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心理心理學
發(fā)布時間:2017-01-16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愛情心理心理學篇一:從愛情心理學角度分析大學戀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
從愛情心理學角度分析大學戀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
“愛情是生活中的詩歌和太陽,滋潤著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向往一份美好的愛情。在初中高中,我們忙于升學,雖然渴望,卻也無法行動。到了大學,許多人都已蠢蠢欲動,迫不及待想要嘗試。
凡事總有他的兩面性,愛情也亦然。在一對對情侶甜蜜浪漫的背后,其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
愛情心理學是研究男女戀愛中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包括戀愛心理和婚姻心理兩部分。我將從愛情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學生戀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
通過觀察詢問及分析身邊談戀愛的朋友的實際情況以及查詢書籍和資料,我總結出了大學生戀愛過程中的主要矛盾,以下將對異地戀、安全感、學習與生活以及畢業(yè)這四個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異地戀
高中艱苦的學習令許多人壓抑了自己萌生的情愫,于是畢業(yè)之后表白泛濫,很多情侶便是這時候湊成對的。然而,由于升學或者復讀的選擇,許多情侶都變成了異地戀。矛盾便由此產生。
有研究表明,異地戀分手的概率遠遠大于相處一地的戀人。尤其是雙方都在20歲以下的異地戀,絕大多數以失敗告終。有學者調查發(fā)現(xiàn),伴侶之間目光和身體發(fā)熱接觸程度可以很準確地對情侶的感情狀態(tài)進行評估。熱戀中的伴侶具有明顯高于其他伴侶的目光和身體接觸。而如果說異地戀的戀人對于浪漫激情要求較高,那么他們就會陷入矛盾。
對于長期相處異地的戀人,容易對身邊的朋友或同學產生超出朋友的感情。有一句歌詞叫“當我不能接近我愛的人時,我便去愛那個離我近的人”,所以在對遙不可及的戀人深切思念的同時,對于處在身邊的朋友產生“感覺”其實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感覺”并不是一段新的愛情,只是對于自己目前愛情的投影和移情罷了。 很多異地戀的情侶會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和戀人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于是懷疑共同話題變少,感情也變淡了。人的感覺來源不僅僅只是聽覺,還有視覺和觸覺嗅覺等。然而在異地戀中,情侶雙方獲得感覺的來源,大都只有聽覺。只有一個感覺來源顯然不能完全體會對方的想法,也不能滿足自己對于對方的思戀。在此建議異地戀的同學,可以通過增加感覺來源增進感情。比如偶爾開開視頻或者寫寫信什么的,當然,最好的情況便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見面,避免吵架,避免矛盾。
“和你在一起我覺得沒有安全感”。這句話似乎能從很多情侶的對話中聽到。那么,安全感是什么呢?
安全感作為一個重要的概念,最早見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論研究。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沖突、焦慮、防御機制等都是由個人幼年及成年階段某種欲望的控制欲滿足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發(fā)展的八階段理論,他指出,個體發(fā)展的早期,發(fā)展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對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嬰兒初生,如果受到父母或其他看護人的良好照顧,尤其是母親,如果能夠盡可能地待在嬰兒身邊,對嬰兒慈愛,嬰兒就會覺得舒適與滿足,會產生最初的安全感,會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和期待。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安全感最初,是源自與母親的。所以戀愛中女生常常覺得缺乏安全感,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嬰兒時期與母親的接觸過少或是嬰兒時期沒有形成最初的安全感。其次,自卑導致的不自信與不信任自己的伴侶,也是產生安全感的原因。在戀愛關系中,雙方所處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主動的一方所付出的常常多于被動的那一方,這很可能是由于主動的一方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認為只有自己為對方付出更多,才能得到對方對等的愛。 戀愛期是完善人格最少的時期,所以對于缺乏安全感的現(xiàn)象,也能夠通過情侶雙方的共同交流幫助得到改善。
三、學習與生活
都說大學時代是談戀愛最好的時期,時間充足并且沒有過大的壓力。但其實除了戀愛,大學同樣是學習和交友最好的時期。大學期間,我們可以閱讀各種類別的書籍,結識不通過專業(yè)與性格的朋友。
