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生在學校期間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yǎng)成。如果不是習慣,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時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yǎng)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以為教育可以把學生所需要的全部給他們,學生出了學校再不用自己探討追求了。這種認識是根本不對的!比~老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學生在學校期間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朗讀說話
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踐養(yǎng)成的!靶W生語文學習的習慣包括很多方面,如: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積極發(fā)言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檢查作業(yè)的習慣、讀書做筆記的習慣、動手出試卷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閱讀的習慣……等等。每學年接手新的班級時,我都會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下大工夫,而學習有時候是單調的,緊張的。對于這些寄宿班的學生來說,從早上起身到晚上睡覺,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定,所以要想讓其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的耐心,恒心!多年來,我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著所帶的班級,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這里僅僅談談我覺得效果比較好的幾個做法:
一、說話的習慣
教學是師生雙雙的活動,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問題,口語交際等,都必須讓學生在能準確表達,達到師生、同學之間的共同交流,這就要注重學生說話習慣的培養(yǎng)。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以及可供使用的語匯、句式不夠豐富,雖有強烈的說話沖動,但在課堂及其他的公眾場合還是缺乏說“好”話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學生說話的氛圍,“制造出”學生敢于說話的環(huán)境。教師要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放下所謂“師道尊嚴”,不能給學生一種教師高高在上的想法,樹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怕老師的心理;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性格、智力發(fā)展等等),因材施教;適當?shù)膯l(fā),用親切的話語、和藹的態(tài)度消除學生怕說的心理負擔,鼓勵學生敢大聲說話;教師自己的語言還要注意規(guī)范,減少方言、口語。在平時的教學和與學生的交往中嚴格要求,教師要求學生說話要完整清楚,不能有習慣性的“哎”“啊”等口語詞的出現(xiàn)……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說話時有這種現(xiàn)象,教師必須立刻給學生指出并讓糾正。但在指出與糾正的時候要顧及學生心里、自尊,要充分考慮在適當?shù)牡胤,用合適的語言給他們指出;否則將會起到相反的結果。
二、朗讀的習慣
朗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正詮釋了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F(xiàn)在有的學生朗讀時,不是姿勢不正確,就像“小和尚念經”;或是扯著嗓門大喊大叫,就是手拿著書,眼望著天花板或其它地方讀“望天書”……針對這些現(xiàn)象,教師首先要學生養(yǎng)成“坐如鐘”的讀書姿勢,并要學生在朗讀時也要做到“三到”。其次,教師要有過硬的朗讀基本功,能夠正確的范讀課文;也可以利用聽錄音或利用多媒體信息形音文并舉。通過聽一些優(yōu)美的朗讀文章,給學生展示出“朗讀之美”,讓學生對優(yōu)美的聲音有直觀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出學生自我朗讀的興趣,培養(yǎng)出學生的語感。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比賽,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使他們自覺養(yǎng)成朗讀的習慣。
三、認真書寫文字的習慣
現(xiàn)在許多部門在招聘人才時,特別申明,應聘者的簡歷和應聘書必須手寫,不能用電腦打,就是想通過應聘者親手寫的字,來審視一個人的一些內在品質。所以從小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yǎng)成這一習慣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準確。讓學生學習一點書法,不是為了讓他去參加書法比賽,而是讓他懂得什么樣的字,是漂亮、美觀、大方的。讓學生買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掛在學生的房間里。批改學生作業(yè)、試卷時,不要只注意內容的對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漂亮。我縣近幾年的語文期末考試題的“卷面分”就很有效的突出了學生寫字質量。學生讀書、看報時,指導學生不要只注意欣賞書報文字的內容,還要注意審視字體、書法的是否美觀,上街時,注意欣賞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帶學生去參觀書法展覽。
四、廣泛閱讀的習慣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再閱讀。”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yǎng)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以語文學科開展的“大閱讀”活動為契機,我們定期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經常性的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活動,對引領學生的閱讀大有裨益。
當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會自始至終保持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能會出現(xiàn)習慣的隨意化,甚至一個好習慣慢慢演變成壞習慣。因而,作為教師,應當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習慣的偏離,注重細節(jié),精益求精,通過不斷的強化練習,讓學生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方面有許多項目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yǎng)成習慣,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梢娏己玫恼Z文學習習慣形成了,語文成績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當然,讓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它必須經過嚴格、反復的訓練才行,需要經歷漫長的學習活動的積累。小學生自制力相對比較差,好習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強化就容易消退,可能會出現(xiàn)習慣的隨意化,甚至一個好習慣慢慢演變成壞習慣,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好習慣得到有效鞏固為止。
相關熱詞搜索:養(yǎng)成 語文 良好習慣 學校 學生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