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角”時代到來】鎮(zhèn)海角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8月22日,《海角七號》在臺灣上映。兩個多月,影片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票房奇跡迅速演變?yōu)橄砼_灣島的“全民海角運動”。
《海角七號》是一部電影,可又不僅僅是一部電影!
第一次聽說《海角七號》是因為我們的電影《十七》在夏威夷國際電影節(jié)上和它棋逢對手,同樣是入圍最佳影片獎五部提名片。還在比賽期間我就看了這部電影,當下心中就有些打鼓敲鐘,看來這個對手很強勁!結果一票之差,《十七》惜敗《海角七號》,與最佳影片擦肩而過。有著如此強大而美好的對手,雖敗尤榮。
并不復雜的勵志故事
在低迷的市場中,《海角七號》據說在臺灣已經創(chuàng)下四億臺幣的票房奇跡,而且如今在臺灣島上幾乎沒有一個人不
在談論這部電影。它用臺灣新電影的方式拍了一個商業(yè)故事,既熱鬧搞笑,又浪漫傷感。
《海角七號》的故事并不復雜。臺北失意返鄉(xiāng)的年輕樂團主唱阿嘉,在繼父的安排下當起了恒春小鎮(zhèn)的特約郵差;來自日本的過氣模特兒友子被迫留在恒春,做起演唱會的相關工作。為了爭取難得的表演機會,阿嘉的繼父發(fā)起自組樂團的行動,樂團的成員來自當地居民。于是,看來平凡無奇的小鎮(zhèn)居民――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小工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制造商馬拉桑以及交警勞馬父子,組成了一個讓人跌破眼鏡的樂團。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他們必須在成軍的三天內,培養(yǎng)出一百分的默契與精彩演出。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演出日益接近,這群小人物發(fā)現,這可能是他們這輩子惟一可能實現他們音樂夢想的時刻,于是他們開始練習。但阿嘉與友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影響了樂團的排練進度。終于,在鎮(zhèn)上的一次婚宴上,同是孤獨異鄉(xiāng)人的阿嘉與友子,解開了心結。滿懷著對音樂理想的追尋,阿嘉爆發(fā)出內心蘊藏已久的熱情。
就故事而言,這是一部最典型的勵志片――一個重新振作的天才帶領著一群烏合之眾獲得成功,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得到救贖,但它最好地契合了當今臺灣民眾的心理期待――各種文化背景、各個年齡、各種階層的人能夠團結起來,讓低迷的臺灣島重新振奮。影片就像“臺灣歷史真人標本展”,每個人物幾乎都是臺灣各個角落里的小人物的縮影――失意的樂團主唱、單親媽媽、為業(yè)績打拼的推銷員、像黑道大哥的代表會主席、抱怨臺灣放棄老傳統(tǒng)的老郵差……從閩南人、客家人到原住民,也有戰(zhàn)敗后黯然離開臺灣島的日本人及其后代,濃縮了臺灣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非常容易辯識的人物輕而易舉地讓觀眾與他們建立了情感聯(lián)系,并使他們聯(lián)想和反思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
“小人物”的美麗綻放
影片中既有“30后”的老人,也有“90后”的少女,既有宗教信徒,也有混不吝的家伙――心里各自懷抱著一份夢想,他們遭遇挫折,忍受沖突,但還是努力地破繭而出。
在當代故事外面的是另一個令人嘆息的委婉憂傷的跨國愛情故事,它成了該片另一個署名“浪漫”的殺手锏。那是60多年前,臺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只身搭上了離開臺灣的船只,也離開了他在臺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他便把懷念與愛戀化成文字寫在一張張信紙上。當那些溫柔的字句用與觀眾有間離效果的日語凄婉地娓娓道來時,伴隨著航船慢慢駛過藍色海洋,相信不少年輕觀眾為之動容。
真實的臺灣,也存在著許多為了完成夢想而默默耕耘的小人物:臺灣各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有清晨五點就起床用心烹煮食材的小吃攤老板;有默默在山上不畏艱難,下定決心養(yǎng)大七個孫子的水蜜桃阿嬤;還有捐出所有獎金,四處尋覓有潛力的小學生加以培訓的退休舉重國手……還有受到全球華人矚目的選秀節(jié)目“超級星光大道”中,那一群愛唱歌、有追求的年輕人,他們那么認真地付出、學習。