然而,談戀愛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業(yè)余時間之后,我們沒有精力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也沒有機會再去認識新的朋友。
戀愛中的人,在一起時卿卿我我,不在一起時時刻牽掛著對方。當真正想認真學習的時候,由于心理活動停留在自己愛人身上的時間過多,在選擇注意對象時,對于學習這一刺激選擇的可能性就明顯小于對愛人的選擇,所以常常看著書本,腦海中浮現(xiàn)的確實兩個人在一起時的畫面。并且,注意力很難集中,很難專注地去學習。
與愛人待在一起的時間長,與同學、朋友待在一起的時間勢必就變得短了。友誼是生活必要的因素之一,它使我們的心靈更加豐富,幸福感更加強烈。然而,戀愛之后,專注于一個人,交友圈縮小,等于關閉了交友之門,別人便不愿介入你倆的圈子了。
戀愛雖重要,學習與生活也重要,且行且珍惜。
再美好的大學生活也有結束的一天,畢業(yè)對于大學生情侶們來說,又是一個考驗。 通過詢問我發(fā)現(xiàn),很多男生同學認為大學戀愛僅僅只限于大學時期,畢業(yè)就分手,不應該繼續(xù)在一起。這樣的想法在大學生中其實非常常見,很多人只是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沒有真正地考慮過兩個人的未來。對于未來,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
女生同學,則更多地考慮到兩個人的未來,這在一開始的擇偶階段就已經表現(xiàn)出來。不同于男生過多的注重外貌與身材,女生在在意對方外貌的同時,還會考慮兩個人的以后,以及男生是否有上進心。她們認為,畢業(yè)了還能夠繼續(xù)在一起,而不是草率地分開。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關于承諾的內容。遲毓凱老師在《我問心理學:行為背后的心理秘密》中指出:“承諾是對人的一種約束,它鼓勵人們戰(zhàn)勝困難,實現(xiàn)自己決定的目標,提醒人們退卻和逃避的危害,告誡人們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心理學實驗證明公開的承諾使承諾者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而在大學生戀愛所面臨的畢業(yè)問題中,承諾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成分。如果雙方都能給出對自己和對對方的承諾,那么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或許就能夠得到解決。
除了以上幾點簡單的分析之外,大學生戀愛中其實還存在著其他的矛盾,比如:談戀愛久了會覺得煩、戀愛影響情緒、男女生對于欲望的需求不同、關心人的方式選擇錯誤等等。在這里我就不一一進行分析了。
進化心理學對于男女生物學方面的不同做出了解釋。女性要承擔生育的任務,并為孩子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精力,而男性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價便能得到一個孩子。于是,女性在挑選配偶時會再三考察和選擇,而男性,一方面要為獲得配偶而進行更加努力的競爭,另一方面,為了確保自己的基因永存下去,他們會找到更多的配偶,使其后代的數量擴大。女性在選擇時,不僅僅要求配偶聰明、地位高,還要忠實、有責任心撫養(yǎng)孩子。
男女的差異會導致情侶之間產生矛盾,但只要雙方能認清問題的根源,各自做出調整與改變,兩人不僅能夠使愛情甜蜜、美滿,還能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心理更加的健康。
愛情心理心理學篇二:淺談戀愛心理學
生活中常見心理現(xiàn)象及心理分析
---淺談校園戀愛心理
姓名:
學號:
院系:
專業(yè):市場營銷
聯(lián)系方式:
關鍵詞:戀愛心理 心理結構 心理特點 發(fā)展階段
愛情的心理結構:社會心理學家對愛情的解釋并不完善。用生理變化的解釋來說明愛情是不可能全面的。但至少它證明愛情包括兩個基本結構成分:性愛與情愛。高玉祥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寫道:“愛情可以理解為由一些相互 關聯(lián)、各具功能的要素組成的特殊情感系統(tǒng)。這個情感系統(tǒng)就是:情愛。
把愛情區(qū)分為性愛、情愛是必要和有益的。這種區(qū)分使我們容易看到愛情的一些特點。性愛的性欲基礎使愛情具有排他性、沖動性和直覺性。性活動一般是兩人之間的隱蔽事件,這樣戀愛雙方就會排斥第三者進入隱秘的二人世界,干預最親密的戀愛關系。排他性分為“外排他”和“內排他”!巴馀潘敝阜磳ψ约旱膽偃伺c其他異性發(fā)生感情關系;“內排他”則是一種自律,不讓其他異性愛上自己的戀人而干擾甜蜜的熱戀。排他性對維持愛情的穩(wěn)定有幫助,愛情專一、不分心旁人是戀人間的基本要求。但發(fā)展到極端的排他傾向就成了一種病態(tài)。有的人出于嫉妒不允許情人與其他異性的正常交往,這會給戀愛雙方帶來高度心理緊張。
沖動性更是性愛的根本特點。戀愛的產生來自生理沖動的基本需要,因此戀人們時時會感覺到對愛情的激動興奮和與對方更進一步密切關系的需求。戀愛的沖動性使愛情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熱戀中的男女常為一些小事而高度興奮,也具有比平時更高的創(chuàng)造熱情。但沖動的不可遏止也會造成性欲需要的增強,如不加以克制就會引起性行為。由于性愛注重身體外表吸引力、氣質相投等感覺因素,直覺性也是愛情的重要特點。青年戀愛注重一次見面的感覺和印象,所謂一見鐘情就是感受到對方的外在美而產生感情。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戀愛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當然不能例外。不過,戀 愛牽扯到以后的婚姻和長時相處,過于依賴直覺往往(來自:www.newchangjing.com 蒲公英文摘:愛情心理心理學)后患無窮。
