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的深刻含義 [潤物細無聲]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從去年3月開始,細心的讀者如能稍加注意,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一部影片的名字屢屢見諸媒體,這就是由中國導演李纓執(zhí)導的《靖國神社》。這部影片為什么會引起爭議?影片的發(fā)行可能對中日兩國人民產生什么影響?導演李纓歷經14年拍攝與籌備,會有怎樣的心路歷程?帶著種種疑問,筆者在北京采訪了紀錄片《靖國神社》導演李纓。
傳而不宣的《靖國神社》
李纓導演認為《靖國神社》這部影片在對外傳播方面之所以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沒有“宣傳”的痕跡。他說,如果中國對外發(fā)行影片有很濃的政治色彩和政治意圖,并且由政府來資助,那么國外觀眾就會對影片發(fā)行的目的提出質疑,認為政府資助是不合理、不應該的,進而對其政治上的宣傳性進行發(fā)難。如果有強烈的宣傳性,就很難達到被日本觀眾接受的目的。在日本,各界人士并不認為《靖國神社》這部影片是宣傳。
早年曾在中央電視臺工作過的李纓談到“宣傳”二字時頗有感觸,他認為最有效的宣傳決不是自說自話,而是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下,允許對方進入內部取材。他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宣傳”作品是《馬可?波羅游記》和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曾經從事對外傳播工作的李纓說,以前對外傳播媒體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并不十分明顯。后來允許英國電視臺進入中國拍出了系列紀錄片《龍之心》,涉及中國文化、藝術、民情等等方面,在國外贏得了很好的反響。李纓認為一個國家是否具有開放的心態(tài)很重要,《靖國神社》能得以面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這個國家開放的心態(tài)。李纓說,我們要做的并不是通過影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真實表現(xiàn)日本,至于結論,觀看影片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得出。
長達123分鐘的影片《靖國神社》沒有一句畫外音,只配有字幕。影片以靖國刀為主線,從高知縣一名為日本軍隊做過戰(zhàn)刀的現(xiàn)役刀匠的視角切入,用鏡頭記錄了神社內外和古今。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右翼勢力、支持小泉參拜的美國人、反對參拜的日本青年以及要討回親屬靈牌的高金素梅都會出現(xiàn)在靖國神社沖突頻現(xiàn)的“舞臺”上,顯然導演想用真實的畫面說明一切。中國電影評論家王眾一認為,《靖國神社》所采用的“無間道”手法,某種程度上說明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影對外傳播觀念在走向成熟。
尋找和發(fā)掘新的未知領域
有關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電影,大多傾向于反映大屠殺和受害者,對于供奉著包括東條英機在內14名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少有涉及。拍攝過類似傳統(tǒng)題材的李纓認為,對于日本政府和人民,中國受害的經歷已經是老生常談,所以這樣的影片對日本人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他們往往認為戰(zhàn)爭肯定要有受害者,不僅中國是受害者,日本也是。慢慢地,這類題材只能讓日本受眾麻木。李纓說,作為導演拍攝這些內容,面對哭訴的慰安婦和其他受害者,自己也會感到很難受,所以要尋找和發(fā)掘新的題材領域,而不是總去揭自己的傷疤給別人看。
李纓說,日本左翼電影評論家在與他談論此片時說,影片給人的最大啟示是方法上的啟示。如果大家永遠各說各的一套道理,那么雙方永遠無法達成一致。如果我們不避諱矛盾,深入探討對方的觀點,用對方的矛進攻對方的盾,用再簡單不過的歸謬法,就可以瓦解對方,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中日之間,也適用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化解。