《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圣,何嘗不也是一個為了實現拍電影的理想而義無反顧的小人物?在《海角七號》以前,這個瘦高身形、戴著眼鏡、胸懷電影夢想的青年,沒上過任何一天的電影課程,最后的學歷是電機?。15年前,他在臺灣導演金鰲勛手下?lián)螆鲇?開始了他的電影之路。后來,曾經在楊德昌的《麻將》與陳國富的《雙瞳》中任副導演。為了拍攝描述霧社事件泰雅族人抗日的史詩型電影《賽德克巴萊》,他四處拜訪片商、金主,卻吃了無數次閉門羹,因為他不是李安,沒有人認識他。但是他沒有放棄,反而采取轉進的策略,先拍攝《海角七號》告訴世人,他有能力拍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海角七號》被視為他完成《賽德克巴萊》前投石問路的一張名片。
拍攝《海角七號》并不輕松,過程非常驚險。在夏威夷的海邊,幾位獲得提名的華語片導演互吐一夜苦水,魏德圣說起劇組曾幾近解散的驚心動魄的往事。根據劇情的要求,影片中不但有1945年日軍戰(zhàn)敗后從臺灣撒離的歷史場面,也有萬人演唱會的壯觀場景等超越一般臺灣電影的拍攝規(guī)模。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在獲得新聞局500萬輔導金之外,魏德圣還通過新聞局向銀行申請貸款2000萬,并抵押了自己的房產,希望最后得以用將近4000萬的資金規(guī)模,向臺灣觀眾和世界影壇證明,臺灣也可以拍出藝術品質與娛樂性兼顧的好看的電影。為了這幾場“要讓觀眾看得停止呼吸”的戲,籌備過程曾歷經幾番周折,致使拍攝日程一延再延。幸而,得益于監(jiān)制黃志明、林添貴的堅持,及魏德圣“人一輩子一定要做一件可以拿來說嘴的事”的超強意志,影片才得以順利開拍。
魏德圣說:“我一直覺得臺灣這個地方有很濃厚的生命力。臺灣這個地方就是缺乏一個集體的共識而已,只要這個集體的共識起來以后,那個生命力的強大是無法想象的。”《海角七號》正是靠著這股生命力堅持走到了今天。
“海角”奇跡
今年8月22日,《海角七號》在臺灣上映。兩個月的時間里,影片創(chuàng)造了各種票房奇跡。臺北票房情報網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僅臺北市,《海角七號》的觀眾就達到了91萬人次,這意味著至少每六個臺北人就有一人看過《海角七號》。票房奇跡迅速演變?yōu)橄碚麄臺灣島的“全民海角運動”。臺灣中天電視在一檔節(jié)目里引用了這樣一句流行語――沒看《海角七號》,社會壓力好大!該片甚至超過了16年前成龍主演的《警察故事》創(chuàng)下的3.13億臺幣的臺灣票房紀錄,成為臺灣60年來最賣座的華語片。10月5日,馬英九帶著同僚去西門釘樂聲戲院,低調看了《海角七號》。五天后,他高調發(fā)表影評,公開大贊《海角七號》代表了“堅毅、勇敢的臺灣精神”。對于臺灣的“海角”熱,魏德圣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這樣解釋:“《海角七號》一不小心成了臺灣民眾情感的宣泄出口。”
當然除此之外,監(jiān)制黃志明指出:“在現階段開拍《海角七號》的意義與價值,在于小魏是現階段臺灣影壇少數幾個懂得電影語言的導演。”言外之意,除去電影之外的意義,作為電影本身,該片也頗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對電影而言,娛樂不是一個貶義詞,就像侯孝賢對影片的評價:“這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熱鬧、最親切、最有商業(yè)賣點的臺灣電影。如果連這樣真誠的電影都不賣座,我們真不知道臺灣電影的未來在哪里?”
如今該片已經被多個電影節(jié)肯定,并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新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歌曲、最佳音效、最佳攝影、年度杰出電影等八項九個大獎,40歲的小魏的電影之路已經順利開啟。離開夏威夷的時候,他送給我們《十七》導演姬誠一瓶“馬拉!泵拙,為著祝福,也為著堅定大家為電影而努力奮斗的決心!
相關熱詞搜索:海角 到來 時代 看“海角”時代到來 海角七號你看得到 看海角時代到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