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軌電車t1路線圖_日本有軌電車悄然復興
發(fā)布時間:2020-03-2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日本人對有軌電車的印象正在發(fā)生改變。據(jù)悉,其最大原因是有軌電車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了“乘車無障礙”。 新型有軌電車在設計上遠遠超越了原來的“低底盤標準”,乘車口與路面距離差降至30到40厘米,實現(xiàn)了“超低底盤標準”。這使得有軌電車成為老年人也能輕松利用的交通工具。
從進口到國產(chǎn)
日本的有軌電車最初是從歐州進口的,但近年來逐漸趨向國產(chǎn)化,各地都能看到國產(chǎn)有軌電車奔馳的“身影”。
有軌電車在日本的全盛期要追溯到1932年。當時,全國有65座城市設有有軌電車。
但到上世紀60年代后,日本社會逐漸步入“汽車時代”,有軌電車被視為路面上的障礙,現(xiàn)在日本僅有17座城市保留著有軌電車。
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熊本市交通局逆勢而行,于1997年在全國首次導入了“低底盤有軌電車”。
當時的電車是由德國開發(fā),后經(jīng)日本的鐵質加工廠加工制作完成。從此,人們不需攀爬便可直接上下車了。
此后不久,國內制造廠也開始投入開發(fā)此類有軌電車。實際上,在使用進口有軌電車時,經(jīng)常會在采購維修零件上花費大量時間,有諸多不便之處。
因此,經(jīng)營者也迫切地期望有軌電車能夠實現(xiàn)國產(chǎn)。
第一輛純日本國產(chǎn)“低底盤有軌電車”由位于大阪府攝津市的ARUNA車輛公司與其它合作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名為LITTLE DANCERA3,于2002年在鹿兒島市交通局管轄下開始營業(yè)。
“超低底盤”
ARUNA車輛公司營業(yè)技術部部長田島辰哉回憶稱:“在底盤底下,不僅有變壓裝置及剎車裝置,還有車軸和車輪,因此當時為實現(xiàn)低底盤可謂煞費苦心!
實現(xiàn)低底盤的關鍵是改良承載車輪、車軸及裝載電動機的輪對(輪對:機車車輛上與鋼軌相接觸的部分,由左右兩個車輪牢固地壓裝在同一根車軸上所組成)。
但由于制作成本問題,公司在設計LITTLE DANCER A3時使用了現(xiàn)有車輛的輪對。
不過,公司將LITTLE DANCER A3的車身分為了前后3部分,僅在兩端駕座下設置了輪對。
此舉是試圖通過去除乘客乘坐的中間部分的輪對,來實現(xiàn)降低底盤的目的。該構造宛如江戶時代的轎子,靠兩端予以支撐。
“但由于底盤強度有限,因此客人乘坐的中間部位不能過長,這導致可乘坐人數(shù)無法增加”,田島解釋道。
輪對開發(fā)的核心在于如何處理連接兩輪的車軸――車軸是實現(xiàn)低底盤的最大障礙。歐洲的制造商在生產(chǎn)無車軸輪對領域技術領先。
沒有車軸的話,就可以將車輪等收納在駕駛座底,如此一來就可以簡單實現(xiàn)低底盤。
但車軸能使有軌電車運行更加穩(wěn)定。各制造商根據(jù)開發(fā)成本及耗費的精力等因素,做出了各自的決定。
而ARUNA車輛及其合作企業(yè)則最終決定采用保留車軸的方案。
但他們將電動機的位置從輪對的上方錯開了。LITTLE DANCER Ua等就是模仿后輪驅動的汽車,將電動機設置在與車輪相隔的地方,依靠車軸向車輪傳達動力,從而達到降低底盤高度的效果。
而位于大阪府東大阪市的近畿車輛等三家公司于2004年開發(fā)了無車軸式有軌電車,并在廣島電車上投入使用。
它們運用了由日本國土交通省支援成立的技術研究組的研究成果,利用輪對框架支撐車輪,電動機則設置在輪對左右。
混合動力的開發(fā)
此后,日本超低底盤車輛技術日趨成熟。現(xiàn)在,混合動力有軌電車的開發(fā)正在進行。
川崎重工于2007年推出了載有充電池的混合動力有軌電車“SWIMO”。
該有軌電車即使在沒有架線的區(qū)間也可利用蓄電池電力繼續(xù)行駛。只需在車站停車過程中充電,單憑電池里的電量就可以行駛10公里以上。近畿車輛于2010年也推出了同樣的超低底盤車輛。
混合動力有軌電車雖無需架線,在建造新路線時可節(jié)省不少開支,但其技術目前還處于實驗階段,日本國內將來是否導入混合動力有軌電車尚需觀察。
◆記者感言:
在歐洲,有軌電車還可在地下行駛。如果車站間距離較近的話,有軌電車比地鐵還要方便。
而在日本,一提及公共交通,人們總是會自然而然地關注像建設新干線這樣的龐大工程。
但隨著日本社會逐漸步入老齡化時代,有軌電車就如同市民的雙足,我們應更認真地思考這對“雙足”的未來。(文:松尾一郎)
相關熱詞搜索:日本 復興 悄然 日本有軌電車悄然復興 香港軌電車 北京軌電車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