戀愛特點:1. 普遍性。在被調查的同學中,42%的同學表示自己談過或是正在戀愛,而有31%的同學則表示目前未談,若遇到合適的也會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學明確表示至今未談,也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南京大學心理協(xié)會的一份關于“大學生戀愛問題”的調查數
據也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學生當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間有過戀愛的經歷。
2. 成功率低。調查數據顯示:希望畢業(yè)后結婚的不到3%,而在校期間因種種原因導致分手的比例竟高達85%.特別是畢業(yè)生在面臨畢業(yè)、就業(yè)等諸多方面壓力時“大學戀情”就像溫室里的牡丹,放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不堪一擊。
3. 低年級化。當前大學生的戀愛,呈現(xiàn)低年級,而且數量一直在增加。我看到南京一高校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從大學一年級到四年級,談戀愛的學生在同年級學生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分別是:20%、40%、60%、80%. 4. 公開化。在當靜的大學校園里,無論是教室、圖書館、馬路上還是在食堂、操場……都有大學生談戀愛的身影,一雙雙,一對對,隨處可見;在大庭廣眾之下?lián)肀、接吻的都習以為常了。現(xiàn)在的大學生談戀愛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
5. 世俗化。大學生戀愛的世俗化有兩層意思:一是大學生戀愛中的性沖動明顯增多;二是戀愛的非責任化(所謂非責任化,就是不少同學對戀愛更多地抱有一種游戲的態(tài)度,而不是以十分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戀愛)傾向明顯
大學生戀愛心理特點1. 戀愛心態(tài)健康,擇偶標準個性當先,F(xiàn)在大學生在選擇戀人時注重對方的修養(yǎng)、人品德等內在素質,希望雙方能有思想、心靈層次的溝通,而不是單純的把金錢、地位、漂亮的容貌放在首位。調查顯示:80%的人選擇“兩情相悅”。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戀愛心態(tài)是健康的。
2. 戀愛的浪漫色彩濃烈。大多數學生在經濟上依靠父母,缺乏對現(xiàn)實社會真實、深入了解,對未來生活的設計過于樂觀,對將要面臨的困難和挫折也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所以,大學生的愛情多是海市蜃樓般的美麗虛幻,經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驗,在現(xiàn)實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場。
3. 戀愛盲目性較大。大學校園濃厚的戀愛氛圍,使一些大學生覺得戀愛是一種“時尚”。他們看到周圍的同學都成雙成對的,就想要自己進行一場不計后果的戀愛,這些人只是盲目的隨心而動。
4. 大學生對戀愛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弱。大學生中“有情人”雖多,但“成眷屬”者少,這樣就有很多人失戀。大學生感情受挫后應該對自己和對方都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尊重對方的選擇。但仍有一部分同學擺脫不了 “感情危機”,有的失去信心,立誓:“橫眉冷對秋波,俯首甘為光棍”,放棄對愛情的追求。
5. 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現(xiàn)在大學生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及時行樂,借此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戀愛只是為了獲得經驗”這種觀點或者在校園中還并非主導,但已開始被越來越多學生提及。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戀愛,是為了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欲望,尋求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游離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費。一些大學生則是為了充實課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只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實質上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但根據調查,28%的大學生談戀愛是為了“體驗愛情的幸!;38%是為了“充實大學生活”;11%的為了是“將來能結婚成家”;10%的是為了“趕時髦”。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注重的是戀愛過程,至于戀愛的結果已經不太在意了。