用李纓的話說,拍攝《靖國神社》如同設計一個房間,需要思考讓房間里的人怎樣在這里活動和呼吸,為此他不僅僅要膽戰(zhàn)心驚地拍攝因反對參拜而被暴打的日本青年,還要潛心研讀《靖國神社百年史》。談到影片的影響,李纓說,隨著《靖國神社》在越來越多的地區(qū)公映,不允許普通民眾出入的靖國神社被公之于眾,靖國神社這一話題在日本開始從政治層面走向民間層面,從日本外交層面走向內部社會層面。《靖國神社》影片問世后,媒體對這部影片的討論,使“靖國神社”這一詞匯在媒體出現(xiàn)的頻率超過了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期間出現(xiàn)的頻率。李纓導演認為靖國神社問題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是不是應該參拜的層面上,這樣只能讓大家情緒化。在中日關系開啟融冰之旅的情況下,能讓大家冷靜看待歷史問題的影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影片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通過電影實現(xiàn)真正的交流。對外傳播影片要在對外取得很好效果的同時,也讓國內受眾看到,在共同的平臺上溝通才會有良好的效果。
中國導演詮釋“菊與刀”
用日本人的語言、思維和情感來談論靖國神社,而不是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表達,是《靖國神社》對外傳播成功的關鍵所在。這一點《靖國神社》與《功夫熊貓》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中國觀眾抱著好奇的心理觀看好萊塢如何表現(xiàn)中國的熊貓。同樣,日本的受眾也很想知道中國的導演會怎樣表現(xiàn)靖國神社。李纓導演為此煞費苦心。14年的艱苦努力,甚至連他自己都難以預料影片究竟能不能問世。他說,在影片拍攝過程中,他一直在提醒自己要超越中國人的立場,這也是他要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畢竟中國是侵華戰(zhàn)爭的受害者。為此,李纓不僅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還進行了實地走訪,考察日本的祭祀風俗。
目前,包括日本王室和天皇都觀看了影片《靖國神社》。在日本,天皇的象征是菊花,日本最大的菊花在靖國神社的大門上,天皇本身也就象征著政教合一。李纓導演考察過許多日本宗教祭祀活動,發(fā)現(xiàn)這些祭祀融合很多傳統(tǒng),包括祭祀英靈時蛇會出現(xiàn),祭祀過程中在草棚里通靈等。通過對祭祀房屋、器具、祭祀美學等多方面研究,李纓發(fā)現(xiàn)靖國神社中最高的祭祀美學象征就是一把刀,因為全部軍人的靈魂都被濃縮到一把刀上。《靖國神社》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展示這把刀的神圣,然后再將刀的神圣性瓦解,于是李纓找到了刀和刀匠這個切入點,至此也找到了貫穿影片始終的線索――菊與刀,直到那時他才很有把握能夠完成這部紀錄片。談到這些,李纓導演十分感慨,他認為中國對日本這一方面研究還比較欠缺,他看過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中國研究日本的專家大概100多人,日本研究中國的專家有1000多人。他認為可以通過文字、影像以及各種歷史資料對日本加以研究,靖國神社的復雜性就在于需要深入了解。
影片中導演用這樣的畫面來詮釋菊與刀:黑白的靖國神社畫面,唯有菊花文飾是彩色的;制作靖國刀的末代刀匠每每對著問題沉默,在影片臨近結束時真情流露;最后直升飛機從俯瞰靖國神社的鏡頭搖到東京繁華的夜景。這種古代和現(xiàn)代文明并存的畫面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寓意。日本電影紀錄片導演柴田昌平對該片發(fā)表評論時說,這部影片是表現(xiàn)靖國神社最棒、最值得尊敬的紀錄片,它如實而完整地表現(xiàn)了靖國神社這一充滿矛盾和是非的地方,是一部高水準影片。
李纓導演說,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對這部影片進行了報道,認為中國導演拍攝靖國神社,揭開了兩國歷史的傷疤。一些媒體認為影片應該得到公映,日本《產經新聞》公開表示支持該片在日本放映。目前這部影片已經與美國、法國等地區(qū)觀眾見面,李纓導演很希望影片能在中、日、韓實現(xiàn)公映,他認為這樣會有非常理想的國際交流效果。
責編:王 眉
相關熱詞搜索:無聲 潤物細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什么意思 潤物細無聲造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