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華:黨史是一座精神寶庫 一座寶庫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張啟華現(xiàn)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祖籍四川,生于上海,長于北京。1963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1968年畢業(yè)時正值“文革”期間,被分配到山西一個林場勞動鍛煉,后來在縣里、省里的機關工作過。1978年調到《紅旗》雜志社,曾任哲學歷史編輯部主任。1992年調到當代中國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長。2003年7月21日,張啟華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的主講人之一,講課內容是“黨的思想理論與時俱進的歷史考察”。
“古人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h史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探索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以資今日之借鑒。同時,還要用我們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成功經驗教育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
張啟華對自己從事的黨史研究工作非常敬重,認為這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黨的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資政育人的重要職責。她希望通過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能使黨史工作的資政育人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她說,現(xiàn)在許多年輕干部對黨的歷史不太了解,缺乏黨性黨風和黨內生活的嚴格鍛煉,這就迫切需要通過黨史教育,使廣大黨員特別是年輕干部深刻了解我們黨走過的艱難歷程,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增強愛國主義思想,了解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張啟華把黨史比作一座精神寶庫,認為這是經歷過80多年艱苦奮斗的中國共產黨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學習、研究和宣傳好黨的歷史,對于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有重要意義。
張啟華特別強調,要想使黨史工作真正發(fā)揮上述作用,正確的理論指導特別重要。她說自己上過兩次黨校,第一次是1977~1978年在山西省委黨校學習一年,較系統(tǒng)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黨的建設和中共黨史;第二次是1979年3月~1980年9月在中央黨校哲學專業(yè)學習一年半。在《紅旗》雜志社工作的14年從事政治理論宣傳工作,研究的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調到當代中國研究所工作后,研究領域轉到歷史方面,研究的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這對于她的學術生涯來說,是個很大的轉折。她回憶當時的第一個想法是,可以運用哲學理論指導歷史研究,既有理論又有史料,理論落在了實處,史料亦有了靈魂,是一條很好的路子。所以對這個轉折,她是很高興的。
同張啟華交談,你會被她的激情所感染,會被她的思辨所折服,更會被她的敬業(yè)精神與理想情懷所激勵。她熱愛自己的工作,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所以她總是不知疲倦地在學習、探索,認認真真、扎扎實實。但我們笑說她的外表不怎么像搞理論、學術工作的,倒有點像搞藝術的人,這和我們來采訪之前想像之中的形象完全不同。于是我們問到了她的業(yè)余愛好。
“年輕時喜歡游泳、滑冰、跳舞,也喜歡書法。上大學時是校文工團舞蹈隊隊員。平時喜歡聽音樂,愛看芭蕾舞,也愛看美術展覽。的確老有人說我應該搞藝術,不該選擇做理論工作,但這是一種錯覺。我確實十分喜歡多種藝術,但也僅止于喜歡欣賞而已,真讓我做,我自知是缺乏藝術細胞的。我真正喜歡的,還是讀書、研究。我比較好靜。所以現(xiàn)在的工作最適合我。有人認為干我們這行很苦,坐冷板凳,絞盡腦汁。但我就喜歡這樣,覺得樂在其中。”
相關熱詞搜索:黨史 寶庫 精神 張啟華:黨史是一座精神寶庫 張啟華 黨史是一座精神寶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