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要:在分析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構筑開放的教學體系、培養(yǎng)自主學習模式及構建多層次的課程評價體系進行了課堂研究性教學的探索和改革,還原“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本質,以期實現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固體廢物;教學模式改革;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051-02
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是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也是傳統的環(huán)境工程中“三廢”治理之一。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環(huán)境學科都開設了此課程。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固體廢物污染問題的日益嚴峻,社會對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環(huán)境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此形勢下,目前該門課程傳統的教學體系和方法逐漸凸顯出許多問題,亟待有益的教學改革和探索。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1.教學體系封閉。在目前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體系仍主要以“教材講授—學生完成作業(yè)—考試”三大部分構成,教學體系較為封閉。并且,隨著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和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在電子廢物、污水污泥、建筑垃圾和農業(yè)廢物等方面的處理與資源化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傳統的教學出現更新較慢、內容涵蓋不夠全面等問題,逐漸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并且,在這種封閉的教學體系中,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得不到激發(fā),主觀能動性較差。重視教學內容的更新是保障教育質量的前提。應充分考慮到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的發(fā)展,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更新充實,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學學時,保證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在以往的教學中已意識這個問題,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補充,但是仍需要針對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學生特點和學科要求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體系。
2.教學方法單一。現在的教學活動基本上還是主要以老師講授為主,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作為旁觀者,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此外,本校環(huán)境專業(yè)的《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置在第五、六學期,許多學生即將面對考研、畢業(yè)等各方面的壓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優(yōu)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更為重要。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也進行過一些改進,但是力度還不夠,學生仍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
3.課程考核方式陳舊。目前,課程考核以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組成,并且以考試成績?yōu)橹,課程考核體系傳統的考核方法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過分追求理論,實踐方面重視不夠,體現不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不能適應發(fā)展的要求。因此,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大有必要。綜上所述,目前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亟待改進的問題,在課堂上最主要的表現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師生互動效果不好,學生的專業(yè)興趣激發(fā)不足,主觀能動性較差,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傳統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形勢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和實用型的環(huán)保工作人才的要求,因此對于改革的要求尤為迫切。
二、教學改革的實施
1.構筑更為開放的教學體系。傳統的教學體系主要以“教材講授—學生完成作業(yè)—考試”三大部分構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和教材中的知識,教學體系較為封閉。構筑開放的教學體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主動地查閱教學資源和參考文獻,實現知識的建構。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修一門課程擴展成對一個學科的研學。①開設專題。在教學過程中開設相關的專題內容,結合實際,與時俱進,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其課后閱讀參考資料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②將網絡資源與教學結合。將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師生平等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共同探討、交流,在做中學;此外,可以利用社會性軟件(如微博、電子郵件、飛信等),對課堂進行延伸和擴展,引導學生課外主動學習。③科研促進教學。教學過程中,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諧自然地融入講解中,通過分析,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自主討論,從而得到啟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告知,而是在講解過程中,通過分析,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自主討論,從而得到啟示。例如,在講述有機垃圾厭氧發(fā)酵產沼時,引導學生對厭氧發(fā)酵的機理進行分析,讓學生發(fā)現其產物的組成,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讓學生發(fā)現厭氧發(fā)酵還可以產氫氣,進而對產氫的條件進一步進行引申討論,層層推進,將傳統的厭氧發(fā)酵和新興的厭氧產氫內容有機結合。④探索現場教學。在理論基礎講解的同時,結合實際的生產現場實施教學過程,有利于幫助學生溝通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自主學習模式。①問題討論式教學。通過教學設計,發(fā)現問題、組織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啟發(fā)他們進行學習,有的結論讓他們自己總結得出,使學生從被動的聽課轉變?yōu)橹鲃拥奶剿,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設置非常關鍵,問題的本身最好具有知識的連貫性和引導性,并且通過教學設計,最好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而不是教師單純的提出問題,因為只有自己發(fā)現的問題,才更有探索的興趣。②進行課程論文的寫作。在課程教學中,選定主題(可以是一個題目,或是一個范圍,由學生自主命題),通過布置課程論文的寫作任務,旨在提高學生的文獻查閱能力,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增強學生自學能力。課程論文的考核通過答辯的方式進行,學生制作相應的PPT開展交流,由教師評定和學生互評得到最終成績。③案例式教學。目前固廢污染的一些熱點問題,結合課程內容,形成本課程的案例資料。通過對案例的導讀,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情緒,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鼓勵學生的質疑和辯論,在一次次的辯論和質疑中,得到最終的啟示。
3.多層次課程評價體系。在教學改革實際過程中,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細化,由以前的單一考試考核方式擴展為最終考核(期末考試)和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多層次考核方式?己顺煽兊谋壤謩e為:期末考核成績占40%,平時考核成績(上課考勤、提問、作業(yè)、資料查詢反饋)占30%,實踐考核成績(課題討論、答辯提問和論文)占30%。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過程性評價成績占到了60%。
構筑開放的教學體系、培養(yǎng)自主學習模式及構建多層次的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堂研究性教學的探索和改革,讓學生課內課外“忙”起來,思維活躍起來,實現“學”為中心,“引導”為手段的教學方式,還原“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本質,將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實現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寧平.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盛廣宏,郭麗娜,張新喜.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的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7-71.
[3]趙如金.“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08,(18):48.
基金項目: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教學模式改革項目(ZX120105318038)。
熱點文章閱讀