戀愛對心理的影響:首先,戀愛是青年釋放日益強烈的性沖動的重要途徑。通過戀愛接觸異性,使青年不再感覺到性的壓抑緊張。其次,性意識的發(fā)展必須經過戀愛階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過戀愛。而且,戀愛對青年的意義還不止于此。因為戀愛是兩個人人格的深層接觸。在此過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對方的影響而發(fā)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調整自身缺陷以適應對方。也就是說,經過了戀愛。戀愛對一些個性因素和社會情感的發(fā)展有重大意義。而且戀愛中兩人的深層交往為提高青年交際能力,適應以后的社會打下了基礎。難怪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戀愛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經過了戀愛,人才會真正成熟起來。大學環(huán)境有它的獨特性:對大學生來說,它在青年走入社會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緩沖環(huán)境。有了緩沖,青年能從容地完成社會化,更完善地發(fā)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從青春中期直接下來落入社會強大反差心理不適。由此看來,大學生的戀愛并不是件壞事,它對青年的成熟很有幫助。戀愛的意義雖有積極的一面,有時也會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熱戀與婚姻失去配偶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緊張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
件。熱戀中的男女雖然感覺到強烈的心理緊張,但雙方的共處和撫慰、愛情的甜蜜又會降低他們的焦慮感。那些遭受戀愛挫折的人就沒這么幸運了。失戀的青年會失魂落魄,覺得人生意義不復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難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絕路。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指導或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失戀對青年心理打擊是很大的。
愛情發(fā)展階段:對戀愛的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方法很多。下面這種分法得較到較多人的承認:選擇求愛階段,熱戀階段,家庭角色扮演階段。選擇求愛是 戀愛成功與否的關鍵。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伴侶并不容易。當青年覺得自己已找到了那個心中的他(她)時,求愛就開始了。有人把求愛細分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醉我是指為追求對象迷住而陶醉。疑我是懷疑對方是不是愛上了我,他(她)今天對我多說了三句話,是不是想表露和我的親密?非我則進入了實質的求愛,為對方拋棄自己的興趣愛好等,一切以求適應對方。化我指戀愛初步固定,戀人把對方利益置于自身之上。
求愛結束就進行熱戀。熱戀中的感情起伏波動,時而達最高峰,時而進入低谷甚至破裂。熱戀對青年來說是一個證實、發(fā)現(xiàn)、判斷的時期。證實自己在求愛階段對戀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發(fā)現(xiàn)另一些在求愛中并沒有注意的優(yōu)缺點。熱戀是兩人朝夕相處的階段,優(yōu)缺點較求愛階段更容易表露出來。戀愛雙方根據這些優(yōu)缺點的綜合印象做出判斷,看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續(xù)下去。如果在熱階段做出肯定的判斷,戀愛就慢慢發(fā)展到家庭角色扮演階段。戀人從浪漫的迷霧落入現(xiàn)實,開始考慮柴米油鹽,謀生途徑。這種家庭角色扮演為以后的婚姻打下基礎。 結束語
培養(yǎng)健康的戀愛心理與行為:1、樹立正確的戀愛觀(1)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 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業(yè)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應該是理想、道德、義務、事業(yè)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一般情況下,異性感情的發(fā)展是沿著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戀人這一線索發(fā)展的,當一個男性成為一個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時,愛情就可能降臨。在分享快樂和痛苦、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愛情就會產生和發(fā)展。(2)
愛情心理心理學篇三:愛情心理學一些理論
愛情心理學一些理論
