fā)展的基本戰(zhàn)略! 毫無疑問,全球化、FDI以及它們與中國經濟、外交的關系就是這樣的。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經濟 全球化 外交 影響 FDI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