愛情的現(xiàn)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寫、可以去解釋、可以去研究?但愛情的美只能在感動中得以體會,那是一個充滿了想象與超脫現(xiàn)實的生命經驗。為什么一個人可以那樣的去愛另一個人在心理學的眼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愛情理論,主要有兩類范疇:社會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學上常見的愛情理論,在這里我們先介紹社會心理學家的愛情理論。
愛情態(tài)度理論
Rubin(1970)開始將愛情定義成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態(tài)度之后,使得愛情得以并入人際吸引之社會心理學主流內,并能使用一般測量方法研究愛情。
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獨立概念,可視為一個人對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態(tài)度,他從文藝著作、普通常識及人際吸引之文獻資料中,尋找擬定敘述感情的題目,經過項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驗而建立愛情量表(lovescale)和喜歡量表(likingscale),他發(fā)現(xiàn)愛情與喜歡有質的差別,而其愛情量表中包含三種成份∶
1.親和和依賴需求。
2.欲幫助對方的傾向。
3.排他性與獨占性。
Lee的愛情觀類型理論
加拿大社會學家JohnAlanLee(1973)經由文獻收集及調查訪談兩階段的研究,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分成六種形態(tài)∶
情欲之愛(eros)、游戲之愛(ludus)、友誼之愛(storge)、依附之愛(mania)、現(xiàn)實之愛(pragama)及利他之愛(agape)。
所謂的“情欲之愛”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羅曼蒂克、激情的愛情; 游戲之愛:視愛情視一場讓異性青睞的游戲,并不會將真實的情感投入,常更換對象,且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友誼之愛:是指如青梅竹馬般的感情,是一種細水長流型、穩(wěn)定的愛 依附之愛者對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現(xiàn)實之愛者則是會考慮對方的現(xiàn)實條件,以期讓自己的酬賞增加且減少付出
的成本的愛情;
利他之愛者則帶著一種犧牲、奉獻的態(tài)度,追求愛情且不求對方回報。 承接Rubin將愛情視為態(tài)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編制愛情態(tài)度量表來驗證Lee的愛情類型理論,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的確有六個向度,因此驗證了Lee的理論。此量表有六個分量表,分別代表不同的愛情類型,每個分量表各有七題,總共有四十二題,采五點量表的反應方式回答對各陳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后,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為測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學者的認可。
愛情成份理論
除了上述Rubin發(fā)展的愛情量表中將愛情成份分成三類之外,Sternberg(1986)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theoryof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論。他認為愛情包括三種成份: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諾(mitment)。
所謂的親密是指與伴侶間心靈相近,互相契合,互相歸屬的感覺,屬于愛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強烈地渴望與伴侶結合,促使關系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動機,也就是與“性”相關的動機驅力,屬于愛情的動機成份;
而承諾則包括短期和長期兩個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個體“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的部份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諾,屬于愛情的認知成份。
隨著認識的時間增加及相處方式的改變,上述的三種成份將有所改變,愛情的三角形會因其中所組成元素的增減,其形狀與大小也會跟著改變。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情的質與量,面積愈大,據Sternberg(1986)的說法:“三角形越大,愛情就越豐富!
Sternberg(1986)進一步提出:在三種成份下有八種不同的愛情關系組合,其分別為:
1.喜歡∶只包括親密部份;
2.迷戀∶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愛∶只有承諾的成份;
4.浪漫之愛∶結合了親密與激情;
5.友誼之愛∶包括親密和承諾;
6.愚愛∶激情加上承諾;
7.無愛∶三種成份俱無;
8.完整的愛∶三種成份齊聚于一個關系當中。
相關熱詞搜索:心理學 心理 愛情 愛情心理學 愛情心理學與讀心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